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治疗中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四肢骨折治疗中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杨昱(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4215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以往的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伤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骨骼的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伤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骨骼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0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6.00%,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可促进患者骨折迅速愈合,值得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锁定钢板;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创伤性疾病。临床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工伤及车祸的多发,导致四肢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对于四肢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患者的骨连续性与功能。临床对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传统治疗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该治疗方式虽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治疗方式治疗后易导致患者产生伤口感染、愈合不佳、愈合延迟等问题,并不是最理想的四肢骨折治疗方式[1]。笔者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5例,有男性患者12例,有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24-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4±4.32)岁;而对照组患者同样为25例,有男性患者14例,有女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在23-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6±4.34)岁。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统计学无意义(P>O.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以往的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骨折部位的前外侧位置做一个弧形切口,其切口长度为15cm,一层一层进行组织分离,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对其血凝块和软组织进行清理,手法复位之后将锁定钢板植入其中,应用钻头对其螺丝进行固定,将伤口部位进行全面的消毒,并将其缝合。

予以观察组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四肢组织内部位置做一个弧形切口,长度为15cm,要将保证静脉血管的良好,用剥离器在其筋膜间建立一个直接到达骨折近端的捷径通道。中段部位骨折的患者应用直形胫骨锁定钢板,下端部位骨折的患者应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这时需要两名协助人员,主刀医生把钢板置入通道,通过触摸的方式感受钢板的位置移动情况,防止钢板进入断端的骨髓腔之中,如果出现粉碎性骨折,其断端处必须将骨碎屑全部清理干净,并且测量缺口的大小,然后进行植骨措施。对其腓骨中下段骨折切口方向进行手法复位,此时建立通道,将解剖性LCP钢板慢慢的插入通道之中,直至适当部位,然后应用螺钉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两者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伤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骨骼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并将具体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O.05)。

2结果

3讨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出现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大多数患者为青中年人员,此部位的结构特别复杂,而且血管的分布又比较少,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通常对其进行切开复位的手术方式,将骨折部位完全的暴露在视野之中,然后对其进行复位的治疗方式[3]。此手术方式具有伤口大、组织暴露时间长的特点,这就加大了患者的伤口感染率,与此同时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的特点,而且操作技术完善,手法复位以及固定钢板全部都是在实时监控下完成操作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便于患者的术后恢复[4]。锁定钢板能有效减少钢板与骨膜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不会抑制骨膜的健康生长。将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锁定钢板进行有机联合,充分体现其临床疗效,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长。

通过此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伤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骨骼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0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6.00%,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四肢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骨折类型,导致患者致伤的原因多数为高处坠落、运动致伤、交通事故等因素。临床对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一直以来都给予了积极地研究和探索,以期能够探讨出一种疗效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增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信心和依从性,可促进患者骨折迅速愈合,值得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道虎,郭卫春,等.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骨科,2015,6(1):13-17.

[2]李浩亮.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4):111-112.

[3]岳用俊.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70例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0):8-8.

[4]万全增,刘乃彬.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112-113.

标签:;  ;  ;  

四肢骨折治疗中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