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冠心病患者心理调查与分析

中年冠心病患者心理调查与分析

刘秀芹

(山东胶州市北关街道办事处卫生院26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60例中年冠心病患者(研究组)与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80~83.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8.3~66.7%;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多见且严重,焦虑尤为突出。

【关键词】心身疾病中老年冠心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292-02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中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体力和精力达到了顶点,患病后心里反应复杂。冠心病又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不仅非常普遍,而且常常倾向于年轻化[1],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亦日益突出。

1.2研究目的及目标为了解中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作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减少冠心病发作的诱因,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1.3关键词及定义中年冠心病心理问题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与焦虑。

1.4文献回顾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率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基本观点是考察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时,对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分析、判断、对策都必须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2研究设计

2.1研究设计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心理特征,以拓宽临床治疗及护理思路,促进病人临床康复。

2.2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60例中年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59a,平均42±7.2a;婚姻状况:已婚56例,丧偶4例;文化程度:大学26例,中专26例,高中以下8例;吸烟史平均12.60±13.61a;饮酒史平均5.08±11.32a。随机抽取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59~73a,平均52.78±9.20a;婚姻状况:已婚55例,丧偶7例;文化程度:大学14例,中专24例,高中以下22例;吸烟史平均32.6±7.80a;饮酒史平均15.11±8.46a。入组标准:(1)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总分≥24分;(2)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在正常值范围;(3)排除其它严重躯体疾病。

2.3研究方法采用自编中年调查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A和HADD)[2]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前由研究者对被测试者详细讲解评定目的,统一指导语,要求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评定标准:HAMD≥8分、HADD≥7分为有抑郁症状;HAMA≥7分、HADA≥7分为有焦虑症状。

2.4研究步骤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

3研究结果

3.1研究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HAMA≥7分48例(80.0%),HADA≥7分50例(83.3%),HAMD≥8分35例(58.3%),HADD≥7分40例(66.7%);焦虑发生率80~83.3%,抑郁发生率58.3~66.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自评和他评量表的结果接近,差异无显著性。

3.2研究组不同性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HAMA≥7分男28例,女20例,χ2=2.58;HADA≥7分男30例,女20例,χ2=0.06;HAMD≥8分男21例,女14例,χ2=0.40;HADD≥7分男28例,女12例,χ2=2.28。焦虑、抑郁症状男女之间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3.3两组焦虑、抑郁症状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焦虑、抑郁症状比较

由表1可知:研究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本调查显示:60例中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为焦虑和抑郁,其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80~83.3%,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8.3~66.7%,焦虑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抑郁症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同时还显示:中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与中年人对自身价值的重视及所肩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有关。中年人是社会的中间力量,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一旦患病,顾虑很大,思想负担过重,因此更易引起心理问题。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情绪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呈正比。而不良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及高负荷运行状态,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引发各种代谢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冠心病的急性发作[3]。

5推论及建议

5.1推论总上所述,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心肌梗塞也随之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对患者来说更是一种重大的精神刺激。近年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有趋向年轻化的倾向,中年患者逐渐增多。因此,重视中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5.2建议人是一个完整的有心理活动的整体,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对病人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健康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控制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不能仅在口头喊着转变医学模式,而实际上依然推行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孙国举.100例冠心病患者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4(2):132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27

[3]王长虹.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78

标签:;  ;  ;  

中年冠心病患者心理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