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香豆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羟基香豆素,有机锡化合物,晶体结构,抗癌活性
羟基香豆素论文文献综述
林奕超[1](2019)在《羟基香豆素及其有机锡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豆素是一类含苯并α-吡喃酮结构的芳香氧杂环化合物,在香料、光学、药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有机锡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结构多样且拥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将二者结合起来合成系列香豆素有机锡化合物渴望实现多组分性能的协同作用,获得性能优良的光学和药物材料。本论文选择羟基香豆素与有机锡氯化锡或氧化物反应,将氟原子、香豆素、席夫碱等功能基团结合到有机锡分子中,合成了49种结构新颖的功能性有机锡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13)C和~(19)F)、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确证了其结构,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紫外和荧光)及抗癌活性。利用间苯二酚与酰基乙酸乙酯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反应,得到了4种7-羟基-4-烃基香豆素(烃基R=CH_3,CF_3,C_6H_5,C_6HF_4),随后分别与叁烃基氢氧化锡R?_3SnOH、双(叁烃基锡)氧化物(R?_3Sn)_2O(R?=n-C_4H_9,C_6H_5,c-C_6H_(11),C_6H_5C(CH_3)_2CH_2)和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并表征了20种新的7-羟基香豆素烃基锡衍生物。晶体结构显示叁烃基锡化合物的锡原子是五配位的,具有畸变叁角双锥构型,其中叁个烃基位于叁角平面,酚氧原子和相邻另一分子中香豆素环内酯的羰基氧原子占据轴向位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体和锡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波长分别在~335nm和~430nm,但生成的锡配合物的吸收强度比配体显着增大,可用作蓝色荧光材料。测定了部分配体及锡化合物对A549和HeLa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的抗癌活性很弱(IC_(50)>100μM),而其锡化合物具有强的抗癌活性(IC_(50)~0.4μM),比临床上应用的顺铂高。在乙醇镁作用下,自制的2,3,4,5-四氟苯甲酰乙酸乙酯与酰氯发生酰基化反应,随后烯醇对氟原子发生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4种2-烃基-3-乙氧羰基-6,7,8-叁氟色酮,色酮在氨水中水解生成3-酰基-4-羟基-6,7,8-叁氟香豆素。将3-乙酰基-4-羟基-6,7,8-叁氟香豆素直接和有机锡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得到了5种相应的有机锡衍生物。3-乙酰基-4-羟基-6,7,8-叁氟香豆素和酰肼RCONHNH_2(R=CH_3,C_6H_5,2-C_4H_3S,4-Py,4-ClC_6H_4,4-OHC_6H_4)反应得到了6种相应的酰腙席夫碱,再与二烃基氯化锡R?_2SnCl_2(R?=CH_3,C_2H_5,n-C_4H_9,C_6H_5)反应,最终得到24种新的含氟香豆素酰腙席夫碱有机锡化合物。结构表征证实酰腙通过羰基的烯醇式以叁齿ONO配体和锡原子结合形成了一个五元螯合环和一个六元螯合环。晶体结构显示乙酰腙二甲基锡化合物为含有Sn_2O_2四元环结构单元的桥联二聚体,4-吡啶甲酰腙二丁基锡化合物通过吡啶氮原子的分子间配位形成了的一维zigzag链,4-氯苯甲酰腙二苯基锡化合物利用香豆素内酯环的羰基氧的分子间配位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酰腙席夫碱配体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在330nm,锡化合物的波长发生了红移,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80nm,且吸收强度明显增大。配体和锡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在~530nm,配合物的发射强度显着增大,可用作黄绿色荧光材料。测定了部分配体和锡化合物对A549和HeLa癌细胞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的抗癌活性很弱(IC_(50)(29)100μM),而锡化合物具有强的抗癌活性(IC_(50)~1.5μM)。本工作探索了通过分子内烯醇亲核取代F原子合成色酮和4-羟基香豆素化合物的方法,合成表征了系列色酮、羟基香豆素及相应的有机锡衍生物,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和抗癌活性,丰富了色酮、香豆素及有机锡化学的内容,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席高磊,许克静,王宏伟,杨金初,蔡莉莉[2](2019)在《4-甲基-7-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4-甲基-7-羟基香豆素(Ⅰ),再经酯化得到4-甲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Ⅱ);采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AAPH)、HO·、Cu~(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自由基氧化DNA的反应体系对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淬灭2,2'-偶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二苯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2,6-二叔丁基-(3,5-二叔丁基-4-氧代-2,5-环己二烯)-对-甲苯氧(galvinoxyl)自由基体系探索了化合物还原自由基的能力,进而探究了羟基对香豆素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抑制AAPH引发的DNA氧化反应体系中,每个化合物Ⅰ能够捕获1.61个自由基,而化合物Ⅱ不能捕获自由基;在抑制HO·和GS·引发的DNA氧化反应体系中,化合物Ⅰ相对空白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TBARS)吸光度分别为76.5%和64.1%,化合物Ⅱ相对空白TBARS吸光度分别为87.1%和81.7%;化合物Ⅰ能够捕获ABTS+·、DPPH·、galvinoxyl自由基,而化合物Ⅱ仅能够捕获ABTS+·和DPPH·两种自由基;化合物Ⅰ抑制自由基引发的DNA氧化反应活性和捕获自由基能力均优于化合物Ⅱ,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李敏,黄小梅,谈文林[3](2019)在《7-羟基香豆素荧光探针用于测定水中2,4,6-叁硝基苯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硝基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2-3]。2,4,6-叁硝基苯酚(TNP)属于多硝基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原料、合成炸药、医用收敛剂、杀菌剂,农业杀虫剂、除霉剂、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黄色染料和化学酸碱指示剂等[4-7]。TNP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皮肤、眼睛、消化道及呼吸道产生(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1期)
朱福元,王彦梅,何明闯,严兆华,林森[4](2019)在《四丁基碘化铵促进芳基磺酰肼和4-羟基香豆素的硫醚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磺酰肼在四丁基碘化铵/盐酸体系作用下和4-羟基香豆素发生硫醚化反应,以65%~94%的产率得到了一系列3-芳巯基-4-羟基香豆素化合物.该方法具有较广的底物普适性、原料来源广泛且易得、操作简便和产物产率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宏雁,委旭宁[5](2018)在《3-芳硫基-4-羟基香豆素及其类似物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4-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与4-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因为其良好的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炎、抗HIV、抗肿瘤等药物结构中。本文用4-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或4-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作为底物、以硫磺粉(S)为硫源、以碘苯类衍生物作为芳基源,在氯化铜催化作用下合成了3-芳硫基-4-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和3-芳硫基-4-羟基喹啉酮类化合物。该方法使用环境友好的硫磺粉为硫源替代有机硫,操作简单、无污染、成本低廉,为该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喻思思,官召兵,杨蕾,胡晓松[6](2018)在《L-7-羟基香豆素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保护L-谷氨酸(2)为原料,与N,N'-羰基二咪唑反应制得化合物3;3与丙二酸单乙酯镁盐反应制得β-酮酯(4);4分别与4-氟间苯二酚和4-氯间苯二酚进行Pechmann缩合后,在酸中脱除保护基合成了L-7-羟基香豆素氨基酸(1a)及其两个衍生物(1b,35.3%和1c,40.6%),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确证。采用UV-Vis研究了1b和1c的p Ka。结果表明:1b和1c的p Ka分别为6.21和6.14。两个衍生物的荧光性能与pH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权彦,李小蓉,刘靖丽[7](2018)在《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微波合成、表征及抗凝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微波合成法合成12种新型香豆素衍生物。方法:本文以天然产物4-羟基香豆素为原料,采用微波合成法合成了系列新型香豆素衍生物,所有产物进行了IR,MS,~1HNMR结构表征。结果:其中部分产物为首次合成,对新合成的一种化合物进行抗凝血研究。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显着的抗凝血作用,为此类抗凝血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阴彩霞,熊康明,霍方俊[8](2018)在《7-羟基香豆素醛在检测次氯酸根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7-羟基香豆素醛在PBS(pH=7.4)的缓冲溶液中可以被用于检测次氯酸根.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在PBS(pH=7.4)的缓冲溶液中对次氯酸根的识别具有荧光增强的性质,并伴随着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黄色,溶液的荧光由弱荧光变为深蓝色荧光.探针对次氯酸根的识别响应在1s内迅速完成,并且检测线可以达到51.75nmol/L.此外,7-羟基香豆素醛可以在HepG2细胞中对次氯酸根进行荧光成像.(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查丹丹[9](2017)在《4-羟基香豆素参与的新型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羟基香豆素是许多具有活性天然产物的基本组成单元,同时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起始原材料而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领域。例如,可以将其用于合成多种杂环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分子或者具有抗HIV、抗癌等特性的天然产物。诸多已报道的文献表明4-羟基香豆素特殊的烯醇式异构导致其C-3位置表现出比其它位置的C–H键更加活泼,从而更容易参与有机转化反应。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利用常见的Ag(I)和Rh(III)的配合物为催化剂分别对4-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参与的新型有机转化反应展开系列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成功实现Ag2O促进4-羟基香豆素与α-羰基酸的串联环化反应,以较高效率构建全碳季碳中心,得到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复杂有机分子。研究表明该体系对于多种取代基团具有很好的容忍性,目标产物收率良好到优秀,甚至部分目标产物可以实现克级规模合成。与一般构建全碳季碳中心方法相比,该串联反应体系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特点,显示出较大的优势。(2)以4-羟基香豆素为起始原料制备系列含有香豆素骨架的高价碘试剂。采用[Cp*RhCl2]2为催化剂,Ag2O为添加物经过脱羧成功实现炔基羧酸与高价碘试剂的串联环化反应,得到苯并呋喃骨架的衍生物。研究结果证实该脱羧环化反应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即可发生,不仅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而且反应产物收率较高。该方法为合成呋喃化合物的构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吴颖欣,王汝上[10](2016)在《HPLC测定参附强心丸中东莨菪内酯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附强心丸中东莨菪内酯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东莨菪内酯线性范围为0.0760~0.3800μg(R2=0.999),平均回收率为104.54%,RSD为2.27%,重复性RSD为1.22%(n=6),精密度RSD为0.90%(n=6),稳定性RSD为0.91%;7-羟基香豆素线性范围为0.0300~0.1500μg(R~2=0.999),平均回收率为102.51%,RSD为1.04%,重复性RSD为5.08%(n=6),精密度RSD为0.91%(n=6),稳定性RSD为0.91%。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7期)
羟基香豆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4-甲基-7-羟基香豆素(Ⅰ),再经酯化得到4-甲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Ⅱ);采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AAPH)、HO·、Cu~(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自由基氧化DNA的反应体系对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淬灭2,2'-偶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二苯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2,6-二叔丁基-(3,5-二叔丁基-4-氧代-2,5-环己二烯)-对-甲苯氧(galvinoxyl)自由基体系探索了化合物还原自由基的能力,进而探究了羟基对香豆素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抑制AAPH引发的DNA氧化反应体系中,每个化合物Ⅰ能够捕获1.61个自由基,而化合物Ⅱ不能捕获自由基;在抑制HO·和GS·引发的DNA氧化反应体系中,化合物Ⅰ相对空白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TBARS)吸光度分别为76.5%和64.1%,化合物Ⅱ相对空白TBARS吸光度分别为87.1%和81.7%;化合物Ⅰ能够捕获ABTS+·、DPPH·、galvinoxyl自由基,而化合物Ⅱ仅能够捕获ABTS+·和DPPH·两种自由基;化合物Ⅰ抑制自由基引发的DNA氧化反应活性和捕获自由基能力均优于化合物Ⅱ,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香豆素论文参考文献
[1].林奕超.羟基香豆素及其有机锡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席高磊,许克静,王宏伟,杨金初,蔡莉莉.4-甲基-7-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J].精细化工.2019
[3].李敏,黄小梅,谈文林.7-羟基香豆素荧光探针用于测定水中2,4,6-叁硝基苯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4].朱福元,王彦梅,何明闯,严兆华,林森.四丁基碘化铵促进芳基磺酰肼和4-羟基香豆素的硫醚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9
[5].王宏雁,委旭宁.3-芳硫基-4-羟基香豆素及其类似物的制备[J].应用化学.2018
[6].喻思思,官召兵,杨蕾,胡晓松.L-7-羟基香豆素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J].合成化学.2018
[7].权彦,李小蓉,刘靖丽.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微波合成、表征及抗凝血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8
[8].阴彩霞,熊康明,霍方俊.7-羟基香豆素醛在检测次氯酸根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查丹丹.4-羟基香豆素参与的新型环化反应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10].吴颖欣,王汝上.HPLC测定参附强心丸中东莨菪内酯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J].北方药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