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佳强[1]2002年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4例中3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3例(46.4%),腺癌8例(28.6%),平滑肌肉瘤5例(17.9%),类癌2例(7.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窥镜和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4例(50%)行根治性切除。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0.7%。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魁发瑞, 曲红梅, 周宾堂, 赵兴荣, 李国祯[2]2006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25例诊治》文中研究表明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中、晚期以出血、肿块、梗阻、黄疸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6例,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以手术为主.说明本病早期缺乏临床特异症状及体征,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对恶性肿瘤应强调综合治疗.
张公馥[3]1995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作者报告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2.1岁。20例中良性5例,恶性15例。肿瘤分布在十二指肠、空肠各6例,回肠8例。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多,其次为平滑肌肉瘤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是本组小肠肿瘤的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腹块是常见体征。本组临床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误诊率为55.0%。除1例未手术外,余19例均作了手术治疗。作者就小肠肿瘤的发病情况,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上的困难,结合本组病例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治疗小肠肿瘤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按肿瘤的病理性质和所在部位而定。
张景平, 张鹏天, 王麦绒[4]2009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和CT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钡剂双对比造影和CT表现特点。11例行口服法,15例行插管法小肠造影;12例进行了CT扫描,其中9例予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为:肠管内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移位变形、管壁僵硬、肠管蠕动差、龛影和肠梗阻或肠套迭。CT扫描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受压。增强扫描后,良性肿瘤呈均匀性强化,而恶性肿瘤为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口服法的阳性率为36.4%(4/11);插管法阳性率为73.3%(11/15);CT检查阳性率为66.7%(8/12)。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点,与CT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对显示早期病变及术前分期和部分肿瘤的定性与手术切除的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杨维良, 张新晨, 闫朝岐, 张浩民, 赵志[5]2007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30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63例;良、恶性之比为1:6.26。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135例)、恶性间质瘤(57例)、恶性淋巴瘤(37例)和类癌(20例)等,其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及症状不典型。慢性隐匿性失血、隐匿体重下降及脐周隐痛(叁隐症状)是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警示信号。小肠肿瘤术前确诊率为57.0%(174/305),其中十二指肠肿瘤的确诊率为67.2%(92/137);空、回肠为51.9%(82/168)。42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局部或肠段切除;26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53例行根治术,34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减瘤荷手术,76例行捷径及取活组织检查手术。153例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或减瘤荷手术者。结论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凡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施行根治手术。
邹细岩, 李文芳, 马佩炯[6]2006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69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拓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年8月到2005年12月间本院收治,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6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9例中,良性31例,恶性38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约占80.6%(25/31),其余为息肉及腺瘤等;恶性以腺癌为主,占81.5%(31/38),其余为平滑肌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淋巴瘤、间质瘤等。本组病例术前确诊仅12例,占17.4%。本组病例十二指肠肿瘤9例,占13%;空肠肿瘤32例,占46.4%;回肠肿瘤28例,占40.6%。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呕吐、肠梗阻、腹部肿块为主。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目前缺乏价廉、易行、普及、特异的诊断手段,必要时考虑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协助诊断治疗。
池书平[7]2006年在《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并评价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结果小肠腺癌7例,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4例,腺瘤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血管瘤1例。主要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肠腔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肠腔大小及蠕动的改变。结论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王玉玲, 印春涛[8]2002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影像诊断(附26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影像特点 ,探讨螺旋CT及DSA检查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表现。 2 6例均行口服钡剂造影 ,11例超声检查 ,6例螺旋CT检查 ,4例DSA检查。结果 口服钡剂造影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管腔狭窄 ,螺旋CT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软组织肿块 ,DSA主要表现为肿瘤染色、出血。CT诊断 6例 ,与病理相符 5例 ;DSA诊断 4例 ,与病理相符 3例。结论 小肠原发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 ,结合临床可提高诊断 ,螺旋CT与DSA检查明显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孙建胜, 杨铁成[9]2011年在《24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表明小肠原发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较少见,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无任何临床表现,诊断时存在一定困难,容易造成误诊[1]。本文将自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东鞍山矿医院与双山医院收治的24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学习,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叶国祥[10]2006年在《原发性小肠肿瘤38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待征、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38例中恶性肿瘤32例(84.2%), 以腺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淋巴瘤。以腹痛、肠梗阻、腹膜炎、穿孔、出血等症状为主。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B超、CT、磁共振(MRI)、内镜也有助于诊断结论腺癌和恶性淋巴瘤是两种最常见的小肠原发性肿瘤。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因并发症就诊,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 卜佳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2
[2]. 原发性小肠肿瘤25例诊治[J]. 魁发瑞, 曲红梅, 周宾堂, 赵兴荣, 李国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 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临床分析[J]. 张公馥. 实用癌症杂志. 1995
[4].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和CT表现[J]. 张景平, 张鹏天, 王麦绒.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5]. 原发性小肠肿瘤305例临床分析[J]. 杨维良, 张新晨, 闫朝岐, 张浩民, 赵志. 中华肿瘤杂志. 2007
[6]. 原发性小肠肿瘤69例临床分析[J]. 邹细岩, 李文芳, 马佩炯.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7]. 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J]. 池书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8].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影像诊断(附26例报告)[J]. 王玉玲, 印春涛.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
[9]. 24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治体会[J]. 孙建胜, 杨铁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38例诊治分析[C]. 叶国祥. 第叁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 医学、抗癌分卷).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