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照相论文_熊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照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律,技术,分配,相机,时间,滤镜,尼康。

红外照相论文文献综述

熊超[1](2019)在《红外照相技术联合IVCM在MGD患者睑板腺形态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红外照相技术联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观察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睑板腺形态,探究IVCM检查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运用红外照相技术联合IVCM观察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及健康人睑板腺形态。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初诊为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参照国内2017版MGD诊疗专家共识)患者,健康受检者17例作为对照组(均选取左眼作为观察眼)。MGD组患者在检查前填写问卷调查表。全部入组者(MGD组、健康组)依次进行OSDI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schirmer I试验(STI)、眼表综合分析仪(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film break-up time,NI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睑板腺红外照相(meibomian gland infrared photography)及睑板腺IVCM检查。IVCM的检查主要观察鼻侧、中央及颞侧近睑缘部及近穹窿部的睑板腺,关注睑板腺开口、睑板腺腺泡形态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两组的各项计量参数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两组的OSDI评分、NITBUTavg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STI、TMH在两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GD组睑板腺缺失评分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MGD组上、下睑睑板腺缺失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IVCM相关结果:MGD组睑板腺开口直径、开口面积与健康组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睑板腺腺泡的最长径、最短径、腺泡面积及炎症细胞密度高于健康组,经检验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GD组睑板腺腺泡密度较健康组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红外照相技术和IVCM均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联合运用可以更加全面的观察睑板腺形态,帮助我们解释MGD的病理生理过程。2.IVCM能够从细胞学水平进行睑板腺结构的微观观察,睑板腺腺泡扩张、腺泡萎缩、腺泡纤维化及腺泡炎症细胞浸润是MGD的重要标志。3.IVCM对轻度MG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30)

郭越,孙金武[2](2018)在《简述红外照相技术应用于法医影像学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命案工作中如何快速地发现血迹,是法医和现场勘查人员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数码照相机技术的普及,为红外照相在法医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本文将围绕简述红外照相技术在法医影像学中的应用情况予以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法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33期)

张红岩,贾学文,龙海云,李立,李净[3](2015)在《利用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物上的潜在血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色衣物上的潜在血痕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很难显现出血痕的印记,文章中从红外线照相这一物理技术研究入手,以深色衣物上潜在血痕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不同客体血痕印记的不同显现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来论证以红外照相显现潜在血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衣服材料上血潜手印的显现,能够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提供有力帮助。(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5年04期)

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4](2013)在《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3月一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5](2013)在《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着高于雄性个体(P<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着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着高于秋季(P<0.05)和冬季(P<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保护的新希望”学生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3-11-01)

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6](2013)在《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着高于雄性个体(P<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着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着高于秋季(P<0.05)和冬季(P<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9期)

刘华,肖凤枝,郑素惠[7](2013)在《睑板腺红外照相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睑板腺红外照相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给予睑板腺红外照相技术的观察组和裂隙灯检查的对照组,比较观察情况和检查后的生活质量、行为状态、情绪反应。结果观察组检查睑板腺缺如或形态数量改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睑板腺红外照相技术能准确观察睑板腺情况、控制检查引起的负面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张圣云[8](2011)在《全波段CCD物证检验系统在红外照相中的应用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件简介某年4月,在某地发生一起变造土地使用证案件,侦查人员在嫌疑人家中提取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原件"一份,要求鉴定该证件是否变造或涂改。利用全波段CCD物证检验系统,550nm~985nm红外滤光片条,放大镜,近摄镜片等进行检测。第一步,用放大镜进行透光观察,初步确定涂改区域。第二步,将全波段CCD物证检验系统主机打开,温度降到-70℃,将曝光时间设为0.5s。(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朱晓斌,张立新,赵学智,邢思远,郝文奇[9](2010)在《近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料上血迹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近红外反射照相技术,显现深色衣料上的全血及稀释血迹。方法取单个体人全血,用纯净水分别以1∶4、1∶8、1∶16、1∶32比例稀释,并立即将稀释血及全血分别滴落在10种组份共21块深色衣料上,使其自然干燥形成血迹,用普通数码相机及专业红外数码相机,分别对血迹进行拍照获取彩色图像及红外黑白图像。结果红外照相显现血迹优于彩色图像;不同衣料相同浓度稀释血迹的红外图像存在差异;相同衣料不同浓度血迹的红外图像亦有所不同。结论近红外红外照相可以很好地显现深色衣料上的血迹,血迹的红外图像形状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稀释血液所形成;血液浓度对红外显现结果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张文达[10](2009)在《尼康数字单反相机在红外照相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红外照相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红外照相作为刑事科学技术的一种手段,不断得以发展,并为显现和检验痕迹、物证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以尼康数字单反相机为例,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情况,介绍了此类数字相机在红外照相上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9年29期)

红外照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命案工作中如何快速地发现血迹,是法医和现场勘查人员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数码照相机技术的普及,为红外照相在法医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本文将围绕简述红外照相技术在法医影像学中的应用情况予以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法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照相论文参考文献

[1].熊超.红外照相技术联合IVCM在MGD患者睑板腺形态研究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

[2].郭越,孙金武.简述红外照相技术应用于法医影像学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8

[3].张红岩,贾学文,龙海云,李立,李净.利用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物上的潜在血痕[J].大学物理实验.2015

[4].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C].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5].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C].北京论坛(201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保护的新希望”学生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3

[6].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J].生态学报.2013

[7].刘华,肖凤枝,郑素惠.睑板腺红外照相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眼科杂志.2013

[8].张圣云.全波段CCD物证检验系统在红外照相中的应用1例[J].刑事技术.2011

[9].朱晓斌,张立新,赵学智,邢思远,郝文奇.近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料上血迹的实验研究[J].刑事技术.2010

[10].张文达.尼康数字单反相机在红外照相上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

论文知识图

红外照相技术扫描岩芯确定的OD...正常人的睑板腺红外照相红外照相法测温装置示意图红外照相法测温装置示意图对蓝墨水污染的文件拍照效果红外线可...红外照相法测温装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红外照相论文_熊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