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黏膜免疫论文-何嘉炜,周绪杰

肠道黏膜免疫论文-何嘉炜,周绪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道黏膜免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质代谢,免疫代谢,肠道菌群,肾脏病

肠道黏膜免疫论文文献综述

何嘉炜,周绪杰[1](2019)在《肾脏病蛋白质能量代谢与肠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代谢主要研究免疫与代谢在生理及疾病中的相互影响,近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免疫细胞糖类、脂质、蛋白质代谢的改变影响细胞增殖及功能状态,进而参与疾病生理病理发生机制。新近认为天然或获得性免疫系统参与了既往所认为非免疫性疾病如肥胖等疾病代谢与免疫方面的异常,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易感性。在肾脏病患者中,代谢紊乱与疾病进展互为因果。近年来有部分研究提示免疫代谢参与疾病发生及进展,并可作为干预靶点。因此,文章着重探讨免疫代谢尤其蛋白质能量代谢在肾脏病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凡[2](2019)在《共生病毒可维持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病毒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事实上,有些病毒可以“以毒攻毒”,有助于人类的健康。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周荣斌、江维、朱书课题组率先发现肠道内的共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25)

俞昊男,刘志华[3](2019)在《肠道微生物与黏膜免疫研究的前沿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屏障是抵御病原菌的重要防线,动物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肠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相互协同,维持肠道稳态。肠道菌群有助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免疫调控,对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侵害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许多研究表明,黏膜免疫与肠道菌群的不良互作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文主要归纳了肠道菌群对宿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的影响,并对IBD的致病因素以及基于肠道菌的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杨晓婷,陈涛,杨晓满,赵可及,陆筑凤[4](2019)在《蜂蜜酒对肠道微生物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蜂蜜酒是由原蜂蜜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发酵酒,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评估蜂蜜酒的功效对后续产品开发和蜂蜜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了食用酒精、蜂蜜水和蜂蜜酒对小鼠生长、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发现,长期饮用低剂量蜂蜜酒对肝脏没有损伤,同时能明显提高小鼠食物转化率,促进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的生长,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着降低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对肠黏膜免疫球蛋白SIgA也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因此蜂蜜酒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免疫来发挥保健功能。(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陈逸,董丽,喻礼怀[5](2019)在《肠道微生物区系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奶仔猪肠道中定植了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断奶仔猪的肠道黏膜免疫过程。肠道微生物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TLRs和NLRs通路分子分别发生作用。本文对肠道黏膜免疫的特点及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控的潜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利用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维持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3期)

刘伟荣,舒小莉,顾伟忠,彭克荣,赵泓[6](2019)在《儿童肠道分节丝状菌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黏膜免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儿童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方法收集177例儿童的新鲜粪便及47例儿童肠镜检查时的回盲部肠液,采用RT-PCR法测定SFB,ELISA法测定其sIgA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3例儿童回肠末端黏膜IL-17A细胞数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及Th细胞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T-bet、FOXP3和ROR-γt的表达。结果儿童肠道SFB阳性率为19.2%(34/177)。趋势分析显示SFB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0岁~、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15岁分别为40%、47%、32%、15%、12%、13%、15%、4%(P<0.001)。SFB阳性患儿(24例)的肠液s IgA浓度明显高于SFB阴性患儿(23例)(P<0.01)。SFB阳性组(12例)回肠末端黏膜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数量及转录因子T-bet、FOXP3和ROR-γt的表达与SFB阴性组(11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FB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IL-17A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FB阴性组(P<0.05)。结论儿童SFB肠道定植与年龄相关,其中3岁以内婴幼儿SFB肠道定植率较高;SFB阳性者肠道sIgA分泌增加,回肠末端IL-17A细胞数量减少。[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6):534-540](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任军,王海梅,翟丽娟,倪敬轩,毕师诚[7](2019)在《黄芪多糖上调肠道黏膜免疫分子基因表达对口蹄疫特异性抗体生成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究黄芪多糖对肠道黏膜及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增强作用,给试验小鼠口服4 d黄芪多糖,之后接种口蹄疫商品疫苗,收集二免后1~3周血清,采用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抗体效价;二免后3周处死小鼠,收集十二指肠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组织CD80和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口服黄芪多糖二免后第2,3周血清IgG水平及抗体效价显着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二免后3周,肠道组织CD80、CD86、MHC-Ⅱ、TLR-4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说明口服黄芪多糖能够上调肠道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口蹄疫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特木其乐[8](2019)在《沙葱黄酮对肉羊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沙葱黄酮对舍饲肉羊生长性能、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和肠道免疫力的影响。选取6月龄、体重相近的小尾寒羊羯羊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沙葱粉(20g/d.只)、基础日粮+11mg/kg沙葱黄酮(黄酮低浓度组)、基础日粮+22mg/kg沙葱黄酮(黄酮中浓度组)、基础日粮+33 mg/kg沙葱黄酮(黄酮高浓度组)。预饲期15d,正饲期60d。试验期开始后每天记录每组肉羊的采食量,并在试验第0d、15d、30d、45d、60d时早晨空腹称重,且每组选取4只羊,颈静脉采血,离心后取上清,用来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IB)、球蛋白(GLB)的含量。试验期结束后,每个试验组随机选取3只羊,颈动脉放血致死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观察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V/C 比值的变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道黏膜,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取结肠和盲肠肠道内容物,测定乳酸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试验结果如下:(1)在肉羊日粮中添加20 g/d每只沙葱粉和11 mg~33 mg/kg沙葱黄酮时,显着提高了肉羊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P<0.05),并且饲喂45d后其饲用效果最佳。(2)在整个试验期内,血清TP和ALB含量直线上升,在0d、15d、30d时,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45 d、60 d时,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P<0.05)。血清GLB含量在0、15、30、60d时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4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肉羊十二指肠、回肠黏膜SIgA的含量各组全部降低,但是差异不显着(P>0.05);空肠黏膜SIgA含量显着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肉羊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的空肠绒毛高度则无显着差异(P>0.05);十二指肠段,与黄酮低浓度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其余3个试验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均显着降低(P<0.05),但V/C 比值显着升高(P<0.05),沙葱组和黄酮高浓度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羊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数显着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数均显着提高(P<0.05)。(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彭众[9](2019)在《早期断奶对树突状细胞介导的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精氨酸对其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奶是仔猪出生后面临的最大应激反应,如何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减少断奶应激一直是畜牧科技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精氨酸(Arginine,Arg)是对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促进DCs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见有关仔猪断奶对DCs分化及其介导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Arg对断奶仔猪DCs化及其介导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的报道。本试验以仔猪为动物模型,以DCs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断奶对DCs介导的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哺乳期补饲Arg对其的调节作用。试验一、断奶对树突状细胞介导的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仔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20头,分别为哺乳组(S组)和断奶组(W组)。S组仔猪21日龄不断奶,继续哺乳,W组仔猪21日龄断奶,饲喂常规仔猪日粮。分别于断奶后3d和断奶后7d每组随机选取8头仔猪,屠宰取样。测定生长性能、肠道形态、T细胞数量、DCs数量、免疫指标、Notch2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S组相比,断奶后3d和7d,W组仔猪体重均极显着降低(P<0.01);断奶后3d,W组仔猪血清中LDH含量显着升高(P<0.05),W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显着降低(P<0.05)、隐窝深度显着提高(P<0.05)、V/C显着降低(P<0.05);断奶后7d,W组空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表面积极显着降低(P<0.01)。(2)与S组相比,断奶后3d,W组血液中CD3+T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5),胸腺和脾脏中CD3+T细胞数量显着提高(P<0.05)、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显着降低(P<0.05),胸腺中CD3+CD4+T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5)。(3)与 S 组相比,断奶后 3d,W 组 CD111b+CD16+、SWC3a+CD86+、SWC3a+SLA-Ⅱ-DR+DCs 数量显着减少(P<0.05)。(4)与S组相比,断奶后3d,W组血清中IL-2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空肠黏膜中sIgA、IL-2和IL-10含量显着降低(P<0.05)、IL-1β含量显著提高(P<0.05),回肠黏膜中IL-2含量和IL-2、IL-4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IL-10含量显着降低(P<0.05);断奶后7天,空肠黏膜中IL-2含量和IL-12、IFN-y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IL-10含量和IL-4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回肠黏膜中IL-Iβ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y基因表达量显着均提高(P<0.05)。(5)与S组相比,断奶后3天,W组回肠黏膜中Jagged1基因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1);断奶后7天,W组空肠黏膜中Notch2和Jagged1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回肠黏膜中D11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由此可见,断奶后仔猪肠道结构受损,肠道黏膜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免疫球蛋白和抗炎细胞因子分泌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DCs分化成熟受到抑制,断奶后3天免疫应激大于断奶后7天。断奶后仔猪肠道黏膜Notch2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仔猪断奶应激导致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损伤和DCs的分化减少可能与Notch2通路有关。试验二、精氨酸对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7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杜×长×大哺乳仔猪40头,公母各半,每组20头,分为对照组(C组)和精氨酸组(A组)。7日龄起,在自然哺乳的同时,C组每日灌服0.9%生理盐水40mL,A组每日灌服补饲Arg40mL(250mg/kg/d)。21日龄断奶,饲喂常规配合饲料。分别在断奶当天(21d)和断奶后3d(24d)每组随机挑选8头仔猪,屠宰采样。测定生长性能、肠道形态、T细胞数量、DCs数量、免疫指标、Notch2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哺乳期补饲Arg,可显着提高断奶时和断奶后3d体重和ADG(P<0.05),显着提高断奶时脾脏指数、血清和回肠黏膜中NO、NOS含量(P<0.05),显着提高断奶后3d仔猪空肠回肠黏膜中LDH活性和NOS含量、回肠黏膜中NO含量(P<0.05)。哺乳期补饲Arg,断奶时可显着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V/C、回肠V/C和绒毛表面积(P<0.05),极显着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1);断奶后3d,显着提高仔猪空肠绒毛高度、V/C和绒毛表面积(P<0.05)。(2)哺乳期补饲Arg,可显着提高断奶时胸腺和脾脏中胸腺中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P<0.05),显着提高断奶后3d胸腺中CD3+CD4+T细胞和脾脏中CD3+CD8+T细胞数量(P<0.05)。(3)哺乳期补饲Arg,可显着提高断奶时回肠 CD11b+CD16+、SWC3a+CD1a+、SWC3a+CD86+、SWC3a+SLA-Ⅱ-DR+DCs数量(P<0.05)。(4)哺乳期补饲Arg,断奶时可显着提高血清中IgG含量、空肠回肠黏膜中sIgA和IL-10含量(P<0.05)、显着降低血清IFN-γ含量、空肠黏膜中IL-11β、TNF-α基因表达量、回肠黏膜中IL-2、IL-12含量和IL-2、IFN-γ基因表达量(P<0.05);断奶后3d,可显着提高空肠黏膜中sIgA含量和回肠黏膜中sIgA、IL-10含量、IL-10基因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空肠黏膜中IFN-γ含量和IL-12基因表达量、回肠黏膜中IL-1β含量和IL-1β、IL-12基因表达量(P<0.05)。(5)哺乳期补饲Arg,可显着提高断奶时空肠黏膜中Notch2基因表达量、回肠黏膜中D111和Jagged1基因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断奶后3d空肠黏膜中D111和Hes1基因表达量、回肠黏膜中Notch2基因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哺乳期补饲Arg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减少断奶失重,可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分泌来减少断奶造成的免疫应激,并且可以促进断奶仔猪T淋巴细胞和DCs的分化。哺乳期补饲Arg可促进Notch2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Arg对断奶仔猪T淋巴细胞和DCs的分化的调节作用可能与Notch2信号通路有关。综上,断奶会导致仔猪肠道结构和黏膜免疫功能受损,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成熟DCs数量减少,Notch2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且仔猪断奶后3天断奶导致的免疫应激更为严重。哺乳期补饲Arg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减少断奶失重,提高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断奶仔猪T淋巴细胞和DCs的分化。促进Notch2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Arg对断奶仔猪T淋巴细胞和DCs的分化的调节作用可能与Notch2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10)

李亮[10](2019)在《猪肠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干扰素λ在肠道黏膜免疫中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属于α冠状病毒属,是引起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每年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猪小肠上皮是PEDV感染的靶细胞,是由绒毛区和隐窝区组成的多种细胞类型的复杂结构。目前用于体外研究PEDV的细胞模型缺乏小肠上皮复杂的生理结构,限制了对PEDV的致病机理和调节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因此,建立一个能模拟体内小肠上皮的细胞模型尤为必要。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的人或鼠肠类器官能模拟体内肠上皮结构。因此,本研究从猪不同肠段分离肠隐窝干细胞,其能够在体外7天后分化成肠类器官,能重现肠上皮多种细胞类型的复杂结构,且能连续传代和冻存复苏。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发现小肠类器官对PEDV易感,能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TCID_(50)达10~4/mL)。IFA检测证实PEDV可以感染多种类型的细胞(绒毛上皮细胞、干细胞和杯状细胞)。进一步通过qPCR和IFA检测,发现回肠类器官和结肠类器官表现出不同肠段对PEDV敏感性的差异,与体内结果一致,表明肠类器官保留着宿主遗传特性。本研究还发现临床分离株PEDV-JMS比细胞适应株PEDV CV777在回肠类器官中复制地更好。通过qPCR检测发现PEDV在感染早期抑制回肠类器官中IFN产生,并且在回肠类器官中IFN-λ1比IFN-α诱导更强抗病毒基因的表达(ISG15、MxA、OASL和IFITM1),更有效抑制PEDV感染。Ⅲ型干扰素(IFN-λ)属于IL-10家族成员,主要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前期研究表明猪IFN-λ3比IFN-α更有效地抑制PEDV感染,但其抗病毒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IFN-λ3诱导的转录谱,还未见报道。为解析猪IFN-λ3抗黏膜病毒的分子机制以及与IFN-α抗PEDV活性的差异,本文通过RNA-seq比较了两种IFN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诱导的基因转录谱,发现IFN-λ3处理IPEC-J2细胞后诱导997个基因差异表达而IFN-α只诱导12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共同诱导差异表达基因110个。转录谱富集分析表明,IFN-λ3比IFN-α参与调控IPEC-J2细胞中更多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等生物学过程,激活更多的信号通路,尤其是JAK-STAT信号通路。通过qPCR在IPEC-J2和小肠类器官上验证了RNA-seq结果,证实IFN-λ3比IFN-α更有效上调ISGs表达(MX2、IFIT3、OASL、OAS1、RSAD2和PLAC8)。通过克隆表达IFN-λ3诱导前10个基因中的rsad2和mx2基因,证实猪RASD2和MX2呈剂量反应显着抑制PEDV的感染。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模拟体内肠上皮的肠类器官模型,为探索PEDV发病机制以及宿主与猪肠道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也为阐明IFN-λ抗PEDV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对IFN-λ3和IFN-α诱导的转录谱分析及验证为探索IFN在黏膜免疫中的抗病毒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肠道黏膜免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病毒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事实上,有些病毒可以“以毒攻毒”,有助于人类的健康。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周荣斌、江维、朱书课题组率先发现肠道内的共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道黏膜免疫论文参考文献

[1].何嘉炜,周绪杰.肾脏病蛋白质能量代谢与肠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2].杨凡.共生病毒可维持肠道黏膜免疫功能[N].中国科学报.2019

[3].俞昊男,刘志华.肠道微生物与黏膜免疫研究的前沿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4].杨晓婷,陈涛,杨晓满,赵可及,陆筑凤.蜂蜜酒对肠道微生物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9

[5].陈逸,董丽,喻礼怀.肠道微生物区系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19

[6].刘伟荣,舒小莉,顾伟忠,彭克荣,赵泓.儿童肠道分节丝状菌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黏膜免疫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7].李任军,王海梅,翟丽娟,倪敬轩,毕师诚.黄芪多糖上调肠道黏膜免疫分子基因表达对口蹄疫特异性抗体生成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8].特木其乐.沙葱黄酮对肉羊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9].彭众.早期断奶对树突状细胞介导的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精氨酸对其的调节作用[D].扬州大学.2019

[10].李亮.猪肠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干扰素λ在肠道黏膜免疫中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标签:;  ;  ;  ;  

肠道黏膜免疫论文-何嘉炜,周绪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