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通信论文-方妍,郭欣,叶文景,陈巍

经典通信论文-方妍,郭欣,叶文景,陈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典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号处理,量子计算,量子搜索,信道估计

经典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方妍,郭欣,叶文景,陈巍[1](2019)在《经典通信信号的量子化处理: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渗入并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与日俱增的用户量也对通信系统的连接密度以及频谱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经典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面临着通信性能与计算复杂度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这使得相关通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量子计算,作为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实施计算的新型计算范式,在特定问题上能够带来远低于经典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为解决经典通信信号处理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此,我们梳理并分析了经典通信信号的量子化处理的相关研究。本文梳理了经典通信信号的量子化处理研究随时间的发展进程,并按照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相关量子计算方法及其使用,包括信道估计,数据检测及多用户检测。最后,本文对量子计算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彭鹏,丁晓光[2](2019)在《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经典网络加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理论上绝对安全的通信服务,因此在信息安全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技术的发展,经典通信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接入条件,然而网络攻击事件每年时有发生,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经典网络的特点,引入量子保密通信的概念,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于经典网络,多角度提出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经典网络加密方案,有效保护经典网络的数据安全。(本文来源于《江苏通信》期刊2019年03期)

霍美如[3](2018)在《光纤通信波段非经典光场的制备及其在量子隐形传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量子光学研究的深入及量子光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非经典光场的产生及其在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以及构建量子信息网络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显着进展。将光场量子态应用于量子信息和量子测量中是当前量子光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压缩态光场某一正交分量噪声低于相应的标准量子噪声极限,因而可以用于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使信息容量和信噪比突破经典技术极限。纠缠态光场的两个子模之间具有强的量子非局域关联,这种决定性的量子纠缠为量子信息技术提供了基本资源,已被应用于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量子存储、量子计算、量子密钥分发以及量子密集编码等量子方案的实验研究中,并取得与理论预测相符合的结果。目前研究者们正力图将研究成果向实用化方向拓展。为构建实用化的量子信息网络,首先必须实现量子态的长距离传送。与自由空间相比,光纤通道具有能够抵抗外界环境噪声影响的优点,并且其本身具有均一、稳定的结构和性质,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实现光场量子态长距离传输的介质,因此与光纤低损耗传输窗口相匹配的1.3μm波段非经典光场,在未来的量子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制备方案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1.3μm光纤低损耗传输窗口的非经典光场的产生条件并设计了实验系统,在光学参量放大器中,利用一块Ⅱ类匹配周期极化磷酸氧钛钾(periodically poled KTi OPO4,PPKTP)晶体,通过控制不同物理条件,经参量下转换分别完成了单模压缩态光场、Einstein-Podolsky-Rosen(EPR)纠缠态光场以及强度差压缩态光场的实验制备;之后,利用实验制备的1.3μm波段EPR纠缠态光场,完成6公里光纤通道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该工作为光纤中长距离连续变量量子态的隐形传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与物理参考,所使用的方法可以用作未来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网络的基本单元。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讨论了Ⅱ类匹配周期极化晶体的相位匹配关系,分析了利用单个Ⅱ类匹配的PPKTP晶体制备单模压缩态光场、EPR纠缠态光场以及强度差压缩态光场的实验条件,为不同光场量子态的制备提供了有用参考。2.在同一个由单块Ⅱ类匹配PPKTP晶体构成的光学参量放大器中,通过改变泵浦光及注入种子光的偏振等物理条件,分别完成1.3μm单模压缩态光场、EPR纠缠态光场和强度差压缩态光场的实验制备。3.利用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简并光学参量放大器制备了两束单模压缩态光场,将它们在50:50分束器上耦合,获得纠缠态光场,然后利用光纤通道将纠缠态光场的两个子模分发给相隔6公里的通信双方,Alice和Bob,完成了6公里光纤通道确定性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研究。主要创新点:1.分析了Ⅱ类匹配周期极化晶体的特殊相位匹配关系,得到利用单个Ⅱ类匹配PPKTP晶体制备单模压缩态光场、EPR纠缠态光场及强度差压缩态光场的实验条件。2.利用同一个由单块Ⅱ类匹配PPKTP晶体构成的光学参量放大器,分别实现了光纤通信波段单模压缩态光场、EPR纠缠态光场以及强度差压缩态光场的实验制备,为多功能非经典光源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3.利用实验制备的1.3μm纠缠态光场,首次实验实现光纤通道长距离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为构建量子隐形传态网络提供了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攀登[4](2017)在《面向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融合的传输交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采用的安全通信主要是基于大质数相乘的计算量小(正常加解密),大质数分解(破解)时计算量非常大的数独结论,而当前计算能力在迅速的增强,尤其是量子计算机的广泛研究和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保密通信的安全性受到巨大的威胁。量子保密通信应用量子力学的叁个基本原理实现无条件安全的信息传输。这里的“无条件”是指假设窃听者的窃听能力是无条件的,例如拥有无限的计算能力、具有无限精度的测量器件、甚至是拥有符合物理学原理的一切能力。当前QKD点对点通信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初具实用化。为了进一步促进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本文主要研究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融合传输交换的问题,使量子通信更好地利用现有经典光网络。本文所研究的融合传输交换包含两个方面:量子信号与经典光信号的同节点交换问题和量子信号与经典光信号在频谱灵活光网络中传输时的频谱分配方案:一、设计和搭建了栅格灵活的扁平化融合交换节点。在充分考虑量子光与经典光的异同点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波长选择开关(WSS,Wavelength Selection Switch)栅格灵活的频谱特性,构造了扁平化的交换节点,能够完成对复用的量子光与经典光信号进行同节点交换。二、本文设计了一种非等间隔的灵活频谱分配方案。此方案极大地降低了在融合QKD网络中四波混频、拉曼散射和器件隔离度不足引起的串扰对量子信号的影响。并针对提出的频谱分配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一种整数线性规划计算方法,可根据所需信道数量和最小频谱间隔计算出频谱利用效率最高的非等间隔的频谱分配结果。本文提出的非等间隔的频谱分配方案为未来搭建灵活的融合型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1-20)

科技[5](2016)在《量子指纹识别首次突破经典通信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20km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经典通信的极限。指纹识别主要应用于相隔较远的双方的信息比对,假设需要比对的信息量为100个单位,经典的指纹识别方法需要传送的最小信息量为10个单位,而采用量子指纹识别(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6年15期)

任晶[6](2016)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种经典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展,在通信工程领域中,项目管理思想也逐步的被采用,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也在不断的进行新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的探索。文章重点分析了几种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比较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21期)

[7](2016)在《量子指纹识别突破经典通信极限,量子通信迎来重大利好》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微博透露,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张强、李力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在20km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传输信息量相比经典极限降低84%的量子指纹识别。该实验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光通信网络的业务量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在光纤线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传递最少的信息和提高光纤信道容量是目前光通信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核心问题。(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6年07期)

吴长锋[8](2016)在《量子指纹识别首次突破经典通信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 (吴长锋)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李力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并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经典通信的极限。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6-06-23)

孙伟[9](2016)在《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力学的的基本原理保证了量子通信的绝对安全性。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量子通信的研究重点,也是最先迈向实验演示验证与工程化、实用化的学科方向,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高功率的经典信道产生的非线性拉曼散射噪声会对微弱的量子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严重影响QKD的性能。因此,目前实验和试验网都采用了独立的光纤分别来承载量子信号。如果在未来的量子通信网络中依然采用这种方式,需要的光纤数量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现几何级数的增加。安装或租赁专用的光纤会产生高额费用,并且有些地域光纤资源非常紧张,光纤资源成为未来全面构建量子通信网络的一个障碍。此外,经典光通信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要通信技术手段,因此将量子通信网络与现有经典光通信网络进行融合,使得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共享现有的电信基础设施是最优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将QKD与功率较强的经典光通信信号复用,在一根光纤上既传递量子信号又传递经典信号。本论文作者在硕士期间的主要工作是研究QKD与经典光通信的融合,包括QKD 与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GPON)融合方案的提出与实验验证、QKD 与高速率的经典光通信骨干网络融合方案的提出与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的QKD与GPON融合方案,在经过分光点时,采用滤波方案,分离出量子信号光,使其绕过分光器,避开了分光器引入的分光损耗,解决了分光比制约QKD传输距离和性能的难题。本文还提出了 Q KD与高速率的经典光通信骨干网络融合方案,选择13 10nm作为量子信号光的波长与Tbps经典信号光融合,再借助光谱和时间滤波,我们实现了 QKD与经典光通信同向和反向传输时的波分复用,通信距离最远分别达到80km和60km,验证了 QKD与经典光通信共享主干光纤资源的可行性,从而使QKD的实用化前进了一大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11)

郭邦红,张文杰,郭建军,范榕华[10](2015)在《量子与经典融合安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QKD系统应用,本文总结了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所使用的相位调制器、波长选择开关等基础器件特性的研究。以双M-Z型QKD系统为例,提出了利用相位调制器进行相位实时跟踪补偿的系统模型,利用SPDM功能模块技术,提出以单光子探测光子统计计数表征干涉相位漂移的实时检测与补偿方法;采用WSS技术弹性管理波长,解决QKD系统接入网多波长复用技术难题;总结提出的基于DD-OFDM系统无源光器件特性测试方案,监测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融合接入网,改善系统稳定性,这对于量子通信实用化和产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15年07期)

经典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理论上绝对安全的通信服务,因此在信息安全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技术的发展,经典通信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接入条件,然而网络攻击事件每年时有发生,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经典网络的特点,引入量子保密通信的概念,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于经典网络,多角度提出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经典网络加密方案,有效保护经典网络的数据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典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方妍,郭欣,叶文景,陈巍.经典通信信号的量子化处理:现状与展望[J].信号处理.2019

[2].彭鹏,丁晓光.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经典网络加密方案[J].江苏通信.2019

[3].霍美如.光纤通信波段非经典光场的制备及其在量子隐形传态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8

[4].李攀登.面向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融合的传输交换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7

[5].科技.量子指纹识别首次突破经典通信极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

[6].任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种经典模式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

[7]..量子指纹识别突破经典通信极限,量子通信迎来重大利好[J].传感器世界.2016

[8].吴长锋.量子指纹识别首次突破经典通信极限[N].科技日报.2016

[9].孙伟.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的融合[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10].郭邦红,张文杰,郭建军,范榕华.量子与经典融合安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5

标签:;  ;  ;  ;  

经典通信论文-方妍,郭欣,叶文景,陈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