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词性词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词组,词性,动词,副词,程度,宾语,句法。
动词性词组论文文献综述
麻彩霞[1](2011)在《“‘很’+动词性词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动词性词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已有成果还存在研究不够细致,定量研究、历时考察等相对薄弱的问题,所以仍需要继续探索和挖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程江霞[2](2010)在《以动词性词组为核心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讨论的动词性词组,就是以动词为核心形成的短语,还包括一些固定短语、词语习惯搭配、惯用语以及句子框架。以"动词词组"为核心的依据有两个:语言学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依据。记住这样的动词性词组或者结构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语法的感知,而且对于日后的成句、成段表达,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期刊2010年06期)
刁晏斌[3](2006)在《“程度副词+动词性词组”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两种非常有现代汉语史内涵的“程度副词+动词性词组”形式进行的讨论中,考察了它们的来源和历史,并从动词和动词性词组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形式成立的原因和条件。(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章汉光[4](1987)在《谈“所+介+动(动词性词组)”的结构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在介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的“所”字,功能怎样?能否充当介词的宾语?由于历来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词性认识上有分歧,因而对此看法也很不一致。如果对这一问题能加以继续研究和探索,能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对于减少古代汉语中的分歧、争论和提高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是有一定帮助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语法现象谈点粗浅看法。 在古代汉语中,“所”字后的介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以”。此外,“由”“从”“为”“与”等也经常位于“所”字之后,与动词(动词性词组)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本文来源于《玉溪师专学报》期刊1987年02期)
动词性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所讨论的动词性词组,就是以动词为核心形成的短语,还包括一些固定短语、词语习惯搭配、惯用语以及句子框架。以"动词词组"为核心的依据有两个:语言学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依据。记住这样的动词性词组或者结构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语法的感知,而且对于日后的成句、成段表达,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词性词组论文参考文献
[1].麻彩霞.“‘很’+动词性词组”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2].程江霞.以动词性词组为核心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
[3].刁晏斌.“程度副词+动词性词组”论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
[4].章汉光.谈“所+介+动(动词性词组)”的结构及其他[J].玉溪师专学报.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