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磁珠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免疫磁珠
免疫磁珠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平洋,谭静,王晓瑞,朱海华,王法云[1](2019)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检测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富集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在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体系中优化免疫磁珠与抗体用量以及最佳反应时间。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免疫磁珠分离蜡样芽孢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实验,幵对实际熟制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结果最终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抗体添加量50μg/mL、免疫磁珠添加量100μL,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作用时间为15 min,当菌液稀释度达到10-7,免疫磁珠法仍然可以检出,相应的细菌数为4 CFU/mL。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技术灵敏性高,特异性好,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费用,适用于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林吉恒,黄朱梁,彭志兰,孙瑛[2](2019)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是一种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及保护性壳的球形小粒子,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S)则是利用免疫磁珠上包被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亲和反应,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到目标抗原。再利用磁珠的磁响应性,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富集。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该技术通过与其他检测手段相结合而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免疫磁珠的结构特点、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原理,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钟明星,何程明,黄继薇,孟美丽,袁冬妹[3](2019)在《CD138免疫磁珠细胞分选的FISH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CD138免疫磁珠细胞分选的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提高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敏感性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确诊M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探针组合,同时采用2种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实验组采用CD138免疫磁珠分选浆细胞后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ACS-FISH)检测;对照组直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FISH)检测。结果:30例MM患者,实验组采用CD138 MACS-FISH检出率为83.3%,对照组D-FISH法细胞遗传异常检出率为4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分析不同类型的细胞遗传异常,MACS-FISH法1q21检出率为46.7%,RB1检出率为50.0%,Ig H检出率为70.0%,P53检出率为20.0%;D-FISH法检出率分别为23.3%,30.0%、36.7%、10.0%。通过细胞核型分析,30例MM患者中,发现5例患者为异常核型,仅为16.7%,其中1例患者为单一结构异常,复杂异常核型患者为4例。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进行CD138免疫磁珠分选浆细胞的FISH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应用中可显着提高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敏感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7期)
吴孟娟[4](2019)在《基于纳米抗体的免疫磁珠捕获-qPCR技术建立河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是一种嗜盐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细菌,在海水、港湾水和河水中广泛分布,可使人类患河弧菌肠炎,主要病例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河弧菌可产生许多致病毒力因子,比如金属蛋白酶、类肠毒素物质和溶血素等。一直以来,在国内,仅致病的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受到高度关注,而河弧菌并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河弧菌引起的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因此开发一种快速检测河弧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河弧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鉴别培养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抗体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噬菌体诊断等技术,其中PCR方法是针对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室温延伸一个周期,循环扩增,从而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qPCR)改进了普通PCR反应,在PCR反应中掺入荧光基团,通过实时监测荧光强度的变化,从而对PCR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但PCR方法的前提是模板的制备,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提取DNA模板是目前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磁珠将河弧菌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再提取DNA,建立免疫磁珠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河弧菌的方法。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抗河流弧菌纳米抗体的表达及纯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抗河弧菌纳米抗体成功插入至表达载体pET25b-CTB,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取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并通过间接ELISA分析纳米抗体活性及特异性,结果表明,纳米抗体Nb70、Nb71、Nb72、Nb73、Nb74、Nb75均能与河弧菌结合,且Nb71与河弧菌结合的OD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五株纳米抗体,且与其他细菌菌株无结合,特异性较好,采用加热法验证其稳定性,结果显示,Nb71在65℃加热60 min后,抗体依旧保持60%以上的活性,由此可见,Nb71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选取Nb71进行后续实验。2.PEI-GA介导的免疫磁珠结合qPCR快速检测河弧菌方法的建立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免疫磁珠富集并结合qPCR快速检测河弧菌的方法,利用加热洗脱法将河弧菌从免疫磁珠上洗脱后,SDS碱裂解法提取河弧菌DNA作为qPCR模板进行扩增,将CT值与不同浓度的河弧菌Ma2598绘制标准曲线,CT值与富集后不同浓度的河弧菌Ma2598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6777x+39.702,R~2=0.9901,最低检测限为48 cfu/mL,人工添加河弧菌Ma2598到鱼样及水样中后,对样品中添加的河弧菌Ma2598进行免疫磁珠捕获-qPCR检测,在鱼样中的最低检测限为4.8×10~2 cfu/mL,在水样中的最低检测限为48cfu/mL,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Nb71免疫磁珠结合qPCR检测河弧菌的方法在实际样本中具有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0)
寇晓晶,高峰,谢春[5](2019)在《3种食源性细菌免疫磁珠联合ATP发光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在国内外常引起食源性疾病。为解决食源性疾病中的微生物检测问题,本研究将免疫磁珠技术和ATP发光技术联合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选择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测对象,建立快速检测这3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富集及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在显着缩短预增菌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免疫磁珠的富集作用获得与常规增菌时间同样的效果,样品中的微生物浓度增加了10倍,大大提高了样本检出率,缩短了检测周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免疫磁珠富集后联合ATP发光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和低廉的优点,可用于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1期)
宋晶晶,罗萍,王娇,周水梅,沈长新[6](2018)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唾液A/B血型抗原并用于吸附血清A/B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A/B血型抗原,并探究其作为ABO血型抗体吸附剂去除A/B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血型物质的唾液进行预处理,再与包被了抗体的磁珠混合,分离出纯度较高的A/B抗原,运用酶联免疫及凝集抑制试验验证所得抗原的抗原性及是否存在交叉反应。用未纯化A/B抗原和纯化A/B抗原包被磁珠,对含有抗A/B IgM、IgG的血清进行抗体吸附,用纯化A/B抗原对100份来自O型血孕妇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抗体吸附,分别评价其吸附效果。结果:纯化抗原与对应抗体反应后,其吸光度显着高于对照组(A抗原与A抗体0.85±0.12 vs.0.27±0.03,P<0.01;B抗原与B抗体0.86±0.09 vs.0.24±0.06,P<0.01),与其它类型抗体反应后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时,纯化抗原可显着抑制相应抗体与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对其它类型抗体与红细胞的凝集没有抑制作用。血清抗体吸附实验表明纯化抗原的吸附效率比未纯化抗原的高(97.00%vs.88.00%,P<0.001)。临床样本抗体吸附实验显示,纯化A抗原对抗A IgM/IgG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6.88%、98.44%;纯化B抗原对抗B IgM/IgG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6.88%、98.44%。结论:磁珠纯化抗原能特异性地与对应抗体结合,有效吸附血清中的血型抗体,有望作为合成A/B抗原的替代品。(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8年14期)
吴钢涛,王雅玲,张可馨,黄宇莹,孙力军[7](2018)在《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多克隆抗体及其免疫磁珠制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用于隐蔽态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富集净化的免疫磁珠。方法采用A型单端孢霉烯族(简称A型单族)毒素人工抗原3-乙酰-新茄腐镰刀菌烯醇-酸酐-牛血清蛋白(3-Ac-NEOS-HS-BSA)免疫新西兰长耳白兔,分离血清制备A型单族毒素多克隆抗体,测定效价并纯化。然后优化高效价抗体与免疫磁珠的偶联条件并应用。结果免疫5次后的兔血清中A型单族毒素抗体效价最高为1:64 000。抗体和磁珠的最优偶联条件为:24℃、pH 7.4、0.02 mol/L含10%甲醇的PBS缓冲液中旋转捕获24 h。结论 A型单族毒素多克隆抗体及其免疫磁珠的制备为同步富集净化复杂基质中A型单族毒素、提高方法的检测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秦美蓉,郑丹丹,黄泽愉,王晓炜,李俊鹏[8](2018)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ENU致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对大鼠外周血突变型红细胞进行富集和检测,优化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用20、40和80 mg/(kg·bw)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连续3 d给予SD大鼠,在染毒前、染毒后第7、14和28天分别采集大鼠外周血,经免疫磁性分离柱富集RET~(CD59-)和RBC~(CD59-),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免疫磁珠分离柱前和柱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NU各剂量组的RET~(CD59-)和RBC~(CD59-)发生率均显着升高(P<0.05);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后,可以在3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的Pig-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的RET~(CD59-)或RBC~(CD59-)细胞数量分别最高可达2×10~4个或9×10~4个。结论本研究联合运用免疫磁珠分离术和流式细胞术,建立并优化了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倩茹,胡霏,杨悦熙,刘晓云,何小维[9](2018)在《基于荧光微球的免疫层析法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灵敏、特异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的方法,本研究以荧光微球(FM)为标记物建立了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法(FM-ICA),将羧基化的磁性微球与抗体偶联制备了抗-ST免疫磁珠(IMB),并将FM-ICA与IMB联合用于富集和检测叁种食品样本中的ST。在优化条件下,FM-IC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3.16×10~6~2×10~9 CFU/m L,回收率为80%~120%,变异系数均小于5%。当菌液浓度大于1×10~8 CFU/m L时,结果显示与同属沙门氏菌的交叉反应;而当菌液浓度小于或等于1×108CFU/m L时,常见的12株非目标菌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较好。FM-ICA+IMB联合检测叁种模拟食品时的回收率为38%~55%,其中,西红柿对回收率影响较小,鸡蛋和猪肉影响较大。然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10~5 CFU/m L,比单一FM-ICA方法提高了30倍,同时,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 h内完成。本检测方法的建立对于快速筛查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赵枰,洪煜婧,陈相,鲁晓燕,洪宏[10](2017)在《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方法建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富集技术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按一定比例掺入到2 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方法富集靶细胞的回收率,并用上述方法检测32例卵巢癌患者和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结果①在健康志愿者2 ml外周血掺入不同数目SKOV-3细胞的条件下,肿瘤细胞的回收率在64%~80%之间,掺入细胞间回归方程为Y=0.782X-1.408,相关系数为0.998。②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8/18+,18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K8/18+,阳性率为56.3%(18/32,X~2=7.681,P<0.01)。③CTCs阳性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X~2=5.776,P<0.05)。结论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免疫磁珠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是一种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及保护性壳的球形小粒子,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S)则是利用免疫磁珠上包被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亲和反应,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到目标抗原。再利用磁珠的磁响应性,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富集。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该技术通过与其他检测手段相结合而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免疫磁珠的结构特点、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原理,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磁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平洋,谭静,王晓瑞,朱海华,王法云.免疫磁珠技术分离检测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林吉恒,黄朱梁,彭志兰,孙瑛.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3].钟明星,何程明,黄继薇,孟美丽,袁冬妹.CD138免疫磁珠细胞分选的FISH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4].吴孟娟.基于纳米抗体的免疫磁珠捕获-qPCR技术建立河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D].南昌大学.2019
[5].寇晓晶,高峰,谢春.3种食源性细菌免疫磁珠联合ATP发光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9
[6].宋晶晶,罗萍,王娇,周水梅,沈长新.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唾液A/B血型抗原并用于吸附血清A/B抗体[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
[7].吴钢涛,王雅玲,张可馨,黄宇莹,孙力军.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多克隆抗体及其免疫磁珠制备技术[J].卫生研究.2018
[8].秦美蓉,郑丹丹,黄泽愉,王晓炜,李俊鹏.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ENU致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8
[9].李倩茹,胡霏,杨悦熙,刘晓云,何小维.基于荧光微球的免疫层析法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J].现代食品科技.2018
[10].赵枰,洪煜婧,陈相,鲁晓燕,洪宏.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方法建立和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