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方药在燥邪伤肺所致喘病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古医方药在燥邪伤肺所致喘病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张光明

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太和236600

【摘要】目的:学习探讨和观察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对临床燥邪伤肺所致喘病的临床症状和辨证论治。方法:在燥邪伤肺所致喘病中,以实喘而进行辩证论治,其中燥邪伤肺是由夏末秋初与初冬之际所表现的以热燥和凉燥等不同的症候所表现临床症状,运用古医方药针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方药,进行辩证性治疗,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进行分型辨证治疗,症状属于热燥而致喘症病情出现的,其治疗方法是:当以清金润燥,宣肺平喘的治疗方法。证属于凉燥所致的喘的其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治疗方法当以:轻宣凉燥,宣肺化痰的方法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燥邪所致的喘病,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本文采用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和临床分型的辨证论治,灵活地使用各型证治方药,为中医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对疾病的转归和预防保健,有初步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治病效果。同时发挥祖国医学的专科特长,发掘伟大的中医学宝库,使它能为人类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关键词】古医方药;中医临床;燥邪致喘的辨证论治;理论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02-02

古医方药就是我们现在使用前贤治疗疾病的方法和药物,来治疗我们当今所见疾病时运用的方剂,指导我们的现代临床,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的医学专业特长和专业技术的一种方法,今所论述的是运用前医方之理论来治疗因燥热、凉燥之邪伤及肺脉,所致喘症的临床以秋季为主要季节的辨证论治研究,燥热之邪伤肺在中医学中是在实喘的病症中作以治疗和论述,燥邪伤肺也就是六淫之邪的一种,燥邪犯肺也就是风热之邪犯肺的延续,热盛则燥的基本理论。我们在治疗喘病,应遵循四时时令,燥热之邪伤肺所致的咳喘病症,临床是以实证的表现而出现有病状,但虚邪也易可引起燥热之邪犯肺,所以燥热之邪伤肺为主题加以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

1燥邪伤肺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关系

燥邪伤肺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关系是:燥邪伤肺在中医看来,是由温、热、火、燥四者近似的临床症状突然或延续而生的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燥邪是以痰少或痰咯吐不易时,喘而呼吸深长,发热、恶风,时有面赤,咳喘气急,胸膺疼痛,痰中带血,但均有口干、鼻干的临床表现,热燥患者一般均有大便干结,舌炎红,凉燥患者,有凉燥性近于寒,故表证近似风寒,舌尖就一般不呈现出红,而是淡薄而干。燥热伤肺的舌脉,则是苔薄黄而干,脉浮数,则与凉燥脉浮缓或紧而而一定区别[1]。两者以燥邪伤肺而致的喘证,其治疗方法当以清金润燥,宣肺平喘,以及轻宣凉燥,宣肺化痰的治疗方法。

2燥邪伤肺而致喘的临床方药运用

燥热之邪伤肺的临床方药运用,首先是要具备燥热伤肺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症状,并确立是以清金润燥,宣肺平喘法治之的疾患。燥热之邪,伤肺的首先方药就是《温病条辨》卷一方的桑杏汤合《医门法律·伤燥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方中桑杏汤主要功能清宣凉润,治疗外感温燥,头身疼痛,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数大者用之,方中桑叶,豆豉轻宣燥热,杏仁宣肺利气,贝母止咳化痰,栀子清泄上焦肺热凉润肺金之方药,全方合用辛甘凉润共济,喘燥自平[1~2]。临床疾病一般是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如若病情发展较重,就选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清燥救肺汤其主要功能是清燥润肺,主治燥伤肺而致的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方中桑叶轻宣肺燥,石膏清肺金燥热,两药合用,以治其致病之源,共为君主之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滋液,同为臣药;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杏仁、枇杷叶肃降肺气,共为佐药,甘草又调和诸药,临床若痰多加贝母、栝楼,血枯加生地黄,热甚者加牛角丝或人工牛黄,咽痛者加玄参,射干等,诸药合用,使肺之燥得以滋润,肺气之郁得以肃降,则喘病自解。其次论述的是以燥邪伤肺以深秋凉燥之邪伤肺而致的喘的一种病症,方用《温病条辨》卷一方中的杏苏散加减治疗。杏苏散功能清宣凉燥,宣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而症见头微痛,咳嗽稀痰量少,鼻塞嗌塞,苔白,脉弦。方中杏仁苦温而润,能宣肺止咳除痰,苏叶辛温,微发其汗,使凉燥多表而解,同为君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宣肺止咳喘,前胡疏风降气,助杏仁,苏叶轻宣达表除痰,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健脾化痰,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合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同为使药,临床患者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有泻腹满者,加炒苍术,姜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方中加白芷,防风,兼有痰黄有热甚者方中加黄苓,泄泻腹满者不用,喘甚者加麻黄,以宣平喘,以上治疗凉燥而致咳的患者,有此方的临床配伍,使其表解、气畅、痰消,喘安。

3讨论

本文学习讨论和研究的是燥邪伤肺而致咳喘的疾病,燥邪伤肺是由秋后季节,以些温热之邪,燥热之邪以及寒凉而致燥的一种病症,首先燥邪一般多属于实证,也有因虚而致病的就暂不论述。燥邪伤肺以燥热为主的临床病机分析是:本病多由感受秋后燥热所致,燥热之邪伤肺,清肃失司,咳喘作矣。燥热耗伤肺阴,故痰少而略吐不易,灼伤肺络,则痰中可带血丝,具体口干舌燥所见的症状均为燥热之邪所致。总之,燥邪犯肺之症,均以肺系症状而表现出的干燥,少津为辨证论治的要点,燥热之邪伤及肺津,肺津所伤则肺失滋润,清肃失职,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是燥邪伤及肺津的具体表现。症状也有因伤津而化燥,肺之气道失其濡润,故而面、唇、舌、口、咽、鼻都有不同程度以干燥而表现出的临床现象,肺合皮毛,通于表,肺卫受伤,肺又为燥邪所袭,往往一些兼证,表证等发热,恶寒的症状相继出现。中医的表证所表现出的有轻有重,也就是出现的寒热有轻有重,又有凉燥与温燥之分。温燥性近于热,故表证近似风热,凉燥性近于寒,故表证近似风寒。若燥邪化火,灼伤肺络,可见胸痛略血;燥热之邪伤津,津伤阳亢,故舌质红,邪入肺卫,苔多白,燥邪袭肺,苔多黄。临床的脉象转归亦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燥邪的脉象多见数脉,但偏于肺卫的可见浮数脉,津伤者多见细数之脉[1~2]。综上所述,本文论述的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喘,咳喘有虚实之异。实者邪气实,外来之邪也不例外风寒燥热,实喘为邪气壅肺,以致肺气宣发与肃降失常为其病证的主要论点,喘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只要能够掌握其要点、特点、诊断治疗就不困难了。

参考文献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1)163171

[2]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5)6571

标签:;  ;  ;  

古医方药在燥邪伤肺所致喘病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