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聚硅氧烷论文_怀泽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梯形聚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梯形,桥基,分子,取向,聚合物,材料,高分子。

梯形聚硅氧烷论文文献综述

怀泽明[1](2017)在《含咔唑和叁苯基膦氧双极性梯形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由于响应速度快、视角宽、自主发光等多种优势被人们广泛关注。特别是磷光材料,可以利用叁线态激子使内量子效率达到100%,有效提高了发光效率。一般来讲,磷光材料采用的是主客体掺杂结构,然而磷光材料由于缺失合适的主体材料导致发展较红色、绿色磷光材料滞后。本文以双链的Si-O-Si作为聚合物的主链骨架,并用叁线态能比较高的咔唑和叁苯基氧化膦作为侧基发光基团。为了保证产物的梯形结构,采用的聚合方法为:先对单体进行自组装,然后通过冷冻干燥固定在瓶壁上进行固相原位缩合,最后用溶液聚合。成功合成了双极性主体材料(LPCzSiPO),并合成空穴传输、电子传输两种梯形结构的主体材料(LPDCzSi、LPDPOSi)作为对比。由于硅氧烷的引入,他们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双极性主体材料的Td=451℃,Tg=178°℃,同时也阻隔了侧基之间的共轭,提高了叁线态能。叁种聚合物的叁线态能分别为Er=2.93、3.00、3.01,均大于客体磷光材料FIrpic。通过伏安循环法测试叁种聚合物的HOMO、LUMO值,双极性聚合物LPCzSiPO不但有较高的HOMO值(-5.32)可以匹配ITO/PEDOT:PSS的功函,有利于空穴的注入,而且由于叁苯基膦氧的引入,其LUMO值(-1.93)也低于单空穴主体,有利于电子的注入。根据分子模拟,双极性主体的HOMO、LUMO的分布要好于单空穴和单电子主体材料,基本完全分布在不同基团,这样导致侧基相互作用比较小,分别有利于电子和空穴传输。(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7)

曹新宇,张榕本,谢萍,方世璧,马永梅[2](2014)在《梯形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形聚硅氧烷(R-LPS)因其独特的双链或多重链结构而具有较单链聚硅氧烷更高的耐热、耐氧化、耐辐射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稳定性。自从上世纪60年代R-LPS首次被报道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对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认识的加深,对R-LPS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和性能的研究,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涉及超分子自组装、化学合成、纳米结构及性能表征等许多高分子科学的前沿问题。本文根据近五年来采用"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和聚合"方法合成的新型双链、叁重链及四重链梯形聚硅氧烷及其性能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具有不同侧基的R-LPS的合成与表征。(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4年12期)

罗新荣,万平玉,吴军宁,张辰,陈咏梅[3](2012)在《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发光材料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首先以强荧光性的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将苯基叁氯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Py-Ph-LS),模板单元再在氢键作用下经水解、缩合得到芘桥基聚苯基硅氧烷(Py-Ph-LP)。产物结构通过红外(FT-IR)、硅谱(29Si-NM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梯形结构;对聚合物与二氨基芘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罗新荣[4](2011)在《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成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芘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深蓝光发射,但芘小分子衍生物用作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时,溶解性差,不易成膜,发光寿命较短。本课题将芘作为功能单元来构建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1、首先以强荧光性小分子芘为原料,合成了叁类芘衍生物小分子:1,6-二羧基芘、1,6-二氨基芘、1-氨基芘:并通过1H-NMR、FT-IR、UV-Vis、PL、DSC等对合成的分子进行了结构确认及性能表征。2、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以合成的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的协同作用将有机硅单体苯基三氯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然后在N....H, O....H氢键作用下水解缩合,得到二氨基芘桥基梯形聚苯基硅氧烷(Ph-LP)。通过29Si-NMR、XRD、FT-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所合成的梯形聚合物具有一定的规整度;通过DSC、PL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探讨,表明所合成的梯形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性。将芘衍生物发光分子作为梯撑,采用氢键自组装模板辅助作用合成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的方法为今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05-23)

李芝华,张莹莹,黄耀鹏[5](2008)在《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具有独特的稳定性、透明性及成膜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结构特点,根据液晶基元接枝到梯形高分子主链上的方式,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分为鱼骨形和划艇形两种。总结了挂接不同侧基的梯形聚硅氧烷(包括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等)的合成路线。介绍了几种液晶基元不同的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合成方法。最后提出几个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8年11期)

曹晖,王影,黄维,李克轩,谢萍[6](2008)在《制备条件对梯形聚硅氧烷取向层光取向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侧链含有双元光敏基团的梯形聚硅氧烷材料作为光取向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晶体旋转法,研究了梯形聚硅氧烷光取向层的制备条件,包括取向剂浓度、紫外光辐照度及光照时间对光取向层的取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剂浓度越大,光敏基团更易于组装成垂直取向状态,进而诱导液晶分子形成垂直取向的分子排列方式.在一定的紫外光辐照度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引起偶氮苯光敏基团的面内、面外异构化及再取向,有利于取向层诱导液晶分子形成平面取向的分子排列方式.紫外光光照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取向层诱导液晶分子形成平面取向的分子排列方式.(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吕银生[7](2008)在《超分子模板调控合成高规整度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分子模板调控的逐步偶联/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规整度的有机桥基梯形聚倍半硅氧烷,但对于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梯形超结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用现代的表征手段证明在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在超分子作用力协同作用下自组装成有序的、高规整度的超结构(LS);通过规整的梯形超结构调控合成出高规整度的有机桥基聚硅氧烷(OLPS),为进一步合成真正高规整度梯形聚倍半硅氧烷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单体分子M,在氢键和π—π堆积的协同作用下自组装形成高规整度的梯形超结构(LS)。利用~(29)Si-NMR、XRD、VPO、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和设计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证明了在溶液中单体分子能够自组装成高规整度的超结构,进一步说明了高规整度超结构(LS)是合成的有机桥基聚硅氧烷的(OLPS)关键所在。2.利用超分子模板调控的逐步偶联/聚合方法,首次合成出高分子量、高规整性的有机桥基聚甲基硅氧烷(OLPS),分别用~(29)Si-NMR、IR、XRD、VPO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其~(29)Si-NMR谱中代表主链上SiO_(2/2)单元的峰基线半峰宽低于0.3ppm,表明聚合物主链骨架上Si原子处在非常单一的环境中无枝化和交联。3.利用超分子模板调控的逐步偶联/聚合方法,合成出高分子量、高规整度的有机桥基梯形聚苯基硅氧烷,通过XRD,~(29)Si-NMR、IR、DSC对其结构表征,其~(29)Si-NMR谱中代表主链上SiO_(2/2)单元的峰基线半峰宽低于0.3ppm,聚合物无枝化和交链现象。(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8-05-31)

杨利民[8](2004)在《超分子自组装模板辅助的梯形聚硅氧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结构可控的梯形高分子是高分子科学、超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和前沿。本论文以氢键和电荷转移相互作用为模板,利用超分子自组装的理论,合成了一系列高规整性的梯形聚硅氧烷。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利用氢键自组装为模板合成了对苯二醌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在催化剂二环戊二烯二氯化铂(Cp2PtCl2)存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种对苯二酚桥基偶联的单体。从该单体出发,以对苯二酚中的酚羟基之间的氢键以及硅羟基之间的氢键自组装为模板,先利用“逐步偶联聚合法”,然后再经氧化,合成一种新型的对苯二醌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通过FTIR, 1H-NMR, 29Si-NMR, XRD, DSC, VPO及溶解性实验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有机桥基聚硅氧烷具有较高的规整性。2. 利用醌-氢醌电荷转移相互作用为模板合成了醌-氢醌交替的有机桥基梯形聚有机硅氧烷。由于对苯二酚中的两个酚羟基的推电子作用,使得它具有电子给体的特性。而对苯二醌中的两个羰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得它具有电子受体的特性,所以醌-氢醌之间很容易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聚合物的形成主要通过水解和缩合两步反应。借助FTIR, 1H-NMR, 29Si-NMR, XRD, DSC, UV, VPO及溶解性实验对其结构进行<WP=5>了表征。结果可知,由于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较弱,得到聚合物的规整性和分子量的大小都略差于氢键自组装合成的聚合物。3.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含氰基的硅烷单体,通过“逐步偶联聚合法”,然后经官能团转化,将氰基还原为胺基,合成了含胺基侧基的梯形聚倍半硅氧烷。同时对硅氢加成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FTIR, 1H-NMR, 29Si-NMR, XRD, DSC, VPO及溶解性实验表明合成的梯形聚倍半硅氧烷具有很好的梯形结构。该聚合物在非线性光学材料以及液晶显示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今后新型梯形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功能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4-04-25)

[9](2002)在《中科院化学所制备梯形聚硅氧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科院化学所张榕本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唐华东博士后在利用"逐步偶联聚合法"制备高规整性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芳酰胺氢键自组装模板辅助的"逐步偶联聚合法"制备出高规整性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并通过包括光散射,29SNMR,XRD和DSC等一系列综合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表征,确证了其梯形结构。该工作今年已在J.Amer.Chem.Soc.上发表。早在1960年美国化学家Brown J.F.首次在J.Amer.Chem.Soc.报道了从苯基叁氯硅烷出发合成高分子量可溶性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简称Ph-T)。当时人们很难想象从一个叁官能团单体能聚合得到线型可溶性高分子,而不是从不溶性的无规凝胶。1971年,另一位美国化学家Frye C.L.也在(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氟资讯》期刊2002年12期)

崔利,唐永欣,谢萍,张榕本[10](1999)在《梯形聚倍半聚硅氧烷在制备液晶定向膜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形有机硅材料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有玻璃样的透明性,能耐高温和辐照,且固化条件温和,易于接上侧链进行修饰,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液晶定向膜基体材料。本文介绍了液晶定向膜的几种制备方法:(1)摩擦和结构修饰方法;(2)以接枝肉桂酸酯侧链的梯形聚硅氧烷为基材通过线性光聚合反应的方法;(3)从接枝偶氮苯和肉桂酸酯侧链的梯形聚硅氧烷通过摩擦和紫外光辐照相结合的方法。所得到的液晶定向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预倾角。(本文来源于《现代显示》期刊1999年02期)

梯形聚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梯形聚硅氧烷(R-LPS)因其独特的双链或多重链结构而具有较单链聚硅氧烷更高的耐热、耐氧化、耐辐射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稳定性。自从上世纪60年代R-LPS首次被报道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对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认识的加深,对R-LPS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和性能的研究,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涉及超分子自组装、化学合成、纳米结构及性能表征等许多高分子科学的前沿问题。本文根据近五年来采用"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和聚合"方法合成的新型双链、叁重链及四重链梯形聚硅氧烷及其性能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具有不同侧基的R-LPS的合成与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梯形聚硅氧烷论文参考文献

[1].怀泽明.含咔唑和叁苯基膦氧双极性梯形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2].曹新宇,张榕本,谢萍,方世璧,马永梅.梯形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4

[3].罗新荣,万平玉,吴军宁,张辰,陈咏梅.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发光材料的合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罗新荣.芘桥基梯形聚硅氧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1

[5].李芝华,张莹莹,黄耀鹏.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研究[J].化学进展.2008

[6].曹晖,王影,黄维,李克轩,谢萍.制备条件对梯形聚硅氧烷取向层光取向行为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

[7].吕银生.超分子模板调控合成高规整度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D].北京化工大学.2008

[8].杨利民.超分子自组装模板辅助的梯形聚硅氧烷的合成[D].北京化工大学.2004

[9]..中科院化学所制备梯形聚硅氧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有机硅氟资讯.2002

[10].崔利,唐永欣,谢萍,张榕本.梯形聚倍半聚硅氧烷在制备液晶定向膜方面的应用[J].现代显示.1999

论文知识图

梯形聚硅氧烷的应用一11梯形聚硅氧烷的应用梯形聚硅氧烷的红外光谱对苯二醌桥基梯形聚硅氧烷的29...醌-氢醌桥基梯形聚硅氧烷的1H-...醌-氢醌桥基梯形聚硅氧烷的FTI...

标签:;  ;  ;  ;  ;  ;  ;  

梯形聚硅氧烷论文_怀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