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论文_杨传玺,王小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污水,甲烷,污水处理,碱度,转炉,密实。

污泥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传玺,王小宁[1](2019)在《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及污水处理率的大幅提高,城市污泥产量急剧倍增且成分复杂,探究城市污泥有效地处理处置技术已成为环境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基于对城市污泥的产生来源、组成成分、理化特性和污染特征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城市污泥的典型污染特征及其环境危害性。为有效调控城市污泥环境风险,深入探讨了国内外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最后,对城市污泥的环境危害性及其处理处置方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优化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6期)

任宏洋,彭磊,王兵,刘璞真[2](2019)在《臭氧耦合A/A/O污泥减量及污水处理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剩余污泥臭氧化与A/A/O工艺系统耦合,在3种回流方式下,研究了臭氧耦合A/A/O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和污水处理效能。结果表明,臭氧耦合A/A/O系统污泥减量效果明显,20 d内,3种不同回流方式下累积排泥量较传统A/A/O工艺系统分别下降了51.3%、49.8%、47.6%。臭氧化污泥回流对系统出水COD无明显冲击,同时提高了污泥沉降性和系统的脱氮能力。臭氧化污泥回流至厌氧区时系统TP去除率下降,而回流至缺氧区时则可以小幅提升TP去除率。综合考虑污泥减量效果和污水处理效能,认为将臭氧化污泥等比例回流至厌氧区和缺氧区为最佳回流方式。(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林敏,龚媛媛,艾仙斌,付尹宣,石金明[3](2019)在《南昌市污泥处理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南昌市污泥处理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指出污泥与煤混合掺烧是解决南昌市污泥无法消纳的有效方式,同时,由于污泥含水率高、成分复杂等特点,提出了污泥掺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段妮娜,王磊磊,朱勇,杨雪[4](2019)在《河湖底泥的来源、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与污水厂污泥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五"以来,污泥处理处置逐渐受到重视。河湖底泥与污水厂污泥同属于城市污泥,但公众对于污水厂污泥了解较深入,对河湖底泥的产生、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尚未形成系统广泛的认知。河湖底泥和污水厂污泥在来源、组成、性质和处理处置方式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相关性,以污水厂污泥为对比,介绍了河湖底泥的来源、组成、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并对其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12期)

王飞,毛瑞,茅沈栋[5](2019)在《转底炉对转炉污泥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利用转炉污泥,减少炼铁流程中有害元素的富集,对转底炉处理转炉污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炉污泥配入混合料后对生球质量影响较小,但可以提高干球的强度,因此可以减少球团在转运和预热阶段的破裂、粉化情况。混合料的碱度和碳质量分数是影响金属化球团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转炉污泥配入混合料后会对它们产生较大影响。将混合料的碱度控制在0.75~0.85,碳质量分数控制在11%~12%,可以保证金属化球团具有所需的强度和金属化率。工业试验过程中,转炉污泥配比从8%逐渐提高至24%,通过控制各原料配比来调节碱度和碳质量分数,金属化球团的质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2期)

张永军,楼映珠,杨晓华,徐林强,孔德玉[6](2019)在《掺污水处理厂污泥对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掺污水处理厂污泥和膏体温伦胶作为增稠剂对自密实混凝土(SCC)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掺膏体温伦胶对SCC强度影响不大;掺污泥时,在0.25%~2.0%掺量范围内,均导致早期强度明显下降,但对后期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其早期强度明显下降与污泥中含具有缓凝和引气作用的有机物有关。在0.25%~1.0%掺量范围内,随污泥掺量增加,硬化SCC抗氯离子渗透性逐渐增强,但与掺膏体温伦胶相比,其改善幅度较小。SEM分析表明,掺1.0%污泥和0.6%温伦胶均可有效改善硬化SCC中硬化水泥石微观结构,其原因与两者作为增稠剂可减少气孔连通,并具有自养护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娜[7](2019)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巾帼“大工匠”》一文中研究指出硕士毕业,怀着理想,她来到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污水运转工;11年间,在水污染治理的第一线,在技术革新的最前沿,始终活跃着她的身影。她叫高爱华,35岁,中共党员,现任该公司八岗污泥处理厂副厂长。曾荣获“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本文来源于《郑州日报》期刊2019-12-07)

张慧,姜威,李金河,王连杰[8](2019)在《城镇通沟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市政管网清理维护的不断规范加强,通沟污泥的产量日益增多,其处理处置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文章系统分析了通沟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主流预技术应用及后续处置情况,并结合中国国情对通沟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趋势提出了预测。(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4期)

刘军,刘杰,戴昕[9](2019)在《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甲烷潜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无法处理全部污泥,需对进入厌氧消化系统的初沉污泥、剩余污泥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开展初沉污泥、剩余污泥产甲烷潜势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沉污泥添加量对累计甲烷产量影响显着,其相关系数R~2为0.998,添加初沉污泥后,均能在第6日达到日甲烷产量的最高峰,随后产甲烷速率急速下降,至第20日趋于平缓;剩余污泥试验组,整个试验均未出现甲烷产量快速增长的阶段。厌氧消化系统以处理全部初沉污泥为主。(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张瑜[10](2019)在《热解炭化技术应用于工业污泥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工业污泥,处理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国内常规处理技术难以实现较为环保的资源化处理。针对该项目特点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热解炭化技术,实现工业污泥由污染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这种资源化利用方式,避免了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二次转移达到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污泥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剩余污泥臭氧化与A/A/O工艺系统耦合,在3种回流方式下,研究了臭氧耦合A/A/O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和污水处理效能。结果表明,臭氧耦合A/A/O系统污泥减量效果明显,20 d内,3种不同回流方式下累积排泥量较传统A/A/O工艺系统分别下降了51.3%、49.8%、47.6%。臭氧化污泥回流对系统出水COD无明显冲击,同时提高了污泥沉降性和系统的脱氮能力。臭氧化污泥回流至厌氧区时系统TP去除率下降,而回流至缺氧区时则可以小幅提升TP去除率。综合考虑污泥减量效果和污水处理效能,认为将臭氧化污泥等比例回流至厌氧区和缺氧区为最佳回流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传玺,王小宁.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任宏洋,彭磊,王兵,刘璞真.臭氧耦合A/A/O污泥减量及污水处理效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3].林敏,龚媛媛,艾仙斌,付尹宣,石金明.南昌市污泥处理现状与展望[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9

[4].段妮娜,王磊磊,朱勇,杨雪.河湖底泥的来源、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与污水厂污泥的比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5].王飞,毛瑞,茅沈栋.转底炉对转炉污泥的处理[J].钢铁.2019

[6].张永军,楼映珠,杨晓华,徐林强,孔德玉.掺污水处理厂污泥对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7].李娜.污水处理行业的巾帼“大工匠”[N].郑州日报.2019

[8].张慧,姜威,李金河,王连杰.城镇通沟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9

[9].刘军,刘杰,戴昕.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甲烷潜势研究[J].广东化工.2019

[10].张瑜.热解炭化技术应用于工业污泥处理的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处理Zsdv随时间的变化工艺流程图后置反应器及水解酸化槽的VFA产率、...不同碱剂量下的电耗、碱耗成本和总操...3-1 溶胞-隐性生长规模化实验系统试运行...主要能源未来需求预测

标签:;  ;  ;  ;  ;  ;  ;  

污泥处理论文_杨传玺,王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