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CT研究

肺结节CT研究

贾群玲[1]2016年在《CT与MRI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CT与MRI在孤立性肺结节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穿刺或随访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CT、MRI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 CT诊断准确率为92.59%;MRI诊断准确率为75.93%,CT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准确率高于MRI(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强化峰值(PH)、主动脉强化值比值(SPH/PPH)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但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CT增强扫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鉴别价值优于MRI,可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学特点,对内部结构、钙化征显示率好,且安全、无创、操作简单。

秦福兵[2]2016年在《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CT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是胸部CT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随着胸部CT检查的普及,尤其是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被逐步认可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在我国,表现为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早期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CT作为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发现、诊断及随访策略制定的主要手段。目的:研究肺磨玻璃密度结节CT定量参数能否鉴别诊断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分析各型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初步探讨CT诊断肺腺癌病理亚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个经手术病理诊断的纯GGN的大小和CT值指标,包括7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7个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14个,浸润性腺癌20个,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方法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立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点。分析45个患者的病灶CT特征,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微浸润癌5例,原位腺癌6例,贴壁状生长(包括贴壁为主)的浸润性腺癌6例,腺泡亚型浸润性腺癌14例,乳头状亚型浸润性腺癌5例,实体亚型浸润性腺癌5例。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织病理亚型的大小和CT值差异。结果:共58个患者,其中9名男性,年龄27-79岁。病变分成浸润前/微浸润病灶(n=38)和浸润性腺癌(n=20)。浸润性腺癌肿瘤大小(20.3±8.5)mm和CT值(-412.6±55.0)HU均大于浸润前/微浸润病灶,大小为(9.5±3.2)mm、CT值为(-554.7±84.4)HU(P<0.001)。上述两个指标分别取临界值≥12.5 mm和CT值≥–482.5 HU作为诊断浸润性肺腺癌的标准,诊断的准确度为87.9%,敏感度100%,特异度81.6%,阳性预测值74.1%,阴性预测值100%。共45个患者,男性患者13名,女性32名;年龄范围36-79岁,平均58.2±10.5岁,中位年龄59岁。所有病灶大小范围7-45mm,平均值(21.7±9.9)mm,中位数21mm;CT值范围-770-99HU,平均值(-327.8±275.0)HU,中位数-410HU。在各亚型中,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6,P=0.400);病灶大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1,P<0.001),随着病灶浸润程度的增加,病灶大小增加;病灶CT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24,P<0.001),随着病灶浸润程度的增加,病灶CT值增加。在贴壁状生长、腺泡亚型、乳头状亚型、实体亚型四类浸润性腺癌亚型特征的比较中,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9,P=0.776);病灶大小在浸润性腺癌各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4,P=0.273);病灶CT值在浸润性腺癌各亚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5,P=0.006)。结论:GGN大小和CT值能运用于鉴别诊断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和微浸润病变。肺腺癌CT特征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生长方式和浸润范围。

何建华, 应碧伟, 叶亦斋, 叶金玲, 刘艳超[3]2015年在《影响肺结节CT靶扫描成像质量的扫描技术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部肺结节CT靶扫描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肺结节CT靶扫描的部分影像资料,分析影响肺结节CT靶扫描成像质量的各种技术因素。结果 78例患者共发现92个肺结节,其中肺癌26例,良性病变28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7例。图像清晰显示的有85个,有7个结节显示模糊,通过改变体位后检查显示清晰;13例患者受呼吸运动影响,通过强化呼吸训练、改变螺距等方法后图像显示清晰。结论选用适当的扫描体位、强化呼吸训练、改变扫描螺距等方法可以提高肺结节CT靶扫描的图像质量,为肺内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陈玉辉, 郑向东, 杨平生, 宋显勤[4]2006年在《外周性肺部结节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利用肺部结节的各种CT扫描及表现,研究和探讨外周性肺结节的CT征像在良恶性结节鉴别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外周性肺部结节CT诊断正确诊断率。方法:对结节小于3cm位于肺野周围肺野的2/3的 53例60年结节进行各种方法的CT扫描,对其CT表现特

A.M.den, Harder, F.Bangert, R.W.van, Hamersvelt, T.Leiner, J.Milles[5]2018年在《新型双层CT重建时碘值对肺结节容积测量的影响》文中认为摘要目的评价虚拟平扫(VNC)和单能重建时,碘值对肺结节容量测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胸部增强CT检查的病人。采集的新型双层光谱CT影像进行常规重建以及

孙仁荣, 黎桂平, 钟辉, 李峰[6]2013年在《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接受CT灌注扫描,比较良恶性肺结节强化情况、灌注参数的不同及良恶性肺结节MVD计数及VEGF表达情况,观察BV与MVD、VEGF间的关系。结果 (1)恶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以速升缓降型(25/30)为主,良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以低平缓型(19/30)为主。恶性结节强化值及增强峰值均显着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结节BF、BV及PS均显着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恶性结节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均显着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BV值与MVD及VEGF表达间均具有显着正相关性(r1=0.643,P1<0.05;r2=0.598,P2<0.05)。结论恶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参数与良性肺结节存在显着不同。

么娜, 刘巍[7]2016年在《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CT影像特征的分析,不断提高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方法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病检恶性80例(59.70%);病检和CT均诊断为恶性者78例,CT与病检符合率为97.5%,病检确诊为恶性而CT征像不支持者2例(2.50%),CT诊断为恶性,而首次病检不支持,再次病检支持者1例(1.25%);81例结节≥2.0 cm者,恶性75例(92.59%);53例结节<2 cm者,恶性3例(5.66%);右肺结节恶性率为73.21%,明显高于左肺的43.59%(P<0.05);恶性结节CT影像表现中胸膜凹陷征、引流线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空泡和细支气管充气征,征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85.90%的恶性结节病例表现为3种以上基本影像征像并存。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率高,其发病的部位和影像表现均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CT诊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结节的部位和影像征像进行仔细分析鉴别,对一时难以定论的结节要积极开展动态观察,以提高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练伟, 姚立正, 梁志鹏, 颜利辉, 李新[8]2016年在《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6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经专业工作站分析图像并显示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时对病灶行能谱分析,有效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及能谱参数,评价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恶性结节组形态学特征主观评分、综合评分分别为(4.23±0.12)分、(4.14±0.21)分,分别显着高于良性结节组的(2.07±0.21)分、(2.4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形态学特征评分结合能谱分析结果:方案一对SPN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4%/91.7%/96.0%,方案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88.9%、94.0%,方案叁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2%、80.6%、88.0%。结论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SPN有重要价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

李惠民[9]2003年在《肺结节CT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部结节CT靶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筛选同时具有常规10mm层厚和靶扫描的肺结节CT资料共70例,诊断证实途径包括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痰脱落细胞学、抗炎治疗或随访二年以上;结节大小为0.5mm~3cm,平均为2.2cm。CT常规扫描采用10mm层厚,靶扫描采用小视野(FOV 14cm~20cm),包括一侧肺野断面和纵隔,层厚2~5mm,p=1~2,重建时重迭40%~67%,36例作了叁维重建(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诊断依据可靠程度分为四等级:明确诊断、可能性大、可能、无诊断倾向或未诊断,分别对常规扫描和靶扫描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比。统计检验采用参照单位分析法和卡方检验。结果:70例肺结节扫描中经靶扫描作出明确诊断者36例(51.4%),可能性大者27例(38.6%),可能者4例(5.7%);前叁级诊断准确率为95.7%(67/70),显着高于常规扫描(68.6%,48/70;X~2=8.64,p<0.01);明确诊断比率为51.4%(36/70),显着高于常规扫描(8.6%,6/70;X~2=33.77,p<0.01)。靶扫描诊断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前者R值95%可信区间为0.279~0.417,后者为0.108~0.246,两者无重迭,p<0.05)。结论:螺旋CT靶扫描有助于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是肺部结节检查的有效手段。

何建华, 应碧伟, 叶亦斋, 叶金玲, 刘艳超[10]2015年在《影响肺结节CT靶扫描成像质量的扫描技术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胸部肺结节CT靶扫描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肺结节CT靶扫描的部分影像资料,分析影响肺结节CT靶扫描成像质量的各种技术因素。结果 78例患者共发现92个肺结节,其中肺癌26例,良性病变28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7例。图像清晰显示的有85个,有7个结节显示模糊,通过改变体位后检查显示清晰;13例患者受呼吸运动影响,通过强化呼吸训练、改变螺距等方法后图像显示清晰。结论选用适当的扫描体位、强化呼吸训练、改变扫描螺距等方法可以提高肺结节CT靶扫描的图像质量,为肺内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CT与MRI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分析[J]. 贾群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2]. 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CT研究[D]. 秦福兵. 安徽医科大学. 2016

[3]. 影响肺结节CT靶扫描成像质量的扫描技术分析[C]. 何建华, 应碧伟, 叶亦斋, 叶金玲, 刘艳超. 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5

[4]. 外周性肺部结节CT诊断及鉴别诊断[C]. 陈玉辉, 郑向东, 杨平生, 宋显勤. 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 2006

[5]. 新型双层CT重建时碘值对肺结节容积测量的影响[J]. A.M.den, Harder, F.Bangert, R.W.van, Hamersvelt, T.Leiner, J.Milles.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8

[6]. 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点分析[J]. 孙仁荣, 黎桂平, 钟辉, 李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7]. 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J]. 么娜, 刘巍.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8]. 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J]. 练伟, 姚立正, 梁志鹏, 颜利辉, 李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9]. 肺结节CT研究[D]. 李惠民. 第二军医大学. 2003

[10]. 影响肺结节CT靶扫描成像质量的扫描技术分析[C]. 何建华, 应碧伟, 叶亦斋, 叶金玲, 刘艳超. 2015浙江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学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5

标签:;  ;  ;  ;  ;  ;  

肺结节CT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