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弛豫论文_戈革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弛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密度,核磁共振,原子,黄铜矿,理论,电荷。

表面弛豫论文文献综述

戈革[1](2018)在《多孔介质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孔隙结构通常是影响多孔介质物理、化学性质等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获取微观孔隙结构信息对于研究岩石等孔隙介质具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方法直接测量地层中流体的氢原子核信息,能够准确获得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重要储层参数,已经广泛应用于井下油气探测和实验室岩石物理分析。此外,相较于压汞、半渗透隔板等方法,核磁共振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无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定量评价孔隙结构的重要手段。国内外专家利用压汞孔喉分布曲线与T2弛豫时间谱形态上的相似性,进行各种数学变换,成功将T2弛豫时间谱转换成孔径分布曲线。然而,这一转化过程中,准确的表面弛豫率往往是标定弛豫时间分布和孔隙尺寸的关键所在。岩石的表面弛豫率受固体骨架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表面弛豫机理复杂。鉴于纳米颗粒的可控性,本文利用不同浓度的顺磁性氧化锆纳米颗粒分散液饱和玻璃珠内,由于纳米颗粒与玻璃珠表面静电力的作用,使得顺磁性氧化锆纳米颗粒吸附在玻璃珠表面,从而改变玻璃珠的表面弛豫率。对饱和后的玻璃珠用去离子水冲洗,使得少许游离在孔隙流体内的纳米颗粒完全排出,对比冲洗前后流体的弛豫特性,探究纳米颗粒的吸附量与其分散液浓度的关系。对冲洗后的玻璃珠进行核磁共振测量,对比研究表面弛豫率的不同测定方法,探究表面弛豫率与顺磁性纳米颗粒吸附量的关系。本文从叁个方面展开工作:1)验证顺磁性纳米颗粒在玻璃珠表面上的吸附;2)探究纳米颗粒吸附量与分散液浓度的关系;3)表面弛豫率与顺磁性纳米颗粒吸附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念保峰,敬熠平,王欣,唐电[2](2016)在《IrO_2(110)表面弛豫行为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IrO_2(110)表面几何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弛豫后,表层的五配位Ir原子和二配位的氧原子(桥氧)相对于理想表面向体相方向移动,而六配位的Ir原子和叁配位的O原子向真空方向弛豫。表面原子弛豫不仅导致表层结构的变化,而且使表层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表面态密度分布可知,对表面电子结构造成主要影响的是最外叁层原子。同时,由构型的(010)平面的电荷密度分布可知相邻层间存在着强烈的Ir-O共价键作用;由于电荷在真空层的消耗和在第一、二原子层间的积累,导致最外原子层间距的减小,相应的Ir-O化学键得到增强。计算得到该IrO_2(110)面的表面能大小为1.434 J·m~(-2)。(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孔强夫,周灿灿,李潮流,胡法龙[3](2014)在《一种基于数字岩心表面弛豫率确定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维数字岩心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游走方法模拟了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探索了最大值法、峰值法、迭加法叁种确定岩心表面弛豫率的思路。通过实验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伪毛管压力曲线与岩心恒速压汞曲线进行刻度以及模拟高孔、高渗砂岩样品的核磁共振响应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岩心的表面弛豫率,进而对上述叁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终提出了最大值法确定岩心表面弛豫率的新方法,为准确求取岩石孔隙半径分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35期)

文书明,邓久帅,先永骏,刘丹[4](2013)在《天然黄铜矿矿物晶体的表面弛豫信息与理论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XRD测定黄铜矿晶体的晶胞参数,表明黄铜矿结晶完整,内部原子排列规则。通过分子力学定性分析,指出黄铜矿表面弛豫出现表面富硫现象。采用AFM获得黄铜矿表面的叁维微观结构拓扑图和表面电子云分布二维拓扑图。AFM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黄铜矿表面原子的纵向和横向排列与晶体内部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纵向上,铜、铁和硫原子相对于原来的位置发生位移,即发生了表面弛豫,弛豫的结果使得硫原子位于表面的最外区域。横向上,AFM图谱显示原子间距不规则,表面发生重构,重构的结果使得部分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靠近,形成原子聚集体。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总体能量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电子交换关联能结合广义梯度近似形式,对晶胞进行优化。结果表明,(001)面表面原子排布变得不规则,表面硫原子沿Z轴轴向外移,铜硫键和铁硫键键长增加,晶胞体积膨胀,表面发生弛豫,晶体结构发生重构。这种表面弛豫和重构导致的富硫表面和不规则的原子聚集对浮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3年03期)

邹秀娟,丁开宁,章永凡,李俊篯[5](2009)在《TiO_2(110)表面弛豫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红石型TiO_2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过渡金属氧化物,其(110)面已被证实是热力学最稳定的表面。对TiO_2(110)表面弛豫的研究,已有许多的报道。实验与理论对于Ti(5f),Ti(6f)和O(3f)的弛豫值与方向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对于O(2f)的弛豫方向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DMol~3程序包系统地研究了各种交换势和相关泛函对TiO_2(110)表面弛豫的影响。计算中选取3×1的九层TiO_2(110)超晶胞模型,固定下面六层,精度设为中等,所有原子采用加极化的全电子DNP基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表明,选用GGA-HTCH/BOP泛函计算得到的表面能最低,但只有后者的O(2f)弛豫方向与最新的实验报道相一致,因此用GGA-BOP泛函来研究TiO_2(110)的表面弛豫相对精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23)

蔡淑惠,陈巧龙,蔡聪波[6](2009)在《具有表面弛豫的液体自扩散的Monte Carlo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多孔介质中液体的自扩散行为能获得介质的微观结构信息,有助于了解介质中液体的传输性质.以具有不同孔隙大小的无限长圆柱体模型中的液体为对象,采用Monte Carlo随机行走方法,模拟存在表面弛豫时液体的自扩散系数和核自旋磁化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导出将NMR弛豫参数和随机行走参数联系在一起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在快扩散区,液体的核自旋磁化强度随弛豫时间呈单指数衰减,且自扩散系数在短时情况下独立于表面弛豫率;在慢扩散区,液体的核自旋磁化强度衰减和自扩散系数在短时情况下均与表面弛豫率无关.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可用于求解介质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及孔径大小等结构信息.(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09年01期)

邓小燕,王秀清[7](2008)在《Si(001)-(2×2×1):H表面弛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i(001)-(2×2×1):H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方法在周期边界条件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Si(001)-(2×2×1):H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计算并对该表面进行电子结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弛豫作用使得部分电子从第一层硅原子转移到了第二层硅原子上,从而导致表层硅呈现正电性.结论这样的电子结构特性将有助于负电性强的氧气分子在硅氢表面的吸附.弛豫后的Si(001)-(2×2×1):H表面的能带结构具有半导体材料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谢然红,肖立志,傅少庆[8](2008)在《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岩石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的因素之一。选取一组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人造碳酸钙、储层贝瑞砂岩以及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温度25~90℃),考察温度对弛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饱和水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温度对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和储层贝瑞砂岩的核磁共振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的人造碳酸钙和储层碳酸盐岩的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利用室温下得到的实验测量结果对储层温度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杨春,余毅,李言荣,刘永华[9](2004)在《α-Al_2O_3(0001)表面弛豫及其对表面电子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κ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最外表面终止层为单层Al的α Al2 O3 超晶胞 (2× 2 ) (0 0 0 1)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与电子结构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最外表面Al-O层有较大的弛豫 ,明显地影响了表面原子与电子结构 ,布居分析表明表面电子有更大的几率被定域在O原子的周围 ,表现出O的表面态 .进一步分析了表面弛豫前后表面电子密度、态密度变化 ,表面能级分裂主要来自于O的 2 p轨道电子态变化 .通过对比弛豫前后的表面电子局域函数 (ELF)图 ,分析了表面成键特性 .(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万钧,申叁国,范希庆[10](1997)在《Cu表面弛豫和自扩散机制的修正嵌入原子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角度修正的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Cu(100),(110),(111)和(311)等8个面的弛豫,得到了与实验符合较好的结果.然后研究了Cu(100)面上的自扩散机制,得到了与实验和局域密度近似计算相符合的结论.还计算了(110)和(111)面的扩散势垒(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6期)

表面弛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IrO_2(110)表面几何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弛豫后,表层的五配位Ir原子和二配位的氧原子(桥氧)相对于理想表面向体相方向移动,而六配位的Ir原子和叁配位的O原子向真空方向弛豫。表面原子弛豫不仅导致表层结构的变化,而且使表层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表面态密度分布可知,对表面电子结构造成主要影响的是最外叁层原子。同时,由构型的(010)平面的电荷密度分布可知相邻层间存在着强烈的Ir-O共价键作用;由于电荷在真空层的消耗和在第一、二原子层间的积累,导致最外原子层间距的减小,相应的Ir-O化学键得到增强。计算得到该IrO_2(110)面的表面能大小为1.434 J·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弛豫论文参考文献

[1].戈革.多孔介质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2].念保峰,敬熠平,王欣,唐电.IrO_2(110)表面弛豫行为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

[3].孔强夫,周灿灿,李潮流,胡法龙.一种基于数字岩心表面弛豫率确定的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4].文书明,邓久帅,先永骏,刘丹.天然黄铜矿矿物晶体的表面弛豫信息与理论分析(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3

[5].邹秀娟,丁开宁,章永凡,李俊篯.TiO_2(110)表面弛豫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6].蔡淑惠,陈巧龙,蔡聪波.具有表面弛豫的液体自扩散的MonteCarlo模拟[J].计算物理.2009

[7].邓小燕,王秀清.Si(001)-(2×2×1):H表面弛豫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谢然红,肖立志,傅少庆.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杨春,余毅,李言荣,刘永华.α-Al_2O_3(0001)表面弛豫及其对表面电子态的影响[J].化学物理学报.2004

[10].万钧,申叁国,范希庆.Cu表面弛豫和自扩散机制的修正嵌入原子法模拟[J].物理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无外加偏置时单异质结导带结构示意图本文2号样品弛豫SiGe层表面的层错失配位错产生及运动示意图:BF-界面处...材料样品的TEM图像未弛豫的ZnO{101_0}表面的原子结构(a)的{101_0}面内测量(b)在(0001...

标签:;  ;  ;  ;  ;  ;  ;  

表面弛豫论文_戈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