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耗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绿洲,系统,生态,理论,经济,干旱。
人工耗散论文文献综述
程艳,王晓愚,刘小平,李森,贾尔恒·阿哈提[1](2018)在《乌伦古河平原河道径流自然耗散规律及人工耗散阈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乌伦古河出山口水文站二台站与河流尾闾水文站福海站1957-1961年的河道径流数据,分析了两站间年径流量以及丰、平、枯水期月径流量关系,得到乌伦古河平原耗散区河道自然耗散水量,并对不同频率水文年的平原区河道人工可取用水量阈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海站与二台站年径流量及丰、平、枯水期径流量均成不同的线性关系;不同频率水文年二台至福海间河道的自然耗散量在1.0~9.0×108m3之间,人工可取用的阈值在0.70~17.0×108m3之间,年际变化极大;由月径流关系估算的人工最大可用水量均小于用年径流关系计算值,是更为严格与合理的河道断流判断依据;平水年人工可取用水量的最大值在4.56~5.04×108m3之间,6-8月的最大取用水量为0.08~1.21×108m3之间;枯水年人为可用水的阈值更小,为1.728~2.562×108m3之间,一旦二台-福海水文站间区间取用水量超过人工耗散阈值,就可导致河道断流情况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乌伦古河不同时期的断流规律及成因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04期)
王泽晖[2](2005)在《人工选择耗散法抑制数值振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差分方程上加一耗散项,根据其系数的选取得到只对短波起作用,而对长波没有影响的人工选择耗散法。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激波捕获能力和可移植性。得到均匀非对称网格上的人工选择耗散法,并把人工选择耗散法推广到二维问题。(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05年04期)
严以绥,肖焰恒[3](1999)在《耗散结构理论与绿洲人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历史演化和面临的挑战1-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干旱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内陆盆地封闭状态的环境之中,在干旱气候条件和特殊地貌结构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生态特征,其突出表现在:(1)热量过剩,水分亏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2)空气动力能量强烈,风沙(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1999年05期)
丰建朋,郭灵,刘东,张华,罗子健[4](1998)在《将人工神经网络和耗散结构理论相结合以确定变形高温合金的锻造热力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的基础上 ,将人工神经网络和耗散结构理论相结合 ,以确定 GH1 41和 GH90 7这两种变形高温合金的热力参数稳定区。研究结果表明 ,本方法与以数理方法建立的本构关系为动力学方程用耗散结构理论所确定的热力参数稳定区相比 ,更符合生产实际 ,从而可促进耗散结构理论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1998年05期)
严以绥,肖焰恒[5](1997)在《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提出建立和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向耗散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生态农业研究》期刊1997年03期)
严以绥,肖焰恒,高继宏[6](1996)在《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建立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走向耗散结构生态经济系统的必由之路。最后,通过对一个已开发成功的荒漠农场的系统分析,进一步为理论提供了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1996年02期)
严以绥[7](1993)在《建设绿洲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思考——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剖析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进行剖析表明,人的主观行为须与环境质量、生物生产水平相统一。只有建立合理的生态农业结构,才能发挥生物共生互利的优势,达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实现养地与用地相结合,把石河子垦区建设成为开放的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1993年02期)
严以绥[8](1991)在《建设绿洲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思考——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演化的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河子垦区是人工建立起来的绿洲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存在着令中外专家赞赏和惊讶的典型,但就总体而言,系统中各子系统间尚欠协调,影响了系统“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提出人的主观行为与环境质量、生物生产水平相统一;组建合理的生态农业结构,达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发挥生物共生互利优势原则,达到养地用地相结合的目的等观点。把石河子垦区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1991年03期)
孙宏义[9](1990)在《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与耗散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建立的动力学及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的有序性。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过程是生命进化的一个宏观动力学体系。沙面土壤结皮的出现和长程地维持是固沙的核心。该体系反映的沙漠从混沌、对称的世界走向有序、稳定世界的相变点为沙漠固定问题的研究打开了通道。把“耗散结构”理论引入沙漠学领域,阐明了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建立与发展的原因、机制和空间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1990年03期)
人工耗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差分方程上加一耗散项,根据其系数的选取得到只对短波起作用,而对长波没有影响的人工选择耗散法。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激波捕获能力和可移植性。得到均匀非对称网格上的人工选择耗散法,并把人工选择耗散法推广到二维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耗散论文参考文献
[1].程艳,王晓愚,刘小平,李森,贾尔恒·阿哈提.乌伦古河平原河道径流自然耗散规律及人工耗散阈值[J].新疆环境保护.2018
[2].王泽晖.人工选择耗散法抑制数值振荡[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
[3].严以绥,肖焰恒.耗散结构理论与绿洲人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1999
[4].丰建朋,郭灵,刘东,张华,罗子健.将人工神经网络和耗散结构理论相结合以确定变形高温合金的锻造热力参数[J].中国机械工程.1998
[5].严以绥,肖焰恒.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J].生态农业研究.1997
[6].严以绥,肖焰恒,高继宏.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J].新疆环境保护.1996
[7].严以绥.建设绿洲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思考——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剖析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的演化[J].新疆农业科学.1993
[8].严以绥.建设绿洲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思考——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石河子垦区生态系统演化的剖析[J].新疆环境保护.1991
[9].孙宏义.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与耗散结构[J].中国沙漠.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