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资历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评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自然科学研究,评审标准,正高级职称,职称系列,制度改革,技工院校,职称评定制度,农业技术推广
资历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青[1](2019)在《评职称,以能力、业绩论“英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靠专业技术“吃饭”的职工来说,评职称,不仅事关个人的收入待遇,也被看作是评价个人业务水平和贡献的一把标尺。为破除职称评定制度中广被诟病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评审标准“一刀切”等现象,2016年11月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1-19)
孙世虹[2](2019)在《“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的构建——以广西开放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1+X证书"制度与构建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的关系,阐述"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资历框架建构中确保过往资历得到科学合理认可、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流动的取向,论述通过学历融通、校企融合、职社互通等路径,合理构建起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学分银行资历框架。(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季欣[3](2019)在《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理念的1+X证书制度建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理念建设1+X证书制度,对于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该文揭示了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叁项制度各自的丰富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密切关联,认为要以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服务于1+X证书制度建设作为主线,推进叁项制度整体设计、联动建设、协同发力,由此可望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实现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诸多目标。(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3期)
吴南中,夏海鹰[4](2019)在《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国家提出试点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图使其在职业教育新生态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分析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隐喻发现,1+X证书制度的推进需要资历框架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等级标准,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资历框架的完善提供支撑等耦合关系。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作用方式的主要步骤为:基于资历框架研制具体职业层次标准与能力要求,进而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依托证书标准制订考核标准、课程标准与培训标准,最后依托资历框架实现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质量保证机制建设。要实现以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需要将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纳入法律保证范围,加快资历框架建设以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建立严密而有效的推进机制,形成系统化策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落实到教育与培训全过程,并推进试点,以获取相关数据和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16期)
文雯[5](2019)在《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一种制度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是在全球学习和教育的新格局与人类发展的新图景下提出的关于我国人力资源建设和治理的一项顶层制度设计。本文从顶层设计与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出发,构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国家资历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初庆东,常俊英,王殿君[6](2019)在《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资格与学位学历、专业职称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与个体职业发展脱节,职业资格标准设置不统一,职业资格政府主导的治理机制没有改变以及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进展缓慢。基于此,引入国家资历框架是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工具手段。澳大利亚、南非、英国分别是衔接型、变革型、改良型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代表,在国家资历框架建构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中,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加强职业资格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其功能定位;建构职业资格与学位学历、资历互认及等值机制,突出职业资格标准设计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属性,分类建立不同资历衔接办法以及完善职业资格的质量监督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谢晶[7](2018)在《国际视野下国家资历框架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启示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证书、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制度的沟通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难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国家资历框架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视角,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框架体系、运行机制、治理模式改革进行了系统思考,以便为解决职业资格与职业发展体系脱节、职业标准设置不科学不统一、政府主导的单一治理模式、国际资格互认工作进展缓慢等现实困境,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8年08期)
黄崴,吴华溢[8](2018)在《香港教育资历架构体系运行机制的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资历架构经过十几年的酝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资历学分"为通用货币和以"学习成果"为认定基础的较成熟的可累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从制度因素的视角出发,对香港资历架构的法制基础、政策内核、政策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可发现,立法先行的法律保障体系、内外互通的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政府适度"嵌入"的多元参与协同运行机制以及内外结合的质量监控系统彼此适应,相互融合,共同推进香港资历架构政策的有效运行。(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致公党上海市委[9](2018)在《用资历框架完善“学分银行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资历框架”作为综合化的资历认证系统,是对全社会各类资历(主要包含各类学历文凭、证书和先前学习成果等)进行分类、分级、认定、衔接的一项新型的资历制度。“资历框架”是近年来各国、各地区推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升国家技能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人(本文来源于《联合时报》期刊2018-04-13)
李静,鄢小平,季欣[10](2018)在《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具有多样性,其中,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是代表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的核心与精髓是以框架作为衡量标尺的学习成果管理制度。本文以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制度作为典型代表案例来具体解释说明其运作机理:通过学习成果框架,为不同渠道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设立统一标准;通过认证单元,将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行业领域操作化,使知识、技能和能力表现为具体的行业标准。基于学习成果框架和认证单元标准,各类机构提供的各种学习成果,例如课程、微课程、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可以有统一认证标准;在机构成果认证的基础上,个人多渠道获得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实现在学分银行的积累和不同机构之间的转换。这种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为个人实现多渠道提升能力水平,提高岗位胜任力,以及终身持续学习成长提供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本文来源于《终身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资历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1+X证书"制度与构建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的关系,阐述"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资历框架建构中确保过往资历得到科学合理认可、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流动的取向,论述通过学历融通、校企融合、职社互通等路径,合理构建起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学分银行资历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历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青.评职称,以能力、业绩论“英雄”[N].工人日报.2019
[2].孙世虹.“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的构建——以广西开放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9
[3].季欣.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理念的1+X证书制度建设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4].吴南中,夏海鹰.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5].文雯.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一种制度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19
[6].初庆东,常俊英,王殿君.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7].谢晶.国际视野下国家资历框架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启示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18
[8].黄崴,吴华溢.香港教育资历架构体系运行机制的制度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致公党上海市委.用资历框架完善“学分银行制度”[N].联合时报.2018
[10].李静,鄢小平,季欣.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探索[J].终身教育研究.2018
标签:评职称; 专业技术人才; 自然科学研究; 评审标准; 正高级职称; 职称系列; 制度改革; 技工院校; 职称评定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