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流电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感,公式,分流器,电阻器,波形,滤波器,脉冲。
分流电感论文文献综述
朱少华[1](2019)在《电流分流电阻器电感很重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使用分流器测量电流的高频开关系统中,您可能会发现诸如正弦波电流纹波幅度过大,方波纹波过冲或电流快速转换或过高的高频噪声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电流分流电感引起的,分流电感在较低的分流电阻值下变得更为显着,特别是在1mΩ以下。故障排除需要一种工具,(本文来源于《电子报》期刊2019-07-28)
徐莉[2](2016)在《多脉冲下退耦电感对前后两级压敏电阻并联分流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浪涌侵袭,线路实际安装中一般采用采用退耦电感将两片压敏电阻并联起来,第一级作能量释放,第二级作线间箝压限位。按照 IEC 对雷电多脉冲的定义波形,仿真搭建了更接近真实自然闪电的高压多脉冲冲击电路,通过改变退耦电感值及冲击电压值,分析仿真结果得出:退耦电感值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求出了对应电压下的最适退耦电感值,对浪涌保护器在线路的实际安装中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当磁芯电感存在磁饱和时退耦电感失效,导致第二级浪涌保护器上的通流量急剧上升。(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6年02期)
高栋,张万荣,谢红云,金冬月,丁春宝[3](2013)在《基于有源电阻反馈和分流支路的新型有源电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有源电感等效电感值低、品质因数(Q)低、频带窄的缺点,在传统共源共栅有源电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有源电阻反馈和分流支路的改进型有源电感电路,给出了其等效电路模型及各等效参数的表达式。基于Jazz 0.35μm SiGe BiCMOS工艺,利用安捷伦ADS仿真工具,对有源电感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0~7.7GHz频段内,等效电感值在5.67~43nH范围内变化。在4.5~6.7GHz频段内,Q值大于20,且在5.7GHz时达到最大值2 757。改变有源电感的偏置条件,可获得不同的有源电感性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射频电路对电感的高Q值、大电感值、可调谐、小面积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3年06期)
王松林[4](2000)在《电容串联分压和电感并联分流的公式应用前提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电容串联分压公式和电感并联分流公式应用的前提条件 ,给出了公式的一般形式(本文来源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许荣华[5](1979)在《“H”形结构分流式电抗器电感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机车动车普遍采用的分流式电抗器的电感计算,过去采用的方法比较繁琐。本文对“H”形结构分流式电抗器电感的计算,提出一个较过去简单的算法。并与试验结果比较,认为此法的准确度可满足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1979年04期)
分流电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好的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浪涌侵袭,线路实际安装中一般采用采用退耦电感将两片压敏电阻并联起来,第一级作能量释放,第二级作线间箝压限位。按照 IEC 对雷电多脉冲的定义波形,仿真搭建了更接近真实自然闪电的高压多脉冲冲击电路,通过改变退耦电感值及冲击电压值,分析仿真结果得出:退耦电感值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求出了对应电压下的最适退耦电感值,对浪涌保护器在线路的实际安装中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当磁芯电感存在磁饱和时退耦电感失效,导致第二级浪涌保护器上的通流量急剧上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流电感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少华.电流分流电阻器电感很重要[N].电子报.2019
[2].徐莉.多脉冲下退耦电感对前后两级压敏电阻并联分流比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2016
[3].高栋,张万荣,谢红云,金冬月,丁春宝.基于有源电阻反馈和分流支路的新型有源电感[J].微电子学.2013
[4].王松林.电容串联分压和电感并联分流的公式应用前提条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
[5].许荣华.“H”形结构分流式电抗器电感的计算[J].机车电传动.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