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天文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文台,天文,天文学,数据,测量,超新星,国家。
虚拟天文台论文文献综述
池涵[1](2019)在《中国虚拟天文台数据服务获美国天文学会推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见习记者池涵)日前,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完成对论文数据库(China-VO Paper Data Repository,简称PaperData)的升级,新版PaperData可为储存在其中的论文数据分配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唯一标志(DOI编码)。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6-20)
池涵[2](2019)在《虚拟天文台让天文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虚拟天文台方便了科学家的批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作,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超新星公众搜寻项目开启以来,已累计发现超新星20多颗,参与者除了学生、天文爱好者,还有工程师、公司职员、公务员,其中最年轻的发现者廖家铭当时只有10岁。5月6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5-21)
崔辰州[3](2017)在《中国虚拟天文台的资源和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虚拟天文台是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一个数据密集型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以国家天文台为首的中国天文学界在2002年提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的设想。2002年China-VO成为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成员。China-VO的重点研发领域包括中国虚拟天文台系统平台的开发、国内外天文研究资源的统一访问、支持VO的项目与观测设施、(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 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9-01)
鲍国栋,张国强[4](2016)在《虚拟点测量在国家天文台FAST索网安装监测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控制FAST索网的钢结构测量精度,可以通过测量此钢结构上焊接的耳板来控制。耳板用于连接FAST索网150根边缘主索,均匀焊接在直径为500m的环形钢结构上,所以测量耳板的精度可以反映钢结构的测量精度。现通过采用虚拟点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即对对称测量基本原理进行误差分析,确定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并在施测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耳板测量满足FAST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预应力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邵兰霞[5](2015)在《开放的星空 开放的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邵兰霞】 11月27日至28日,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2015年学术年会在我市召开。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研究员,国家基金委主任董国轩,市委常委、副市长宋德雄出席年会。(本文来源于《天水日报》期刊2015-11-30)
徐玢[6](2014)在《中国宋代星图登陆中国虚拟天文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徐玢)12月23日,中国宋代星图在中国虚拟天文台发布。通过与西方星图中的恒星一一对应,此次发布的中国宋代星图可以方便天文爱好者和专业天文学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专业或业余研究。公众可以登陆万维天文望远镜系统(WWT)免费查看和使用该星图(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4-12-26)
李珊珊[7](2014)在《中国虚拟天文台公众频道的设想与原型展示(天文学史、教育与科普分会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虚拟天文台公众频道是天文学科技领域云(或者说虚拟天文台)基于科学数据、图像、多媒体、在线软件服务等资源为业余天文学家、媒体、公众、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公众频道"是虚拟天文台网站的一部分,集成资源包括:摄像头、全天相机、业余天文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7)
崔辰州[8](2014)在《虚拟天文台:云计算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文科技领域云"是中国虚拟天文台在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专项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资助下,以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的时间申请、审批,数据汇交、共享、使用,课题设计、开展为线索,融合天文观测和科研活动所需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高性能计算、软件和实用工具等资源,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5-24)
姜旭,佟继周,崔辰州,邹自明[9](2014)在《基于虚拟天文台的HXMT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际上诸多天文项目均遵循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VO)标准协议开发各天文数据检索发布系统,对外公开发布数据,并对数据资源进行VO注册,从而使用户通过虚拟天文台门户网站即可访问获取不同天文项目的数据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项目也将虚拟天文台技术引入HXMT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既满足HXMT卫星数据发布需求,又将HXMT卫星数据融入虚拟天文台环境,实现国际天文数据的共享共用。系统提出了符合虚拟天文台规范的体系架构,并选取SCS锥形检索、VOTable数据格式等虚拟天文台标准协议加以实现,采用MVC模式、SSH框架以及各种J2EE技术进行软件研发,提供检索访问、浏览下载和可视化功能。实践和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解决天文数据资源互操作、共享发布、检索访问及异构应用集成方面均具有可操作性,对我国空间天文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的研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姜旭,邹自明,佟继周[10](2013)在《虚拟天文台技术在HXMT卫星任务中应用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上天文项目的发展与推进,天文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浩瀚如海的大数据集中快速检索所需信息,已成为各国科研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VO)为满足对大规模天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索访问和共享发布等需求,提供了一系列VO标准协议和集成化服务。开发符合VO标准协议的天文数据发布与检索系统、集成数据访问发布和可视化分析服务,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回顾VO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VO体系结构、VO标准协议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概括阐述。同时,基于VO的技术框架,提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卫星数据发布与检索系统的初步设想,设计符合卫星任务需求的体系结构,并选取相关的VO标准协议加以实现。(本文来源于《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3年06期)
虚拟天文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虚拟天文台方便了科学家的批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作,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超新星公众搜寻项目开启以来,已累计发现超新星20多颗,参与者除了学生、天文爱好者,还有工程师、公司职员、公务员,其中最年轻的发现者廖家铭当时只有10岁。5月6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天文台论文参考文献
[1].池涵.中国虚拟天文台数据服务获美国天文学会推荐[N].中国科学报.2019
[2].池涵.虚拟天文台让天文学飞入寻常百姓家[N].中国科学报.2019
[3].崔辰州.中国虚拟天文台的资源和服务[C].“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4].鲍国栋,张国强.虚拟点测量在国家天文台FAST索网安装监测施工中的应用[J].预应力技术.2016
[5].邵兰霞.开放的星空开放的世界[N].天水日报.2015
[6].徐玢.中国宋代星图登陆中国虚拟天文台[N].科技日报.2014
[7].李珊珊.中国虚拟天文台公众频道的设想与原型展示(天文学史、教育与科普分会场)[C].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8].崔辰州.虚拟天文台:云计算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C].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2014
[9].姜旭,佟继周,崔辰州,邹自明.基于虚拟天文台的HXMT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4
[10].姜旭,邹自明,佟继周.虚拟天文台技术在HXMT卫星任务中应用的设想[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