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征得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患者属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效果;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20-01
临床的护理工作本身的细节问题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甚至正常工作的排斥,进而影响到医护工作的效果,无法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恢复。此时探究相对有效的护理方法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次我们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同时按照患者的分组,进行肢体语言沟通的运用,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同时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征得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共80例患者中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先天性疾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80例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充分知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5~9.5岁,平均年龄7.25±1.02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5~10.0岁,平均年龄6.98±2.01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同时对家属进行简单的讲解,取得家属的认可和协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即对于患者进行用药和护理的同时,尽量保持面部微笑,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同时采用语言轻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询问,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配合度[1];当患者的年龄较小,例如对5岁以下幼儿可以通过拉手或抚摸等方法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尽量采用下蹲的方式,降低自身的高度,即和患者保持同一水平面,可以适时采用目光交流的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两组护理均结束后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即在护理进行的过程中,虽出现哭闹的现象,但是仍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于治疗和护理并没有产生行为上的严重抵触定为依从性良好,否则定为依从性不良,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2];同时对于患者家属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将满意与否设置为很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另患者家属进行勾选,总满意率等于很满意率加较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3.讨论
在临床对于小儿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其依从性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重点因素,因为患者的年龄较小,对于治疗用药和护理方面的问题会较难理解,甚至在患者的意识中只会产生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而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不依从则会严重影响对于患者的正常用药,甚至患者的恢复情况,此时我们分析良好的干预是解决为题的关键所在。
本次我们对我院80例小儿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因为观察组采用的肢体语言沟通,属于一种非语言的沟通交流方式,可以缓解患者之间的医护矛盾;例如通过下蹲、降低自身高度、对患者进行触摸等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让患者认为对方出于友好的一种表示,从而减少对于护理的排斥性,愿意和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护理人员再加以轻柔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询问,患者则会多少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虽然患者年龄较小,对于表达尚不能做到完全准确,但仍然有利于医护人员顺利进行工作。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和相关的干预,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干预,同时加之对于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对症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家属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提升对于院方的整体评价。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对于相关工作的排斥,同时这么增强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打消医患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率,帮助院方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雅宁.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西藏医药,2015,36(1):72-73.
[2]王爱珍.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