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

基于Web的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

史红岭[1]2004年在《基于Web的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大地测量数据信息,实现大地测量数据信息的共享,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大地测量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国内的大地测量网络数据库较少,中国科学院的动力大地测量网络数据库也是刚刚才起步。本文根据目前数据库存在的现状,利用J2EE(Java 2 EnterpriseEdition)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创建基于Web的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传统和现代大地测量数据生产、组织模式以及网络对大地测量数据组织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发展,研究了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先进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和高级开发语言建立一个高效、通用、开放的平台来管理、发布和共享这些空间数据。 第二部分从理论上讨论了动力大地测量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数据模型,研究了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工作模式以及主要技术。比较了几种网络服务器平台的优缺点,对创建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 第叁部分研究了构建动力大地测量网络数据库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若干相关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J2EE的动力大地测量网络数据库系统原型。详细探讨了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存储方法以及数据互操作技术,实现客户端的数据查询、浏览、图形显示和数据下载等服务。最后是结束语。 基于以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文完成了在网络环境下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初步构建,为今后的动力大地测量网络数据库的研究,实现动力大地测量数据信息的共享奠定基础。

王小华, 程传录, 郭春喜[2]2011年在《基于WebGIS的大地测量数据库实现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地测量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数据库面临着新的技术环境和应用环境。基于WebGIS的大地测量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提高控制数据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大地测量数据生产、应用和服务的需求。文章阐述了基于J2EE技术体系、Autodesk Mapguide和Oracle实现基于WebGIS的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方法。

吴凤娟[3]2006年在《大地测量信息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当前大地测量信息系统的服务模式直接面向应用,用户需求改变时维护力度大,且不能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同时期各测量单位建立的数据库不能互相访问、共享,造成数据资源浪费。为了改善信息服务模式,实现异构、异地信息源集成,本文提出了基于XML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建立大地测量信息接口,实现数据入库、数据交换、异构集成。主要工作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提出基于XML的中间件解决大地测量信息的数据服务和异构集成问题。 (2)建立了大地测量数据库与XML双向转换模型,为大地测量数据服务、异构大地测量数据库集成中间件中数据入库、输出以及集成提供了核心功能。 (3)基于XML建立了两种数据接口:面向大地测量生产过程的观测数据、平差数据与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接口;面向传统用户的获得与控制点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接口。分别对应于大地测量信息的入库和输出接口。 (4)基于XML技术实现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结构的大地测量数据库的集成。 (5)基于标准接口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实践,利用XSLT根据用户需求动态生成报表,提供个性化服务。 本文建立了大地测量信息接口,完成了异构大地测量数据库的集成,能够动态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改善了大地测量信息服务模式。

陈静[4]2009年在《青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全世界各地以“数字城市”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数据的信息化极大的简化了工作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社会前进的脚步。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均是由不同职能部门和单位各自开展,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够得到有效共享;数据和系统的重复建设情况也普遍存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各系统可能不是根据统一标准建设,系统之间无法交互共享,数据来源和数据模型的差异严重的阻碍了“数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国家整体的信息化进程。所以建设数字城市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开展信息共享建设工作。城市地理信息资源是城市信息中的基础信息,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必须首先进行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建设工作。本文以“青岛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实例支撑,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者在实际项目中实践,对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建设基础理论、平台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共享标准规范建设、数据库建设、平台功能设计、应用平台和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网络服务(Web Service)、动态网页应用技术(Ajax)、空间数据引擎技术(SDE)以及网络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和政府应用平台的体系框架及功能模型;制定了用于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为今后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标准;设计了地理信息共享框架数据库的构建要素;解决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多源异构等问题;创建了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数据服务窗口和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典型应用实例,推动了青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研究结果对我国其它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强[5]2012年在《远程测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测量数据的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与不足,因此有必要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即网络化管理,并建立一套可靠、易用的测量管理系统。对于工程测量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施工和监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报告、报表以及各种重点提示和报警情况,这些数据与安全施工和高精度监测有着紧密联系。业主管理单位希望通过一个完善的系统来查看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实现对数据的管理,进而对整个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监控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协调工作进度,评价测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承担测量和监测任务的部门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来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和交换,防止漏测、错误造成的事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要求这样的系统不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无论是业主方、承包方或是监测方,都迫切需要远程测量管理系统作为叁方沟通的网络桥梁,来保证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工程实施的安全性,达到对测量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动态管理和有效管理的目的。本文以解决测量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ArcGIS Server为开发平台,利用RIA技术设计和初步建立了一个可靠、方便的远程测量管理系统,将测量数据的管理需求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WebGIS技术等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的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的优点,实现了管理系统从单机型向网络化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

赵好好[6]2005年在《XML在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是在大地测量生产、应用和服务活动中共享点位信息、大地控制网信息等的技术环境。随着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立,大地测量信息将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大地测量数据共享将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一门新兴技术,XML在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的应用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XML在大地测量数据建模、元数据表达、数据接口表达等叁个方面的应用作了一系列对比研究: 1.基于XML Schema的大地测量共享数据建模 研究大地测量共享数据建模的传统方法,从ER模型到UML模型,再到XML数据模型,对叁者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其优越性。 2.基于资源描述框架(RDF)的大地测量元数据共享 探讨大地测量元数据共享技术的现状和常用方法,通过用TXT格式表达元数据、SGML表达元数据和用RDF表达元数据叁者比较分析其差异和特点。 3.XML用于大地测量数据接口 对大地测量的接口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在数字化成果格式、生产者统一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格式叁个方面的研究,分析XML在大地测量数据接口技术中的可用性和优越性。制定控制点数字化格式的DTD以及生成的XML文档来说明XML格式的数字化成果的优越性;通过XML格式的NGS AIRPORT DATA与NGS AIRPORT标准传输数据相比较分析两者的优越;制定与CNSDTF标准映射的DTD,通过XML格式文档与CDSDTF样本文档的比较分析在数据交换时两者的差异。 在一系列比较研究中,本文得出XML在大地测量数据共享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为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描述数据和交换数据的方法,同时,也为XML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李明[7]2007年在《多元化重力场信息的数据分析及管理和表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大地测量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研究建立以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数据服务为基础,集数据存储、处理、分发和应用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不但有助于重力测量学的研究和应用,也符合国家大地测量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本文基于重力测量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对重力场信息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数据服务及其专业化应用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重力场信息的数据特点和内容,对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数据进行了分类,并结合数据管理工作中的数据表结构深入讨论了各类数据的内容及其属性。2、探讨了陆地与海洋重力测量数据的处理流程;分析比较了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平均重力异常的拟合推估方法;研究并实现了单点高程异常与垂线偏差的快速计算。3、研究了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数据共享环境,建立了数据模型、初步确定了数据接口。构建了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数据库,说明了其构建过程、数据库功能及实现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4、结合重力场数据的实际应用讨论了Surfer在绘制重力场信息等值线图及平均重力异常插值的可用性,实现了用户自定义界面交互进行等值线图绘制、格网化插值计算的功能,说明了实现方法及注意问题。5、研究了基于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数据库的重力场信息的可视化表现方法,实现了基于数据库的重力场数据空间分布特性的表现及迭加显示等值线图等数据表现功能。6、构建了多元化重力场信息服务实验平台,说明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工作流程,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验证了研究的可操作性。

刘正才[8]2008年在《测绘工作中甚大规模对称矩阵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测绘对称矩阵是人们经长期而艰辛的努力建立起来的重要基础信息之一,它在基础信息分析处理、空间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形变监测与大型结构物实时动态变形监测等领域和国家重大科技决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管理一般性测绘数据的同时,应高效地存储、管理和共享这些甚大规模的对称矩阵,以充分发挥这种基础信息在信息化测绘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空间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形变监测与大型结构物实时动态变形监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生成对称矩阵,且其规模急剧膨胀而形成多种甚大规模测绘对称矩阵,基于文件系统的对称矩阵的传统管理方法面临极大挑战,甚大规模对称矩阵的存储、管理和网上发布已经成为测绘数据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的数据库技术还没有考虑用数据库表文件存储和管理对称矩阵。对此,本文建立了对称-关系数据库理论,并依据此理论研究了测绘工作中甚大规模对称矩阵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先建立对称-关系数据模型,再以此扩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形成对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R_DBMS,以便在管理一般性关系型表的测绘数据的同时,高效地管理甚大规模的测绘对称矩阵,这在发展数据库理论和解决测绘工作的甚大规模对称矩阵的管理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系统地分析了测绘对称矩阵的规模膨胀特征,经分析得出:对称矩阵具有列数不固定,行列数同步增减的半结构化数据特征,不宜直接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2)在前人给出对称矩阵行(列)压缩的下标变换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和证明了相应的下标逆变换公式,并系统地形成了对称矩阵下标变换定理。结果表明,这些定理完整地揭示了对称矩阵的结构信息,奠定了对称-关系数据模型的数学基础。3)分析了ITRF的SINEX格式存在着两个冗余字段的特点,提出了SINEX格式的初步改进建议。提出了不同算法间的相对运行效率和测时显微镜算法等概念,由此探索了算法效率的后期测试方法,建立了ITRF对称矩阵的新查询算法,对新、旧两种算法进行了相对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初步改进的SINEX格式及查询算法虽提高效率明显,但仍属于文本文件系统管理模式。4)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先用下标变换公式将半结构化的对称矩阵转换成完全结构化的表,用RDBMS来管理之,再用下标逆变换公式将管理结果还原成对称矩阵形式交给用户使用。5)提出了对称-关系数据模型,建立了对称-关系数据库理论,这包括:①定义了对称-关系数据模型和对称-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体系,提出和建立了对称-关系数据结构、对称-关系构造器和析构器、对称-关系数据操作与完整性约束等对称-关系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②提出和建立了对称-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R_SQL、对称-视图,并分析了其特点;③构建了对称-关系的数据提取、查询和更新技术及关键算法。6)初步建立了对称-关系功能扩展模块,即SR模块。在Windows Vista和Visual FoxPro环境下,以ITRF数据集为数据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按软件工程原理用测试用例对SR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效率测试。研究表明:用SR模块扩展RDBMS,来管理对称矩阵,既不损失一般关系型表数据的管理效率,与传统的ASCII文件系统相比,又可节约对称矩阵的存储空间65.8%,还可成百倍地提高管理对称矩阵的时间效率。ITRF成果数据,其90%以上是对称矩阵,是典型的附甚大规模对称矩阵的数据集,宜采用对称-关系数据库系统来管理。

佚名[9]2000年在《一、P20一般性问题》文中指出CH2000144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面插值的方法研究/尤淑撑(中国农业大学)…∥测绘学报.—2000,29(1).—30~34前人研究表明,叁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不仅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函数,还能以任何精度逼近其各阶导数。根据这一特性,将反向传播网络应用于面插值。认定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可以用一复杂的非线性函数模拟,该函数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地理要素的值是这些因素的函数,如果以各因素为输入、对应地理要素值为期望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可对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影响因素的确定是决定插值精度的关键。该方法最大特点在于能充分利用空间信息和各种社会、经济信息。最后,模拟了有隔离带和无隔离带的两种插值情况,实验表明神经网络应用于面插值是可行的,并能有效地解决隔离带问题。该方法可用于土壤、土地评估等有关面状分布的研究场合。图4表1参6

许欢[10]2009年在《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由各种多元异构问题引起的“信息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土地资源信息全面共享的最大障碍。近年来,网络服务技术的成熟以及网格服务(Grid Services)技术体系的形成,为解决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实现地理信息服务(GIS Services)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将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网格技术和土地信息管理方法与技术叁者相结合,选取了基于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提出了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构架了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最后,实现了按省、市、县叁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原型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当前GIS与网格技术集成的两种途径。鉴于传统途径,即在已有网格平台上搭建GIS功能的方法,在设计思路、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的标准规范、适合的应用场景等方面对区域管理领域的不适宜性,选取了基于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该技术途径目前在国内仅限于理论探讨,在国内外尚无在土地管理等区域管理领域的实践尝试。为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在区域管理领域实现该技术途径所涉及的各种问题。2、从语法角度探讨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服务的框架结构和实现技术,在借鉴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和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参考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土地资源服务的分类体系,提出了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重点分析了模型的框架结构,并结合地理空间开放源码项目,给出了模型的解决方案。3、从语义角度尝试解决土地资源的语义异构问题。在对信息科学中的本体理论和本体工程方法进行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源混合本体的结构,提出了本体开发和应用的一般技术路线,并通过解决叁个具体问题,建立了本体应用的叁种模式。4、在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网格的内涵着手,结合网格理论和网格技术,设计了基于网格服务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平台,研究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网格服务的分级模式和网格结点的部署策略。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和部署了按照省、市、县叁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平台,并经过大数据量的测试,在实践中进行试用。研究表明,本文选取的OGC技术集成网格技术的途径是正确的;提出的面向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网络服务模型是可行的;所构架的土地资源多级语义网格具有实用性;本研究所实现的按省、市、县叁级划分的土地资源语义网格原型平台,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提出的方法,为提高土地资源共享与互操作水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基于Web的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D]. 史红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

[2]. 基于WebGIS的大地测量数据库实现方法[J]. 王小华, 程传录, 郭春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3]. 大地测量信息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 吴凤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

[4]. 青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践[D]. 陈静. 清华大学. 2009

[5]. 远程测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6]. XML在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 赵好好. 武汉大学. 2005

[7]. 多元化重力场信息的数据分析及管理和表现研究[D]. 李明.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

[8]. 测绘工作中甚大规模对称矩阵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 刘正才. 中南大学. 2008

[9]. 一、P20一般性问题[J]. 佚名. 测绘文摘. 2000

[10]. 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D]. 许欢. 浙江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基于Web的动力大地测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