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变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酰胺酸,降解行为,流变仪,黏度
流变学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恩菘,代学民,刘学,杨文轲,刘巍[1](2017)在《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聚酰胺酸6FDA-TFDB溶液的降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聚酰胺酸6FDA-TFDB溶液,利用流变仪研究其在不同影响因素(如:温度、升温速率、溶剂含水量等)下的流变行为,发现聚酰胺酸溶液的降解在高温区和低温区存在不同的行为.通过Andrade公式获得不同条件下聚酰胺酸溶液的黏流活化能,并比较其差异,同时对溶剂水含量在不同温度区域下对聚酰胺酸降解速率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建立一种半定量比较不同条件下聚酰胺酸溶液降解速率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梅云帆,徐军[2](2014)在《以流变学方法表征聚乙烯分子的长支链》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含量的长支链就能够强烈影响聚乙烯的加工性能,因此聚乙烯分子的长支链表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表征方法譬如GPC-MALIS和NMR难以探测低含量的长支链。因此采用更敏感的流变学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流变学测试方法可以定性以及定量地区分不同长支链含量的聚乙烯树脂。(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王邦达,强晓莲[3](2014)在《PMMA/SAN共混物相分离温度的确定:几种流变学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动态温度扫描、Cole-Cole曲线和似凝胶行为法(损耗角正切的频率依赖性)等3种流变方法在确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物相分离温度的差异。流变研究结果表明:用动态温度扫描的方法得到的体系相分离温度受动力学效应的影响较为显着,具有频率和升温速率双重依赖性,因此很难通过外推来得到准确相分离温度。Cole-Cole曲线和似凝胶行为法均避免了动力学效应的影响,而Cole-Cole曲线得到的相分离温度要低于似凝胶行为法,这种差别与两种方法对相结构的敏感性有关。此外,还讨论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加入对这3种流变学方法的相分离敏感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冯清正,姜立忠,杨洪庆,张英伟,孙长江[4](2014)在《流变学方法研究共聚甲醛分子量及其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甲醛(POM)分子量及其分布测试较为困难的情况,采用旋转平板流变仪对不同牌号的市售共聚POM树脂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复合黏度和角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了零切黏度,然后利用零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的关系式得到了不同牌号POM的分子量,同时利用Vinogradov模型和Carreau-Yasuda模型得到了其分子量分布曲线,并与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流变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试POM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其结果与GPC测试结果相差不大。另外,流变学法测试结果初步表明,零切黏度大的POM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较大,熔体流动速率较小的POM树脂的分子量分布较宽。(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4年02期)
刘琛阳,张宝庆,何嘉松[5](2010)在《使用探测链流变学方法研究聚合物共混物松弛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探测链流变学方法,测试了相容性共混体系和不相容共混体系中链动力学的温度响应,以及玻璃化温度的变化。相容性共混物中的组分动力学符合Lodge-McLeish自浓度模型的预测结果,但是作为动力学参考温度的有效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不是真正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不相容共混体系中,观察到端区松弛时间增加和玻璃化温度上升,对应于一个异常的受限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期刊2010-11-13)
贯璟,宋义虎,陈锋,张怀文,刘凉冰[6](2010)在《流变学方法研究聚氨酯预聚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备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的过程中,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聚氨酯预聚反应,是一重要步骤。液化MDI(又称碳化二亚胺改性MDI)是MDI的重要改性品种,其碳化二亚胺组分可抑制二聚体生成,提高产品的耐水解性。文献很少涉及液化MDI与多元醇制备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动力学。本文利用流变学方法结合DSC非等温法研究聚氨酯预聚过程,并分析了动力学数据,得到动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期刊2010-11-13)
袁来深,曹聪,冯连芳,胡国华[7](2010)在《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聚丙撑碳酸酯的热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撑碳酸酯(PPC)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交替共聚物,是一种能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高分子材料。PPC的生产过程会消耗二氧化碳,使用过程又能生物降解而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PPC越来越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但是PPC的热稳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降解而影响其使用性能。PPC的热降解是其主链无规断链的过程。因此随着降解的进行,其分子量减小和分子量分布增大。聚合物的粘弹性(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粘度等)与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PPC的流变性能来探索其热降解过程。(本文来源于《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0-10-27)
吴少鹏,陈筝,朱祖煌,刘杰胜[8](2008)在《应用流变学方法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运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纤维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并且借助美国 SHRP 评价沥青胶结料的方法,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来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流变特性。采用叁种不同种类的纤维(包括聚酯、聚丙烯腈和木质素)和四种纤维掺量(2%、4 %、6%和8%),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在46~82℃的温度范围内分别测出各纤维沥青胶浆的复数模量 G*和相位角δ,进而得出抗车辙因子 G*/sinδ,由此来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粘弹性质和高温性能,并着重研究了纤维种类和纤维掺量对沥青胶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的复数模量 G*和相位角δ随试验温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相比于原样沥青胶浆, 纤维改性沥青胶浆的温度敏感性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纤维的加入导致了高温抗车辙因子 G*/sinδ的增加,温度敏感性降低,从而改善了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此外,纤维掺量与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基于性能考虑,得出各种纤维的最佳掺量。得出以下结论: 1)纤维的加入确实能够改善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降低其温度敏感性,且纤维种类不同,改善的效果也不相同; 2)纤维对沥青胶浆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对沥青的稳定作用和加筋作用实现的,但二者很难统一,一般聚脂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加筋作用明显,而木质素纤维对沥青的稳定作用表现突出,所以纤维的改善效果应视此两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定; 3)因纤维对沥青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因而掺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将有所增大,提高的幅度同纤维的表面特征、组成结构、物化性质、分散程度和掺加剂量等因素有关; 4)纤维掺量对沥青胶浆的性能也有显着的影响,考虑到性能因素,叁种纤维都各自存在一个最佳掺量,其中,木质素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酯纤维分别为8%,4%,和6%。(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9-01)
李润明,俞炜,周持兴[9](2008)在《流变学方法测定共混物相图及其分辨尺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小振幅振荡剪切(SAOS)和小角激光散射(SALS)测定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MA/PMMA)共混体系相分离温度,并分析了动态储能模量对频率响应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测试方法在相分离判据方面的差别.认为前者是造成由不同的测试频率得到的相边界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而SAOS与SALS得到的相边界不同则缘于后者;通过评估不同温度下分散相的尺度,发现选择合适的测试频率进行SAOS测试可以得到比SALS法更小的分辨尺度.(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曹艳霞,王万杰,王经武,陈荣峰[10](2007)在《用流变学方法测量PP/EVAc共混体系的界面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性能,影响聚合物共混物形态变化的因素有组成、组分的流变学性质、加工条件及界面张力等,其中界面张力对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尤为复杂。在共混的不同阶段,界面张力对形态变化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因此,界面张力的测量对于聚合物共混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动态流变学中小振幅振荡剪切(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流变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含量的长支链就能够强烈影响聚乙烯的加工性能,因此聚乙烯分子的长支链表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表征方法譬如GPC-MALIS和NMR难以探测低含量的长支链。因此采用更敏感的流变学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流变学测试方法可以定性以及定量地区分不同长支链含量的聚乙烯树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变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张恩菘,代学民,刘学,杨文轲,刘巍.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聚酰胺酸6FDA-TFDB溶液的降解行为[J].高分子学报.2017
[2].梅云帆,徐军.以流变学方法表征聚乙烯分子的长支链[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3].王邦达,强晓莲.PMMA/SAN共混物相分离温度的确定:几种流变学方法的比较[J].塑料科技.2014
[4].冯清正,姜立忠,杨洪庆,张英伟,孙长江.流变学方法研究共聚甲醛分子量及其分布[J].工程塑料应用.2014
[5].刘琛阳,张宝庆,何嘉松.使用探测链流变学方法研究聚合物共混物松弛动力学[C].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2010
[6].贯璟,宋义虎,陈锋,张怀文,刘凉冰.流变学方法研究聚氨酯预聚反应动力学[C].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2010
[7].袁来深,曹聪,冯连芳,胡国华.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聚丙撑碳酸酯的热降解[C].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0
[8].吴少鹏,陈筝,朱祖煌,刘杰胜.应用流变学方法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C].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9].李润明,俞炜,周持兴.流变学方法测定共混物相图及其分辨尺度探讨[J].高分子学报.2008
[10].曹艳霞,王万杰,王经武,陈荣峰.用流变学方法测量PP/EVAc共混体系的界面张力[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