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分异规律论文_姜超,陈志彪,陈志强,陈海滨,区晓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蚀分异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流域,规律,特征,类型,空间,地貌。

侵蚀分异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陈海滨,区晓琳[1](2016)在《红壤侵蚀区崩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分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省西南部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植被盖度分别为2%,20%和95%的3处相邻崩岗为研究对象,对各崩岗内集水坡面、崩壁(顶部、中部及底部)、崩积体(上部和下部)和沟道出口7个典型部位0—10,10—20,20—30cm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了各植被盖度崩岗不同深度及部位土壤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盖度的升高,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显着增加(除全磷含量和P/K以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含量以及C/N、C/P、C/K和N/P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全磷含量以及N/K和P/K基本维持稳定;沿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沟道出口,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含量以及C/N、C/P、C/K、N/P和N/K基本表现为先减少再增加最后亦降低的变化趋势,全磷含量和N/P无明显差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粉粒含量、容重、含水量和pH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崩岗系统土壤物理结构较差,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其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2](2010)在《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鄱阳湖流域2000年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形、坡度、土壤、母岩、土地利用类型等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探讨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期刊2010-08-27)

蒙仲举[3](2010)在《荒漠草原坡面侵蚀分异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异,伴随人类强烈的负面干扰,使得我国北方原本脆弱的荒漠草原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本文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期观测和人工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坡面生境分异特征;重点研究坡面风、水侵蚀特性并进行相关机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侵蚀坡面对位修复研究,并对后期保水抑蚀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坡顶部地表粗化比较严重,粗粒含量较多,细颗粒明显减少;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分布与等高线走向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随着地形由高到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由小变大,颗粒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的质地状况对土壤有机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坡位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的差异,导致坡顶细颗粒物质和有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含量与粗砂呈显着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着正相关。(2)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土壤水分受不同的影响因子,低洼地和坡底土壤0-30 cm的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空间连续性,坡中含水量总体呈斑点状不均匀分布,水分格局分布空间连续性较差;低洼地、坡底土壤的供水、持水性能要优于坡顶;入渗速率表现为坡顶>坡中>坡底>低洼地,土壤初始含水量、总孔隙和土壤紧实度与土壤入渗率存在显着相关性,Horton入渗方程能够更好地反映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3)风蚀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风蚀量从坡面顶部到下部依次递减;植被盖度与土壤风蚀量呈幂函数相关。草原地表抗风蚀的有效植被盖度为60%;地表含水量与风速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输沙量随风速增大而增加。植被覆盖度、风速以及土壤含水量3个影响因子对输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风速和植被盖度交互作用的主效应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风速和土壤水分交互作用次之,最小的是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交互。(4)地表产流前期泥沙含量最高,占据收集泥沙总重量的69.06%,土壤损失主要在坡面前期产流,流失泥沙中砂粒含量在产流初期较高,粉粒、粘粒含量在径流后期明显增多;径流含沙量与土壤前期水分之间的关系呈近似一元二次方程抛物线变化,荒漠草原坡面土壤流失最少的前期最优土壤含水量值为17.5%。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地表植被的截流作用主要表现在产流前期。(5)保水剂处理后,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程度降低,释放水分能力增强,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小。枯落物、砾石覆盖具有显着的减沙减水效应;补充灌溉对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孙雪文[4](2005)在《黑龙江省土壤侵蚀土壤类型水平分异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除受地质、地形、气候、植被等背景因子的综合制约外,受蚀土壤是首要影响因子。土壤作为侵蚀发育的本底,其理化性状对侵蚀水平分异规律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全省土壤类型和土壤侵蚀GIS数据的复合集成与迭加分析,旨在揭示土壤侵蚀———土壤类型的水平分异规律,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05年06期)

王治国,王曰鑫,杜天彪,王春红[5](1994)在《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研究(Ⅰ)──特征与分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采用流域调查法研究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即以流域为单元对流域侵蚀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和量算,并在此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影响侵蚀地貌形成的地质、地面组成物质、沟道纵坡、降雨、风及人为等因素,探讨了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的分异规律(据水平分异规律划分四个区,据垂直分异规律划分了五个带),为该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王斌科,唐克丽,张科利,张平仓[6](1993)在《神木六道沟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其分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野外实地考察和航片判读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水蚀风蚀过渡带的六道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其时空分异特点,为开展试验示范和综合整治提供了环境本底数据,表明流域内风力吹蚀、坡面切沟侵蚀比较强烈,沟谷发育尚处于活跃阶段,平均侵蚀模数10890t/km~2·a。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坡面治理,提高生物措施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整治技术及试验示范研究论文集)》期刊1993年02期)

侵蚀分异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鄱阳湖流域2000年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形、坡度、土壤、母岩、土地利用类型等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探讨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蚀分异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姜超,陈志彪,陈志强,陈海滨,区晓琳.红壤侵蚀区崩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分异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16

[2].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C].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2010

[3].蒙仲举.荒漠草原坡面侵蚀分异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4].孙雪文.黑龙江省土壤侵蚀土壤类型水平分异规律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

[5].王治国,王曰鑫,杜天彪,王春红.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研究(Ⅰ)──特征与分异规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

[6].王斌科,唐克丽,张科利,张平仓.神木六道沟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其分异规律[J].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整治技术及试验示范研究论文集).1993

论文知识图

坡度文件图模型模拟界面图地形因子敏感性分布图示踪过程图研究区位置图四川省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图

标签:;  ;  ;  ;  ;  ;  ;  

侵蚀分异规律论文_姜超,陈志彪,陈志强,陈海滨,区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