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论文_张言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森林,呼吸,海南岛,交换量,重铬酸钾,生物量。

森林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张言[1](2019)在《森林土壤呼吸主要调控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土壤呼吸是大自然中一个重要的呼吸循环过程,为生态循环提供基础保障。但是改革开放后过度开垦森林以及民众的森林保护意识淡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破坏,工业化发展使大气层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很多地区出现酸雨等情况,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绿色环保问题,使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得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19年11期)

吴松,隋心,陈雨彤,张童,朱道光[2](2019)在《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冬季积雪深度,积雪作为固体淡水资源在全球部分地区水分平衡和水分利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雪的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积雪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动态等显着改变。本文就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积雪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文章为进一步研究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郭利平,陈秀龙,汤崇军,叶忠铭,刘荃[3](2019)在《水土保持措施对塘背小流域森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塘背小流域境内4种典型水保措施治理下林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水保措施对森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综合治理结束28 a后,乔木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里溪针阔混交林、都田针阔混交林、都田马尾松水保林和来溪马尾松矮化林。2)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直径大小的分析表明,里溪针阔混交林和都田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并具有相对较优的土壤结构。3)有机质含量的分析表明,里溪村的针阔混交林有机质属于中高肥力水平,都田针阔混交林属于中等肥力水平,而来溪马尾松矮化林和都田马尾松水保林属于低肥力水平;但全氮和全磷含量表明所有处理的土壤氮磷素水平处于偏低和极低水平,氮磷严重缺乏。综合考虑乔木群落多样性、土壤结构质量、团聚体稳定性和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比较结果,本研究认为通过不同水保措施形成的针阔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的林相结构更益于改善林下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晓龙,张雨鉴,宋娅丽[4](2019)在《区域尺度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方法及人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研究方法不统一是造成不同学者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结果不同的主导因素,所得结果必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区域尺度森林土壤碳储量研究中的估测方法及人为影响因素,为寻求统一的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特征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土层厚度、研究方法,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中各环节数据的准确性,增加必要的实测数据,提高精度;同时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图像数据处理等技术,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壤实测值、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数据库。在研究中应注重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影响,使得碳储量的估算更加注重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变化机理。(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曹乾斌,王邵军,任玉连,张哲,陈闽昆[5](2019)在《蚂蚁筑巢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碳矿化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蚂蚁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能够通过筑巢定居活动增加有机物的输入、改变理化环境及刺激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本研究以西双版纳高檐蒲桃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蚁巢地与非巢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动态特征,分析蚂蚁筑巢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对土壤碳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蚂蚁筑巢显着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相较于非巢地,蚁巢地平均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提高19.2%;巢地与非巢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为6月>9月>3月>12月;蚁巢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0~15 cm土层,而非巢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0~5 cm土层最高;蚂蚁筑巢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显着影响,相较于非蚁巢地,蚁巢地土壤温度、水分、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水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7.6%、5.4%、9.9%、14.8%、13.4%、9.9%、24.1%、6.6%和19.4%,而土壤容重和pH平均降幅分别为1.4%和2.5%.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主控因子,土壤全氮、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次之.蚂蚁筑巢主要显着改变有机碳矿化的底物组分(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进而调控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动态.(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江军,曹楠楠,俞梦笑,常中兵,陈洋[6](2019)在《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关键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有关酸性森林土壤如何缓冲酸沉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矿物风化与离子交换反应、有机质的作用,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因素方面去探讨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的关键机理,旨在加深人们对酸性森林土壤响应酸沉降模式与缓冲机制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预测酸沉降背景下酸性森林土壤的酸化进程及其负面效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借鉴。(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红,何欢,秋新选,肖蒙,何忠俊[7](2019)在《云南省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10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分组测定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壤可提取腐殖质碳量(HE)绝对含量变化大小依次为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暗黄棕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腐殖质各组分占比中胡敏素占总碳的比例最大;2)10种土壤腐殖化程度依次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赤红壤>棕壤>暗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的PQ值大于0.5外,其他土壤均小于0.5,供试土壤腐质化程度总体偏低;3)不同土壤的总碳分别与腐质酸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HA/FA、PQ呈线性正相关;4)不同土壤的色调系数均表现为FA>HA,富里酸分子结构比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E_4/E_6值总体变化幅度不大;5)10种土壤HA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相差不大。综上表明:供试土壤总体腐殖化程度较低,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土壤外,其它皆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富里酸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能力较胡敏酸要高。(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5期)

谭雪莲,阚蕾,张璐,郑嘉仪[8](2019)在《城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驱动因素,但目前对于城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东莞城市森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城市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显着的季节变化,湿季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显着低于干季,但湿季土壤微生物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着高于干季,湿季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更为丰富,其中细菌主要通过数量改变适应季节的变化,真菌主要通过数量以及物种组成的改变适应季节变化。土壤有效硼是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pH是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亦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薛杨,宿少锋,林之盼,王小燕,陈毅青[9](2019)在《海南岛东北部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海南岛东北部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区湿加松林(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木麻黄林(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椰树林(Cocos nucifera)、次生林和混交林等5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差异显着(P<0.05),其中次生林最高,为3.78 g/kg,木麻黄林最低,仅有0.90 g/kg;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次生林46.06 t/hm2、混交林40.52 t/hm2、湿加松林39.08 t/hm2、椰树林31.26 t/hm2和木麻黄林15.22 t/hm2。浅海沉积土上的次生林、滨海沙土上的混交林均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显着地高于同一母质上的椰树林和木麻黄林(P<0.05)。综上,该区不同类型森林的建立深刻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次生林和混交林的建立可能有助于该区增加土壤固碳。(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辜忠春,杜业云,李光荣,李军章,程天伟[10](2019)在《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原理、试剂、仪器和设备、样品、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和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森林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氯化物的土壤的有机质测定。(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森林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冬季积雪深度,积雪作为固体淡水资源在全球部分地区水分平衡和水分利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雪的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积雪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动态等显着改变。本文就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积雪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文章为进一步研究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张言.森林土壤呼吸主要调控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内蒙古林业.2019

[2].吴松,隋心,陈雨彤,张童,朱道光.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3].郭利平,陈秀龙,汤崇军,叶忠铭,刘荃.水土保持措施对塘背小流域森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

[4].李晓龙,张雨鉴,宋娅丽.区域尺度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方法及人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9

[5].曹乾斌,王邵军,任玉连,张哲,陈闽昆.蚂蚁筑巢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碳矿化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江军,曹楠楠,俞梦笑,常中兵,陈洋.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关键机理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7].周红,何欢,秋新选,肖蒙,何忠俊.云南省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

[8].谭雪莲,阚蕾,张璐,郑嘉仪.城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9

[9].薛杨,宿少锋,林之盼,王小燕,陈毅青.海南岛东北部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J].热带作物学报.2019

[10].辜忠春,杜业云,李光荣,李军章,程天伟.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分光光度法[J].湖北林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河流域内岸边带微生物生物量磷...部分典型Bt菌株与晶体Fig.3-1Partial...研究区内植被情况(A:淳化;B:宜川...4-8 平通河流域防护林需调整小班-3四川盆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酸沉降对不同森林土壤交换性Al3+...

标签:;  ;  ;  ;  ;  ;  ;  

森林土壤论文_张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