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址灾害的频繁发生,看建筑抗震设计越来越科学。在近年来的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的作用是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和抗震效果,保证建筑在遭遇了突发地震情况时,结构不发生彻底性的毁坏,最起码能够保证建筑的主体结构不动摇。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所在地是否属于地震带而设计不同程度的抗震结构体系。以下是对于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
引言
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更加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抗震设计。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也是极其重大的,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灾害性大,且不可预测,影响范围广,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不够,容易发生倒塌,还会给周边建筑带来危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当地的抗震需求,针对建筑抗震能力完成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抗震结构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1结构平面与竖向的规则性
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之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结构平面与竖向的规则性,也就是设计师在具体进行结构设计之中注意考虑质量、高度、承载力等方面,从保证以上几方面分布均匀的角度出发而合理设计。而为了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应当采取最为适合的计算方式来计算整个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而规则化的展开结构设计,以此来巩固薄弱环节使结构各部分受力均匀。
1.2具有基础功能原则
抗震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结构最基础的功能是其基本原则,抗震结构的设计不能影响这个建筑本身的承载能力、延展能力和稳定系数。抗震的原理是将原本建筑中薄弱的部位进行加固,将延展性差的部位进行材料的叠加,将稳定性差的部位进行加强使其提高稳定性,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也会提高。
1.3各个部位零件强弱问题的处理
在抗震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明确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和框架,也要明确各个部位的承重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当设计师明确了这些关系以后,也能明白建筑物中各个部位的受力强弱问题,间接反映了抗震指数。设计师需要做的是提高建筑物的延展性,保证各个部位足够的弹性和抗压力,使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的损坏程度大大减小。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方法
2.1非结构构件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主要是依附在主体结构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女儿墙、内隔墙、围护墙、填充墙这些非结构构件的设计要更加关注,加强这些部分的结构设计,可显著提高建筑抗震性。在设计雨篷、女儿墙这些附属构件时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做好连接和锚固工作。例如填充墙的局部高度可能就会造成主体结构的短柱出现脆性破坏。填充墙、内隔墙和围护墙设计中还要减少主体结构的自震周期,对其刚度分布予以改变,使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得到有效改变,缓解其受力状态。而对于建筑结构中的顶棚、贴面、建筑装饰以及悬吊物部分,则需要综合性的采用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的双重手段,防止这些构件在地震中发生破坏和脱落。
2.2结构体系的选择
出于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考虑,再具体进行结构体系选择之际应注意以下三方面,即:1)避免给建筑整体抗震带来负面影响。也就是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局部破损而导致整个结构抗震能力下降的情况,进而合理选择结构体系,以便抗震结构使用过程中即便某一构件停止工作,其他构建也不会失去效能,依旧支撑整个结构,使之依旧有较强的抗震能力。2)结构体系需要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及合理的地震作用传播途径。3)出于保证建筑物结构设计达标的考虑,所选择的结构体系还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比如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就能表现出以上能力,并且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固性、安全性及可靠性。4)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选择刚度和强度合理的结构体系,如此该结构体系能够有效的应对地震,降低地震对整个建筑物的冲击。
2.3在有利的场地构建地基
根据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需要,设计师要根据地理位置来确定建筑物应该具备多大的抗震系数,从而来设计抗震结构。不同的土壤、地底的不同活动情况也是抗震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所以在施工时,如果有必要,要对土壤进行压实等改造和加固。若当地正处于强烈的地震活动带和高危地区,那应该重新选址,避开地震活动带来建设工程。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天津东面郊区的工业区处于软土带,建造于上面的混凝土厂房大部分都遭到严重的毁坏,而砖瓦房的破坏就相对比较轻微。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共振”破坏的存在。
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及解决对策
3.1制定完善的抗震设计方案
总结性分析以往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实际情况,确定抗震结构设计方案不合理是导致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能不佳的原因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的规避这一抗震问题,再具体优化设计建筑工程抗震结构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制定完善的、可行性较高的抗震设计方案。也就是尽可能的收集建筑工程相关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指标,应当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结构体系选择,以便明确整个结构总体类型,在此基础上详细的分析和考虑结构各个构件的设置情,尤其是薄弱环节的构件,以便某一构件停止工作,其他构件均受到影响,最终降低整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
3.2依据抗震等级来设计抗震结构
盲目的进行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抗震等级,这也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基于此,在优化设计建筑工程抗震结构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对当地地震发生情况予以了解明确建筑工程需要达到的抗震等级,进而根据抗震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尤其是梁、墙等部分的设计。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注意考虑高等级地震发生情况下如何保证整个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延展性,所以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强化整个结构的完整性,也就是对影响工程结构的因素,确定结构各个部分的平衡状态,进而有针对性的优化各个部分,以此来保证整个结构的完整。
结语
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从人文、历史、自然、社会和文化等角度,综合性的考察多种要求,集中做好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保证建筑结构的设计既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又符合自然原理。在人类社会中,地震灾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一旦发生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失,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就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对抗地震灾害。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的选择建筑场地,避开建筑密集和地形地势复杂地区,可有效规避地面沉降等带来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抗震设计,在地基设计中也要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处理地基尽量选择天然地基,加深建筑基础的埋设深度,保证建筑地基的稳固性。此外,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体现在房屋宽度设计、房屋高度设计、防震缝处理、屋顶设计以及墙体设计等方面,设计人员要从结构均衡性方面,保证结构刚性和结构质量的均匀分布,在平面和各个立面上综合性的体现出规则感,尽量减少复杂设计,以安全、稳固需求为主。
参考文献:
[1]王敬东.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其对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62+65.
[2]李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