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丝栗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永安市,母树,干扰,强度,幼树,土壤学。
丝栗栲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赛,栾亚宁,戴伟,王兵,乔红雍[1](2019)在《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大岗山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地土壤共有40种PLFA存在,其中16∶0、5,9,13Me14∶0和10Me16∶0在各时期各土层中均有分布,并占有绝对含量优势;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显着优于下层土壤,但同层土壤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PCA)表明,18∶0、18∶1w11t、18∶1w9t、cy17∶0、a14∶0是影响丝栗栲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PLFA;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LFA含量与降雨量和凋落物量都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严明基[2](2019)在《丝栗栲母树结实量调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丝栗栲结实量大小年现象突出,母株上中下层轮盘枝结实量有明显差异。采取施肥,适度疏花,对母树林进行适度疏伐、改善母树中层轮盘枝采光条件等技术措施,能有效调节光照、肥力、开花数量,保持种子产量稳定性,提高母树的结实量和改善种子品质。本文的试验技术数据可为丝栗栲母树林营建及管理提供可靠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罗洁明,张巧巧,常赜,陈昌雄[3](2019)在《福建省永安市丝栗栲次生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丝栗栲次生林的阳坡和阴坡各设置1块50 m×50 m的典型样地,样地中丝栗栲种群占绝对优势,丝栗栲幼苗幼树占林分更新总株数的32.29%。阳坡丝栗栲种群密度和幼苗幼树(DBH<7.5 cm)密度均小于阴坡,但中树(7.5 cm≤DBH<22.5 cm)和大树(DBH≥22.5 cm)密度大于阴坡。2个坡向均表现为幼苗幼树多,中树大树少,属于增长型种群,幼苗贮备量大。2个坡向幼苗幼树密度在地径和树高等级上差异不明显,随地径和树高的增大整体呈递减趋势。地径分布呈倒"J"形曲线,树高分布呈明显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接近幼苗幼树平均高的株数较多,幼苗幼树地径和树高结构良好,供给稳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玉奇,王丽娟,徐润,罗桃,韦蓉静[4](2019)在《不同种源丝栗栲种子性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变异规律,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都匀市和叁都县3个地理种源13个家系的丝栗栲种子的长、宽、长宽比和百粒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和种子百粒重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种源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分别为种子长0.176%~4.034%、种子宽1.443%~6.389%、长宽比1.392%~4.808%、百粒重2.773%~13.470%。荔波种源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为最大,都匀种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各指标间均具有极显着相关性,种子长与种子宽、百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着负相关;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百粒重呈极显着负相关。3个种源中,都匀种源的综合指标最优,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良种培育。(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吴庆锥[5](2019)在《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的结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设置天然次生林(TCK)、轻度干扰林分(TCR)、强度干扰林分(TCQ)3种处理,通过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主要树种的重要值、种群年龄结构与类型、丝栗栲的混交度与角尺度等,探讨了福建省明溪县天然丝栗栲优势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TCK处理林分表现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呈现进展演替趋势,为成熟种群类型;优势树种丝栗栲的混交度均值为0.61,林木为强度混交,角尺度均值为0.528,林木呈团状分布,林木径级结构呈倒"J"型分布,后备资源优势明显。随着干扰强度增大,TCR、TCQ处理优势树种丝栗栲的混交度、角尺度降低,林木为中度混交,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后备资源优势受到削弱,群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将威胁常绿阔叶林的生长进程,甚至导致群落出现逆行演替趋势。(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吴庆锥[6](2018)在《杉木林下套种丝栗栲复层经营生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2年生杉木人工纯林中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丝栗栲,对林分的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杉木林间伐后,保留杉木1 110~1 350株/hm2,林下丝栗栲生长状况良好,而且能够促进上层保留杉木林木的生长,形成层次明显的复层林分。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叁种不同保留密度的杉木林分套种丝栗栲后,杉木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着的水平。杉木丝栗栲复层林分杉木单株材积明显增长,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且保育了一定数量乡土阔叶树种,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建议在闽西北林区适宜林分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吴庆锥[7](2018)在《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固土保水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林冠叶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等层次测定以丝栗栲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叶林持水量,并对天然次生林(TCK处理)、轻度干扰林分(TCR处理)、强度干扰林分(TCQ处理)叁个水平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效拦截量、土壤结构体破坏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TCK处理具有较高持水性、较好有效拦截能力和抗逆性,随着干扰强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有不同程度下降;以水源涵养为主的林分,选择TCK处理为宜,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其固土保水功能。(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戴奥娜,刘肖肖,王兵,戴伟[8](2018)在《丝栗栲林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时空年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大岗山天然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域丝栗栲林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评价与林业持续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重铬酸钾容量法及室内28℃恒温条件下矿化培养和双指数方程拟合方法分别获取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土壤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LDS)法。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土壤缓效碳和活性碳质量分数具有相同的剖面特点,0~20 cm表层富集现象明显;和其他时期相比,8月层间质量分数变化最强烈(P<0.05)。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有机碳总量以及活性碳和缓效碳质量分数都表现出4-6月增加、8月最大,其后降低的时间变化特征。4-6月和8-10月0~20 cm土壤缓效碳—活性碳转化强烈,土壤缓效碳质量分数变化显着(P<0.05),成为影响该阶段土壤有机碳总量显着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变化;4-6月是0~20 cm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增速最快的阶段,增加速率达1.30 g·kg~(-1)·月~(-1),但由于受到活性碳—缓效碳强转化和梅雨淋洗的影响,土壤活性碳质量分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总量和缓效碳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更为一致。图5表3参28(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常宏[9](2018)在《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叶片磷组分和生物量分配对施氮和减水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研究氮沉降和降水减少对中亚热带叁种幼树生理特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壳斗科(Fagaceae)的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樟科(Lauraceae)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山茶科(Theaceae)的银木荷(Schima argentea)5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对照(CK)、施氮(+N,施氮60 kg·hm~(-2)·a~(-1))、减水(-W,减少自然降水的50%)、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N-W,施氮60 kg·hm~(-2)·a~(-1)和减少自然降水的50%)四种处理条件下,水分生理特征、叶片磷组分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以期为预测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氮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丝栗栲、香樟、银木荷5年生幼树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差异不显着(P>0.05)。在对照条件下,叁树种叶片水势、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力导度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然而枝条木质部比导率和枝条木质部导水损失率差异较大(P<0.05)。(2)在施氮处理条件下,叁树种幼树叶片水势均没有显着变化(P>0.05)。丝栗栲幼树和香樟幼树的蒸腾速率没有显着变化(P>0.05),但是银木荷幼树的蒸腾速率显着增加(P<0.05)。叁种幼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有增加,丝栗栲和银木荷幼树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不显着(P>0.05),香樟幼树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着(P<0.05)。在减水条件下,丝栗栲幼树和银木荷幼树叶片水势没有显着变化(P>0.05),香樟幼树水势显着降低(P<0.05)。叁树种幼树的蒸腾速率均没有显着变化(P>0.05)。水分利用效率对减水的响应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丝栗栲幼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降低(P<0.05),香樟幼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P>0.05),银木荷幼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显着增大(P<0.05)。银木荷幼树枝条木质部比导率显着增加(P<0.05)。施氮减水交互作用条件下,叁种幼树叶片水势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没有显着变化(P>0.05)。丝栗栲幼树和银木荷幼树的叶片蒸腾速率没有显着的变化(P>0.05),香樟幼树叶片蒸腾速率显着增加(P<0.05)。香樟幼树在施氮处理以及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条件下,枝条木质部比导率均显着增加(P<0.05)。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树种应对施氮处理和减水处理的水分生理机制是不同的。(3)香樟幼树结构磷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丝栗栲幼树和银木荷幼树。银木荷幼树代谢磷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香樟幼树和丝栗栲幼树。核酸磷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为:丝栗栲>香樟>银木荷。剩余磷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为:香樟>丝栗栲>银木荷。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树种的四种磷组分所占比例不同。施氮处理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结构磷的比例,降低了代谢磷的比例,并且使叶片总的磷浓度降低(P<0.05),对香樟幼树和银木荷幼树的磷含量及各组分磷含量的比例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减水处理没有改变各个磷组分占叶片总磷的比例(P>0.05),但是显着降低了丝栗栲幼树叶片磷浓度(P<0.05),提高了银木荷幼树的叶片磷浓度(P<0.05)。研究结果说明,施氮和减水处理对植物幼树的磷浓度、磷分配以及磷利用效率具有交互作用。(4)不同处理条件下,叁种幼树的树叶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为香樟显着大于丝栗栲和银木荷(P<0.05),丝栗栲和银木荷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果说明,树种间生物量的差异,遗传起决定性的作用。(5)总体来说,施氮处理下,叁种幼树地径、株高、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显着大于对照条件(P<0.05),且丝栗栲幼树生物量增加的比例最大。减水处理下,丝栗栲、香樟、银木荷幼树地径、株高、树叶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根生物量及植株生物量,较对照条件均没有显着变化(P>0.05)。施氮和减水的交互作用对叁种幼树的作用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对银木荷幼树的生长促进作用更为显着(P<0.05)。研究结果说明,施氮促进了叁种幼树的植株生长,但减水50%对叁种幼树生长影响不显着。(6)各树种幼树生物量分配对施氮、减水处理具有不同的响应,总体来说:施氮会减少叁种幼树树根生物量的分配,增加树叶、树枝、树干生物量的分配(P<0.05);减水条件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黄玲,游娜,翁贤权,涂淑萍,邹娜[10](2017)在《遮阳对丝栗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程度人工遮阳(对照100% NS、21.12% NS、4.85% NS、0.73% NS)对丝栗栲种子萌发、移栽成活和幼苗当年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单层3针遮阳网(21.12% NS)处理组种子萌发率较高,达82.22%,且出苗整齐,幼苗长势较好。移栽后分别用2针、3针、4针、6针单层遮阳网处理可显着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分别比对照(100% NS)提高61.46%、52%、69.16%和54.34%;适度遮阳(2~4针)可显着促进幼苗高生长,也有利于生长初期幼苗叶片数、最大叶片长、地径和叶绿素值(SPAD值)等各指标;并且对幼苗后期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4针单层遮阳网处理效果较好,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期刊2017-08-20)
丝栗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丝栗栲结实量大小年现象突出,母株上中下层轮盘枝结实量有明显差异。采取施肥,适度疏花,对母树林进行适度疏伐、改善母树中层轮盘枝采光条件等技术措施,能有效调节光照、肥力、开花数量,保持种子产量稳定性,提高母树的结实量和改善种子品质。本文的试验技术数据可为丝栗栲母树林营建及管理提供可靠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丝栗栲论文参考文献
[1].赵梦赛,栾亚宁,戴伟,王兵,乔红雍.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严明基.丝栗栲母树结实量调节技术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9
[3].罗洁明,张巧巧,常赜,陈昌雄.福建省永安市丝栗栲次生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王玉奇,王丽娟,徐润,罗桃,韦蓉静.不同种源丝栗栲种子性状变异[J].广西林业科学.2019
[5].吴庆锥.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的结构稳定性[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
[6].吴庆锥.杉木林下套种丝栗栲复层经营生长效应[J].林业勘察设计.2018
[7].吴庆锥.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固土保水能力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8
[8].戴奥娜,刘肖肖,王兵,戴伟.丝栗栲林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时空年变化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9].常宏.丝栗栲、香樟和银木荷幼树水分生理、叶片磷组分和生物量分配对施氮和减水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10].黄玲,游娜,翁贤权,涂淑萍,邹娜.遮阳对丝栗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