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科综合考试的地理复习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梦琦[1](2021)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受史事发展进程和演变的基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实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更是占有重要的分量和地位。本文对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历史试题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探寻高考命题的特点,并进一步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出建议。本文首先结合新版《课程标准》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时空观念素养的六个考查指标,分别为“历史时空坐标的定位”“历史时空内涵的理解”“历史时空脉络的梳理”“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历史时空的纵横对比”以及“历史时空的综合论述”。再结合2017至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每一类指标具体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大历史观”以及呈现多样化情境这四个特点。此外,从2020年首次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卷中,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新变化在于更加注重对时空工具的使用,并且加大了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难度,这种变化也代表了今后高考历史命题新动向。最后,笔者基于试题特点和考查新动向的分析,从试题反观教学,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帮助。
刘思琪[2](2020)在《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 ——以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考不仅具有甄选人才的功能,也有立德树人、导向教学的功能。因此,对高考试题难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现有的难度量化方法仅能确定试题总体的难度,不能体现难度的成因。而综合难度模型不仅能在事前客观、准确的刻画数学试题难度的整体水平,更能反映出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利用综合难度模型不仅能计算某套试题的整体难度,还能得出这套题为什么比较难,对考生而言哪些方面是有难度的。为了标定并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绝对难度,本研究结合地理试题特点及现有研究成果对综合难度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地理试题特点的综合难度评价模型,并运用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从知识含量、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设问要求、认知操作能力及推理能力六个难度因素出发,在题型和知识模块两个维度上对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地理试题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选择题来看,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认知操作能力三个因素对高考地理选择题难度影响较大,但不同年份三个因素的水平差异较为显着。知识含量、设问要求、推理能力三个因素对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2)从综合题来看,推理能力、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以及认知操作能力四个因素对高考地理综合题难度影响较大,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对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推理能力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作为传统“双基”之一的知识含量则处于绝对劣势。(3)从自然地理试题来看,高考地理试题比较重视试题情境和信息呈现方式,其次是认知操作方式和推理能力,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的水平相对较低。(4)从人文地理试题来看,高考地理试题在试题情境方面最为突出,信息呈现方式和认知操作能力的水平也比较高,知识含量、设问要求及推理能力的所处的层次相对较低。(5)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来看,高考地理试题最注重认知操作能力,信息呈现方式、推理能力、试题情境次之,知识含量的水平最低。(6)从整体上来看,各难度因素水平在近七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地理试题中分布并不均衡,试题难度主要来源于试题情境、信息呈现方式、认知操作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四个因素,在试题情境和信息呈现方式上尤为突出,而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的在历年试题中的表现均不理想。基于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的特征,本研究得出了有关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启示:一是搭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二是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视角;三是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解决;四是强化逻辑推理,发展综合思维。
王琴[3](2020)在《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其教学启示研究 ——以全国Ⅱ卷为例》文中认为高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着国家发展大计,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试题逐渐成为高考研究的新内容。研究高考试卷,可以检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发挥试卷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功能,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第一章立足于2015年至2019年的全国Ⅱ卷试题,从考试内容和试题题型两方面进行细致梳理。考试内容方面,试题呈现“厚古近代薄现代”的特点,注重对历史事件长时段的考查,同时中国史依然是命题重点,侧重考查世界潮流中的中国历史,或将中外历史进行分析比较;考试题型方面,从选择题、综合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和选考题四部分进行特点的分析。第二章则是对命题特点及趋势进行归纳。命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二是考查基础知识,侧重主干知识;三是计量类试题形式多样,以经济史考察为主;四是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综合考查;五为增强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命题趋势上看,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国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继续在命题形式、多学科渗透、学科素养考察和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方面不断深化命题。第三章是教学启示。高考试题不仅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测量表,也是学生知识把握程度的检测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高考真题,选好模拟试题;关注史学前沿,强化知识储备;树立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有效教学;最后对历史进行多学科知识渗透,培养学生多维认知观念。学生则需要夯实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构建阶段知识体系,在复习备考中训练学科思维,培养学科素养。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考历史试卷的具体分析,期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具备相应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涂作颖[4](2020)在《2016-2019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和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考试必然是教学评价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今进一步选拔人才的一大步骤。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化,如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在新高考背景下,湖南省将历史学科作为与物理并重的必选科目之一,凸显了政府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而长沙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也顺应潮流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用开卷考试,等级评定的方式来进行选拔。加上近几年来,长沙市中考文综考试(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愈发体现与高中接轨,甚至是与高考接轨的趋势,让作为初中一线的历史教师感受到不能再停留于单纯的讲授知识、教授方法的浅显层面,而应该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提高。那么具体如何真正认识近些年来长沙中考历史的命题,如何高效地进行中考复习,这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2016-2019年长沙中考历史试题,从中找寻试题命制的特点,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有效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把握以后的命题趋势,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做到深入浅出,有章可循,为长沙地区学校、教师深入剖析、探究实践提供素材,从而不断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益,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2016-2019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题进行以下研究:第一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进行讲述,对本文采用的文献资料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与此论题有关的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概括与总结;第二部分讲述长沙市中考历史试题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介绍试题命制的依据: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和教材三大板块;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2016-2019年长沙中考历史试卷进行分析,分别从开卷的考试形式、难易度的设定、考试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能力要求、试卷的题型分布、内容涵盖、近几年试题命制的相关变化及呈现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此来发现2016-2019年长沙中考历史试题命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试卷结构与题目编排趋于僵化;对学生能力要求过高;材料选取不够严谨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优化题型及编排,多元评价结果;调整难度层次,避免高估学情;严谨选拔命题人员,提高试题命制质量等。第四部分谈谈长沙中考试题对实践教学的启发,从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以学生成长为本;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复习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观念引导,改变“副科”思维等三个方面来阐述,使这一研究能为一线教学提供现实参考。
王梓而[5](2020)在《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研究(2015年10月-2019年4月)》文中研究指明高考作为我国现代教育考试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选拨人才的重要衡量依据。2014年,新高考改革启动,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取消文理分科,实行“必考3+选考3”模式,首次高中历史选考于2015年10月举行。本文在新高考背景下,立足于8套高中历史选考试卷,运用历史教育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求试卷突出的特点,分析试题的亮点与不足,并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等方面的介绍,探讨了本文研究的价值。第二部分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历史高考的流变以及重点突出了历史科目在选考阶段的概况。第三部分以具体试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论述了历史选考的题型、内容和特点。第四部分从试题命制的成功之处如体现核心素养、现实关怀与知识整合三个方面,不足之处如战争史内容考查多与试题区分度不明显两个方面,从亮点与不足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五部分从试题反映出的问题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应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注重史料分析训练、渗透史学研究方法与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等四点建议。本文在新高考形势下进行试题研究,旨在对首批试点的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进行分析,希冀对高中历史选考试题的命制工作与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陈诗[6](2019)在《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系统研究 ——以2016-2018年高考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引导教学”核心立场,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力图准确把握高考热点,增强地理学科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开展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认为,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系统由“试题情境支持系统”和“试题情境任务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具有情境主题真实、切口较小,育人指向明确,考查主旨清晰,表达简明规范等特征;以2016-2018年地理全国卷的试题情境系统为统计对象,发现地理试题情境支持系统的呈现方式多为文字和图表的组合,试题情境素材倾向于选择对考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产生潜移默化有利影响的内容,试题情境任务系统中“认知环境组成”是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重点,其中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选取比例相差不大,“自然要素”类试题侧重考查气候、水文相关内容,“人文要素”类试题侧重考查产业活动相关内容,且区位、技术这两个考点权重较大;应对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新特点,教学对策的主要体现为“开展课堂问题探究”“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促进知识迁移拓展”;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教学实际中,可以运用“案例探究-知识建构-迁移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此思路上对高考二轮复习《湖泊》专题进行了教学设计更新与教学反思。
杨昱[7](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命题研究 ——以201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文件要求各学科研制学科核心素养,并将落实于一线教学实践。2014年9月,浙江省、上海市率先开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改革的试点,高考方案由3+X或3+1变成3+3方案,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也不断地朝着“能力立意”和“核心素养立意”转变。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高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标志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普通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虽然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国家文件在2018年才被正式写入国家课程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但是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就己经组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讨论,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也逐渐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鉴于这样的背景和高考命题的趋势,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规律和未来命题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考命题作为高考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历来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高考命题如何对接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如何平稳过渡,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命题如何确保质量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2014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II卷、III卷文科综合科目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分析和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2014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共计13套地理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地理试题内部结构的分析、基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高考地理学科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学科核心素养的日常教学与评价方法,如倡导问题式教学、加强地理实践教学、开展思维结构评价等。提出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针对人地协调观,首先要明确内涵、融汇案例;然后是创造冲突、加强实践。针对综合思维,首先要打通知识体系,培养发散思维;然后是加强读图训练,培养想象空间。针对区域认知,首先要重组知识体系,加强空间定位能力;然后是渗透尺度思想,创新学习方式。针对地理实践力,首先要整合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旅游;然后是丰富学习资源,提供多样选择。最后,在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考查情况以及为了更好地对接学科核心素养模式,提出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优化策略,本文提出了出文国外发达地区高考命题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以及地理学科命题时应注意的原则。
刘亮[8](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李琴琴[9](2017)在《包头市2011-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考全称为高级中学入学考试或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是升入高中的选拔性考试。中考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中考作为一根指挥棒,指挥和指导初中一线教师的教学,深入影响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通过中考试题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中考态势和规律,了解考试需求,进而结合教材,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绩。本文主要研究包头市2011 -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首先,从整体上分析包头市中考概况,命题原则与特点,考试类型、形式及要求。接着重点分析了 2011 -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的基本情况,从教材分值、考察内容、考点分布、图标题型分布,以及地理试题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包头市中考地理试题存在的不足,对命题趋势进行了分析,针对中考复习提出了复习策略和对策。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分值情况看,八年级上册历年考试中分值比重都较大;(2)中考地理重点考查以下章节: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3)历年试题中,图表题都是重要的考查形式,其分值比重都在70%以上;(4)试题类型主要为选择题和综合题,选择题分为单一知识类、综合知识类和图表知识类,重点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题从多方面知识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整合及运用能力。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包头市中考地理命题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复习策略和应对考试策略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应对中考,提高应对技巧,以及完善地理中考试题,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舒琳[10](2013)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4年至今,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开展九年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也走过了六个年头。高考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顺利进行,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高考地理试题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依据教育评价和测量等相关理论,以近四年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高考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试题形式、试题图表、试题知识内容等方面,分析总结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及命题趋势,并由试题研究引发对命题和中学地理教学的思考。通过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发现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试题具有如下特点: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地理图表的运用,坚持能力立意,彰显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势,即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开放性;地与理相融合,凸显探究性;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联系乡土地理,彰显地域特色;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二、文科综合考试的地理复习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科综合考试的地理复习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和考查维度 |
第一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 |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 |
二 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
第二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 |
一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点” |
二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线” |
三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面” |
第二章 2017至2020 年全国卷(历史)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
第一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整体概况 |
一 试卷结构 |
二 考查比重 |
第二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 考查指标统计 |
二 试题分析 |
第三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特点及考查新变化 |
第一节 考查特点 |
一 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 |
二 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 |
三 体现“大历史观” |
四 呈现多样化情境 |
第二节 新高考历史卷的新变化 |
一 试卷结构 |
二 考查形式 |
三 考查难度 |
第四章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研读课标和教材,重视历史时空观念 |
一 依据《课程标准》,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
二 合理利用教科书,切实做到“用教材教” |
第二节 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历史时空工具 |
一 历史地图 |
二 历史年表 |
三 时间轴 |
第三节 依托课堂教学,建构历史时空思维 |
一 创设时空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
二 设计与时空观念结合的问题链 |
第四节 注重时空观念与其他素养的内在联系 |
一 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 |
二 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
三 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 |
四 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 ——以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试题难度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2.1 综合难度模型的概述 |
2.2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因素的确定及水平划分 |
2.2.1 知识含量 |
2.2.2 试题情境 |
2.2.3 信息呈现方式 |
2.2.4 设问要求 |
2.2.5 认知操作能力 |
2.2.6 推理能力 |
2.3 综合难度模型的修正 |
2.4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范例应用 |
2.4.1 选择题范例应用 |
2.4.2 主观题范例应用 |
3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模型的应用 |
3.1 基于不同题型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3.1.1 选择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3.1.2 综合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3.2 基于不同知识模块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3.2.1 自然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3.2.2 人文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3.2.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综合难度评价分析 |
4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特征 |
4.1 试题情境和信息呈现方式是试题的“第一难度” |
4.2 认知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是试题的“第二难度” |
4.3 知识含量和设问要求是试题的“第三难度” |
5 面向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特征的教学启示 |
5.1 搭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 |
5.2 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视角 |
5.3 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解决 |
5.4 强化逻辑推理,发展综合思维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其教学启示研究 ——以全国Ⅱ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1.关于高考历史试卷的研究 |
2.关于高考历史试卷的命题研究 |
3.关于国外历史试题研究 |
一、近五年全国Ⅱ卷试题内容与题型分析 |
(一)考试内容的量化分析 |
1、《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 |
2、试题内容的量化分析 |
(二)试题题型分析 |
1、选择题分析 |
2、综合性试题分析 |
3、开放性试题分析 |
4、选考题分析 |
二、近五年全国Ⅱ卷命题特点及趋势 |
(一)命题特点 |
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
2、考查基础知识,侧重主干知识 |
3、计量试题多样,以经济史为主 |
4、打破学科壁垒,多种学科渗透 |
5、增强价值导向,凸显学科素养 |
(二)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趋势 |
三、近五年全国Ⅱ卷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
(一)教师教学启示 |
1、研究高考真题,选好模拟试题 |
2、关注史学前沿,强化知识储备 |
3、跨学科渗透,培养多维认知观念 |
4、树立核心素养理念,有效教学 |
(二)学生学习启示 |
1、夯实基础知识,把握主干知识 |
2、古今中外关联,构建阶段体系 |
3、训练学科思维,培养学科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2016-2019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2.长沙市中考历史试题改革背景与试题命制依据 |
2.1 中考历史试题改革背景 |
2.2 长沙市中考历史试题命制依据 |
3.2016-2019年长沙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
3.1 考试形式 |
3.2 考试质量评价标准及能力要求 |
3.3 试卷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
3.4 试卷内容涵盖及分值分布 |
3.5 长沙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评述 |
3.6 长沙中考历史试题存在的问题及命制建议 |
4.2016-2019年长沙中考历史试题对实践教学的启发 |
4.1 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以学生成长为本 |
4.2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复习教学方法 |
4.3 重视学生观念引导,改变“副科”思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研究(2015年10月-2019年4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 概念界定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五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新课改以来浙江省历史高考演变及高中历史选考概况 |
第一节 新课改以来浙江省历史高考演变 |
一 文科综合阶段 |
二 历史选考阶段 |
第二节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概况 |
一 命题依据 |
二 考试内容 |
三 考试要求 |
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第二章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分析 |
第一节 题型分析 |
一 选择题 |
二 非选择题 |
第二节 内容分析 |
一 中国史与世界史内容分析 |
二 必修与选修模块内容分析 |
第三节 试题特点 |
一 继承传统,史学素养 |
二 史地结合,时空观念 |
三 覆盖全面,考查细致 |
四 阅读理解,挖掘内涵 |
第三章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评价 |
第一节 试题反映的成功之处 |
一 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
二 现实关怀穿插其中 |
三 知识内容深度整合 |
第二节 试题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 战争史内容考查多 |
二 试题区分度不明显 |
第四章 关于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的教学建议 |
第一节 重视学科基础知识 |
第二节 注重史料分析训练 |
第三节 渗透史学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加强自身综合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系统研究 ——以2016-2018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概念界定 |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地理核心素养 |
2.2 建构主义 |
2.3 问题结构 |
3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系统分析 |
3.1 试题情境支持系统构建 |
3.1.1 试题情境支持系统的构成 |
3.1.2 试题情境支持系统的素材选择角度 |
3.2 试题情境任务系统构建 |
3.2.1 试题情境任务系统的表述方式 |
3.2.2 试题情境任务系统的考点分布 |
3.3 试题情境特征概括 |
4 应对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教学对策 |
4.1 开展课堂问题探究 |
4.1.1 课堂问题情境的素材来源 |
4.1.2 课堂问题情境的任务设计 |
4.2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
4.3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
4.4 促进知识迁移拓展 |
5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
5.1 《湖泊》专题教学设计 |
5.1.1 《湖泊》专题常规设计不足之处 |
5.1.2 《湖泊》专题教学设计更新 |
5.2 《湖泊》专题教学反思 |
6 结论与反思 |
6.1 主要结论 |
6.2 反思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命题研究 ——以201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 “素养有关概念” |
2.1.1 素养 |
2.1.2 核心素养 |
2.1.3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2.2 高考地理学科命题 |
2.2.1 命题指导思想 |
2.2.2 命题理论 |
3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
3.1 试卷内部结构分析 |
3.1.1 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总体概况 |
3.1.2 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基本特点 |
3.1.3 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组卷技术 |
3.2 试题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3.2.1 人地协调观考查分析 |
3.2.2 综合思维考查分析 |
3.2.3 区域认知考查分析 |
3.2.4 地理实践力考查分析 |
3.3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分析 |
3.3.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3.3.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
3.3.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
3.3.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
4 基于试题分析背景下中学地理日常教学与评价方法探讨 |
4.1 倡导问题式教学 |
4.1.1 问题式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性 |
4.1.2 问题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
4.2 加强地理实践教学 |
4.2.1 地理实践的含义及重要性 |
4.2.2 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 |
4.3 开展思维结构评价 |
4.3.1 思维结构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
4.3.2 思维结构评价的主要特征 |
5 基于试题分析背景下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
5.1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
5.1.1 明确内涵,融汇案例 |
5.1.2 创造冲突,加强实践 |
5.2 综合思维的培养 |
5.2.1 打通知识体系,培养发散思维 |
5.2.2 加强读图训练,培养空间想象 |
5.3 区域认知的培养 |
5.3.1 重组区域知识体系,加强空间定位能力 |
5.3.2 渗透尺度思想,创新学习方式 |
5.4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
5.4.1 整合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旅行 |
5.4.2 丰富学习资源,提供多样选择 |
6 实现新课程高考地理学科命题质量控制的策略 |
6.1 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
6.1.1 增加试题类型和数量 |
6.1.2 强化动手能力与适度学科间综合 |
6.1.3 加大地理试题开放性力度 |
6.2 地理学科命题基本原则 |
6.2.1 公平性原则 |
6.2.2 创新性原则 |
6.2.3 导向性原则 |
6.2.4 探究性原则 |
7 总结 |
7.1 基本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包头市2011-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考简介 |
1.2 中考研究现状 |
1.3 包头市中考现状 |
1.4 问题提出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意义 |
1.7 研究方法 |
2 中考试题研究理论基础 |
2.1 教育目标分类学 |
2.2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
2.3 多元智能理论 |
3 包头市中考地理考试概况 |
3.1 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
3.2 考试范围 |
3.3 考试内容 |
3.4 考试要求 |
3.4.1 知识与技能 |
3.4.2 过程与方法 |
3.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5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
3.5.1 考试形式 |
3.5.2 试卷结构 |
4 包头市地理试题分析 |
4.1 整体分析 |
4.2 地理试题分析 |
4.2.1 地理试题教材分值分析 |
4.2.2 考查内容分析 |
4.2.3 考点内容分布 |
4.2.4 试题图表题型分布 |
4.3 题型分析 |
4.3.1 选择题 |
4.3.2 综合题 |
4.4 包头市地理试题的不足 |
4.5 命题趋势 |
4.5.1 考查内容 |
4.5.2 题量及分值 |
4.5.3 命题立意 |
5 包头市中考地理学科的备考策略 |
5.1 复习策略 |
5.1.1 明确方向,掌握规律 |
5.1.2 重视基础知识和学法的指导 |
5.1.3 强化复习策略,确保复习的有效性 |
5.1.4 强化地图学习,培养读图能力 |
5.1.5 关注热点,联系考点 |
5.1.6 重视三维目标的实现 |
5.2 应对考试策略 |
5.2.1 考前策略 |
5.2.2 考中策略 |
6 结论 |
6.1 总体评价 |
6.1.1 地理试题整体评价 |
6.1.2 试题诠释了新课程理念 |
6.1.3 有助于改善和促进教学 |
6.2 创新之处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包头市2011—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 |
(10)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
1.2.2 有助于提高地理高考命题的质量 |
1.2.3 有利于促进中学地理教与学 |
1.3 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综述 |
1.3.1 某地区多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变化研究 |
1.3.2 某年多套高考地理试题的比较研究 |
1.3.3 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专题研究 |
1.3.4 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综合研究 |
1.3.5 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趋势的研究 |
1.3.6 高考地理试题价值取向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创新之处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教育评价理论 |
2.1.2 教育测量理论 |
2.1.3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1.4 多元智能理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新课程改革 |
2.2.2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 |
2.2.3 高考 |
3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
3.1 试题形式分析 |
3.2 试题图表分析 |
3.3 试题知识内容分析 |
3.3.1 地理1试题分析 |
3.3.2 地理2试题分析 |
3.3.3 地理3试题分析 |
3.3.4 选修模块试题分析 |
4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
4.1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
4.1.1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
4.1.2 重视地理图表的运用 |
4.1.3 坚持能力立意 |
4.1.4 彰显地理学科本质特征 |
4.1.5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4.1.6 注重稳定性和创新性 |
4.2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命题趋势 |
4.2.1 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开放性 |
4.2.2 地与理相融合,凸显探究性 |
4.2.3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 |
4.2.4 联系乡土地理,彰显地域特色 |
4.2.5 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
5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启示 |
5.1 对命题的思考 |
5.1.1 新课改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评价 |
5.1.2 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建议 |
5.2 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
5.2.1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
5.2.2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
5.2.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
5.2.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文科综合考试的地理复习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D]. 郭梦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 ——以2013-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例[D]. 刘思琪.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3]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其教学启示研究 ——以全国Ⅱ卷为例[D]. 王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4]2016-2019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研究[D]. 涂作颖. 西南大学, 2020(01)
- [5]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试题研究(2015年10月-2019年4月)[D]. 王梓而.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系统研究 ——以2016-2018年高考全国卷为例[D]. 陈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命题研究 ——以201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D]. 杨昱.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9]包头市2011-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研究[D]. 李琴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10]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D]. 舒琳. 天津师范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