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尚书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尚书省,南海神庙,徐安国
尚书省论文文献综述
陈鸿钧[1](2018)在《广州南海神庙宋庆元四年尚书省牒碑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今广州南海神庙仪门东侧有一方宋碑,高1.56米,宽0.86米,刻立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碑文"尚书省牒"及"牒奉敕:宜赐"英护庙"为额。牒至准敕"诸字体大,其中"牒"字为草书。正文字小,行书画押。为宋代行政公文行移之格。(图1)文曰:尚书省牒礼部状。准都省批送下中奉大夫、充秘阁修撰、知广州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钱之望状奏。窃见南海洪圣广利昭顺威显王庙食广州,大庇兹土,有祷必应,如响斯答。臣领事之(本文来源于《岭南文史》期刊2018年03期)
陈鸿钧[2](2018)在《广州南海神庙宋庆元四年尚书省牒碑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在南宋庆元叁年(1197)底的南海大奚岛民叛乱事件是一件较有影响的大事,于当时及后世诸文献典籍多有载记。事件反映了南宋朝廷的盐业政策,是因广南盐场私盐贸易而引起的一次民变。事件平息后朝廷又以敕牒封赠南海神的形式昭示国家意志。牒碑于历史事件、行政公文及海域地理之考订俱有其文献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港口》期刊2018年S1期)
陈新元[3](2018)在《脱虎脱丞相史事探微——兼论元武宗朝尚书省之用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脱虎脱是元武宗朝的尚书右丞相,也是"至大新政"中的核心人物,《新元史·脱虎脱传》等论着中对其族属及生平的介绍有不少谬误和隐漏之处,本文通过勾稽元代史籍中的散见资料,考证出他是蒙古人,世祖时期曾在江南地区担任高官,后因深度涉入至大末年的武、仁之争而被杀。同时本文还以脱虎脱等省臣的出身为切入点,对武宗朝尚书省的用人取向进行了探讨,指出过去认为武宗任人唯亲的看法并不客观。(本文来源于《文史》期刊2018年03期)
田晓雷[4](2018)在《金朝中央政务研究——以尚书省左右司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朝尚书省左右司作为尚书省的省务处理机构,于天眷元年(1138)设立,负责尚书六部、百官与尚书省宰执及皇帝之间的政务沟通,掌管尚书省文书出纳,参与朝政,在金朝中央政务运行程序中处于运转枢纽地位。左右司设立之初,权力较大,尤以在官员选任上拥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世宗之后,随着政治体制成熟和皇帝、宰执理政方式的变化,左右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至金末,其地位明显下降,成为以处理尚书省省务为主的政务出纳机构。金朝以左右司为政务枢纽的单线性运作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郭晓东[5](2018)在《金代尚书省令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尚书省令史是金朝最高机构尚书省的高级吏员,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两汉的尚书台令史,经魏晋南北朝至于隋唐北宋,省令史总体上地位低微、升迁前途不佳。辽代枢密院令史发挥以往省令史的职能,其选任与出职前途较历代为优。金朝尚书省令史设置于天会四年以后,统属于左右司,有女真、汉、契丹叁种民族类别,分知管差除、礼、刑、边关、粮草等房,基本职掌是案牍簿书。省令史的选任制度于熙宗时期初步确立,正隆年间变弦更张,大定至于金末,主要有文资、女真进士、右职和宰执宗室子四种选取途径。金朝前中期文资令史出职的品级高于其他出身者,中后期女真进士令史与文资基本相同,金末右职令史出职同于文资令史。省令史出职的职位中央以六部主事、左右司首领官及监察御史为主,外路以佐贰官、幕职官为大宗。金末,监察御史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出现了县令、漕运官等新的出职职位。就省令史升迁所反映的民族特征看,女真、汉进士令史的升迁速度快于女真其他出身者,但前者的政治前途却不及后者,前者多任执政官,后者任宰相的数量多于前者。女真右职及女真字学生担任吏、兵、刑部尚书,女真进士多任吏、户、工等部尚书,以上可掌军权。汉进士主要出任除兵部以外的他部尚书,不预军权。总体来看,金代尚书省令史的选任促进了儒士、职官充吏的新模式的形成,对元代吏制产生了直接影响。省令史减少资考的升迁效用,是金朝作为北族王朝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特征。女真统治者基本保证各族省令史公平出职、优遇进士彰显了其务实的治国理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啸[6](2017)在《论隋代尚书省与九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开皇叁年卢思道的上奏来看,隋代尚书省与九寺的关系仍处于调整之中。隋文帝为了省寺对应,曾经机械地想将九寺省并成六寺,虽然并没有成功,但以省统寺的方针却确定了下来。严耕望先生所说唐代前期省寺关系的理想状态在隋代是能找到例证的,但在皇权的干涉下,经常不能维持下去。(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7年06期)
刘啸[7](2017)在《从决策到执行:隋代尚书省性质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隋代尚书省本是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尚书左右仆射为首长,位高权重,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史实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正因为尚书省长官有上逼君主之嫌,从文帝到炀帝,都以各种形式削弱其权力,执掌朝政的官员由尚书省官员居多的“四贵”到无尚书省官员的“五贵”,正是体现了这一过程。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使隋代尚书省变成了一个执行机关。(本文来源于《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2期)
徐歆毅[8](2015)在《南宋“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六和塔,位于西湖南缘,南邻钱塘江,自古为杭州的重要标志、城市象征,也是西湖世界遗产14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史迹之一。六和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到南宋绍兴年间智昙复建至今,几经风雨摧残、兵火劫难,却仍巍然屹立,成为我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智昙复建时,为降魔消灾,镇伏江潮,塔内供有佛像,环壁刻有经文,但大都不复存在。只有南宋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金刚经》刻石及明线刻真武像保存至今,成为六和塔悠久历史的实物见(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5年04期)
韩留勇[9](2015)在《从郑谷诗歌注解看唐代职官别名研究的意义——以“尚书省”别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晚唐诗人郑谷诗集的整理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整理本较好者有严寿澄、黄明、赵昌平合着《郑谷诗集笺注》和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另有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第四册中所录郑谷诗集由罗敏中注解,叁者在校勘、注释、补遗与辩伪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但是在职官别名的注释方面,多有分歧与讹误之处。(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古丽巍[10](2015)在《北宋元丰改制“重塑”尚书省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元丰改制变二府体制为叁省-枢密院体制,如何构建新制行政体制是改制的重要内容。推进改制过程中,宋神宗逐渐提升尚书省地位,行政体系中不同层级部门的行政职能先后得以"重振":继熙宁时期部分寺监职能已得到振举后,元丰初把不少六部职事纳入尚书省。元丰五年对尚书省结构、职能及运行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规范,其中都省核治省事,由于长官的特殊性,成为决策与执行的枢纽。新制以尚书都省为首脑,由下到上"重塑"了国家行政体制。这一过程,呈现了二府体制到叁省-枢密院体制职能转换的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尚书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生在南宋庆元叁年(1197)底的南海大奚岛民叛乱事件是一件较有影响的大事,于当时及后世诸文献典籍多有载记。事件反映了南宋朝廷的盐业政策,是因广南盐场私盐贸易而引起的一次民变。事件平息后朝廷又以敕牒封赠南海神的形式昭示国家意志。牒碑于历史事件、行政公文及海域地理之考订俱有其文献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尚书省论文参考文献
[1].陈鸿钧.广州南海神庙宋庆元四年尚书省牒碑考[J].岭南文史.2018
[2].陈鸿钧.广州南海神庙宋庆元四年尚书省牒碑考[J].中国港口.2018
[3].陈新元.脱虎脱丞相史事探微——兼论元武宗朝尚书省之用人[J].文史.2018
[4].田晓雷.金朝中央政务研究——以尚书省左右司为中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郭晓东.金代尚书省令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刘啸.论隋代尚书省与九寺的关系[J].史林.2017
[7].刘啸.从决策到执行:隋代尚书省性质的转变[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7
[8].徐歆毅.南宋“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释读[J].南方文物.2015
[9].韩留勇.从郑谷诗歌注解看唐代职官别名研究的意义——以“尚书省”别名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
[10].古丽巍.北宋元丰改制“重塑”尚书省的过程[J].中国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