导读:本文包含了断陷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沙河,孔隙,喀斯特,油气,海拉尔,湖盆。
断陷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刘芯羽,王婉君[1](2019)在《松辽盆地孤店断陷岭深地区火石岭组地震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录井资料、叁维地震资料等,运用地震沉积学等相关知识,研究分析孤店断陷岭深地区火石岭组的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研究表明,该地区火石岭组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碳质泥岩与砂砾岩等。地震反射强,多为强振幅-强连续-中低频,组内部反射特征存在差异,沉积、构造现象丰富,可识别出冲积扇、湖泊相、湖沼相及近岸水下扇等,为下一步勘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刘学珍,王雪艳,钟安宁,杨迎春,张世祥[2](2019)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物源特征及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砂岩轻、重矿物组成和砾岩砾石成分分析,在明确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不同构造单元母岩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特殊反射特征建立各构造单元物源方向,明确物源对储集砂体展布、物性形成的控制。结果表明:①安达地区母岩为西北部安达凸起的酸性火山岩,物源方向为南西向;徐西凹陷母岩为西部中央古隆起的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物源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宋站地区和徐东凹陷母岩为徐东斜坡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物源方向以北东向、东西向为主。②西部、西北部物源规模较小,在断陷西侧陡坡带形成一系列沿断裂呈孤立点状分布的扇叁角洲沉积体,砂体厚度大但延伸距离短;东部物源规模较大,在断陷东侧缓坡带形成连片迭置的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砂体较薄但平面分布广。③西部陡坡带砂体粒度粗,抗压实能力强,在深埋条件下仍保留部分原生孔隙;东侧缓坡带砂体碎屑颗粒细、岩屑等塑性组分含量高,压实减孔严重,但紧邻煤层和湖相泥岩环境有利于有机酸进入造成岩屑、长石广泛溶蚀,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珍云,尹宏伟,李长圣,孙业君,李丽梅[3](2019)在《断陷盆地正反转构造实验模拟及对茅东断裂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茅东断裂带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特征,结合离散元模拟实验,分析了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构造反转及断裂活动特征,探讨了茅东断裂带作为断陷盆地在现今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反转构造特性及正断层反转控震机制.结果表明:(1)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发生构造反转,促使盆地中先存正断层再活化以及浅部地层褶皱变形,但盆地中先存断层总体仍保持正断形态;(2)构造反转过程中,应力应变汇聚易优先发生在基底断层面上,并逐渐向沉积地层中传播,最终在浅表触发构造形变;(3)茅东断裂带属于活动断裂群,以茅东断裂等控盆边界断裂(基底断裂)活动为主,沿着该类断裂,应力应变汇聚明显,具备中、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断陷内其他隐伏的次级先存断裂也存在活动可能性,且断块间地层在压扭应力场下存在应力应变汇聚,同样具备浅源小震的发震构造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浩,王保华,陆建林,左宗鑫,徐文[4](2019)在《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断陷层油气成藏组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1)营城组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近源、近火山口亚相、断裂输导、区域盖层、继承性古隆起控油气富集;(2)营城组下生上储式碎屑岩成藏组合表现为直接盖层、不整合—断裂复合输导、近源、继承性斜坡带(超剥带)控油气富集;(3)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成藏主要表现为优势相带、埋深、反转构造带控油气富集。基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成藏组合油气评价关键参数及标准,分类分区计算了不同成藏组合的油气富集概率,指出了查干花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成藏组合、东岭斜坡带、龙凤山反转构造带以及伏龙泉地区致密碎屑岩成藏组合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尤其是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勘探潜力较大。(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郭新军[5](2019)在《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伏龙泉断陷近30条断裂平面与剖面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形成时期与控制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3期3级:一级为控洼断裂,二级为同沉积断裂,叁级则为晚期调节断裂,其中,伏龙泉断陷西部缓坡带主要发育二、叁级断裂。通过西部缓坡带F6同沉积断裂两侧钻井揭示到的油气赋存层系,分析了该断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作用。断裂上盘主动盘发育大量诱导缝,断面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下盘被动盘中形成泥岩涂抹,对油气藏侧向封堵,证实了断裂主动盘侧利于油气输导、被动盘侧利于油气封堵的观点。根据同沉积断裂与调节断裂组合方式的差异,总结出断裂对伏龙泉西部缓坡带原生与次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蒙启安,吴海波,李军辉,刘赫,李跃[6](2019)在《陆相断陷湖盆斜坡区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乌尔逊—贝尔凹陷己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越来越难,赋存在斜坡区的构造—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的重点。本次研究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斜坡区的地质分异特征,根据斜坡产状、构造活动强度、供源强度、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将乌尔逊—贝尔凹陷斜坡区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强供源高坡度顺向断阶型、强供源中坡度复合断阶型、强供源中坡度反向断阶型、弱供源低坡度顺向断阶型、弱供源低坡度反向断阶型和弱供源中坡度顺向断阶型,不同类型的斜坡具有不同的控砂机制和成藏特征。物源供应强度和斜坡倾角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同沉积断裂与沟谷的组合方式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断裂—砂体—烃源岩的时空配置决定着主要发育的油藏类型。经勘探实践,在乌尔逊—贝尔凹陷贝西南、乌东南和乌北斜坡均获重大发现,证实了斜坡区是陆相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与规模增储的主要突破方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刘传平,覃豪,杨清山,金雪英,史鹏宇[7](2019)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气储层参数解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松辽盆地沙河子组致密气储层物性差、岩性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参数解释精度低的问题,通过测井响应机理研究,首先以岩心和薄片资料为基础,通过刻度测井曲线后选取关键参数,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和成像测井的岩性识别方法;再在骨架参数确定基础上,采用中子、密度孔隙度计算不受含气影响的密度曲线,以此计算有效孔隙度;最后通过分析砂岩和砂砾岩的孔—渗关系、岩电实验资料后,根据不同的特征,分岩性建立了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解释模型。通过新井取心及试气资料验证,岩性识别、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解释精度高。该方法已应用到储量提交中,为油田提交致密气储量提供了可靠参数。(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庄义琳,周金星,吴秀芹,曹建华,章维鑫[8](2019)在《2001—2016年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喀斯特断陷盆地2001—2016年间植被变化的空间趋势特征,并量化关键驱动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为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后的2001—2016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为数据源,采用Theil-Sen Median(TS)趋势分析和CMK检验获取断陷盆地年均NDVI值的空间趋势特征,利用Netica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BBN)模型,量化植树造林面积、岩性、海拔等驱动因子对断陷盆地年均NDVI变化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结果】2001—2016年间,断陷盆地年均NDVI显着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中部宣威和六盘水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盐源地区,显着下降的区域主要为横断山脉中段木里县、南段米易以及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和玉溪地区;关键驱动因子对年均NDVI变化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植树造林面积>海拔>温度>人口密度>坡度>土地利用>岩性;植树造林面积越大,植被改善概率越大,植被改善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植树造林面积>150 km~2的范围;海拔小于1 845 m区域的植被改善概率明显变大,而高于1 845 m的区域植被改善的概率明显变小;增温显着的区域植被改善概率更低;人口密度和NDVI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105~210人·km~(-2)人口密度范围是植被改善概率变大的重点区域;坡度越低,植被改善越明显,并集中分布于0°~6°坡度较缓地区;从岩性来看,纯喀斯特区和亚喀斯特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结论】喀斯特断陷盆地大部分地区(78%)植被变化不明显,但有11.4%的区域植被显着改善,10.6%的区域植被显着退化;人类生态建设中的植树造林面积是引起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海拔和温度等自然要素;因植树造林等生态项目主要实施在石漠化地区,因此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改善要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对植被改善概率较低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和坡度较陡的地区,建议以自然修复模式为主;对于植被恢复的集中分布区,如植树造林面积较大地区和坡度较缓地区,植被改善明显,但后期应加强植被保护力度;由于气候和人工干扰强烈,增温显着和人口较密集地区植被退化的概率大,需格外关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兆飞,李营,陈志,崔月菊,路畅[9](2019)在《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释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排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在盆地周缘4条活动断裂上布设了5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和1条电磁测量剖面,观测了土壤气中Rn,Hg和CO_2的浓度、释放通量和地电阻率,对各测量剖面进行了土壤化学组分分析,计算得到了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_Q。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气体CO_2和Rn受渗透性较低的粉砂土阻挡,主要沿结构破碎的断层上盘逃逸,并形成浓度高峰;吉兰泰盆地南缘土壤气Rn,Hg和CO_2的浓度和释放通量最高,可能与盆地西南缘花岗岩中U和Ra的运移以及盆地南缘碳酸盐岩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各测量剖面的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_Q值的变化特征表明,正断层和逆断层的K_Q值大于走滑断层,且巴彦乌拉山山前断裂上的K_Q值最高,揭示其活动性最强,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潜在危险区。(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凤琳,宋岩,梁志凯,李卓,原园[10](2019)在《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成因——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非均质性强。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为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与偏光显微镜的定位观察,探讨了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非均质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4种:原生有机质孔隙残余、生烃潜力差异、固体沥青反射率差异以及黏土矿物催化作用。结构镜质体、丝质体、半丝质体以及少量菌落体等具有高等植物纤维结构的组分,因细胞腔未被充填或受外力作用褶曲迭覆可残留孔隙。固体沥青中孔隙发育最好,其次为镜质体和惰质体;叁者的碳元素重量百分比依次增大,表明这3种有机质中孔隙发育程度的差异本质上受生烃潜力差异控制。不是所有的固体沥青中都发育有机质孔隙。统计显示,多孔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多为1.60%~2.00%,处于石油裂解生气阶段,而无孔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多为1.20%~1.60%,处于干酪根裂解生烃阶段。黏土矿物的催化作用使得有机黏土复合体中几乎所有的固体沥青均发育丰富的蜂窝状孔隙,伊利石的存在可增加比催化活度,导致气态烃更易生成并产生孔隙。(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断陷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砂岩轻、重矿物组成和砾岩砾石成分分析,在明确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不同构造单元母岩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特殊反射特征建立各构造单元物源方向,明确物源对储集砂体展布、物性形成的控制。结果表明:①安达地区母岩为西北部安达凸起的酸性火山岩,物源方向为南西向;徐西凹陷母岩为西部中央古隆起的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物源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宋站地区和徐东凹陷母岩为徐东斜坡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物源方向以北东向、东西向为主。②西部、西北部物源规模较小,在断陷西侧陡坡带形成一系列沿断裂呈孤立点状分布的扇叁角洲沉积体,砂体厚度大但延伸距离短;东部物源规模较大,在断陷东侧缓坡带形成连片迭置的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砂体较薄但平面分布广。③西部陡坡带砂体粒度粗,抗压实能力强,在深埋条件下仍保留部分原生孔隙;东侧缓坡带砂体碎屑颗粒细、岩屑等塑性组分含量高,压实减孔严重,但紧邻煤层和湖相泥岩环境有利于有机酸进入造成岩屑、长石广泛溶蚀,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陷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芯羽,王婉君.松辽盆地孤店断陷岭深地区火石岭组地震相研究[J].辽宁化工.2019
[2].刘学珍,王雪艳,钟安宁,杨迎春,张世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物源特征及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3].吴珍云,尹宏伟,李长圣,孙业君,李丽梅.断陷盆地正反转构造实验模拟及对茅东断裂带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4].李浩,王保华,陆建林,左宗鑫,徐文.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断陷层油气成藏组合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9
[5].郭新军.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9
[6].蒙启安,吴海波,李军辉,刘赫,李跃.陆相断陷湖盆斜坡区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7].刘传平,覃豪,杨清山,金雪英,史鹏宇.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气储层参数解释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8].庄义琳,周金星,吴秀芹,曹建华,章维鑫.2001—2016年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林业科学.2019
[9].刘兆飞,李营,陈志,崔月菊,路畅.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释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J].地震学报.2019
[10].高凤琳,宋岩,梁志凯,李卓,原园.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成因——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为例[J].石油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