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树状大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分子,树状,聚酰胺,基质,色谱,试剂,基因治疗。
树状大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宁彩芳,马敏珺,郭朝晖,张书怀,乔岩[1](2019)在《PAMAM树状大分子与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的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与5-氟尿嘧啶(5-FU)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1H NMR化学位移滴定结果表明5-FU分子结合在PAMAM分子表面,~(13)C NMR化学位移滴定分析结果表明5-FU分子通过氢键或疏水间相互作用进入到PAMAM的内部疏水空腔.~1H核和~(19)F核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的测定结果也说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NOESY实验进一步验证了5-FU分子进入到PAMAM分子的内部空腔.本研究为研究树状大分子和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系统的NMR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胡正霞,何东升,涂家生[2](2019)在《树状大分子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的关键是需要高效、安全和具有靶向性的载体,将基因转移至靶细胞核内进行表达。树状大分子因其单分散性、高密度且数目精确的多个可修饰表面功能基团等优势,已经成为核酸递送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简介基因治疗和树状大分子,阐述了树状大分子用于基因递送的不同策略。(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郭丹丹[3](2019)在《树状大分子接枝型聚合物液相色谱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色谱分离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其制备与修饰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新型固定相和吸附剂制备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树状大分子是一种具有完美空间叁维结构的新型高分子,其重复的内部结构单元和大量末端官能团非常适合用于色谱分离材料的修饰。本研究以聚合物微球为基质,采用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进一步修饰,制备出不同类型的液相色谱分离材料。得到的分离材料,都具有大量表面官能团和可控的吸附性能,对于草甘膦、苯胺类物质及各类阴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分离效果。第一章主要综述了树状大分子的概况、性质、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简单介绍了PAMAM树状大分子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同时,对PAMAM树状大分子在液相色谱分离材料中的应用及取得的初步进展进行了详细探讨,为进一步制备PAMAM树状大分子接枝型聚合物色谱分离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章分别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GMA)微球和PAMAM树状大分子。将不同代数PAMAM树状大分子接枝于PS-GMA微球表面,制备出表面官能团数量可控的接枝微球,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为PAMAM树状大分子接枝型聚合物微球在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将制备的树状大分子接枝微球用作溶液中草甘膦的吸附。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探究了各实验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吸附机理、吸附动力学方程和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讨论。最后,将吸附剂应用于实际水样中草甘膦的吸附,明显缩短了吸附时间。第四章将制备的树状大分子接枝微球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填料,用于苯胺类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并探究了分离机理以及聚合物单体含量和树状大分子代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最后,分别通过直接分离和柱切换法,将自制的填料成功应用于不同样品中苯胺类物质的检测。第五章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试剂将制备的树状大分子接枝微球进一步季铵化,得到表面带有大量季铵基团的阴离子交换剂,并探究了树状大分子的代数和聚合物单体含量对交换容量的影响。制备的离子交换剂对于常见阴离子和糖类物质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第六章将氧化石墨烯(GO)材料与聚合物基质杂化,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再采用PAMAM树状大分子和BDDE试剂对杂化基质进一步修饰。根据实验结果,GO的杂化不仅改善了阴离子交换剂的分离性能,还增加了聚合物基质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刘晋源[4](2019)在《功能化两性离子修饰的树状大分子纳米平台的设计及其影像诊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应用于肿瘤诊断领域的纳米造影剂,尤其是纳米载体的应用使构建多功能多模态纳米探针(同一纳米平台整合多种造影剂)用于肿瘤精准诊断成为现实。CT和MR成像是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单模态成像模式,而综合两者的双模态CT/MR成像则可以成功克服单一成像的弊端,增强诊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纳米造影剂能否在病灶区有效成像,取决于纳米材料是否能克服在血液循环输送过程中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从而在肿瘤细胞内有效富集。文献资料显示可通过对纳米材料修饰聚乙二醇(PEG)或两性离子赋予其抗蛋白吸附、逃离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的能力,增长其体内血液循环时间;修饰靶向试剂赋予其对肿瘤细胞特定靶向能力。PEG具有温度敏感性等不稳定的性质,而两性离子则比PEG更稳定,显示出更好的抗污性能。为了在同一平台同时整合两种造影剂并赋予其多种功能(如抗污性能、靶向性能等),通常需要载体。在众多载体材料中,树状大分子因其表面有大量可以被修饰的官能团,内部有较大的疏水空腔,广泛用作载体来负载造影剂或治疗剂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将以同时修饰了两性离子和靶向试剂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为平台内部包裹金、外围修饰Gd(III)构建纳米平台用于肿瘤模型的CT/MR双模态成像诊断研究。纳米平台将通过修饰不同的两性离子来优化,其研究内容如下:(1)在叁种含有不同阴阳离子的抗污试剂羧酸甜菜碱丙烯酰胺(CBAA)、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MPC)、丙烷磺内酯(1,3-PS)分别修饰在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表面,以其为模板稳定包裹金纳米颗粒,最后将表面剩余的氨基全部乙酰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合成叁种抗污试剂修饰的树状大分子包金复合物。随后通过抗BSA蛋白吸附试验、抗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试验和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筛选出抗污性能最佳的两性离子1,3-PS。细胞毒性试验也表明经抗污试剂修饰之后,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设计基于树状大分子的CT/MR双模态成像造影剂,并通过抗污试剂1,3-PS和靶向试剂RGD修饰增强纳米材料在肿瘤部位的富集以增强成像效果。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金颗粒尺寸在2.7-2.8 nm,相比于临床造影剂Omnipaque有更高的X-射线衰减效应和更好的CT成像效果;经1,3-PS修饰之后,纳米材料的r_1弛豫率有很大提高,且高于临床钆喷酸葡胺的弛豫率。小鼠肺部肿瘤CT、MR成像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经RGD修饰的纳米材料有更好的成像效果和更高的信号值。体内组织分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在肝脏和脾脏代谢和清除。因此合成的具有抗污和靶向双重性能树状大分子CT/MR造影剂有望应用于分子影像诊断领域。(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9-01-15)
Serge,Mignani,Joao,Rodrigues,Helena,Tomas,Anne-Marie,Caminade,Régis,Laurent[5](2018)在《树状大分子用于肿瘤诊疗原则的最新治疗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粒子技术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的交叉点,极大地影响着抗肿瘤药物与肿瘤诊断剂的发展.新型无创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的发展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多功能的诊疗一体化平台包括:碳基纳米材料例如碳纳米管、药物缀合物、脂肪族聚合物、胶束、囊泡、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微泡和负载不同造影剂和药物如肿瘤学领域中的化疗药物的树状大分子等.树状大分子作为一类新型高度可调控的超支化聚合物,现已被开发出多种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的纳米平台.磁共振成像、γ闪烁扫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光学成像等也成为通过树状大分子发展起来的核心技术用于肿瘤的诊疗.不同的造影剂体系包括Gd(Ⅲ)、~(19)F、Fe_2O_3(MRI)、~(76)Br (PET)、~(111)In、~(88)Y、~(153)Gd、~(188)Re、~(131)I(SPECT)、~(177)Lu、金纳米颗粒(CT)和硼化基团、硅萘酞菁、二烷基羰花青和量子点光学成像染料等也已经被开发使用.(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8年11期)
姜雷,周森森,张小可,武伟,蒋锡群[6](2018)在《基于树状大分子纳米载体的化疗及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肿瘤组织的微环境,结合树状大分子的特点可以构建定向可控药物、基因传递系统,实现化学或基因治疗中的高效低毒.本综述从树状大分子的结构出发,总结了其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尤其重点讨论了传统树状大分子、树状大分子偶联物、可自组装的两亲性树状大分子、杂化树状大分子及自身具有药理活性的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或基因递送载体的应用.我们希望本综述将有助于启发未来的相关研究,以进一步拓展这种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新应用.(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8年11期)
熊智娟,沈明武,史向阳[7](2018)在《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癌症治疗策略: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一些基于树状大分子体系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树状大分子拥有高度支化的叁维球状结构、内部疏水空腔以及多种表面功能基团,因而可以作为药物和纳米颗粒的载体或者稳定剂.装载了治疗试剂(如药物、siRNA或者纳米颗粒)的纳米平台可进一步被修饰而获得靶向特异性、抗污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详细介绍了树状大分子表面修饰并作为多功能平台应用于对癌症的不同治疗手段的进展,包括:化疗、放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基因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8年11期)
朱静怡,缪文俊,黄和[8](2018)在《基于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纳米诊疗试剂的制备及其肿瘤成像和治疗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癌症的高效诊疗,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者在过去数十年中研究了多种可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纳米复合材料,其中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由于其精确可控的结构、较好的单分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被普遍用作载体构建纳米诊疗试剂。通过树状大分子纳米技术,引入多种成像试剂及治疗试剂,并利用功能化修饰技术可构建具有良好诊疗效能的纳米诊疗材料。这些研究成果为解决癌症精确诊断及高效治疗提供了思路。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基于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纳米诊疗试剂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8年05期)
郭丹丹,朱越锋,朱岩[9](2018)在《色谱固定相的超支化和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接枝修饰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色谱固定相制备技术深入发展,固定相填料的修饰方法日渐成熟,主要包括固定相表面直接化学反应、表面附聚、共价接枝和超支化修饰。其中,以缩聚反应为主的超支化修饰方法自提出以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已经被应用于多种阴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填料的制备。近些年来,和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相似结构的树状大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完美的树状结构和大量活性官能团,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色谱固定相填料的修饰,并有望进一步完善固定相填料的结构和分离性能。该文主要总结了超支化修饰方法和以聚酰胺-胺为主的树状大分子接枝修饰方法在色谱固定相填料制备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8年09期)
彭清妍[10](2018)在《树状大分子修饰的PLGA纳米纤维基用作基因传递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通过操控相关遗传物质来阻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医疗手段。而目前基因治疗最主要的困难就是缺少一种安全有效的传递表达载体,因为裸露的基因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表达的DNA质粒)在组织或细胞中易被核酸酶降解,而且其自身所带负电荷与同电荷性质的细胞膜之间相互排斥,导致其被细胞内吞和在内涵体中的逃逸能力差,使得基因治疗难见成效。静电纺丝技术可以连续性高效制备超细纤维,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毡具有均匀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等优点,其独特的3D结构可以很好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为细胞的营养物质交换及繁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过去,静电纺丝技术制作基因载体的普遍方法是把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聚物溶液与基因药物直接混合在一起进行纺丝,成丝过程中基因药物必定会暴露在高压电场和有机溶剂环境中,这一定会影响基因药物的生物活性。另外,单纯混合纺成的电纺纤维载体中的基因药物由于分布不匀,包封不完毕,当进行体外释放时存在突释效应。树状大分子是一种内部含有空腔、表面具有大量活性官能团的高度对称性球形大分子,且表面端基的数量随着其代数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长。由于其表面正电荷密度高,能有效压缩基因治疗药物且在细胞内涵体内具有极强的质子缓冲能力而被用作非病毒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典型。考虑到现有静电纺纳米纤维基介导的基因转染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树状大分子作为基因输送载体的优势,本实验首次提出将端氨基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NH_2)固定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纤维表面来原位压缩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并以固定了纳米G5.NH_2/pEGFP复合颗粒的纤维基体作为细胞培养支架,构建一种原位、局部基因转染的复合基质介导传递体系。首先,本文采用自制的静电纺丝装置,研究了PLGA的浓度和纺丝流速对纳米纤维成丝性能的影响,发现在PLGA浓度为25 wt%、纺丝流量为1 ml/h、施加电压为20 kv的条件下能纺出粗细均匀、直径较小、形貌可观的纳米纤维。然后,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端氨基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NH2)固定在PLGA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成纤维基复合基因输送体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纤维表面形态及叁维多孔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纤维平均直径有所增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在修饰了G5.NH2后谱图中出现了明显的氮元素的特征峰,而氮元素的出现证明G5.NH2成功修饰至纤维表面,且修饰效率随PDADMAC/PAA组装层数的增加有所提高。亲疏水性测试说明材料经组装、修饰处理后亲水性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后续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则显示G5.NH2的成功修饰可以大大提高PLGA纳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也印证了由于粗糙度的增加,修饰处理后的PLGA纳米纤维亲水性能得到的改善。最后,选取成纤维细胞NIH 3T3为模型细胞,以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质粒DNA为模型基因药物,评价负载了模型基因的纳米纤维对细胞的原位基因转染效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了复合纳米纤维基的转染效率,说明组装两层PDADMAC/PAA的PLGA复合纳米纤维基具有更高的基因转染效率,达到了3.76%。(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8-05-01)
树状大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因治疗的关键是需要高效、安全和具有靶向性的载体,将基因转移至靶细胞核内进行表达。树状大分子因其单分散性、高密度且数目精确的多个可修饰表面功能基团等优势,已经成为核酸递送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简介基因治疗和树状大分子,阐述了树状大分子用于基因递送的不同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状大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宁彩芳,马敏珺,郭朝晖,张书怀,乔岩.PAMAM树状大分子与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的NMR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9
[2].胡正霞,何东升,涂家生.树状大分子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
[3].郭丹丹.树状大分子接枝型聚合物液相色谱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9
[4].刘晋源.功能化两性离子修饰的树状大分子纳米平台的设计及其影像诊断应用[D].东华大学.2019
[5].Serge,Mignani,Joao,Rodrigues,Helena,Tomas,Anne-Marie,Caminade,Régis,Laurent.树状大分子用于肿瘤诊疗原则的最新治疗应用(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8
[6].姜雷,周森森,张小可,武伟,蒋锡群.基于树状大分子纳米载体的化疗及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8
[7].熊智娟,沈明武,史向阳.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癌症治疗策略: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8
[8].朱静怡,缪文俊,黄和.基于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纳米诊疗试剂的制备及其肿瘤成像和治疗应用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8
[9].郭丹丹,朱越锋,朱岩.色谱固定相的超支化和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接枝修饰方法研究进展[J].色谱.2018
[10].彭清妍.树状大分子修饰的PLGA纳米纤维基用作基因传递系统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