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路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ED光源,可见光通信,多路通信,单片机
多路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邹益民,袁彪,徐辉,周韬[1](2019)在《一种基于可见光的简易多路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通信是利用光脉冲携带需传递的信息,从而实现数字通信。可见光通信具有许多优点:低辐射、低能耗、低碳环保、高安全、使用方便。研究使用多个白光LED实现多路可见光通信的应用案例。MSP430单片机通过PWM模式对LED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将数字信号调制成发光强度的变化;此后,通过PIN光电二极管及TIA跨阻放大器将LED的发光强度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经MSP430单片机内置的ADC通道对此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识别出LED携带的数字信息,最终达到可见光通信的目的。系统原理简单,实现方便,可为类似装置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哈桑(Murtaza,Hassan)[2](2018)在《网络层多路通信的一种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延迟和丢包率对网络QoS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灵活、低成本的多径传输网络系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网络应用主要是基于UDP和TCP协议进行通信,在某些场景下,传统的TCP/IP传输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机制,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提高网络性能。另外还有一些网络协议,比如,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改善网络性能的新方法。SCTP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多宿主特性,允许关联的网络端口绑定多个网络地址,这种绑定允许数据通过不同路径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由于SCTP具有多宿主特性,从而使得SCTP传输网络能够通过有效的故障路径切换机制来提高网络的鲁棒性。由于SCTP相比TCP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使用SCTP取代TCP来承载网络的端到端传输业务已经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SCTP主要是基于IP网络,其多宿主特性也依赖于多个IP地址。但是IP网络本身是一种单路径网络,它所能提供的多路径通信效果有限,从而使得IP网络环境下的SCTP协议的性能受到限制。传统的TCP/IP协议只会使用一条最佳路径来进行通信,在传输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设备的性能都会影响整个路径的传输质量。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包的存储,处理和查路由表操作,使得数据包在IP网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大的延迟,从而降低网络传输质量。在网络发生异常,比如链路断开,网络拥塞时,IP网需要经历一个重路由的网络恢复过程,这个网络自恢复的过程通常需要几百毫秒到几十秒的时间。这种重路由网络恢复所耗费的时间对于网络传输会造成严重影响。向量网(VN)是一种新型的数据通信网,基于向量地址来实现,位于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叁层网络层。向量网定义了一种新的数据转发机制,依托于向量地址这种新的地址编码方式实现,并定义了“向量连接”和“向量交换”的概念,基于向量地址来设计新的网络特性。向量网的特点使地址转换和地址识别相分离。一般来说,相比于ATM网络和IP网,向量网具备安全性更高,交换设备更加简单,网络操作更易进行等优点。向量网是一种安全,可靠,可控,并可以免费支持可承载QoS的网络,是满足下一代网络技术特性的新型网络系统。向量网天然具备多路径特性,由此决定了它比IP网更好地支持多路径传输。SCTP协议具有多宿主和多流的特点,在灵活性和容错性能方面优于广泛使用的TCP和UDP协议。对SCTP协议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向量网络技术的研究为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探索,为解决网络通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对SCTP协议和向量网络技术的理论研究,本文对SCTP协议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IP网实现的SCTP的性能表现。向量地址具有无限多值性,可加密性,轻连接特性,基于此我们进一步将SCTP的思想应用与VN网络。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CTP多宿主和向量网络多路径特性的多路径传输网络系统,它通过使用向量网络相关技术支持SCTP协议来实现,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络径传输方法。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了 SCT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并与TCP、UDP等传输层协议相对比,阐述了 SCTP作为传输协议的优势;矢量网络技术的研究成果,掌握了向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结构,分析了向量地址的编码方法和特点,总结了向量网络相比传统IP网络和ATM网络中的优越性。向量地址具有无限多值性、不可解读性、可加密性、有效性、地址长度不定和包含路由信息等诸多优点。向量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Qos、地址无限扩展、交换设备简单、网络可操作性等优点,向量网络安全、可靠、可控制,并且保证网络QoS承载和业务独立。基于SCTP协议和矢量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CTP/VN的新型多路传输网络系统设计方法,它结合了 SCTP协议和向量网络的优。通过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说明了其对多路径传输单点故障抵抗性较差,而SCTP/VN有效地提高了抵御单点故障的能力。利用向量地址的无限多值性,本文提出了多路径轮流扫描的数据传输方法,并针对此设计了仿真实验,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抵御路径故障的能力,同时使网络因故障造成的时延大大降低,网络的鲁棒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同于采用一条主路径传输的标准SCTP协议,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传输发送端的数据,为进一步提升多路径传输的Qos,本文提出了增量路由以及改进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处理机制。在多路径传输过程中,作为发送的主路径发生故障时,迅速定位故障路径,并切换其他备用路径,仍能保证数据的顺利传输,并实现非常小的丢包,达到不影响正常的网络通信的结果。若使用单路径传输数据,一旦发生故障,从故障发生到确认路径故障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所有数据包均丢失,而且路径的恢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会造成传输质量的大幅下降,不能维持正常的网络通信。由于向量网络的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作者的水平有限,无法在实际环境中实现向量网络与SCTP协议之间的结合,而是通过TCP套接字网络编程和VS编程软件模拟多路径传输网络实现SCTP/VN的仿真。因为是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实验,这简化了许多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复杂因素。本文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需要在实际网络中建立,而传输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应用到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检验,通过理论分析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路径传输方法可以减少由于通信路径故障引起的丢包。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减少通信延迟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传输质量。由于时间的限制,论文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也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可以展开的几个方面。为了提高网络吞吐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需要进一步探索多路径并行传输在向量网络中的SCTP体系结构。本文的实验环境与实际的网络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努力尝试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验,找出更好影响多路径传输的因素,设计更好的多路径传输方案。本文的内容和方法在同一种网络的多路径传输问题上考虑,今后可以更多地研究在多种网络中传输和切换的多路径传输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叶沉[3](2017)在《基于FPGA设计的含有多路通信串口的电压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采集系统是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常见的一种数据采集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无线广播发射机控制等领域。基于FPGA设计的含有多路通信串口的电压采集系统是以FPGA为核心器件,通过控制模数转换芯片对模拟电压进行采样,将采样结果通过多路串口传输到多个上位机的一种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FPGA内部复用功能模块的方式,在一个系统中提供多达八个通信串口资源,解决了在需要多个串口同时上传数据的情况下,有些电压采集系统通信串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7年18期)
李昂[4](2017)在《基于混沌同步的多路通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使得人们对信息传输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寻找高效且安全地传输信息的方法俨然成为十分迫切的需求。由于混沌信号对初值具有敏感性,极微小的状态改变便会引起千差万别,同时混沌信号具有轨迹不可预测性以及伪随机等特性,因此混沌在保密通讯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在传统混沌保密通讯中,混沌同步理论为其主要的研究理论之一。在混沌同步被实现出来的短短20多年内,混沌同步理论在保密通讯方面已经有了很普遍的应用。然而,由于传统的基于混沌同步的保密通信方案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其在传输过程中所加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因此为了增大在混沌保密通讯过程中所加载的信息量,本文改进了传统的混沌保密通讯方案,提出了新的基于混沌同步的多路传输方案。首先本文系统介绍了有关混沌及混沌同步理论,以及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同时对于混沌理论及混沌同步理论进行全面地介绍。然后关于多路通信技术,引入Walsh函数,并对其相关性质特征作了简单的说明。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同步的多路信息传输方案,这一方案可以提高加载在混沌系统中的信息总量。首先将原始信息由Walsh函数正交调制,形成一路正交调制信息;然后运用混沌参数调制技术将多路正交调制信息加载到发送端的混沌系统中。在接收端,运用参数估计方法将Walsh函数调制的信息估计出来,然后通过Walsh函数解调算法将原始信息恢复出来。最后,本文通过Matlab实验仿真将上述传输方案实现并做了测试验证。从实验角度证明这一通信方案的正确性以及先进性。并通过不同实验分析了该方案能加载信息的最大量是多少。从理论与实验方面都充分说明这一通信方案要优于传统混沌保密通讯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5-20)
侯海燕[5](2014)在《基于ModBus的多路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d Bus RTU通信协议,自行设计接口转换电路,使用C编程实现12路PMW控制,简化了系统复杂度,降低了成本,本文先介绍总的硬件系统设计,然后再介绍Mod Bus RTU协议以及具体实现方法,最终实现多路通信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35期)
郑临疆[6](2013)在《论多路通信系统的多抽样率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多抽样率信号处理技术实现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的多路通信系统设计。系统面向多路语音信号传输设计,并在MATLAB7.0/Simulink6.0通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现简单,稳定可靠,能够实现较高频带利用率的语音信息传输。(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3年10期)
任卫东,陈立全,朱文远,顾实宜[7](2012)在《一种基于Kademlia的网络语音安全多路通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特点,端到端的网络语音难以避免遭到监听、拒绝服务和流分析等攻击,极大危害到网络语音的安全。文章为应对这些安全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或运算Kademlia P2P协议的网络语音安全多路通信机制。语音数据在发送端就开始进行分流处理,每个加密的语音包拆分成多个密文碎片,同时通过多条独立的路径发送至对端。转发节点选取Kademlia协议中的超级节点,并从生成的多条路径中基于最优算法选取性能最优、一致性最好的组合用于语音传输。通话两端的呼叫及密钥协商过程均基于多路径实现。实验和分析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语音服务质量不下降的基础上,能有效抵抗中间链路监听,拒绝服务攻击及密钥破解等安全问题。(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2年11期)
钟琳[8](2012)在《跨频多路通信转接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适合于快速接入、灵活操作的跨频多路通信转接平台设计,可实现灾害现场多种制式的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尤其对于重大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现场,以通信转接平台为核心,实现现场通信指挥组网,并可实现消防、公安、武警、人防等多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灾害现场指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指挥平台。(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苏中[9](2012)在《广汽丰田逸致多路通信系统电路图(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技师》期刊2012年02期)
苏中[10](2012)在《广汽丰田逸致多路通信系统电路图(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技师》期刊2012年01期)
多路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延迟和丢包率对网络QoS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灵活、低成本的多径传输网络系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网络应用主要是基于UDP和TCP协议进行通信,在某些场景下,传统的TCP/IP传输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机制,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提高网络性能。另外还有一些网络协议,比如,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改善网络性能的新方法。SCTP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多宿主特性,允许关联的网络端口绑定多个网络地址,这种绑定允许数据通过不同路径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由于SCTP具有多宿主特性,从而使得SCTP传输网络能够通过有效的故障路径切换机制来提高网络的鲁棒性。由于SCTP相比TCP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使用SCTP取代TCP来承载网络的端到端传输业务已经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SCTP主要是基于IP网络,其多宿主特性也依赖于多个IP地址。但是IP网络本身是一种单路径网络,它所能提供的多路径通信效果有限,从而使得IP网络环境下的SCTP协议的性能受到限制。传统的TCP/IP协议只会使用一条最佳路径来进行通信,在传输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设备的性能都会影响整个路径的传输质量。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包的存储,处理和查路由表操作,使得数据包在IP网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大的延迟,从而降低网络传输质量。在网络发生异常,比如链路断开,网络拥塞时,IP网需要经历一个重路由的网络恢复过程,这个网络自恢复的过程通常需要几百毫秒到几十秒的时间。这种重路由网络恢复所耗费的时间对于网络传输会造成严重影响。向量网(VN)是一种新型的数据通信网,基于向量地址来实现,位于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叁层网络层。向量网定义了一种新的数据转发机制,依托于向量地址这种新的地址编码方式实现,并定义了“向量连接”和“向量交换”的概念,基于向量地址来设计新的网络特性。向量网的特点使地址转换和地址识别相分离。一般来说,相比于ATM网络和IP网,向量网具备安全性更高,交换设备更加简单,网络操作更易进行等优点。向量网是一种安全,可靠,可控,并可以免费支持可承载QoS的网络,是满足下一代网络技术特性的新型网络系统。向量网天然具备多路径特性,由此决定了它比IP网更好地支持多路径传输。SCTP协议具有多宿主和多流的特点,在灵活性和容错性能方面优于广泛使用的TCP和UDP协议。对SCTP协议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向量网络技术的研究为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探索,为解决网络通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对SCTP协议和向量网络技术的理论研究,本文对SCTP协议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IP网实现的SCTP的性能表现。向量地址具有无限多值性,可加密性,轻连接特性,基于此我们进一步将SCTP的思想应用与VN网络。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CTP多宿主和向量网络多路径特性的多路径传输网络系统,它通过使用向量网络相关技术支持SCTP协议来实现,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络径传输方法。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了 SCT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并与TCP、UDP等传输层协议相对比,阐述了 SCTP作为传输协议的优势;矢量网络技术的研究成果,掌握了向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结构,分析了向量地址的编码方法和特点,总结了向量网络相比传统IP网络和ATM网络中的优越性。向量地址具有无限多值性、不可解读性、可加密性、有效性、地址长度不定和包含路由信息等诸多优点。向量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Qos、地址无限扩展、交换设备简单、网络可操作性等优点,向量网络安全、可靠、可控制,并且保证网络QoS承载和业务独立。基于SCTP协议和矢量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CTP/VN的新型多路传输网络系统设计方法,它结合了 SCTP协议和向量网络的优。通过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说明了其对多路径传输单点故障抵抗性较差,而SCTP/VN有效地提高了抵御单点故障的能力。利用向量地址的无限多值性,本文提出了多路径轮流扫描的数据传输方法,并针对此设计了仿真实验,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抵御路径故障的能力,同时使网络因故障造成的时延大大降低,网络的鲁棒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同于采用一条主路径传输的标准SCTP协议,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传输发送端的数据,为进一步提升多路径传输的Qos,本文提出了增量路由以及改进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处理机制。在多路径传输过程中,作为发送的主路径发生故障时,迅速定位故障路径,并切换其他备用路径,仍能保证数据的顺利传输,并实现非常小的丢包,达到不影响正常的网络通信的结果。若使用单路径传输数据,一旦发生故障,从故障发生到确认路径故障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所有数据包均丢失,而且路径的恢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会造成传输质量的大幅下降,不能维持正常的网络通信。由于向量网络的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作者的水平有限,无法在实际环境中实现向量网络与SCTP协议之间的结合,而是通过TCP套接字网络编程和VS编程软件模拟多路径传输网络实现SCTP/VN的仿真。因为是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实验,这简化了许多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复杂因素。本文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需要在实际网络中建立,而传输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应用到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检验,通过理论分析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路径传输方法可以减少由于通信路径故障引起的丢包。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减少通信延迟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传输质量。由于时间的限制,论文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也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可以展开的几个方面。为了提高网络吞吐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需要进一步探索多路径并行传输在向量网络中的SCTP体系结构。本文的实验环境与实际的网络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努力尝试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验,找出更好影响多路径传输的因素,设计更好的多路径传输方案。本文的内容和方法在同一种网络的多路径传输问题上考虑,今后可以更多地研究在多种网络中传输和切换的多路径传输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路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邹益民,袁彪,徐辉,周韬.一种基于可见光的简易多路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2019
[2].哈桑(Murtaza,Hassan).网络层多路通信的一种新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8
[3].叶沉.基于FPGA设计的含有多路通信串口的电压采集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7
[4].李昂.基于混沌同步的多路通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5].侯海燕.基于ModBus的多路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J].科技视界.2014
[6].郑临疆.论多路通信系统的多抽样率实现[J].山西青年.2013
[7].任卫东,陈立全,朱文远,顾实宜.一种基于Kademlia的网络语音安全多路通信方法[J].信息网络安全.2012
[8].钟琳.跨频多路通信转接平台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2
[9].苏中.广汽丰田逸致多路通信系统电路图(下)[J].汽车维修技师.2012
[10].苏中.广汽丰田逸致多路通信系统电路图(中)[J].汽车维修技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