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2012-2017年中国气象局MICAPS历史天气图、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在月平均分析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风云2号卫星红外云图和云南地面124个测站实测资料选取了3个高原低涡切变个例,将它们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它们影响云南地区强降水的特征与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使用HYSPLIT模式进行聚类后向轨迹分析和WRF模式进行模拟验证。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当高原低涡和切变线位于高原东部时对云南中北部降水影响大,高原低涡和切变线位于高原西部时对云南降水影响小。云南最易受到高原低涡、切变线影响的区域为滇西北、滇中北部、滇东北。(1)环流形势上,南亚高压的加强和高原低涡切变上空200hPa位置处于西风急流内部这两个因素对高原低涡切变的发展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有可能使得高原低涡切变不会移动发展,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有很大可能高原低涡切变会移动发展,而没有东移发展到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低涡切变对云南强降水影响较小,对于移动发展到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低涡切变则有很大可能会对云南强降水造成影响。在影响云南强降水的过程中,引导北方青藏高原冷平流南下进入云南和正涡度平流向云南传输都是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强降水的重要手段。并且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强降水一般有其他天气系统相互配合。(2)影响云南强降水的高原低涡切变动力结构特征:具有强的正涡度中心且相对湿度中心位置与之重合,其涡旋内部层结不稳定的大气高度较高,水平上正涡度分布区域较大。垂直螺旋度在反应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强降水的雨带分布较好。(3)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强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三条路径:1、从孟加拉湾顺着偏西气流进入云南地区。2、南海地区水汽顺着西太平洋副高外围的偏东南气流进入云南地区。3、青藏高原的水汽从青藏高原下来进入云南地区。前面两个路径来的水汽占总水汽的比例较高,第三个路径水汽占比较少。(5)用WRF模式对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强降水个例进行模拟表明,模式对强降水过程模拟较好。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高竞翔
导师: 张万诚
关键词: 高原低涡,切变,云南强降水,水汽输送,模式
来源: 云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云南大学
分类号: P426.6
总页数: 90
文件大小: 14741K
下载量: 24
相关论文文献
- [1].1979~2015年青藏高原低涡降水特征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01)
- [2].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统计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03)
- [3].青藏高原低涡及其大尺度环流影响研究的回顾[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02)
- [4].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的初步研究[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01)
- [5].青藏高原低涡的客观识别及其活动特征[J]. 高原气象 2019(01)
- [6].基于客观识别技术的高原低涡近30 a气候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7].2000—2007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观测事实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03)
- [8].高原低涡切变类的降水成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08)
- [9].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01)
- [10].基于气象卫星的青藏高原低涡识别[J].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3)
- [11].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对降水影响的统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03)
- [12].1998年夏季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比较[J]. 高原气象 2010(06)
- [13].移出高原后长生命史高原低涡在不同移动路径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差异[J]. 气象 2018(02)
- [14].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强降水过程的数值试验[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06)
- [15].1979—2016年青藏高原低涡的变化特征研究[J]. 暴雨灾害 2018(02)
- [16].青藏高原夏季地面热源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高原低涡生成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6(01)
- [17].青藏高原夏季地面感热通量与高原低涡生成的可能联系[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02)
- [18].1979—2013年ERA-Interim资料的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分析[J]. 气象学报 2015(05)
- [19].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与10~30天大气低频振荡关系的初步研究[J]. 高原气象 2010(05)
- [20].一次高原低涡切变东移引发的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03)
- [21].近30年夏季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6)
- [22].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的对流层中层环流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06)
- [23].高原低涡与OLR、风场的气候变化及低频信号特征[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05)
- [24].一类青藏高原低涡异常路径的环境场分析[J]. 高原气象 2018(03)
- [25].盛夏高原涡生成频数与初夏大气环流背景场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6].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9)
- [27].敦煌地区“6·16”暴雨的热力和动力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3(01)
- [28].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机制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04)
- [29].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的典型个例分析[J]. 高原气象 2016(01)
- [30].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动力结构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