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油酸异构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亚油酸异构酶,响应面法,生物转化
亚油酸异构酶论文文献综述
张斯璇,刘瑛,时旭,史海粟,杜阿楠[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产酶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LA)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具有减肥、抗癌、抗动脉粥状硬化和抗糖尿病等诸多生理活性。为了获得活性CLA高产,本文将突变的亚油酸异构酶克隆到大肠杆菌中表达,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18 h、IPTG诱导浓度0.2mmol/L、20%装液、培养基初始p H7、诱导前菌体生物量OD_(600)=0.4、LA浓度0.5mg/m L、离子浓度0.02%;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重组大肠杆菌培养条件提高生产亚油酸异构酶的能力,根据响应面法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发酵时间、诱导前生物量和LA浓度对重组亚油酸异构酶的表达有显着影响且均为正效应。叁个影响因素最佳组合为发酵时间19.5h、诱导前生物量OD600=0.47和LA浓度0.57 mg/mL,此时预测亚油酸异构酶催化LA转化为CLA最大量为143.33μg/m L。验证显示,发酵CLA的产量为141.75±0.14μg/m L,与预测产量相符;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了107.5%。(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张珂,魏明,崔晓峰,薛正莲[2](2018)在《ARTP诱变选育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嗜酸乳杆菌进行ARTP多轮诱变处理,筛选出1株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研究了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对其产酶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2%的葡萄糖,最佳氮源为2%的牛肉膏,当碳氮比为1∶1.5,培养时间为36h,培养温度为36.4℃,初始pH为5.6时,诱变菌株酶活达到1 214.1U/mL,是原始菌株的2.84倍.(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杰博,谢伟杰,王璐,王祎铭,雷玉凤[3](2018)在《有序介孔Ru-MgZr复合氧化物合成及催化亚油酸异构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高效、高选择性多相催化剂异构化亚油酸是共轭亚油酸(CLA)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溶剂挥发自组装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合成有序介孔Ru掺杂的MgO-ZrO2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不同Mg物质的量对催化剂孔径、比表面积和表面碱性以及Ru等的结构和性能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催化剂的形貌、表面碱性及Ru组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n(Zr)∶n(Mg)=3∶1时,Ru掺杂的MgO-ZrO2固体碱催化剂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而n(Zr)∶n(Mg)=1∶1时,MgO-ZrO2固体碱催化剂合成CLA产率较高,反应时间4 h,产率达到85%,催化效率为0. 099 g(CLA)·L-1(solvent)·min-1,并且催化产物主要为具有生物活性的3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催化剂的强碱性位点和晶格Ru是催化异构化反应的两个活性位点,强碱性位点是提高催化性能的关键。固体碱复合氧化物催化效率高、制备方法简单、反应产物生物活性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珂[4](2018)在《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有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肥等多项重要的生理功能。C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以及生物合成法。与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合成法特异性强、产物中的活性异构体含量高。而如何获得高产亚油酸异构酶的菌株是生物法生产CLA的基础。本论文以嗜酸乳杆菌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ARTP诱变处理,筛选出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并优化了其产酶条件;研究了突变株的产酶动力学,构建出产酶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影响亚油酸异构酶催化性能的催化体系、反应条件等因素,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ARTP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B-5,酶活达到964.4 U/m L,是原始菌株的2.26倍。研究了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基初始p H、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等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碳源为2%的葡萄糖,最佳氮源为2%的牛肉膏,当碳氮比为1:1.5,培养时间为36 h,培养温度为36.4℃,初始p H为5.6时,突变菌株酶活达到1214.1 U/m L,是原始菌株的2.84倍。对突变株产酶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了突变株生长、基质消耗以及亚油酸异构酶合成的动态变化规律。用数学拟合的方法构建了突变株的产酶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细胞生长动力学方程、基质消耗动力学方程以及亚油酸异构酶合成动力学方程。使用Origin8.6对其进行非线性拟合,发现这3个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小,拟合效果良好,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细胞生长、底物消耗以及亚油酸异构酶积累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磷酸盐反应体系、柠檬酸盐反应体系以及醋酸盐反应体系、反应体系p H、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底物浓度等因素对亚油酸异构酶转化LA为C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并利用响应面软件进行了实验设计,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LA浓度为15 mg/m L、反应温度为37℃、反应体系p H为5.0。在此条件下CLA转化率达到31.86%。(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8-06-12)
黄昕畑[5](2018)在《亚油酸异构酶在原核生物中的异源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具有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细胞内脂质积累、调节免疫等生物学功能,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功能因子在食品和药品行业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来源于痤疮丙酸杆菌的亚油酸异构酶(PAI)能够高效专一地催化亚油酸(LA)异构化为t10,c12-CLA,PAI已在多种宿主中表达,但是异源表达的PAI存在表达量低,酶活力不高的问题,尤其在大肠杆菌中,PAI形成了大量无生理活性的包涵体,严重影响了PAI的应用。因此,为了解决PAI异源表达的问题,本文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大肠杆菌宿主中构建了PAI的促溶表达菌株,研究了载体关键原件启动子和融合标签对PAI可溶性表达的影响,得到了一株高产可溶性PAI的重组大肠杆菌,并对融合蛋白MBP-PAI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为解决PAI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过程中可溶性蛋白量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本文还首次尝试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异源蛋白PAI。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成功构建了含有不同启动子T7、CspA、trc和不同融合标签(His)_6、Fh8、MBP的重组菌株:E.coli BL21(DE3)(pET24a-Fpai)、E.coli BL21(DE3)(pET24a-Mpai)、E.coli BL21(pCold-Hpai)、E.coli BL21(pCold-Fpai)、E.coli BL21(pCold-Mpai)、E.coli JM109(pTrc-Hpai)、E.coli JM109(pTrc-Fpai)、E.coli JM109(pTrc-Mpai)。(2)对比研究了融合标签和启动子对目的蛋白PAI表达总量、PAI可溶性表达水平和粗酶液相对酶活的影响。在PAI表达总量方面:与(His)_6标签相比,融合标签MBP提高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总量,而由于Fh8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与宿主差异较大,Fh8标签严重影响了目的蛋白的表达,因此无法分析其规律;启动子同样影响了PAI的表达总量,启动子越强,PAI表达总量越高,即T7控制下的PAI表达总量最高,其次是CspA,最次是trc。在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水平方面:PAI的可溶性表达水平主要受融合标签的影响,在叁种标签中,MBP的促溶效果最好。在相对酶活方面:标签和启动子的影响与可溶性表达水平的影响一致。因此,MBP标签和T7启动子是最优组合,E.coli BL21(DE3)(pET24a-Mpai)是表达可溶性PAI最高的重组菌株。(3)将PAI可溶性表达量最高的菌株E.coli BL21(DE3)(pET24a-Mpai)进行诱导条件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诱导温度20~oC、IPTG浓度0.1 mmol/L、诱导培养18 h。利用亲和层析手段,成功从重组菌株中分离得到电泳纯的MBP-PAI,纯化后MBP-PAI的比酶活为1083.61 nmol/min/mg,蛋白收率约为54.52%,纯化倍数约为41.2倍。(4)对纯化后的MBP-PAI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最适温度37~oC,最适pH 7.5,在不同温度下稳定性差异较大;金属离子K~+能够提高3%的酶活,Na~+对MBP-PAI的酶活基本无影响,其余金属离子都对MBP-PAI的催化作用产生了抑制;在本研究选用的四种表面活性剂中,只有吐温-20在低浓度下能够提高MBP-PAI的酶活,吐温-20添加浓度为0.1 mmol/L时,MBP-PAI酶活提高了5.86%,吐温-20添加浓度为1 mmol/L时,MBP-PAI酶活提高了53.57%;底物LA对MBP-PAI没有抑制作用;MBP-PAI的动力学参数K_m为253.89μmol/L,V_(max)为2252.76 nmol/min/mg。(5)枯草芽孢杆菌重组菌株的构建及表达分析。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成功构建带有Tat分泌途径信号肽phoD、YwbN和非经典分泌途径分泌蛋白Eno、gapA的枯草芽孢杆菌重组菌株B.subtilis WB800(pMA5-phoD-pai)、B.subtilis WB800(pMA5-YwbN-pai)、B.subtilis WB800(pMA5-Eno-pai)和B.subtilis WB800(pMA5-gapA-pai)。但是,采用多种方法均未能使以上四株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表达PAI,这与pai基因含有较多稀有密码子有关,还可能与载体的启动子是非诱导型启动子有关。(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洛雪,张爽,时旭,武俊瑞,乌日娜[6](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产酶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类由不同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组成的拥有两个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它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具有减肥、抗癌、抗动脉粥状硬化和抗糖尿病等诸多生理活性。为了获得活性CLA高产,本文将突变的亚油酸异构酶克隆到大肠杆菌中表达,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相应曲面法优化重组大肠杆菌培养条件提高生产亚油酸异构酶的能力,根据响应面法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发酵时间、诱导前生物量和LA浓度对重组亚油酸异构酶的表达有显着影响且均为正效应。得到二阶回归方程:Y (μg/mL)=-4550.38+487.34X1+57.45X2+105.78X3+22.18X1X2+33.52X1X3+617.37X2X3-13.38X12-1022.03X22-998.65X32。分析显示模型回归显着,该模型方程R2=0.99273,说明模型的可信度较高,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良好,模型可以解释99.273%的实验所得重组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变化,叁个影响因素最佳组合为发酵时间19.5h、诱导前生物量OD600=0.47和LA浓度0.57mg/mL,此时预测亚油酸异构酶催化LA转化为CLA最大量为143.33μg/mL。在优化后的诱导培养基成分及诱导参数下进行发酵实验,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共进行3组重复实验,发酵CLA的产量为141.75±0.14μg/mL,与预测产量相符。通过优化设计,CLA产量从68.3μg/mL提高到141.75±0.14μg/mL,提高了107.5%。(本文来源于《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5-22)
洛雪,李越,张爽,岳喜庆,张兰威[7](2018)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亚油酸异构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油酸异构酶能够催化亚油酸(LA)生成不同类型共轭亚油酸(CLA),共轭亚油酸是一类由不同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组成的有两个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且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目前报道的丙酸杆菌虽能够生产t10,c12-CLA,但含量较低。为提高CLA的产量,以痤疮丙酸杆菌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到大肠杆菌中表达,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液中的亚油酸异构酶。优化的亲和层析条件:上样量10 m L,流速0.25 m L/min。酶被纯化了13.22倍,比活力达12.30 U/(mg蛋白),回收率为94.84%。经SDS-PAGE检测,该蛋白分子质量为55 ku。采用气相色谱检测该蛋白催化LA生成t10,c12-CLA,酶活为(34.775±0.07)U/m L,该酶为亚油酸异构酶。(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熊文珂,蒋瑜,黄昕畑,张白曦[8](2017)在《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生理功能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共轭亚油酸不同异构体在降低机体脂肪积累、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讨论了不同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尤其是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在生理功能上的差异,以期更有效地利用不同CLA异构体实现特有的生理功能。(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7年11期)
杨波,齐慧,顾震南,张灏,陈永泉[9](2017)在《植物乳杆菌ZS2058的叁组分亚油酸异构酶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LA)因其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和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而引起了广泛研究。许多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都具有将亚油酸(LA)转化为CLA的能力。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的植物乳杆菌ZS2058可将LA转化为CLA,且该转化过程涉及多种中间产物,包括10-羟基-顺-9-十八碳烯酸,10-氧代-顺-12-十八碳烯酸和10-氧代-反-11-十八碳烯酸。为了分析该菌产CLA的基因,运用cre-lox系统,在该菌中对编码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mcra)、短链脱氢/氧化还原酶(dh)、乙酰乙酸脱羧酶(dc)分别进行了基因敲除。所有敲除株均不再具备产CLA的能力,其中敲除mcra基因后没有检出任何产物,敲除dh基因后仅可产生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而dc基因敲除后可积累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和10-氧代-顺-12-十八碳烯酸。当各基因回补至相应敲除株后,各原养型菌株均重新恢复了产CLA的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ZS2058中亚油酸异构酶是由mcra、dh、dc编码的蛋白共同组成的叁组分系统,为该菌内转化CLA的唯一通路。(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楼乔明,李来好,陈胜军,杨文鸽,张进杰[10](2017)在《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的出峰顺序和质谱特征,结果表明:脂肪酸在强极性毛细管柱BPX-70(120 m×0.25 mm×0.25μm)上的出峰顺序具有一定规律。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中,出峰顺序依次为C_(18:1 6t)、C_(18:19t)、C_(18:1 11t)、C_(18:1 9c)、C_(18:1 11c)和C_(18:2 9t,12t)、C_(18:2 9c,12t)、C_(18:2 9t,12c)、C_(18:2 9c,12c)。根据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分析,油酸甲酯的特征离子为m/z 55(基峰离子)、222([M-74]~+)、264([M-32]~+)和296(M~+),而亚油酸甲酯的特征离子为m/z67(基峰离子)、220([M-74]~+)、263([M-31]~+)和294(M~+)。油酸和亚油酸的异构体分别具有相同的特征离子,且质谱图极为相近,说明不能通过特征离子和质谱图判断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中的双键位置和顺反构象。(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亚油酸异构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嗜酸乳杆菌进行ARTP多轮诱变处理,筛选出1株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研究了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对其产酶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2%的葡萄糖,最佳氮源为2%的牛肉膏,当碳氮比为1∶1.5,培养时间为36h,培养温度为36.4℃,初始pH为5.6时,诱变菌株酶活达到1 214.1U/mL,是原始菌株的2.84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油酸异构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斯璇,刘瑛,时旭,史海粟,杜阿楠.响应面法优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产酶条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2].张珂,魏明,崔晓峰,薛正莲.ARTP诱变选育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陈杰博,谢伟杰,王璐,王祎铭,雷玉凤.有序介孔Ru-MgZr复合氧化物合成及催化亚油酸异构化性能[J].应用化学.2018
[4].张珂.亚油酸异构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5].黄昕畑.亚油酸异构酶在原核生物中的异源表达[D].江南大学.2018
[6].洛雪,张爽,时旭,武俊瑞,乌日娜.响应面法优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产酶条件[C].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8
[7].洛雪,李越,张爽,岳喜庆,张兰威.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亚油酸异构酶[J].中国食品学报.2018
[8].熊文珂,蒋瑜,黄昕畑,张白曦.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生理功能的差异[J].粮食与油脂.2017
[9].杨波,齐慧,顾震南,张灏,陈永泉.植物乳杆菌ZS2058的叁组分亚油酸异构酶的表征[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10].楼乔明,李来好,陈胜军,杨文鸽,张进杰.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