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树脂论文_豆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吸水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树脂,高吸水,吸水,倍率,丙烯酸,高岭土,丙烯酰胺。

高吸水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豆鹏飞[1](2019)在《淀粉/钠基蒙脱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丙烯酸(AA)、淀粉等为原料,复合钠基蒙脱土,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制备一种复合型高吸水树脂油田堵漏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因素。最佳吸水性能的工艺条件为:70℃条件下调单体中和度至70%、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65 g、过硫酸钾为0.044 g,蒙脱土3 g。所得产品:吸水倍率251.3 g/g、吸盐倍率69.2 g/g。最佳吸盐水配方条件为:60℃条件下调单体中和度至7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75 g、过硫酸钾为0.049 g、蒙脱土3 g;所得产品:吸水倍率238.2 g/g、吸盐倍率81.5 g/g。样品吸水后为无色透明块状胶体,烘干粉碎后为淡黄色颗粒。(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20期)

关洪亮,陈智堃,雍定利,余响林,王哲[2](2019)在《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耐盐性和防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聚乙烯醇为有机合成聚合物,硅藻土为无机黏土,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AMPS用量及硅藻土用量对复合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吸蒸馏水倍率、吸0.9%生理盐水倍率分别为1574g/g和101g/g;纯有机高吸水树脂暴露在空气中的吸湿性是复合高吸水树脂的20~30倍,说明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防潮性能,在不同阳离子盐溶液中(Na~+、Ca~(2+)和Fe~(3+))其吸液性能明显优于纯有机高吸水树脂。(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郑优萍,郁丽萍,雷雨坤,夏世斌[3](2019)在《功能型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CMC-AA高吸水树脂;并在此基础上,向反应体系中引入氢氧化钾和尿素,分别制备出功能型复合吸水树脂K-CMC-AA、UREA-CMC-AA。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KOH和尿素的最佳用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树脂产品形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利用动力学模型对其吸水过程进行拟合,探讨了其吸附过程及机理;研究了UREA-CMC-AA在水中的氮素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当KOH中和比为10%时,K-CMC-AA在0.9%NaCl中的吸水倍率为285.06g/g,比CMC-AA提高了约80%;当尿素与单体CMC质量比为1∶1时,树脂的吸水(盐水)率最高,同时树脂还具有很好的氮素缓释功能;3种树脂产品在蒸馏水或盐溶液中的吸水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范如芹,罗佳,李赟,卢信,刘丽珠[4](2019)在《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对栽培基质性能与节水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淀粉基高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对栽培基质性能的提升效果,以农业废弃物原料栽培基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SAP添加比例(0、0.2、0.4、0.6、0.8、1.0、1.2 g/L)对基质各项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蕹菜栽培精细补水的方法对各处理的节水效果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随SAP添加比例的增加,基质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均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 g/L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基质最大持水量则显着提高。在每天补水保持基质含水量一致的情况下,0~1.0 g/L SAP添加处理下所栽培蕹菜的株高、茎粗及生物量等指标没有显着差异,但SAP添加量增加到1.2 g/L后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单株需补水量随SAP添加比例的增加而迅速降低。结果说明,该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可用于改善基质性能,在基质中SAP添加比例为1.0 g/L时不仅可有效提高基质持水、保水和孔隙性能,而且可节约灌溉用水30.94%,在提高基质栽培质量、节约用水、降低浇灌频率和人工成本等方面均有重要潜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张理元,李倩雅,罗昕月,由耀辉,刘义武[5](2019)在《甘蔗渣制备高吸水树脂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蔗渣为原料,经超声波碱性双氧水法预处理,再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反应,索式提取,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SAP)。探究其在不同液体中的吸液能力及不同温度下的保水能力。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自来水、0.9%NaCl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514、121、35g·g~(-1),在自然条件下放置72h,其保水倍率分别为:73%、28%、10%,在35、40、45℃条件下烘烤5h后,吸收自来水的树脂的保水倍率分别为:52%、19%、0.61%。(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8期)

胡茜,余训民[6](2019)在《插层麦饭石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麦饭石(MDS)、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AA-AMPS-CMC)/MDS高吸水树脂。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树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麦饭石、引发剂、交联剂的质量分数、单体配比、中和度、微波功率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饭石和有机单体之间发生了插层复合反应形成高吸水树脂;在最佳合成条件下,树脂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 169 g/g和80 g/g,与未加入MDS的树脂相比,吸水倍率分别提高了73%和46%,这表明在体系中适量引入MDS显着提高了树脂的吸水性能;另外在较高温度下,树脂也显示出了良好的保水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中华,刘咏梅,吴限彩,李言言,朱亮[7](2019)在《水稻秸秆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经预处理的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共聚到秸秆纤维素中合成高吸水树脂,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m_(水稻秸秆)∶m_(单体丙烯酸)为1∶7、交联剂用量为0.15%、单体中和度为65%、引发剂用量为0.5%的条件下合成的水稻秸秆基树脂吸水性能最佳,对蒸馏水和0.9%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分别达362.57、93.95 g/g,且保水和重复吸水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宋洁,杨通,牛育华,王晨,李莹莹[8](2019)在《HA/AA/无机填料叁元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腐植酸(HA)为有机质,丙烯酸为亲水改性单体,凹凸棒石(ATP)、高岭土(KL)无机矿质及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合成法制备具有网络结构的HA/AA/ATP和HA/AA/KL 2种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质量、中和度、引发剂质量、交联剂质量对2种高吸水树脂吸水和吸盐水性能的影响。对优化后的2种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结构及表面形貌表征,考察了吸水过程及其吸水(盐水)率、吸水(盐水)速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关洪亮,雍定利,余响林,王哲,刘佳俊[9](2019)在《PVA/CTS/P(AA-AMPS)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树脂耐盐性和防潮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壳聚糖(CTS)为天然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合成聚合物,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性树脂[PVA/CTS/P(AA-AMPS)],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CTS用量和PVA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PVA/CTS/P(AA-AMPS对蒸馏水和0.9%(wt,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吸附量分别为1800g/g和110g/g。暴露在空气中8d条件下的吸湿性低于单层网络的87.5%,在不同阳离子盐溶液中(Na~+、Ca~(2+)和Fe~(3+))的吸液性能也明显优于单层网络。(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马蕊,李双双,王晓伟,付志磊,潘鸽[10](2019)在《商用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粒子尺寸及分布与其凝胶浓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6种商用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SAP)粒子尺寸大小及分布对其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和Image J软件统计了样品未吸水时粒子的尺寸及分布,通过测定样品吸水后的膨胀比,估算得到了样品吸水后的粒子的尺寸及分布,用流变学方法和倒置实验法测定了高吸水树脂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凝胶点)。结果表明,这6种商用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吸水后的粒子的尺寸大小对其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的影响不符合理论预测,这是由于粒子尺寸分布宽度不均一造成的。在选择粒子大小分布占优的均一范围内,样品的凝胶浓度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高吸水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聚乙烯醇为有机合成聚合物,硅藻土为无机黏土,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AMPS用量及硅藻土用量对复合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吸蒸馏水倍率、吸0.9%生理盐水倍率分别为1574g/g和101g/g;纯有机高吸水树脂暴露在空气中的吸湿性是复合高吸水树脂的20~30倍,说明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防潮性能,在不同阳离子盐溶液中(Na~+、Ca~(2+)和Fe~(3+))其吸液性能明显优于纯有机高吸水树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吸水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豆鹏飞.淀粉/钠基蒙脱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2].关洪亮,陈智堃,雍定利,余响林,王哲.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耐盐性和防潮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3].郑优萍,郁丽萍,雷雨坤,夏世斌.功能型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范如芹,罗佳,李赟,卢信,刘丽珠.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对栽培基质性能与节水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张理元,李倩雅,罗昕月,由耀辉,刘义武.甘蔗渣制备高吸水树脂及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9

[6].胡茜,余训民.插层麦饭石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表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7].王中华,刘咏梅,吴限彩,李言言,朱亮.水稻秸秆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宋洁,杨通,牛育华,王晨,李莹莹.HA/AA/无机填料叁元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J].现代化工.2019

[9].关洪亮,雍定利,余响林,王哲,刘佳俊.PVA/CTS/P(AA-AMPS)互穿网络结构高吸水树脂耐盐性和防潮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10].马蕊,李双双,王晓伟,付志磊,潘鸽.商用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粒子尺寸及分布与其凝胶浓度的关系[J].应用化学.2019

论文知识图

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对Zn2+的...高吸水树脂用量对土壤在自来...高吸水树脂瞬时吸水速度和温度...马铃薯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微波...丙烯酸的中和度对高吸水树脂性...

标签:;  ;  ;  ;  ;  ;  ;  

高吸水树脂论文_豆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