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织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交通,模型,能力,工程,服务水平,运行速度,通流。
交织区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禹,李少博,彭博,谭景元[1](2019)在《山地城市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适用于山地城市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本文利用高空视频采集技术对典型城市复杂交织区展开研究,提出山地城市干道交织区交通仿真模型构建与参数标定方法。针对仿真模型多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与测试,最终确定4个关键影响参数:速度期望分布、停车间距(CCO)、跟车变量(CC2)、安全距离折减系数。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关键参数标定,给出各参数合理阈值。之后针对重庆市四千米交织区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拥堵情形时仿真结果与实际流量相比误差在7%之内,能准确反映交织区实际运行情况。对比现有交织区运行分析方法,发现现有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不适用于山地城市干道交织区,计算结果远大于实测通行能力。基于VISSIM交织区仿真模型获取不同交织情形下通行能力,提出适用于山地城市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选取交织区长度(L_S)、交织区车道数(N)、交织流量比(Q_R)和汇出比(Q_W)作为模型4个参数。利用IstOpt软件进行非线性复杂模型参数估算求解。模型拟合度R~2为0.9897,与实测数据误差约在6%之内。(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陈超,周颖[2](2019)在《高速公路左出口互通交织区长度计算及安全设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高速公路左出口互通交通安全状况,克服经验设计方法所带来的不足,文章对高速公路左出口车辆换道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参照《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给出了交织区长度和运行速度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算例分析。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结果均表明,相对于右出口,左出口交织区更长。结合算例,文章在标志预告、标志版面设计及限速方面给出了优化设计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丛强滋,张强[3](2019)在《沙河驿复合型互通立交方案研究与交织区通行能力验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逐渐密集,越来越多型式多样、功能不一的复合式互通立交也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不断出现。文章以迁曹高速沙河驿复合型互通立交为例,根据区域路网、交通量预测、地形地物及其他相关控制因素,对复合型互通立交方案的布置、交织段长度及通行能力进行研究,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8期)
马庆禄,乔娅,冯敏[4](2019)在《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邻较近的交织区车辆持续交织运行特点,以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旨在计算不同时段交通量所对应近邻各交织区的最佳提前变道诱导距离,以减少近邻交织区车辆相互干扰,降低平均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重庆市海峡路两段近邻交织区的日均交通量(4 092 pcu/h),早高峰时段交通量(5 340 pcu/h),晚高峰时段交通量(4 596 pcu/h),以及年均交通量(3 276 pcu/h)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实验选取近邻交织区内累计平均延误作为近邻交织区的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软件(Vissim 4.3)持续仿真40次.结果表明,最佳提前变道约束距离为交织区长度的60%,其相应的平均交通延误分别降低了57%、73%、63%和72%.(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万众[5](2019)在《城市高快速路转换交织区设计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转换交织区的复杂性,以某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市政连接线工程SE匝道为例,结合交织区的交通流向、交通出行需求等特点,从物理空间分离的角度,研究了城市复杂路段与快速路衔接交织区域的优化方案,并基于HCM2010提供的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优化前后交织区的车流密度、服务水平及工程措施,为其他高快速路转换衔接交织段的交通组织和工程改善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孟鑫[6](2019)在《混合车流环境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自动驾驶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制造出了能够在实际道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不难预料,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会普及到每个家庭。但是,在自动驾驶车辆全面普及之前,会有一段时间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驾驶车辆同时在道路上行驶,形成混合交通流。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行为与人类驾驶车辆的驾驶行为有所区别,尤其在换道过程中,这种区别更加明显。在城市道路中,快速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承担了大部分交通量,并且由于快速路交织区的结构特点,车辆在快速路交织区一定发生换道行为。因此,有必要研究自动驾驶车辆加入后,混合交通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交通流变化规律。结合自动驾驶车辆的特性,分析自动驾驶车辆的换道行为,将换道策略分为换道意图的产生、换道条件的判断以及换道收益的计算叁个步骤;以博弈论思想为基础,量化计算自动驾驶车辆换道收益,采用纳什均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换道策略;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改进演化规则,建立符合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特性的混合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春市南部快速路某段交织区为实例,对该路段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观察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率和平均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自动驾驶车辆加入时,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有所提高,当仅有一条车道加入10%的自动驾驶车辆时,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仅提高4%,当四条车道都加入90%的自动驾驶车辆时,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提高27%。但是随着自动驾驶车辆比例的提高,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提升幅度的变化率逐渐放缓,当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从10%增加到40%时,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当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从40%增加到90%时,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提高得比较缓慢。(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吕天华[7](2019)在《互通立交集散车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提升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集散车道是互通立交的常规设计方法,为提升集散车道交织区的通行能力、改善整个立交的运行状况,以杭州通彩立交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增加交织区长度、设置剪刀叉匝道、设置隔离设施等措施,对交织区的行车条件进行改善,并根据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对交织区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措施可显着提升交织区的通行能力,为保障立交运营期间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运输》期刊2019年03期)
苏俊杰,柴干,季文韬[8](2019)在《基于投影寻踪的快速路交织区交通状态判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判别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交通状态,实现交通控制策略的优化决策,基于投影寻踪模型与k-means聚类算法,研究了一种新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以交通状态的量化分析为目标,考虑投影寻踪模型的特性,定义了交通状态系数;根据类内聚集度与异类间散度的分析,建立了聚类效果评价系数表达式;应用推导的改进式遗传算法,结合k-means聚类算法,计算获得最优投影方向与聚类中心;应用最优投影方向将新观测的交通流数据转化为交通状态系数,判定欧式距离最小的聚类中心,获得相对应的交通流状态。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对专家经验的依赖性,解决了熵权法对小概率事件信息熵的过量估计问题,并改进了投影寻踪模型的聚类效果评价系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状态判别准确率为96.63%,较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算法分别提高了5.58%和7.01%,能够准确判别交织区交通流状态。(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陈新富[9](2019)在《浅谈高速公路交织区的运行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速公路交织区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分析,介绍了交织区的构造类型以及影响交织区车辆运行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具体算例的计算,介绍了交织区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对交织区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一些见解。(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9年02期)
刘伟,陈科全,田宗忠,杨广川[10](2019)在《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最大化的合流车道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干道交织区内大量的车辆交织将严重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根据车辆交织行为及各汇入车道交通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交织区合流车道信号控制方式.采用交织折减系数,建立了车道控制下的交织区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随后,以交织区内实际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交织区内交织比例和相位控制方案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合流车道最优信号配时模型;最后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汇入控制的实际通行能力与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仅为2.44%,验证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峰期间汇入交通量的增加,交织区内存在大幅度的通行能力骤减,采用分车道信号控制后,交织区的实际通行能力与实际过车数得到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1期)
交织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高速公路左出口互通交通安全状况,克服经验设计方法所带来的不足,文章对高速公路左出口车辆换道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参照《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给出了交织区长度和运行速度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算例分析。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结果均表明,相对于右出口,左出口交织区更长。结合算例,文章在标志预告、标志版面设计及限速方面给出了优化设计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织区论文参考文献
[1].蔡晓禹,李少博,彭博,谭景元.山地城市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2].陈超,周颖.高速公路左出口互通交织区长度计算及安全设施优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3].丛强滋,张强.沙河驿复合型互通立交方案研究与交织区通行能力验算[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4].马庆禄,乔娅,冯敏.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5].万众.城市高快速路转换交织区设计优化研究[J].中外建筑.2019
[6].孟鑫.混合车流环境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吕天华.互通立交集散车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提升措施[J].交通与运输.2019
[8].苏俊杰,柴干,季文韬.基于投影寻踪的快速路交织区交通状态判别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9
[9].陈新富.浅谈高速公路交织区的运行安全[J].华东公路.2019
[10].刘伟,陈科全,田宗忠,杨广川.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最大化的合流车道控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