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阶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框架,刚性,梁柱,混凝土,差分,结构。
二阶弹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雪丰[1](2019)在《一阶弹性波交错网格时间高阶差分格式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波模拟或逆时偏移时,对空间偏导数采用高阶差分格式可提高计算精度,但这种算法的稳定性条件过于严格,要求差分离散的时间步长必须足够小以确保算法稳定。在常规空间高阶差分格式的基础上,将速度(应力)对时间的高阶导数转化为不同精度的应力(速度)对空间的差分,得到了一种新的基于交错网格的时间高阶、空间高阶差分格式。通过对交错网格时间高阶差分格式稳定性的分析,认为该算法的稳定性条件较常规算法宽松,在弹性波场的求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大的时间步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胡宗琪[2](2019)在《半刚性连接的钢结构二阶非弹性高等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规定了梁柱连接节点可采用螺栓连接、端板连接、顶底角钢连接等构造。规范中详细给出了按梁柱刚性连接的设计要求;而对于梁柱节点采用半刚性连接,规范仅规定了节点的强度验算需要在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进行,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而工程实际中的梁柱节点大部分都是半刚性连接,将梁柱节点按刚性连接设计的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差较大,需按照半刚性连接设计节点,因此本文针对钢结构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半刚性连接M-θ_r曲线计算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半刚性连接本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以半刚性连接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预测带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M-θ_r曲线,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计算结果误差很小,验证了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计算模型相比,更加简洁方便。对样本外的半刚性连接本构关系曲线,神经网络在弹性阶段也有很好的预测结果。(2)利用ANSYS对半刚性连接的梁柱节点进行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混合网格划分方式,六面体单元与四面体之间采用金字塔过渡单元处理,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状态非线性,得到了节点整体及各部件的位移特征、应力分布、接触分布和弯矩-转角曲线,并与试验数据作对比,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最后探究了柱端顶角钢螺栓到梁翼缘距离、顶底角钢厚度、梁截面高度、腹板角钢厚度等参数对半刚性连接的影响程度。(3)采用线性弹簧和非线性弹簧对刚性连接和不同连接刚度的半刚性连接平面框架和空间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框架位移、内力、应力等力学特征。经过对比发现,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半刚性更接近实际;半刚性连接对空间框架的影响更大,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大,竖向位移偏差则很小。相比刚接框架,半刚接框架梁的跨中弯矩增大,梁端弯矩和柱端弯矩减小。在相同荷载下,刚接框架的梁柱节点应力较大,而半刚接框架的柱脚应力较大。节点连接刚度越小,最大的层间位移越容易出现在顶层,降低柱端顶角钢螺栓到梁翼缘距离和增大顶底角钢厚度可以明显的降低半刚性连接框架的相对层间位移。(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许娇娇,金龙[3](2016)在《导管架平台的二阶非弹性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的高等分析是针对目前钢结构设计方法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二阶非弹性分析方法 ,考虑了几何初始缺陷、残余应力、剪切变形等非线性因素,能够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极限荷载。本文将钢结构高等分析方法应用在海洋导管架平台极限承载力的分析中,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针对百年一遇工况下渤海的设计海洋荷载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采用波流荷载的近似施加法进行二阶非弹性分析,分析不同初始缺陷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对比了两种缺陷分析方法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结构的高等分析是必要的,初始缺陷与残余应力等影响因素会明显降低导管架平台的极限承载力,对于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6年08期)
吉艳君,高磊[4](2015)在《平面钢框架的二阶弹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 360-10给出的用于测试计算软件二阶弹性分析能力的基准模型,测试了SAP2000和Open SEES 2种软件,发现SAP2000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具有较好的二阶弹性分析能力,而Open SEES的误差达到了21.88%。对一个2跨10层的平面钢框架进行二阶弹性分析,并与一阶弹性分析的结果比较,两者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所以为了得到结构的真实响应,特别是结构的真实侧移,对高层钢框架进行二阶弹性分析是必要的。算例的二阶弹性分析结果与规范给出的近似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规范给出的近似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可以用于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5年06期)
潘澎,刘坚,李东伦[5](2014)在《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二阶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与应用,其中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结构体系。首先对国内外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工程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和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并提出了当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4年S1期)
沈志进,王兆南[6](2013)在《半刚性连接钢结构的二阶非弹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框架节点分为铰接连接、半刚性连接、刚性连接.其中焊接节点按刚性连接计算,然而这种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破坏而失效,失去承载力;半刚性连接多以高强度螺栓连接为主,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延性的特点,节点区域有一定的耗能作用,在强震作用下,节点进入塑性,对结构有一定的消能保护作用.通过对半刚性节点的二阶非弹性分析,对比了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节点-位移关系,比较了地震作用下结构顶层处的的单元弯矩数值,认为半刚性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较刚性节点优越,对钢结构设计及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唐文,王尚旭,袁叁一[7](2013)在《起伏地表二阶弹性波方程差分策略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坐标变换的思想将起伏地表情况的曲线网格变换成水平地表情况的矩形网格,推导出了变换后的二阶弹性波动方程,研究了基于坐标变换的起伏地表二阶弹性波场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重点针对起伏地表变换成水平地表后的3种不同特点的自由边界条件,包括隐式、单边伪节点和混合自由地表边界条件的处理,并给出了具体的差分格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起伏地表二阶弹性波方程模拟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但不同的地表处理方法对模拟结果有不同的影响。在这3种自由地表处理方法中,隐式的自由地表边界条件有最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3年05期)
彭玉成,华沛[8](2013)在《粘弹性方程的一个二阶非协调有限元逼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有限元方法是古典变分方法与分片多项式插值相结合的产物,由R.Courant于1943年首先提出用有限元方法处理偏微分方程的近似解.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有限元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有限元方法已被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公认是一种完善的和方便的数值分析工具.经过世界各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构造(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耿旭阳[9](2013)在《框架的弹性分叉及二阶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在当代建筑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建筑业各个方面的发展,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高层大跨结构,对于钢结构而言稳定问题是主要的结构分析重点之一。计算长度系数法仍是结构稳定验算的最常用的方法,用该法可避免复杂的整体结构的稳定计算,该法的核心是确定受压柱的计算长度,对此《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设计规范》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表格,但这些公式和表格由于一些特定的假定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柱的计算长度确定(不通用),对此本文选取单根柱在各种不同约束情况下对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了推导,并绘制成图表,这些图表不仅涵盖了规范公式和表格能求解的规则情况,而且还能确定非规则情况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图表使用方便、快速和直观。为了确定图表的准确性,在解析推导的基础上,不仅与现有的规范进行对比,同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来对杆件进行模拟,并对比解析式计算的结果和软件分析的结果,由此来验证解析推导公式的正确性。文中着重分析了四种特殊约束情况下的轴心受压柱,这四种约束可反映工程中绝大部分柱的约束情况,论文中推导和建立的图表可作为工程中一种快速确定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工具。另外用本文对计算长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可用于推导和建立其他情况下的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图表,如变阶柱、沿柱长有轴向荷载分布的柱以及带有摇摆柱与之相连的柱等情况。(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邢增林[10](2013)在《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二阶非弹性分析及程序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迅速。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中。但对这种混合结构的分析与工程设计,一般假设梁和柱构件连接为刚性连接,并没有考虑半刚性的影响。由于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中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的延性较差,再者在实际工程中,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构造难于处理。因此,本文新型混合结构中梁柱连接考虑了半刚性的影响,剪力墙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然后根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采用VC++高级程序语言编制了面向对象的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二阶非弹性分析程序HSFEA,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基于梁柱理论法,分析新型混合结构中的钢框架时,梁柱单元考虑了轴力和剪切变形的影响,通过梁柱单元的转角位移方程,引入了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稳定函数,推导了梁柱单元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同时考虑了残余应力和几何初始缺陷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梁柱单元二阶非弹性刚度矩阵。在梁柱理论法的基础上,采用单元端部附加连接弹簧的方法,通过修正单元的位移-转角方程,推导了考虑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梁柱单元的二阶非弹性刚度矩阵,并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进行了二阶非弹性分析。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新型混合结构中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时,采用整体式模型建立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采用精度较高的平面8节点等参单元离散剪力墙结构,推导了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二阶非弹性刚度矩阵。采用VC++语言,根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将整体结构对象类分为:节点类、单元类、材料类、荷载类、荷载组类和总体结构类,并派生了单元类和材料类等的派生类。结合本文研究的新型混合结构二阶非弹性理论,编制了半刚性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的二阶非弹性分析程序HSFEA,该程序可用于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及钢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对新型混合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各章算例表明,该程序的算法是正确的和可靠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分析要求。(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3-05-01)
二阶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规定了梁柱连接节点可采用螺栓连接、端板连接、顶底角钢连接等构造。规范中详细给出了按梁柱刚性连接的设计要求;而对于梁柱节点采用半刚性连接,规范仅规定了节点的强度验算需要在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进行,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而工程实际中的梁柱节点大部分都是半刚性连接,将梁柱节点按刚性连接设计的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差较大,需按照半刚性连接设计节点,因此本文针对钢结构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半刚性连接M-θ_r曲线计算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半刚性连接本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以半刚性连接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预测带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M-θ_r曲线,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计算结果误差很小,验证了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计算模型相比,更加简洁方便。对样本外的半刚性连接本构关系曲线,神经网络在弹性阶段也有很好的预测结果。(2)利用ANSYS对半刚性连接的梁柱节点进行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混合网格划分方式,六面体单元与四面体之间采用金字塔过渡单元处理,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状态非线性,得到了节点整体及各部件的位移特征、应力分布、接触分布和弯矩-转角曲线,并与试验数据作对比,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最后探究了柱端顶角钢螺栓到梁翼缘距离、顶底角钢厚度、梁截面高度、腹板角钢厚度等参数对半刚性连接的影响程度。(3)采用线性弹簧和非线性弹簧对刚性连接和不同连接刚度的半刚性连接平面框架和空间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框架位移、内力、应力等力学特征。经过对比发现,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半刚性更接近实际;半刚性连接对空间框架的影响更大,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大,竖向位移偏差则很小。相比刚接框架,半刚接框架梁的跨中弯矩增大,梁端弯矩和柱端弯矩减小。在相同荷载下,刚接框架的梁柱节点应力较大,而半刚接框架的柱脚应力较大。节点连接刚度越小,最大的层间位移越容易出现在顶层,降低柱端顶角钢螺栓到梁翼缘距离和增大顶底角钢厚度可以明显的降低半刚性连接框架的相对层间位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阶弹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田雪丰.一阶弹性波交错网格时间高阶差分格式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9
[2].胡宗琪.半刚性连接的钢结构二阶非弹性高等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19
[3].许娇娇,金龙.导管架平台的二阶非弹性极限承载力分析[J].吉林水利.2016
[4].吉艳君,高磊.平面钢框架的二阶弹性分析方法[J].江苏建筑.2015
[5].潘澎,刘坚,李东伦.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二阶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J].华南地震.2014
[6].沈志进,王兆南.半刚性连接钢结构的二阶非弹性时程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
[7].唐文,王尚旭,袁叁一.起伏地表二阶弹性波方程差分策略稳定性分析[J].石油物探.2013
[8].彭玉成,华沛.粘弹性方程的一个二阶非协调有限元逼近分析[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13
[9].耿旭阳.框架的弹性分叉及二阶应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
[10].邢增林.钢框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二阶非弹性分析及程序实现[D].广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