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节,膝关节,骨肿瘤,腓骨,胫骨,不稳定性,曲面。
骨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刘继军[1](2019)在《肿瘤膝关节假体与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与大段同种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中心行保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共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7~61岁,平均(17.8±1.2)岁。骨肉瘤37例,尤文肉瘤12例,骨巨细胞术后复发1例,软骨肉瘤Ⅱ级1例。累及股骨远端31例,胫骨近端20例。接受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33例,病变位于股骨20例,胫骨13例;接受大段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18例,病变位于股骨11例,胫骨7例。结果本组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71个月,平均(58.0±3.0)个月。14例(27.5%)死亡,23例(45.1%)术后出现了肺转移,3例(5.9%)局部复发,6例(11.8%)出现术后感染,5例(9.8%)无瘤存活。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患者平均(24.5±2.1)分,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患者平均(26.1±1.7)分。结论保肢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是主要的重建方式,具有负重早、稳定性好、早期并发症低等优点。大段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重建,对于病变未明显累及骨骺,预期生存时间较长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茂盛,伏红超,冯赟,周慧[2](2019)在《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骨重建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692例,研究分析其X线及CT资料,分析不同重建技术对膝关节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692例膝关节急性损伤中,SchatzkerⅠ型骨折89例,Ⅱ型骨折75例,Ⅲ型骨折65例,Ⅳ型骨折100例,Ⅴ型骨折75例,Ⅵ型50例;髌骨骨折:无移位型25例;横断型31例;下极或上极型62例;粉碎型45例;垂直型20例;骨软骨型17例;Maisonneuve骨折8例;Segond骨折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种薄层骨重建方式,在膝关节复杂性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及胫骨棘骨折的显示上,有一定优势,为骨科手术计划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程韶,舒冰,赵永见,王晶,赵世天[3](2019)在《氧化应激对骨重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协调平衡共同维持着骨重建的稳态。由于衰老、雌激素缺乏等因素引起体内氧化体系与抗氧化体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生成增多,发生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活性氧所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重建过程中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重要的影响,机体内积累产生的过多活性氧通过对细胞因子、酶活性以及信号通路的调节,干预核内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凋亡或分化功能的异常,使骨重建失衡,形成以骨吸收为主的代谢性骨病,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因此,笔者就近年来氧化应激的产生及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抗氧化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对进一步认识氧化应激在骨重建中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于涵[4](2019)在《乙醇灭活非离体瘤段骨重建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醇灭活非离体瘤段骨重建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骨干部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乙醇灭活非离体瘤段骨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的保肢率、死亡率及疾病复发率、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Enneking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保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nnekin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nnekin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灭活非离体瘤段骨重建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保肢率,并降低死亡率,值得应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李晓晔,周潇逸,张子程,李明,魏显招[5](2019)在《外泌体中miRNA对骨重建过程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重建是骨密度和矿物质稳态的重要保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对骨重建至关重要。细胞外囊泡是一组来源于细胞的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体液中并参与了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能够通过其内含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发挥细胞通讯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部分是由外泌体所携带的miRNA实现的。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骨源性外泌体中的miRNA对骨重建的影响作一整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谢梦琦,马飞,王亚楠,王琪,项良碧[6](2019)在《Goel技术联合一侧寰枢外侧关节内植骨重建寰枢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切除后寰枢椎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Goel技术联合一侧寰枢外侧关节内植骨对寰枢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切除后寰枢椎稳定性的重建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6例寰枢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切除后行寰枢椎稳定性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并于肿瘤侧行寰枢外侧关节内植骨,对侧行后方植骨。术后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其融合情况,并对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骨融合率、术前及术后寰齿前间距(A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骨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显着改善,术后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ADI无明显变化。结论 Goel技术联合一侧寰枢外侧关节内植骨重建寰枢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切除后寰枢椎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并且获得寰枢椎各个方向运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鉴,梁灿,张会忠[7](2019)在《严重髋臼缺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髋臼缺损的患者,全髋置换中可能会因假体覆盖率不足导致安放困难,而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可使假体获得覆盖率和稳定性,但如何获得较好的植骨覆盖率是影响疗效的关键。目的:观察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有效性,评估植骨覆盖率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高州市中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80例(100髋)伴有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中以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术后随访期间行骨盆正位X射线检查,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2年的Harris评分变化。按入选患者的宿主骨覆盖率进行分组(Ⅰ、Ⅱ和Ⅲ组分别为≥70%、65%-69%、<65%)。结果与结论:(1)术后X射线评估髋臼假体的位置理想,髋臼植骨愈合良好,其中8例植骨块在髋臼假体外缘出现轻度的骨吸收,但在后续随访中未发现假体松动;(2)Harris评分术后1,2年均较术前的评分明显增高(P=0.000);(3)第Ⅰ组宿主骨覆盖率为(73.25±1.40)%,植骨覆盖率为(26.75±0.94)%;宿主骨覆盖率65%-69%者共32例38髋,为第Ⅱ组,宿主骨覆盖率为(67.15±0.57)%,植骨覆盖率为(32.75±0.46)%;<65%者共20例27髋,为第Ⅲ组,宿主骨覆盖率为(55.22±1.10)%,植骨覆盖率为(44.78±0.85)%。术后1,2年,第Ⅰ,Ⅱ组Harris评分无显着差异,第Ⅲ组Harris评分低于第Ⅰ,Ⅱ组(P=0.000);(4)结果证实,对于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试验已于2019-01-12经高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批准号:GZSZYY83741002)。(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周灵通,黄凯,宋敏,刘小钰,蒋林博[8](2019)在《Notch信号通路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双向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Notch信号通路对骨形成及骨吸收的刺激和抑制作用都被广泛报道,其在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的生成或分化中的作用出现了"矛盾"的结果,表现为对于骨形成-骨吸收偶联关系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见,Notch信号通路对骨重建过程的影响并非单一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分化及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相关骨代谢疾病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高耀东,段宇星,郭鹏年[9](2019)在《基于髋关节CT图像叁维实体髋骨重建及髋骨承受力数据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髋骨的解剖结构与受力复杂,传统的X射线片及CT扫描等二维影像检查在髋骨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在CT图像的基础上,找寻一种生物骨骼实体模型准确且快捷的重建方法,研究人体内髋骨的受力情况,建立出术前优化髋关节模型,以便3D打印。方法:采集1例患者的髋关节CT图像(实验已获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批准,受试者对实验知情同意),使用核心医学Mimics软件,从光学图像和噪声点中找出髋关节CT图像,并且获得矢量断层图像,人工仔细分离后拟合多层图像,形成3D图像结构。之后,在Geomagic软件中完成对模型的曲面拟合,与此同时生成曲面和实体化。最后,在Abaqus软件中完成髋关节的网格划分,模型赋值和有限元模拟分析。至此,完成从原始CT到实体的所有数据转换,同时使用Anybody软件用于模拟人体步态模拟,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使用最简单方法完成了CT图像的重建,经过Geomagic完成曲面拟合并得到了良好的髋骨模型,通过Anybody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重要的髋骨承受力数据,得到体内承受力较大的地方为髋骨远端处,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此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8期)
韩标,郭勇,张扬,韦淑萍,于露[10](2019)在《miR-9_6666-5p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重建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小非编码RNA分子(15~25个核苷酸),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骨重建的作用仍不清楚。微重力环境下,力学刺激缺失,骨会发生适应性重建,导致失重性骨质疏松的发生。mRNA是否参与微重力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力学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RNA-seq二代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培养与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与mRNA,并通过RT-PCR对测序结果随机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筛选到的9_6666-5p进行功能分析,寻找其靶基因,并在成骨细胞中干扰其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与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中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显着的改变,共有84条miRNA和991个mRNA上调,76条miRNA与961个mRNA下调。PCR验证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成骨细胞中9_6666-5p显着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在成骨细胞中干扰9_6666-5p的表达,促进成骨分化(ALP、OCN等表达上调),同时也促进了其靶基因的表达(Runx 2、Npnt、sox11等)。结论 Runx 2、Npnt、sox11可能参与了微重力环境下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的进程,9_6666-5p可能在微重力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骨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692例,研究分析其X线及CT资料,分析不同重建技术对膝关节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692例膝关节急性损伤中,SchatzkerⅠ型骨折89例,Ⅱ型骨折75例,Ⅲ型骨折65例,Ⅳ型骨折100例,Ⅴ型骨折75例,Ⅵ型50例;髌骨骨折:无移位型25例;横断型31例;下极或上极型62例;粉碎型45例;垂直型20例;骨软骨型17例;Maisonneuve骨折8例;Segond骨折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种薄层骨重建方式,在膝关节复杂性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及胫骨棘骨折的显示上,有一定优势,为骨科手术计划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刘继军.肿瘤膝关节假体与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疗效对比[J].实用骨科杂志.2019
[2].黄茂盛,伏红超,冯赟,周慧.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骨重建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程韶,舒冰,赵永见,王晶,赵世天.氧化应激对骨重建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4].于涵.乙醇灭活非离体瘤段骨重建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5].李晓晔,周潇逸,张子程,李明,魏显招.外泌体中miRNA对骨重建过程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6].谢梦琦,马飞,王亚楠,王琪,项良碧.Goel技术联合一侧寰枢外侧关节内植骨重建寰枢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切除后寰枢椎稳定性[J].脊柱外科杂志.2019
[7].杨鉴,梁灿,张会忠.严重髋臼缺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置换中采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有效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8].周灵通,黄凯,宋敏,刘小钰,蒋林博.Notch信号通路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双向调节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9].高耀东,段宇星,郭鹏年.基于髋关节CT图像叁维实体髋骨重建及髋骨承受力数据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10].韩标,郭勇,张扬,韦淑萍,于露.miR-9_6666-5p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重建的作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