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列车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列车,模型,刚度,阻尼,车辆,弹簧。
列车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肖乾,蒋吴曦,李超,王丹红,罗志翔[1](2019)在《接触刚度对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动力学时变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RH3型高速列车头车与标准CHN60型轨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弹簧阻尼模型定义轮轨接触关系,跟踪检测服役列车不同运行里程下的车轮粗糙度,根据相关文献的轮轨接触刚度计算结果,对高速轮轨滚动接触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取该头车的后转向架二位轮对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里程的增加,车轮表面粗糙度减小,使得轮轨接触刚度增大;轮轨横向力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频率主要分布在10 Hz以下的低频段;轮轨垂向力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5、10、28 Hz附近有比较明显的主频率段;轮轨纵向力主要由切向蠕滑力的纵向分量构成,与轮轨垂向力在时域分布和频域分布上均非常相似。(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11期)
王家鑫,陈思益,武浩远[2](2019)在《需求驱动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车型。但不同运用条件对高速列车功能、特征、性能的需求也不同。在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设计过程中,传统的设计模式不能及时地响应用户需求,降低设计效率。因此,从需求角度出发,针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开展了需求驱动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需求与设计的映射机制,将需求映射到设计中;基于映射结果,通过对动力学参数进行设计来实现对动力学性能设计,最后获取设计结果,满足设计需求。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于梦阁,李田,张骞,刘加利[3](2019)在《强降雨环境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强降雨对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Euler-Lagrange方法建立了强降雨环境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计算模型;空气建模为连续相,采用Euler方法描述,雨滴建模为离散相,采用Lagrange方法描述,并采用相间耦合方法对降雨环境进行模拟;分别开展列车气动性能计算及雨滴降落仿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数值仿真了强降雨环境下高速列车的流场结构和气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在雨滴的冲击作用下,流线型头型前端区域的正压逐渐增大,流线型头型后端区域的负压逐渐减小,从而导致头车气动阻力增大;降雨强度对高速列车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较为显着,而对气动升力系数的影响较小;与无降雨环境相比,当降雨强度为100~500 mm·h~(-1)时,200 km·h~(-1)车速下的气动阻力系数增加0.004 0~0.020 4,气动阻力增加85~432 N,增大率为2.64%~13.46%;300 km·h~(-1)车速下的气动阻力系数增加0.002 7~0.013 7,气动阻力增加129~652 N,增大率为1.78%~9.05%;400 km·h~(-1)车速下的气动阻力系数增加0.002 3~0.009 8,气动阻力增加195~829 N,增大率为1.52%~6.49%,因此,不同车速下,气动阻力系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与降雨强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当车速为300 km·h~(-1),降雨强度为100 mm·h~(-1),雨滴粒径由2 mm增加为4 mm时,气动阻力系数由0.152 0增大到0.154 9,气动阻力增加138 N,增大率为1.91%,因此,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系数随着雨滴粒径的增加而增大,且与雨滴粒径近似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臧传臻,魏庆朝,聂鑫路[4](2019)在《曲线地段直线电机轮轨列车动力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直线电机轮轨列车行驶于曲线段线路上时,铁路线路条件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为修改线路设计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直线电机轮轨交通列车线路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直线电机所受垂向电磁力大小随列车牵引速度和电机气隙的变化而时刻改变.仿真模拟并分析垂向电磁力、车速、曲线半径、超高、轨道不平顺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垂向不平顺和高车速对气隙影响显着;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段时,垂向电磁力对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消减作用显着;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横向位移这5类动力响应的最大值,同时受车速、曲线半径、超高影响显着.基于5类动力响应最大值的拟合公式,可对车速、曲线半径、超高取值范围进行合理匹配,并确定曲线地段的合理车辆限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陆海英,王文华,任利惠,冷涵[5](2019)在《基于耦合转向架的跨坐式单轨列车及其动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跨坐式单轨列车既有低地板车辆结构优势,同时又能提高曲线通过性能,本文基于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在相邻车体下部采用耦合转向架,端部车辆采用带有摇枕的单轴转向架,提出了跨坐式单轨列车总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新型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端部转向架和两车之间的耦合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基本能够处于径向位置,消除了走行轮的侧偏力和回正力矩,同时减小了导向轮的径向力。(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5期)
侯光亮,展铭,郭勤涛,刘德宇,陶言和[6](2019)在《动力学模型确认在列车橡胶减振器隔振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使用的橡胶减振器,是非常关键的减振元件,影响整体的振动舒适性。橡胶是一种典型的超弹性材料,在材料和加工工艺等相近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刚度和阻尼的不确定性。在整车振动仿真分析中减振器参数的精度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基于模型确认的分层建模方法,首先对橡胶子结构试件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获得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拟合曲线得到Mooney-Rivlin模型的参数,并估计和识别橡胶参数的不确定性;然后对试件进行了简单剪切试验获得频域粘弹性材料模型参数及其不确定性。利用建立形状复杂的列车用橡胶减振器的超弹性-粘弹性模型,计算小振幅下橡胶减振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了具有一定置信度的减振器模型,预测计算橡胶减振器的动刚度和阻尼,并对总体减振系统进行多种工况的振动试验,给出总体刚度阻尼的不确定度,FRF的不确定性影响,验证预测了随机振动的响应。结果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郁家福,马宗,刘丰嘉,唐兆[7](2019)在《多体动力学仿真数据驱动的列车运行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多体动力学软件无法直观体现出列车真实运行环境,而目前主流的列车虚拟运行仿真系统又无法实现对列车运行平稳性评估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多体动力学仿真数据驱动的列车运行可视化方法。采用叁维GIS技术,实现了不同线路环境下列车运行叁维场景高精度模型的构建。使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列车在不同速度和不同轨道谱下的运行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基于仿真后处理数据建立了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列车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垂向平稳性指标值。借助叁维可视化引擎UNIGINE,实现了以列车运行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数据来驱动列车模型运动的叁维可视化。(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马涛,桑尚,罗东[8](2019)在《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基于大质量法的瞬态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列车牵引电机结构设计时,使用仿真软件(如ANSYS)进行结构的冲击振动强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ANSYS软件的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因为不能直接施加加速度载荷而需要使用大质量法。因其本身理论上的局限性,大质量法相关参数设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现有资料没有明确的说明,为此对冲击振动仿真分析采用的大质量法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通过试验验证了大质量法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罗建涛[9](2019)在《基于多质点模型的重载列车动力学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整列车看成一个多质点系统,对每节车体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整列车的运动方程,建立多质点动力学模型。基于多质点模型进行牵引、制动、惰行、上坡等多种工况下的列车运行仿真,记录其车钩力分布情况,并对不同编组、不同制动方法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可为列车编组及列车控制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杨建近,朱胜阳,翟婉明[10](2019)在《浮置板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浮置板剪力铰连接作用下的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将浮置板视为弹性薄板,同时考虑剪力铰对浮置板的横向与垂向约束作用,分析了直线和曲线线路条件下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浮置板剪力铰能明显改善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缓解列车通过浮置板接缝时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产生的冲击;浮置板剪力铰对减小地铁列车的振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对轮对振动的影响最大,对构架振动的影响次之,对车体振动的影响最小;地铁列车通过直线线路时,浮置板剪力铰对板端扣件受力的改善作用明显;地铁列车通过曲线线路时,剪力铰对浮置板的横向位移、水平面内转动角和钢弹簧横向力的改善作用比较明显,对扣件横向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1期)
列车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列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车型。但不同运用条件对高速列车功能、特征、性能的需求也不同。在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设计过程中,传统的设计模式不能及时地响应用户需求,降低设计效率。因此,从需求角度出发,针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开展了需求驱动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需求与设计的映射机制,将需求映射到设计中;基于映射结果,通过对动力学参数进行设计来实现对动力学性能设计,最后获取设计结果,满足设计需求。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列车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肖乾,蒋吴曦,李超,王丹红,罗志翔.接触刚度对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动力学时变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润滑与密封.2019
[2].王家鑫,陈思益,武浩远.需求驱动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于梦阁,李田,张骞,刘加利.强降雨环境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4].臧传臻,魏庆朝,聂鑫路.曲线地段直线电机轮轨列车动力学响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5].陆海英,王文华,任利惠,冷涵.基于耦合转向架的跨坐式单轨列车及其动力学性能[J].机车电传动.2019
[6].侯光亮,展铭,郭勤涛,刘德宇,陶言和.动力学模型确认在列车橡胶减振器隔振系统的应用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7].郁家福,马宗,刘丰嘉,唐兆.多体动力学仿真数据驱动的列车运行可视化[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8].马涛,桑尚,罗东.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基于大质量法的瞬态动力学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9].罗建涛.基于多质点模型的重载列车动力学仿真与分析[J].机车电传动.2019
[10].杨建近,朱胜阳,翟婉明.浮置板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