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论文_李磊,朱春子,王金星,王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尼娜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尼娜,台风,华南地区,气候学,指数。

拉尼娜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朱春子,王金星,王琳[1](2019)在《典型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我国雨水情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计了195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按照厄尔尼诺事件结束时间,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转换时间分别进行了筛选;对典型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转换年的雨水情特征以及台风活动历史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南方多出现早春汛,夏季长江、西江及闽江等流域洪水多发量级大,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少;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转换年,秋季降水总体偏少、但浙闽偏多,华西地区无明显秋汛、华南洪水发生概率高,台风登陆个数多、登陆地点偏南。该结论可为我国季节性长期气象水文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9年05期)

袁瑞,王统泽,张洪生[2](2019)在《南海北部海洋分层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中较强的层结特征是发生海洋内波的必要条件,基于HYCOM计算的南海北部多年温盐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海洋分层年际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ONI指数,分析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分别发生时南海北部海洋分层对该事件的响应。(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10-11)

郭喜乐,康伯乾,吴斯敏[3](2019)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江门市气候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江门市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2—2016年近55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1962—201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江门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来江门市的年降水量和气温都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对江门市的年降水量、暴雨日数都有增多的作用,但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增大幅度较大;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江门市气温总体是略偏低的;在总体气候处于暖期,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江门市的气温是偏高的,且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强,年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越大。(本文来源于《广东气象》期刊2019年04期)

荣艳淑,石丹丹,吕星玥,吴福婷[4](2019)在《拉尼娜事件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下长江中下游旱涝差异,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长江中下游划分为4个区(西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基于MEI指数,提取了1961—2014年的拉尼娜事件,并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来评估旱涝等级。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可对各分区的旱涝频率、强度和时空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强事件持续期,一区易发严重干旱,二到四区易发生严重洪涝;在强事件结束后,一区可出现轻度洪涝,二到四区可出现中等以上干旱。在中等事件持续期,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略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略大;在中等事件结束后,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弱事件对旱涝影响较小,且在南部和北部有反向变化特征,南旱北涝。旱涝频率、强度和分布差异与不同等级的拉尼娜事件影响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的强度有关。(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玉,田晓瑞[5](2019)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中国火险天气和森林火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厄尔尼诺、拉尼娜和ENSO事件的概念、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综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和华北林区的森林火险气象因子及森林火灾的影响,并就1950-2016年不同林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份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开展统计分析。文献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当年及次年东北地区夏季通常出现高温、降水减少,拉尼娜次年气温偏低,降水增多,厄尔尼诺当年及次年该地区森林火灾明显增加。西南地区在厄尔尼诺年份和拉尼娜年份都会出现干旱,火险高于常年。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常常发生干旱,拉尼娜年份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南方林区在厄尔尼诺年份森林火灾减少,而在拉尼娜年份森林火灾增加。华北地区在厄尔尼诺年份温度呈现负异常,易发生干旱,春季火灾比常年严重。(本文来源于《森林防火》期刊2019年01期)

严韬,徐明洁,葛非凡,蒋跃林,温日红[6](2019)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区域气温的影响与预测——以沈阳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5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沈阳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提供的多变量ENSO指数(multivariate ENSO index,MEI)资料等,在分析沈阳地区气温月际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其影响特征,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models with exogenous inputs,NARX)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沈阳地区2011—2015年的气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61—2015年共计660个月中,沈阳地区11月—3月气温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远大于其他月份。1961—2015年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往往在秋冬季达到最大强度,或为导致沈阳地区11月—3月气温变异增强的原因之一。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之后的春季,沈阳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逾70%。沈阳地区气温随MEI变化的线性倾向值为0.98,决定系数为0.98且通过了0.01的可信度检验。利用MEI对沈阳地区的气温进行同期和时滞预测,NARX的预测结果均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当气温滞后MEI16个月时,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且通过了0.01的显着性检验,此时回归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59,较同期预测提升了79%;NARX预测的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为0.49,较同期预测降低了36%,相关系数为0.86,较同期预测提升了8%。(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郭爱,张扬,余为,陈新军,钱卫国[7](2018)在《两类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着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鲐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动规律。通过计算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基于算术平均法的栖息地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鲐鱼渔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鲐鱼渔场主要作业海域范围内海表温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海表面高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鲐鱼种群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相对于中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或中强度拉尼娜事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或强拉尼娜事件)驱动鲐鱼主要作业海域内温度下降(或上升),海面高度上升(或降低),鲐鱼渔场适宜栖息地面积显着减小(或增大),导致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骤减(或显着增加)。研究表明,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适宜性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显着相关,且随着异常气候事件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胡星月,胡文运[8](2018)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宣城气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冷暖交替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宣城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根据1960年以来宣城市7个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1960年以来宣城市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宣城市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16年分别有17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3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发生概率分别为0.298和0.228,暖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冷事件发生的强度。宣城市年降水异常年份均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年或结束年,且厄尔尼诺开始年和结束年所对应的气候基本相反。宣城市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大旱大涝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2期)

高云建,陈宁生,胡桂胜,邓明枫[9](2019)在《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时空耦合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下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指导。根据统计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率在时间上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拉尼娜年发生频次多于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暴发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藏东南山区、横断山区、滇东北、贵州西部、贵州西南部、滇西北、大渡河及雅砻江流域等地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点的降雨量总体上大于多年平均降雨量。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研究两者关系特征,将有助于对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进行多方位、准确合理的预测预报。(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秀,林燕丹,许桂旋,郭汝凤,陈远珠[10](2018)在《1951~2016年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的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统计数据,并分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发生19次厄尔尼诺事件与15次拉尼娜事件,且均在夏季爆发的频率最高。(2)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数较正常年份偏少,但强度偏强;(3)拉尼娜(La Nina)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数偏多,但强度偏弱。(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8年02期)

拉尼娜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中较强的层结特征是发生海洋内波的必要条件,基于HYCOM计算的南海北部多年温盐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海洋分层年际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ONI指数,分析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分别发生时南海北部海洋分层对该事件的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尼娜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朱春子,王金星,王琳.典型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我国雨水情特征分析[J].水文.2019

[2].袁瑞,王统泽,张洪生.南海北部海洋分层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响应[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9

[3].郭喜乐,康伯乾,吴斯敏.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江门市气候变化的影响[J].广东气象.2019

[4].荣艳淑,石丹丹,吕星玥,吴福婷.拉尼娜事件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9

[5].张晓玉,田晓瑞.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中国火险天气和森林火灾的影响[J].森林防火.2019

[6].严韬,徐明洁,葛非凡,蒋跃林,温日红.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区域气温的影响与预测——以沈阳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郭爱,张扬,余为,陈新军,钱卫国.两类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的影响[J].海洋学报.2018

[8].胡星月,胡文运.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宣城气候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

[9].高云建,陈宁生,胡桂胜,邓明枫.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时空耦合关系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10].王文秀,林燕丹,许桂旋,郭汝凤,陈远珠.1951~2016年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影响[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8

论文知识图

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1961年以来山东省历年降水量变化与厄...1961年来山东省年均温距平值与厄尔尼...5.5合成的典型拉尼娜事件(左图...5.11合成的典型拉尼娜事件(左...5.9衰减阶段(发展年次年1月至5月)...

标签:;  ;  ;  ;  ;  ;  ;  

拉尼娜事件论文_李磊,朱春子,王金星,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