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栾涛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栾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绿地,节肢动物,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栾涛[1](2019)在《不同类型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它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息、游玩、运动的地点,还兼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缺乏城市绿地养护相关知识,管理措施不当,导致部分城市绿地产生病虫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发展。为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绿地内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本文在延吉市内选取7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为样地,于2018年6月份至10月份五个月内,对七个样地内的节肢动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系统的调查,通过统计物种数,个体数,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有:1、调查共收集到节肢动物18目75科,个体数量36228个。主要有隶属于蛛形纲的有蜘蛛目、寄螨目、甲螨目等,隶属于软甲纲有等足目,唇足纲的蜈蚣目等,弹尾纲的弹尾目,昆虫纲的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中占优势的主要物种有弹尾目、膜翅目、蜘蛛目、双翅目、鞘翅目和甲螨目,其中弹尾目的跳虫科和膜翅目的蚁科数量尤为突出,但是个体体积都较小。根据功能团分类后对比发现在数量上,中性节肢动物与整个群落的趋势相同,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趋势也大致相同,这说明这些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害虫亚群落与天敌亚群落是趋于稳定状态的。2、随着时间的变化,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气候因素影响,调查样地七月份受降雨影响强烈是变化出现波动,从不同功能团角度,害虫亚群落个体数随着时间变化升高,而天敌亚群落随着时间变化降低,说明了天敌亚群落与害虫亚群落的相关关系,中性节肢动物与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对应关系不明显说明了中性节肢动物的独特地位。3、蜘蛛目、甲螨目、脉翅目、等翅目与全氮具有相关性,这其中包含害虫类的甲螨、等翅目,也包含天敌类的蜘蛛目和等翅目这说明全氮含量对害虫天敌分布均有一定影响。速效氮与蜈蚣目呈现正相关、速效磷与革翅目呈现正相关,全钾与等足目和真螨目均呈现负相关。PH>7的有人工草灌>人工草灌桥>天然草灌>人工草乔。PH<7呈酸性的有:人工草,天然草+乔,天然草+灌+乔,其中人工草接近中性,天然草+乔和天然草+灌+乔的PH值更低,这两个样地的主要乔木均为高大的松树,地表有大量的腐殖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H与膜翅目的个体数呈显着负相关,天然草+乔和天然草+灌+乔样地的膜翅目数量也多于其他样地。因此我们想控制膜翅目害虫数量可以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来实现。节肢动物个体数、蜘蛛目、膜翅目、甲螨目、蜈蚣目、脉翅目和等翅目与土壤有机质均呈现正相关,有机质在各样地中的含量天然草灌乔>天然草乔>人工草乔>天然草灌>人工草灌>人工草>人工草灌乔,可以看出人工草绿地的有机质含量较天然绿地的少。4、通过对比人工绿地的膜翅目和同翅目多于天然绿地,天然绿地的弹尾目高于人工绿地,同翅目多为蚜科、红蝽科类的害虫。根据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城市绿地类型中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为人工草>人工草灌乔>天然草灌乔>天然草灌>人工草乔>天然草乔>人工草灌,均匀度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在各类型绿地中草灌乔型的绿地最为稳定,样地植被组成复杂,能为节肢动物群落提供复杂的取食环境,也给节肢动物群落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根据聚类分析,调查样地的植被类型比植被配置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更大,是由于植被类型限制了样地植被的优势物种,植被物种在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5、在各功能类群中,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表明了天敌亚群落种类丰富,数量分布均匀分布范围较广的特点,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稍低于天敌亚群落,平均多样性指数只是略小于天敌亚群落,均匀度、优势度也表现出了与天敌亚群落相似的规律。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天然草灌乔绿地,这说明此绿地害虫群落不够稳定,也最容易产生病虫害。中性节肢动物中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优势集中性指数相对较高,多样性指数也相应的小,这也与节肢动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规律是有关的。根据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的是人工草地,这说明人工草地的各项分布最为均为最优,这可能与人工草地定期整治有关。(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5)

顾松松,胡秋龙,龚志华,杨中侠,李娟[2](2019)在《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湖南省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生境的节肢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类茶园皆以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蜱螨目和啮虫目为优势类群,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数量分别占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总数的59.83%、56.17%和71.43%,天敌昆虫的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0.76%、7.59%和5.79%。有机茶园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2和1.56,显着高于无公害茶园(82和1.31)和普通茶园(79和1.23),害虫发生的数量明显低于其余两类茶园,主要天敌昆虫的发生频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类茶园。(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娟,刘任涛,刘佳楠,常海涛,罗雅曦[3](2019)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与还草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宁夏盐池县,以农田为对照,以人工柠条林地、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采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4种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旨在分析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与还草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生态效应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7目23科25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蜉金龟科和蚁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5.30%;常见类群13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9.17%;其余10类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5.53%。(2)农田和草地生境的优势类群均有4个类群,而柠条林地和杨树林地生境的优势类群只有1个类群(即蚁科),但草地生境的优势类群种类组成完全不同于农田生境;优势度从农田的86.67%降为杨树林地的54.90%、柠条林地的63.16%和草地的61.70%。退耕还林还草后常见类群数及其优势度均呈现显着增加趋势。另外,4种类型样地生境中均无稀有类群。(3)退耕还林与还草仅对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产生显着影响(P<0.05),而对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草地最高,杨树林地次之,农田和柠条林地最低。(4)不同生境类型样地间Jaccard指数均较低,介于0.13—0.39之间,属于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5)偏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退耕还柠条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对土壤性质改善均具有显着影响,并且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更有利于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蒙惠理,姚雾清,兰洪波,王万海,姚正明[4](2018)在《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的露洞节肢动物进行采集、鉴定,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86个,分别隶属于4纲11目23科。其中,优势目为蜘蛛目和直翅目,个体数占节肢动物总数量的63.06%;优势科为巨蟹蛛科、奇马陆科、蟋螽科、蚁甲科,个体数量占节肢动物总数量的64.32%;黑暗带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高,而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6期)

尹鹏,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5](2018)在《新疆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旨在为玉米田天敌保护利用及玉米害虫的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探明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调查共获节肢动物7632头,隶属3纲12目45科66属70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玉米叁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本地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和十叁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aeus)。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N、H′、J′、D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叁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着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累计贡献率可达61.47%,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系统分析则表明,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叁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其关联度分别为0.7719和0.8778、0.7898和0.8309、0.9637和0.8312。天敌的发生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着的跟随效应,这为合理保护利用天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潘伊凌,黄骥,葛栋,丁莹,柯欣[6](2018)在《上海浦江郊野蛙类重要栖息地不同生境下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本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上海市实施浦江蛙类重要栖息地恢复工程。因蛙类主要食物源是昆虫为主的节肢动物,因而,节肢动物可用于栖息地环境质量的评估和监测。2016年6月、9月和12月对栖息地8类不同生境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采用网扫和陷阱法分别对地上和地表节肢动物进行定量采样并测定各生境土壤理化特性。共获地上节肢动物4 322个体,鉴定为182种;地表节肢动物30 078个体,83种。地上节肢动物:植被恢复较好的生态复合林(STFHL)、水系沟通较好的沼泽湿地(ZHZ)和湖畔绿地(HPLD)的种数和个体数为最多(67~66种,462~347个体),而植被和水系相对较差的水稻田(SDT)和生态塘(STT)则最少(56~52种,245~188个体)。STFHL、ZHZ和HPLD群落结构特征指标亦最高:12月密度为21.5~11.5 indv.·m~(-2)、物种丰富度11.3~6.5 species·m~(-2)、多样性指数3.1~2.4,分别为SDT、STT或乔木林(QML)的6.1~1.8、4.0~2.3、2.6~1.3倍。线性模型-冗余分析(RDA)排序图亦表明:密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增长方向指向STFHL、ZHZ和HPLD,减低方向指向SDT、STT和QML。地表节肢动物:ZHZ和水系沟通较好的生态水道(STSD)个体数最多(10 921~3 917个体),其他生境较少(2 107~1508个体);密度亦是ZHZ和STSD最高,6月为266.0~223.2 indv.·m~(-2);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12月都是STSD最高,分别为2.2和0.8。RDA亦表明:密度增长方向指向ZHZ和STSD,减低方向指向QML和HPLD。蒙特卡罗检验显示土壤环境因子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有显着性影响。影响最大的是砂土含量、壤土含量和全钾,适合度为23%~27%,其次是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速效钾和全磷,适合度9%~18%。浦江蛙类栖息地植被恢复和水系沟通等的生态恢复措施使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丰富,接近自然状态,这为蛙类栖息地建设提供了范本,值得推广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岳莉莉[7](2018)在《转mcry1F基因抗虫玉米G1F-19对田间地上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世界第叁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0.2亿公顷,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为害我国玉米产业的主要害虫,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防控亚洲玉米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着研发与安评同步的原则,抗虫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由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制的转mcry1F基因玉米G1F-19在吉林省进入到环境释放阶段,具有重要应用潜力。本研究选材抗虫转基因玉米G1F-19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玉米郑58,在吉林省田间开展抗虫转基因玉米G1F-19对地上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转mcry1F基因抗虫玉米G1F-19对地上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10次直接观察法采集到的田间地上部节肢动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仅7月20日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在转基因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存在显着差异,其他各个调查时期、各类群节肢动物的发生均无显着差异。以采样时间为重复,进行总体重复方差分析,全调查期内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发生数量在转基因玉米田显着低于对照玉米田,其余地上部节肢动物类群在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发生量均无显着差异。亚洲玉米螟幼虫发生量的显着差异,主要由于转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作用,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风险。对5次吸虫器法采集到的田间地上部节肢动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个调查时期,地上部节肢动物的发生类群与数量在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均无显着性差异。以采样时间为重复,进行总体重复方差分析表明,全调查期内只有蜘蛛在发生数量上,转基因玉米田显着高于对照玉米田,其余类群在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均无显着差异。蜘蛛是玉米田的重要天敌之一,而且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个时期蜘蛛在转基因玉米田及对照田间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因此不认为增加新的风险。2转mcry1F基因抗虫玉米G1F-19对地上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直接观察法研究群落结构多样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个调查时期,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7月20日存在显着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6月15日和7月20日存在显着差异,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7月20日和7月31日存在显着差异,其余各调查时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不存在显着差异。以采样时间为重复,进行总体重复方差分析,全调查期内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地上部节肢动物各群落结构参数均无显着差异。利用吸虫器法研究群落结构多样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个调查时期,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无显着差异。总体重复方差分析表明,全调查期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田间均无显着差异。综上所述,直接观察法与吸虫器法研究结果均表明,转mcry1F基因抗虫玉米G1F-19较之对照玉米郑58,在吉林省短期种植不会对地上部节肢动物群落造成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尹鹏[8](2018)在《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及玉米螟优势天敌控害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新疆玉米螟天敌资源组成不清、其优势天敌控害能力尚未明确的现状,通过对南、北疆玉米主产区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越冬幼虫和田间卵块的自然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区寄生性天敌对玉米螟的自然控害能力。此外,通过开展玉米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系统研究,探明了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玉米螟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组成,明确了北疆春播玉米种植区主要优势种天敌,并结合其室内捕食功能反应明确了优势种捕食性天敌对玉米螟卵块和1—3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系统的摸清了新疆玉米主产区玉米田主要害虫玉米螟的优势天敌及其控害能力,为挖掘与保护利用本地天敌进而控制玉米螟为害、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疆北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经过系统调查共获节肢动物11628头,隶属3纲13目42科66属71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玉米叁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该地区害虫优势种,优势种天敌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 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十叁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 Linnaeus。对不同播期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播期的推迟对天敌和中性昆虫的发生影响较小,但害虫亚洲玉米螟发生盛期的百株幼虫量及为害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着递减趋势。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方面,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叁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着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是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探究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是摸清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亚洲玉米螟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组成的重要手段。2、通过对新疆8个玉米螟地理种群越冬代幼虫调查发现:其寄生性天敌主要有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和姬蜂(ichneumon),病原菌主要有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细菌(bacteria)及病毒类。其中寄生性天敌中,玉米螟厉寄蝇仅在北疆和东疆发生,其中伊犁、博乐、哈密寄生率较高,均可达21.99%以上,而姬蜂仅在北疆伊犁和乌鲁木齐发生,且寄生率低于1%;病原菌方面,细菌及病毒类在各地区均有发生且感染率均高达57.24%以上,其次为白僵菌,各地区感染率较低,但乌鲁木齐可达25.80%;。因此,利用自然病原菌及玉米螟厉寄蝇对于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控制其为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还于2017年分别对新疆南、北疆3个地州5个县市玉米螟卵的田间自然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发现,上述地区二代玉米螟卵的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2.78%以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分别是: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euproclidis)(本地蜂种)。综上可见,寄生性天敌对玉米螟越冬幼虫及田间卵的自然控害能力较强。通过对新疆北部玉米田优势捕食性天敌与优势害虫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灰色系统分析发现,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叁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这表明,上述优势天敌与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着的跟随效。3、在上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优势天敌中华草蛉、方斑瓢虫和黄褐新园蛛的捕食能力及控害效益进行评价,结果发现:3种优势天敌对各龄期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型,即天敌的捕食能力和和猎物的密度为负加速曲线。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能力最强,其对1龄、2龄、3龄亚洲玉米螟幼虫24h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53.32头、53.98头、17.42头,并对卵块有捕食作用,24h最大捕食量为251.03粒。因此,保护和利用玉米田田间优势捕食性天敌,对控制亚洲玉米螟发生及为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任涛,郗伟华,赵娟,刘佳楠[9](2018)在《不同立地条件柠条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盐池沙地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林地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春、夏、秋季,利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了有无流沙覆盖两种立地条件下灌丛内外微生境中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有鳃金龟科、拟步甲科和蚁科类群的个体数分布,在不同季节不同立地条件生境中均差异较大。(2)春季和秋季,相同立地条件中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分布呈现出相似性,而不同立地条件间灌丛内外的分布则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但是在夏季,两种立地条件间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呈现出相反的分布规律。(3)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分布在夏季和秋季两种立地条件均表现为灌丛内外无显着差异性(P>0.05),而在春季不同立地条件灌丛内外类群数分布呈现出较大变化。不同季节两种立地条件对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优势度指数分布格局均影响较大。(4)随季节变化,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有流沙覆盖和无流沙覆盖的柠条林地呈现出相反变化趋势。(5)立地条件、灌丛微生境和季节变化不仅对地面节肢动物类群个体数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影响到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总个体数和优势度的时空分布。灌丛微生境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具有聚集作用,同时受到立地条件和季节的调控。(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徐衡,李丽莉,周仙红,张思聪,卢增斌[10](2017)在《四种防治措施下韭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韭菜田节肢动物发挥着为韭菜授粉和自然天敌控害的作用,为了解韭蛆防治措施对韭菜田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系统调查比较了未防治对照区、臭氧水灌溉区、功能作物间作区、化学防控区内主要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韭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27种节肢动物,其中双翅目昆虫和蜘蛛是主要类群。韭蛆的防治措施对地上害虫的种类、数量没有显着影响,对自然天敌和传粉昆虫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湖南省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生境的节肢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类茶园皆以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蜱螨目和啮虫目为优势类群,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数量分别占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总数的59.83%、56.17%和71.43%,天敌昆虫的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0.76%、7.59%和5.79%。有机茶园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2和1.56,显着高于无公害茶园(82和1.31)和普通茶园(79和1.23),害虫发生的数量明显低于其余两类茶园,主要天敌昆虫的发生频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类茶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栾涛.不同类型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顾松松,胡秋龙,龚志华,杨中侠,李娟.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J].贵州农业科学.2019

[3].赵娟,刘任涛,刘佳楠,常海涛,罗雅曦.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与还草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4].蒙惠理,姚雾清,兰洪波,王万海,姚正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节肢动物群落结构[J].安徽农学通报.2018

[5].尹鹏,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新疆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6].潘伊凌,黄骥,葛栋,丁莹,柯欣.上海浦江郊野蛙类重要栖息地不同生境下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8

[7].岳莉莉.转mcry1F基因抗虫玉米G1F-19对田间地上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

[8].尹鹏.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及玉米螟优势天敌控害效益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8

[9].刘任涛,郗伟华,赵娟,刘佳楠.不同立地条件柠条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8

[10].徐衡,李丽莉,周仙红,张思聪,卢增斌.四种防治措施下韭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论文-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