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脂肪醇乙氧基化的窄分布催化剂

用于脂肪醇乙氧基化的窄分布催化剂

一、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认为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包利宁[2](2021)在《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支链表面活性剂因较低的表面张力、低泡和快速消泡的性能,以及良好的润湿能力,在工业清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目前,典型的的支链表面活性剂均是以“Y”型分支结构的古尔伯特醇为疏水基来合成的。众所周知,古尔伯特醇是两分子醇通过古尔伯特缩合反应合成的。然而,该反应中会伴随一系列相当复杂的副反应,导致形成醛、酮、酸等其它化合物,这使得目标产物收率较低,从而影响其用于支链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因此,寻找能够合成支链表面活性剂的新替代原料非常重要。在现代煤化工生产中,费托合成产出的α-烯烃(1-己烯与1-辛烯)可被选择性二聚,合成2,2-二烷基乙烯(2-丁基-1-辛烯与2-己基-1-癸烯)。2,2-二烷基乙烯不但具有“Y”型分支结构,还存在碳碳双键,是合成支链表面活性剂疏水端的替代原料。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已报道的多种途径均可修饰碳碳双键。其中,HCOOH和H2O2催化的羟基化反应是合成邻二醇的有效手段。因此,本研究以2,2-二烷基乙烯(2-丁基-1-辛烯与2-己基-1-癸烯)为原料,通过羟基化反应和乙氧基化反应,合成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并测定其表面活性剂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1)以2-丁基-1-辛烯或2-己基-1-癸烯为原料,通过HCOOH和H2O2催化羟基化反应合成支链邻二醇,测定产物的分布,确定各产物的化学结构,并优化反应条件以获得高纯度的目标产物。研究结果表明,羟基化产物体系中不但含有目标产物支链邻二醇,还有支链环氧化物和副产物酮等其它产物。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合成2-丁基-1,2-辛二醇的优化反应条件:H2O2/2-丁基-1-辛烯=1.5、HCOOH/2-丁基-1-辛烯=3.5、反应温度为30°C、反应时间为6 h;同时也得到合成2-己基-1,2-癸二醇的优化反应条件:H2O2/2-己基-1-癸烯=1.5、HCOOH/2-己基-1-癸烯=4.0、反应温度为50°C、反应时间为10 h。最终,原料的转化率均接近于100%,支链邻二醇的选择性均大于70%。(2)在溶剂反应体系中,KOH催化支链邻二醇乙氧基化反应,合成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2-丁基-1,2-辛二醇聚氧乙烯醚或2-己基-1,2-癸二醇聚氧乙烯醚)。测定产物分布,表征产物结构,并以2-己基-1,2-癸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为例,研究各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由于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是极性相近的“同系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因此HPLC谱图中不同的产物并未展现出明显差异。质谱解析表明,支链邻二醇与环氧乙烷成功反应,其产物是不同环氧乙烷加成数的混合物。通过调控工艺参数,得到乙氧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反应温度为140°C,反应压力为0.15 MPa,催化剂用量为1.5‰。(3)通过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考察六种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的表面活性剂性能。表面张力测试表明:六种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均具有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尤其是2-己基-1,2-癸二醇聚氧乙烯醚,因较长的疏水烷基链,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可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27 m N/m。接触角测试表明:2-丁基-1,2-辛二醇聚氧乙烯醚的接触角相对较大,不能很好的润湿石蜡膜;2-己基-1,2-癸二醇聚氧乙烯醚的接触角随浓度增加显着减小,尤其是1.000 g/L的B-C8EO-6水溶液,石蜡膜上的接触角在30 s内从53.5°降至38.5°,展现出良好的润湿能力。泡沫性能测试表明:这类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具有较低的泡沫体积和消泡的能力。因此,它们具有典型的支链表面活性剂性能。该研究为支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提供了新原料,也为煤炭资源化利用合成精细化学品开辟了新途径。

柯中明[3](2020)在《聚氧乙烯表面活性剂产品质量改进的研究》文中指出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是由含活泼氢化合物(RXH)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EO)进行开环聚合得到的具有不同加成数的产物,或由这些产物再继续反应而得到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总称。含活泼氢的化合物RXH主要是含羟基(OH)的脂肪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3-甲基-3-丁基-1-醇等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聚乙二醇(PEG)两类产品质量改进的工艺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寻找最佳工艺条件,从而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游离环氧乙烷含量、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聚乙二醇含量、降低聚乙二醇产品电导率,使其符合市场需求。论文从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熟化时间、中和反应气提时间四个因素对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游离环氧乙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添加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催化剂添加量为1%,反应温度为130150℃,熟化时间为30分钟,气提时间为10分钟为最佳的工艺条件,最终产品中环氧乙烷含量低于20ppm,该条件下对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游离环氧乙烷含量的效果明显。另外,为了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聚乙二醇含量,对起始剂含水量、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四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聚乙二醇副产物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起始剂含水量和反应温度,并通过优化找到最佳工艺条件,在生产装置中,每批投料量8t的配方下,起始剂脱水温度115℃,脱水时间50分钟,反应温度145165℃,反应压力300kPa,催化剂添加量16kg,得到的最终产品AEO2T中聚乙二醇质量百分比为0.9%以下。然后,为了降低聚乙二醇产品电导率,对体系内清洗水、催化剂添加量两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添加量对聚乙二醇产品的电导率影响最大,通过优化找到最佳催化剂添加量,PEG400产品每批投料量10t的配方下,催化剂添加4kg,既保证了反应速度,又得到电导率低于28us/cm的产品。

胡益涛[4](2020)在《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n)曾是全球产量第二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润湿、乳化、增溶和洗涤去污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工农业各领域。然而由于生物降解性差、环境累积性强和生物毒性高,目前NPEOn已在全球范围内被禁用或限用,所以其绿色化学替代品的研发已经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相关应用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开发了多个部分性能替代品,但是从结构和性能全方位替代NPEOn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结构替代角度,以环己醇砌块替代酚氧砌块,设计并合成了与NPEOn分子结构相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NCEOn),并研究其构效关系。通过与NPEOn比较,重点考察NCEOn是否拥有优异的初级生物降解性,是否保持甚至优于NPEOn的应用性能,特别是其乳化硅油的性能,以此评判本文设计合成的NCEOn能否成为NPEOn的绿色替代品。为了建立快速分析NCEOn产品中原料壬基环己醇(NC)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以满足快速跟踪检测的需求,本文筛选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 HPLC)两类5种方法,并进行比较和初步条件优化,确定了用Inertsil NH2色谱柱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以及乙酸乙酯为洗脱液的NP HPLC法定量分析NC,方法的回收率为91.77%~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4.46%,最低检测限为9.8μg·mL-1,满足本文合成NCEOn产品中NC残留量的快速分析要求。以催化活性、NC残留率和产物选择性为主要指标,筛选了金属氢氧化物、金属醇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长链脂肪酸盐、金属氢化物、Lewis酸和Lewis酸型离子液体等八类共41个品种的催化剂,优选了NaH为催化NC乙氧基化反应合成NCEOn的催化剂。在催化剂用量为NC质量分数0.5%,反应温度为120℃和环氧乙烷(EO)分压为0.4 MPa条件下,NaH催化NC合成NCEO7的反应中催化活性为0.519 g EO·g-1 Cat·min-1、NC的转化率为99.6%、产品中PEG的质量分数为7.2%以及产品的EO多分布指数为85%,证实NCEOn产品具有NC残留量少、PEG含量低和产品EO分布窄的特征。以NaH为催化剂分别制备了EO加成数为5、7、9和11的系列NCEOn产品,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鉴定了NCEOn结构。测定了系列NCEOn的代表产品NCEO7的初级生物降解性以及系列NCEOn产品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并研究其构效关系,再采用量子理论计算化学的方法优化壬基环己醇乙二醇单醚(NCEO1)、壬基酚乙二醇单醚(NPEO1)和正十二烷基苄醇乙二醇单醚(DBEO1)的分子构型,以期为NCEOn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NCEO7的七天初级生物降解度为100%,显着优于NPEOn。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增加,NCEOn的浊点(CP)升高,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饱和吸附量(Γm)减小,饱和吸附面积(am)增大,乳化硅油的能力降低,发泡力增强,润湿、乳化力及对炭黑油污布去污力都先增强后减弱且NCEO9最佳,对皮脂污布的去污力增强。与NPEO9对比的结果表明,NCEO9的表面活性更加接近甚至优于NPEO9,其在乳化硅油、炭黑油污布去污方面优于NPEO9,具有比NPEO9更优的低泡性能,而皮脂污布去污和润湿性略小于NPEO9,这都得益于NCEOn与NPEOn高度相似的结构。综合NCEOn的合成、初级生物降解度和包括乳化硅油性能在内的应用性能的结果,表明NCEOn可成为NPEOn的绿色替代品。

张璐[5](2019)在《油酸衍生多官能团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环氧油酸甲酯(EMO)为原料,先将环氧油酸甲酯羟基化得到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再将其与环氧乙烷(EO)反应,得到不同平均EO加合数的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DHOMEE-n),使其同时兼备双醇类聚醚和酯类聚醚的性质;然后以油酸(OA)为原料,先经环氧化-羟基化,然后进行乙氧基化得到不同平均EO加合数的9,10-二羟基硬脂酸乙氧基化物(DHSAE-n),DHSAE-n同时具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的性质。对这两种含有三个亲水基团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能以及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DHOMEE-n的制备和表征。以环氧油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羟基化反应制得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DHOME),其具有三个活性官能团(两个仲羟基和一个酯基),再将其乙氧基化制备一系列不同平均EO加合数的DHOMEE-n。对DHOME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通过重结晶法对DHOME进行了提纯。然后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DHOMEE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2)DHOMEE-n的性能研究。研究了不同平均EO加合数的DHOMEE-n(n=10、15、20)以及相同EO加合数的不同类产品(FMEE-15、OMEE-15、DHOMEE-15)的表面性能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EO加合数的同类产品来说,DHOMEE-15具有最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同时具有最优的润湿和乳化性能;对于相同EO加合数的不同类产品来说,含有两个亲水基侧链的DHOMEE-15在各项性能上都有极大的提升。(3)DHSAE-n的制备和鉴定。以油酸为原料通过环氧化-羟基化反应制备了具有三个活性官能团(两个仲羟基和一个羧基)的9,10-二羟基硬脂酸(DHSA),再将其乙氧基化制备一系列不同平均EO加合数的DHSAE-n。对DHSAE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最优的反应条件,通过重结晶法对DHSA进行了提纯。然后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DHSAE的分子结构进行了鉴定。(4)DHSAE-n的性能研究。研究了不同平均EO加合数的DHSAE-n(n=10、12、15、18、20)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DHSAE-n是一种低泡且去污性能良好的表面活性剂。研究DHSAE-n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DHSAE-n可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聚集体,且随着EO加合数和溶液浓度的增大,胶束聚集体的尺寸在减小。

王新刚[6](2019)在《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窄分布脂肪醇醚(N-AEmO,m=3,5,7,9)为原料,经过硫酸化、中和后制得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钠(N-AEmS,m=3,5,7,9)。研究了N-AEmS(m=3,5,7,9)的性能及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所形成复配体系的性能和相行为。同时,对N-AE5S/TTAB混合溶液所形成的双水相体系及其在蛋白质萃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N-AEmS(m=3,5,7,9)的制备及结构鉴定。分别以气体SO3和氯磺酸为硫酸化试剂硫酸化N-AE3O和N-AEmO(m=5,7,9),然后通过NaOH中和制得N-AEmS(m=3,5,7,9)。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制备的N-AEmS(m=3,5,7,9)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N-AEmS(m=3,5,7,9)。(2)N-AEmS(m=3,5,7,9)的性能研究。通过测定N-AEmS(m=3,5,7,9)的静态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乳液稳定性及浊度对其表面活性、扩散性能、铺展性、乳化力以及耐盐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聚氧乙烯(EO)基团数目的增加,N-AEmS(m=3,5,7,9)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饱吸附量(Γmax)逐渐减小,而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和pC20逐渐增大;(2)N-AEmS(m=3,5,7,9)的耐盐性和乳化性随着EO基团数目的增加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N-AE9S分子内EO链较严重的卷曲,使其乳化性较N-AEmS(m=3,5,7)有所降低。(3)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低于cmc时,N-AEmS(m=3,5,7,9)中的EO基团在影响其扩散性能和铺展性能方面呈现出疏水性。当浓度高于cmc时,N-AEmS(m=3,5,7,9)中的EO基团在影响其扩散性能和铺展性能方面呈现出亲水性。(3)N-AE3S与常规AE3S的性能比较。通过测定N-AE3S和常规AE3S溶液的静态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乳化性和耐盐性,发现与常规AE3S相比,N-AE3S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更优良的铺展性和乳化性,而两者的耐盐性相近。(4)N-AEmS(m=3,5,7,9)与TTAB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通过测定N-AEmS/TTAB(m=3,5,7,9)复配体系的静态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及动态接触角,发现当浓度低于cmc时N-AEmS/TTAB(m=3,5,7,9)复配体系并未表现出性能的提高,甚至复配体系的铺展和扩散性能反而有所降低。当浓度高于cmc时复配体系较单一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扩散、乳化及铺展等性能方面均有所提升。(5)N-AEmS/TTAB(m=3,5,7,9)复配体系的相行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配体系的聚集体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浓度为1.0×10-1 mol/L、摩尔比4:6时,随着EO基团数目的增加,N-AEmS/TTAB(m=3,5,7)复配体系的聚集体形貌依次呈现出球形、网状和球形聚集体,而在N-AE9S/TTAB复配体系中没有发现聚集体。(6)N-AE5S/TTAB双水相体系(ASTP)形成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摩尔比的N-AE5S/TTAB复配体系所形成的ASTP,发现该体系中ASTP的形成主要是由疏水作用引起的棒状聚集体的进一步聚集形成网状结构所致。N-AE5S/TTAB复配体系所形成的ASTP可实现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分离纯化,并且在复配体系浓度为6.0×10-2 mol/L、摩尔比为4.2:5.8时,该体系所形成的ASTP对BSA的萃取率可达66.1%。

高于洋,李明,温朋鹏,孙永强[7](2016)在《传统醇醚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产品合成、生产装置、催化剂类型、产品EO分布和游离醇含量以及下游衍生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近些年我国传统醇醚工艺技术的升级与进步。

赵会晶[8](2015)在《一步合成醇醚羧酸酯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醇醚羧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传统工艺是通过醇的烷氧基化反应合成醇醚,再与羧酸经酯化反应得到,本研究采用羧酸酯与环氧乙烷发生一步烷氧基化反应直接合成目标产物。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同时具备酸碱双活性位的(改性)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饱和羧酸酯、带双键的不饱和羧酸酯以及含苯环的羧酸酯与环氧乙烷的一步乙氧基化反应。通过实验对羧酸酯的乙氧基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以镁铝锆(Zr-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乙酸乙酯(EA)与环氧乙烷EO反应合成乙二醇乙醚乙酸酯(CAC),n(EA/EO)=4:1、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1.5(wt)%,EO转化率88.28%,CAC产率为43.44%;以镁铝复合氧化物(Mg-Al)催化丙烯酸乙酯(Et A)与EO反应合成乙二醇乙醚丙烯酸酯(EEA),n(Et A/EO)=3:1、反应温度130℃、催化剂用量1.5(wt)%,EO转化率为66.03%,EEA选择性为57.59%;以镁铝锰(Mn-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苯甲酸甲酯(MB)与EO反应合成乙二醇甲醚苯甲酸酯(EGMB),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为1.5(wt)%、n(MB/EO)=3:1,EO的转化率为86.40%,EGMB的产率为47.00%。合成产物通过NMR、FT-IR、GC-MS等表征方法鉴定,反应得到了预期产物。考察了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沉淀剂、催化剂碱改性、金属氧化物添加剂、酸碱量比例、活化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SEM、XRD、BET、CO2/NH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催化羧酸酯与环氧乙烷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镁铝复合氧化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是Mg Al2O4,氧化锆在镁铝复合氧化物中主要是修饰作用,改善催化剂的孔道结构、表面形态,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衡催化剂酸碱量;氧化锰在镁铝复合氧化物中与其中的成分形成了新的物相Mg6Mn O8,新物相Mg6Mn O8与活性组分Mg Al2O4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蒋飞国,朱宏,陈耀武,韩荣烨,冯俊宏[9](2014)在《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天然脂肪醇为起始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乙氧基化反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产物的组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催化剂,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120℃,0.10.3MPa的压力条件下,当环氧乙烷平均加和数为1.6时,聚合产物中残留脂肪醇为15.5%,AEO1-3的含量为76.2%。

帅虎,张大伟,赵贤俊[10](2013)在《脂肪醇乙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用于合成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二、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表面活性剂
        1.1.1 表面活性剂的简介
        1.1.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1.3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
    1.2 支链表面活性剂
        1.2.1 支链表面活性剂的简介
        1.2.2 支链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与应用
    1.3 支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3.1 支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1.3.2 支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
    1.4 烯烃二聚体的合成与应用
        1.4.1 烯烃二聚体的合成
        1.4.2 烯烃二聚体的应用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物质的合成
        2.2.1 支链烯烃的合成
        2.2.2 支链邻二醇的合成
        2.2.3 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2.3 产物分析及表征方法
        2.3.1 气相色谱(GC-FID)表征
        2.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
        2.3.3 制备液相色谱分离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2.3.5 液相色谱质谱(LC-MS)表征
        2.3.6 高效液相色谱(HPLC)表征
        2.3.7 核磁共振波谱(NMR)表征
    2.4 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方法
        2.4.1 静态表面张力测试
        2.4.2 动态表面张力测试
        2.4.3 接触角测试
        2.4.4 发泡性能测试
第3章 支链邻二醇的合成
    3.1 引言
    3.2 反应路线及热力学计算
    3.3 物质分析及结构表征
        3.3.1 支链烯烃的合成分析与结构表征
        3.3.2 支链邻二醇的合成分析与结构表征
    3.4 反应条件的优化
        3.4.1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3 烯烃二聚物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的影响
        3.4.4 烯烃二聚物与甲酸的摩尔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链邻二醇乙氧基化物的合成
    4.1 引言
    4.2 反应路线及热力学计算
    4.3 物质分析及结构表征
        4.3.1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4.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3 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
    4.4 反应条件的优化
        4.4.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4.2 反应压力的影响
        4.4.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的表面性能
    5.1 引言
    5.2 静态表面张力测试
    5.3 动态表面张力测试
    5.4 接触角测试
    5.5 发泡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聚氧乙烯表面活性剂产品质量改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2 聚乙二醇
    1.3 聚氧乙烯醚产品的制备原理
        1.3.1 聚氧乙烯醚产品的反应原理
        1.3.2 不同聚氧乙烯醚产品的反应方程式
    1.4 聚氧乙烯醚产品的用途
        1.4.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的应用
        1.4.2 聚乙二醇产品的应用
    1.5 乙氧基化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1.5.1 传统间歇搅拌釜式工艺
        1.5.2 管式连续工艺
        1.5.3 Press外循环喷雾式工艺
        1.5.4 Buss环路喷射工艺
        1.5.5 乙氧基化技术比较
    1.6 乙氧基化装置产能情况
    1.7 乙氧基化产品市场情况
        1.7.1 传统市场
        1.7.2 最新进展
    1.8 乙氧基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8.1 我国表面活性剂需求不断增大
        1.8.2 由于国内原材料的优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势必替代进口
        1.8.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向绿色化,多功能,专业化方向发展
        1.8.4 替代进口产品
        1.8.5 乙氧基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0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试剂及设备
        2.1.1 主要原料
        2.1.2 其他试剂
        2.1.3 分析仪器
    2.2 乙氧基化装置
    2.3 乙氧基化步骤
        2.3.1 起始剂预处理
        2.3.2 反应部分
        2.3.3 熟化反应
        2.3.4 汽提
        2.3.5 冷却
        2.3.6 中和
        2.3.7 尾气吸收
    2.4 计算方法
        2.4.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加成数的计算
        2.4.2 聚乙二醇环氧乙烷加成数的计算
    2.5 分析方法
        2.5.1 羟值的分析方法
        2.5.2 水含量的分析方法
        2.5.3 电导率的分析方法
        2.5.4 产品质量指标
第三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游离环氧乙烷含量的控制研究
    3.1 实验装置
    3.2 实验反应机理
    3.3 实验步骤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催化剂添加量对乙氧基化产品中游离性EO含量的影响
        3.4.2 熟化时间对乙氧基化产品中游离性EO含量的影响
        3.4.3 气提时间对乙氧基化产品游离EO含量的影响
        3.4.4 反应温度对乙氧基化产品游离EO含量的影响
        3.4.5 最优工艺条件下产品游离EO含量的重复实验
        3.4.6 不同品种对下游磺化产品中二烷含量的影响
        3.4.7 上海石化(SPC)与日本企业产品中游离EO对比
    3.5 小结
第四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聚乙二醇含量的控制研究
    4.1 实验原理
    4.2 试验方法
        4.2.1 优化脱水操作
        4.2.2 正交实验
    4.3 结果讨论与分析
        4.3.1 脱水时间对脂肪醇水含量的影响
        4.3.2 脱水温度对脂肪醇水含量的影响
        4.3.3 反应温度对产品中PEG含量的影响
        4.3.4 反应压力对产品中PEG含量的影响
        4.3.5 催化剂添加量对产品中PEG含量的影响
        4.3.6 最优工艺条件下产品中PEG含量的重复实验
    4.4 小结
第五章 聚乙二醇产品(PEG400)的电导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实验方法
    5.2 结果讨论与分析
        5.2.1 正交试验结果
        5.2.2 反应温度对产品电导率的影响
        5.2.3 反应压力对产品电导率的影响
        5.2.4 催化剂添加量对产品电导率的影响
        5.2.5 最优工艺条件下产品电导率的重复实验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1.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研究概述
        1.2.1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产、性质和应用
        1.2.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降解性
        1.2.3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毒性问题
        1.2.4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替代研究进展
    1.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研究进展
        1.3.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1.3.2 脂肪醇乙氧基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3 仲醇聚氧乙烯醚
    1.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成分分析的的主要方法
        1.4.1 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4.3 其他分析方法
    1.5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中残留壬基环己醇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NCEO_9的合成
        2.3.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 HPLC)分析的尝试
        2.3.3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 HPLC)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NCEO_n优化的结果
        2.4.2 NP HPLC-ELSD法的建立
        2.4.3 NP HPLC-RID法的建立
        2.4.4 NP HPLC法的回收率与精密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壬基环己醇乙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的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NC中水分测定
        3.3.2 NC中 NP残留量测定及NP的脱除
        3.3.3 NC的乙氧基化反应
        3.3.4 NCEO_n的 TLC分析
        3.3.5 NCEO_n产品中残留原料醇NC的定量分析
        3.3.6 NCEO_n产品中二恶烷的定性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NC原料的预处理
        3.4.2 催化剂的初筛选
        3.4.3 合成NCEO_n的原料选择性
        3.4.4 催化剂的产物选择性
        3.4.5 反应器的类型对NaH催化NC乙氧基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的构效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NCEO_n的合成、处理、NC残留量分析与PEG生成量分析
        4.3.2 NCEO_n的结构表征
        4.3.3 初级生物降解性测定
        4.3.4 表面张力测定
        4.3.5 浊点测定
        4.3.6 乳化力测定
        4.3.7 润湿力测定
        4.3.8 泡沫性测定
        4.3.9 去污力测定
        4.3.10 量子理论计算化学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NCEO_n的 NC残留量与PEG生成量分析结果
        4.4.2 NCEO_n的结构表征
        4.4.3 NCEO_7的初级生物降解性
        4.4.4 NCEO_n浊点的构效关系
        4.4.5 NCEO_n表面活性的构效关系
        4.4.6 NCEO_n乳化力的构效关系
        4.4.7 NCEO_n润湿力的构效关系
        4.4.8 NCEO_n泡沫性能的构效关系
        4.4.9 NCEO_n去污力的构效关系
        4.4.10 NCEO_n的构型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NCEO_n的TLC
附录2 :NCEO_n的结构鉴定
附录3 :NCEO_7的生物降解性检测报告
附录4 :最小能量结构的笛卡尔坐标
附录5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5)油酸衍生多官能团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油酸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2.1 油酸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2.2 油酸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2.3 油酸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3 植物油环氧化研究进展
        1.3.1 植物油环氧化工艺
        1.3.2 植物油环氧化催化方法研究现状
    1.4 植物油羟基化研究进展
        1.4.1 水解法
        1.4.2 醇解法
        1.4.3 催化加氢甲酰化法
        1.4.4 臭氧氧化法
    1.5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研究进展
        1.5.1 FMEE的合成方法
        1.5.2 FMEE的性能研究
    1.6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DHOMEE-n的结构分析
        2.3.2 DHOMEE-n中总EO加合数和EO分布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HOMEE-n的物化性能
        3.3.2 DHOMEE-n的应用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9,10-二羟基硬脂酸乙氧基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HSAE-n的结构分析
        4.3.2 DHSAE-n的物化性能
        4.3.3 DHSAE-n的应用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论
    5.1 总结论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脂肪醇醚及其硫酸盐
        1.2.1 脂肪醇醚
        1.2.2 脂肪醇醚硫酸盐
    1.3 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钠的性能及应用
        1.3.1 脂肪醇醚硫酸钠的物化性能
        1.3.2 脂肪醇醚硫酸钠的应用性能
        1.3.3 应用
    1.4 脂肪醇醚硫酸钠的复配
        1.4.1 阴/阳复配体系的性能
        1.4.2 阴/阳复配体系的相行为
        1.4.3 阴/阳复配体系的应用
    1.5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样品制备
        2.2.4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AEm O(m=3,5,7,9)的羟值
        2.3.2 N-AEm S(m=3,5,7,9)的结构鉴定
        2.3.3 N-AEm S(m=3,5,7,9)的物化性能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EO基团分布对AE3S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AE3O和 AE3O的 EO基团分布
        3.3.2 静态表面力
        3.3.3 接触角
        3.3.4 动态表面张力
        3.3.5 乳化能力
        3.3.6 耐盐能力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N-AE_mS与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体系的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静态表面张力
        4.3.2 接触角
        4.3.3 动态表面张力
        4.3.4 乳化能力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N-AE_mS/TTAB复配体系的相行为及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样品制备
        5.2.4 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N-AE_mS/TTAB(m=3,5,7,9)的相行为
        5.3.2 N-AE——5S/TTAB复配体系双水相的研究
        5.3.3 N-AE5S/TTAB复配体系双水相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论
    6.1 总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7)传统醇醚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2 乙氧基化物的生产工艺
    2.1 传统釜式工艺
    2.2 喷雾式生产工艺
    2.3 环路喷射式生产工艺
    2.4 组合型生产工艺
3 产品性能升级
    3.1 产品EO分布与游离醇含量
    3.2 下游衍生差异化
4 结论

(8)一步合成醇醚羧酸酯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醇醚羧酸酯产品概述
        1.1.1 醇醚羧酸酯的发展概述
    1.2 醇醚羧酸酯的合成方法
        1.2.1 直接酯化法
        1.2.2 酯交换法
        1.2.3 酰氯酯化法
        1.2.4 一步乙氧基化合成法
    1.3 一步烷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1.3.1 均相催化剂
        1.3.2 固体碱催化剂
        1.3.3 其他开环催化剂
    1.4 乙氧基化反应工艺的主要合成工艺
        1.4.1 间歇釜式反应工艺
        1.4.2 管式反应工艺
        1.4.3 Press喷雾式反应工艺
        1.4.4 Buss回路反应工艺
        1.4.5 催化精馏反应工艺
    1.5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2 乙酸乙酯的一步乙氧基化反应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2 实验内容
        2.2.1 催化剂制备
        2.2.2 乙酸乙酯的乙氧基化反应
    2.3 产品及催化剂分析方法
        2.3.1 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2.3.2 催化剂表征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催化剂筛选
        2.4.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因素
        2.4.3 催化剂表征
        2.4.4 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2.4.5 产物分析结果
    2.5 结论
3 丙烯酸乙酯的一步乙氧基化反应
    3.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1 主要试剂
        3.1.2 实验仪器及装置
    3.2 实验内容
        3.2.1 催化剂制备
        3.2.2 丙烯酸乙酯的一步乙氧基化反应
    3.3 产品及催化剂分析方法
        3.3.1 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3.3.2 催化剂表征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催化剂筛选
        3.4.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因素
        3.4.3 催化剂表征结果
        3.4.4 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3.4.5 产物分析结果
    3.5 结论
4 苯甲酸甲酯的一步乙氧基化反应
    4.1 主要仪器及试剂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及装置
    4.2 实验内容
        4.2.1 催化剂制备
        4.2.2 苯甲酸甲酯的乙氧基化反应
    4.3 产品及催化剂分析方法
        4.3.1 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4.3.2 催化剂表征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催化剂筛选
        4.4.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因素
        4.4.3 催化剂表征
        4.4.4 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4.4.5 产物分析结果
    4.5 结论
5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反应原理
    1.4 合成过程
    1.5 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天然脂肪醇的气相色谱分析
    2.2 普通分布AEO的合成
    2.3 窄分布AEO的合成
    2.4 不同温度下窄分布AEO的合成
    2.5 窄分布AEO和普通宽分布AEO的各组分比较
    2.6 合成工艺条件的探讨
3 结论

(10)脂肪醇乙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剂技术的发展
    1.1 碱土类金属催化剂[2]
    1.2 水滑石类催化剂[2]
    1.3 新型固体MACO催化剂[3]
    1.4 脂肪酸皂类催化剂[4]
    1.5 烷氧基金属催化剂[4]
2 结束语

四、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支链邻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包利宁.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聚氧乙烯表面活性剂产品质量改进的研究[D]. 柯中明.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4]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胡益涛. 江南大学, 2020(01)
  • [5]油酸衍生多官能团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张璐.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19(01)
  • [6]窄分布脂肪醇醚硫酸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新刚.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19(01)
  • [7]传统醇醚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升[J]. 高于洋,李明,温朋鹏,孙永强.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6(08)
  • [8]一步合成醇醚羧酸酯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D]. 赵会晶. 常州大学, 2015(05)
  • [9]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和研究[J]. 蒋飞国,朱宏,陈耀武,韩荣烨,冯俊宏. 高分子通报, 2014(12)
  • [10]脂肪醇乙氧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J]. 帅虎,张大伟,赵贤俊. 化学工业, 2013(06)

标签:;  ;  ;  ;  ;  

用于脂肪醇乙氧基化的窄分布催化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