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濒危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鸟纲物种,脑大小,灭绝风险,生活史特征
濒危程度论文文献综述
罗怡[1](2019)在《鸟类的脑大小与其濒危程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的物种灭绝率比人类出现前高出100到1000倍。如果所有正“受到威胁”的物种在本世纪灭绝,那么届时的物种灭绝率将是现今的10倍。为了制定有效保护策略以减少未来生物多样性损失,有必要明确与物种灭绝风险紧密相关的具体性状。在分类学、系统发育关系、生活史和生理特征,以及物种濒危程度评估等方面,鸟类的基础研究资料极为丰富,且涵盖了众多物种。因此,鸟类是从物种生物学特征的角度研究其致危因素的理想类群。已有研究认为脑大小影响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本论文选择脑大小、全球分布范围和生活史特征(身体大小、发育模式、发育时间、繁殖输出、卵大小、窝卵数、孵卵时间、出飞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基于系统发育关系,通过PGLS分析方法(Phylogenetically controlled generalized least-squared)和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GLMMs分析方法(以下均简称为MCMCglmm分析),分别探讨各变量与物种濒危程度的关系。为了兼顾研究结果在不同阶元和类群中的普适性和特异性,我们分别对鸟纲物种(全世界现存10 966种鸟类中的1 892个物种)、非雀形目鸟类(全世界现存10 966种鸟类中的1 164个物种)以及9个受胁物种较多的目(鸻形目、鸡形目、鴷形目、雁形目、鸽形目、鹦形目、鹰形目、鹤形目和鹈形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鸟纲物种、非雀形目物种、鹤形目、鹦形目和鹰形目的脑大小与其濒危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控制身体大小的影响后,鸟纲物种、非雀形目物种和鹦形目的相对脑大小依然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鸟纲物种、非雀形目物种、鸽形目、鹤形目和鹰形目的身体大小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鸟纲物种、非雀形目物种、鸻形目、鸽形目、鹤形目、鹈形目、雁形目、鹦形目和鹰形目的分布范围与濒危等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5)鸟类物种的发育模式与其濒危等级之间没有显着关系;6)鸟纲物种、非雀形目物种、鸽形目、鹰形目和鹦形目的发育时间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7)鹦形目幼鸟的出飞时间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8)鸟纲物种、非雀形目物种、鸻形目、鸡形目、鹰形目和鹦形目的亲鸟孵卵时间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显着正相关;9)鸟纲物种的繁殖输出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鸟纲物种的卵大小与濒危等级之间呈正相关;11)鸟纲物种的窝卵数与濒危等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我们针对鸟纲1 892个物种使用了路径分析方法,探究相对脑大小(控制身体大小的影响)与濒危等级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或间接的联系。结果显示脑大小通过作用于分布范围和生活史特征而对物种的灭绝风险产生间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a.MCMCglmm分析和PGLS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b.鸟纲物种与非雀形目物种的濒危等级影响因素基本一致,验证了其普适应;c.9个高危目的分析结果各不相同,验证了各目的特异性。脑大,体型大,分布范围小,发育时间长,孵卵时间长,繁殖输出多,窝卵数少和卵大这些因素会导致鸟类物种的灭绝风险升高。鸟类物种面对当前威胁因素时,大的脑所对生活史施加的限制远远超过了其增加认知而带来的潜在益处,脑越大的鸟,灭绝风险越高,较大的脑已经成为鸟类物种的负担。在开展各个高危目的保护工作时,应根据每个目的特点,知悉影响其灭绝风险的因素,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保护。(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林勇,縢树锐,江念,刘峻城,艾训儒[2](2017)在《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濒危程度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用濒危系数和遗传损失系数定量分析了区域内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并按用途对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利用分类。结果表明,鄂西南共有裸子植物9科33属89种(含10变种,12栽培品种)。其中,乡土树种36种,占鄂西南裸子植物总种类的40.4%;国家重点保护、国家珍稀濒危、湖北珍稀特有裸子植物分别为12种、10种、13种。C_濒,V_急<0.5的裸子植物分别占区域自然分布裸子植物总种类的33.3%和38.9%,表明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整体上受威胁程度较大。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的用途分为14大类,以木材类、观赏类、药用类、纤维类和油脂类5类植物为主;每种裸子植物有主要用途、次要用途和一般用途之分。根据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数值,可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为裸子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兰小云[3](2016)在《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仡佬语是典型的处于濒危状态的语言,针对仡佬语言濒危的状况,不少学者提出了开展仡佬语专题研究、培养仡佬族民族自豪感、尝试进行"语言复兴"工作等保护和抢救措施,但未就其濒危的程度作专题研究。因此,探讨仡佬族语言的濒危状态和程度,研究探寻相应的保护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10期)
李汶璟,冉勇,张冰[4](2016)在《重庆市土家语使用情况和濒危程度调查——以酉阳县田野调查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酉阳县酉酬镇、酉水河镇、可大乡进行了土家语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从使用者的分布情况、土家语和汉语语言使用能力、家庭及公共场所土家语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对土家语的濒危程度和濒危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家语濒危程度非常严重,处于接近灭绝的边缘。(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萧野[5](2015)在《物种濒危程度分9级》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濒危等级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估体系。它根据物种总数、地理分布、数目下降速度、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将物种受威胁的程度分成9个级别:1.灭绝:若一个物种的最后一只个体已经死亡,则该种"灭绝",是物种濒危的最高等级。2.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仅生活在人工养殖状态下,则该种"野外灭绝"。3.区域灭绝:如果一个物种在某个区域内的最后一只个体已经死亡,则该物种已经"区域灭绝"。(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5年06期)
梁康,罗林,安明态,钱长江,赵熙黔[6](2014)在《贵阳市小叶兜兰资源现状调查及濒危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路线与样地调查相结合,采用种群统计学的方法对贵阳市小叶兜兰植物种群数量、自然结实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贵阳市小叶兜兰水平分布狭窄,只分布于开阳县和乌当区境内,仅见于沟谷河流或峡谷绝壁地段,呈块状分布,海拔在800~1000m左右;贵阳市自然分布的小叶兜兰资源量仅600余株,究其濒危原因主要是由于适宜生境的逆向变化和人为采挖所致;贵阳市小叶兜兰资源濒危程度较高,目前仍处于加剧态势。并针对贵阳市小叶兜兰资源现状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及意见。(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孔磊[7](2014)在《江苏稀有野生植物濒危程度与保护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验室近年来在江苏省植物物种、分布及资源量等方面的调查数据,综合相关文献,依据一定的原则筛选出江苏稀有野生植物,共81种,包括17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调查发现,江苏稀有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宜溧低山丘陵、苏州太湖东岸丘陵、宁镇低山丘陵、茅山低山丘陵、盱眙丘陵、云台山低山丘陵、徐州丘陵等人为破坏较小、植被保存较好、物种相对比较丰富的区域。调查江苏稀有植物的分布和生存现状,详细记录调查对象的分布、种群现状、群落类型、资源利用情况、生境情况、人为干扰情况等,从濒危程度、遗传价值、物种价值、保护现状四个方面,选择国内分布频度、区域分布频度、种型、经济价值、生境干扰强度等12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分配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定量评价江苏稀有野生植物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稀有野生植物中有70种受威胁植物和11个相对安全种,受威胁植物包括极危种有6个,濒危种有15个,易危种有49个;一般保护植物9种,重点保护植物有72种,重点保护植物包括一级保护植物10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二级保护植物37种。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极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威胁原因。2.初步构建了江苏稀有野生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评价体系,濒危程度评价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体现较高的一致性,保护评价与国家保护植物名录也高度一致,说明该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比较科学。3.根据受威胁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确定江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分析了江苏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江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呈现不均匀的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宜溧低山丘陵、宁镇低山丘陵、苏州太湖东岸丘陵和云台山低山丘陵,而徐州丘陵和盱眙丘陵的保护植物远远少于上述四个地区。因此,宜溧山区、宁镇山脉、苏州丘陵山地和云台山低山丘陵是江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根据江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濒危现状和每个调查区域的特点,提出保护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建瑞,刘宇,图力古尔[8](2015)在《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与优先保育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保育的研究报道。山东省为经济真菌资源大省,但是对于大型真菌濒危物种评价与保育研究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山东省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科166属435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食药用真菌182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食用菌123种,占总种数的28.28%,药用菌90种,占总种数的20.69%,其中野生贸易真菌有60种,占总种数的13.79%,占食用菌总数的48.78%,如:白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icola、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atic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亚绒白乳菇Lactarius subvellereu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白蜡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fraxine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黏盖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长根干蘑Xerula radicata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建立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评价和优先保育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个评价层次的目标权重。对分布在该地区的175种物种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育物种进行了评价,最终获得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珍稀物种的濒危等级(V1≥0.650,濒危种;0.650≥V1≥0.550,为脆危种;0.550≥V1≥0.440,敏感种;0.440≥V1,安全种)和优先保护级别评价标准(V1≥1.900,一级保护;1.900≥V1≥1.700,二级保护;1.700≥V1≥1.600,叁级保护;1.600≥V1暂缓保护),结果发现该地有濒危种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0.92%,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脆危种3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82%;敏感种74种,种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7.01%;安全种6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4.48%。一级保护物种有7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1%,其中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等4个种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药用菌,其中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是外生菌根菌,尚不能够人工栽培;淡玫瑰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淡紫鸡油菌Cantharellus amethysteu、中国十字孢Crucispora sinensis、山东粉褶菌Entoloma shandongense是中国特有种和该地区特有种;二级保护物种有25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75%;叁级保护物种有3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物种总种数的7.59%;暂缓保护物种有110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25.29%。通过此项研究了解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物种的生存状态,对大型真菌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国政,臧润国[9](2013)在《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9种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植物物种绝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从濒危野生植物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调查分析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69种濒危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标准。结果表明:被列为中国极小种群的69种野生植物全部处于濒危状态,Ⅰ级濒危的有2种,Ⅱ级濒危的有35种,Ⅲ级濒危的有13种,Ⅳ级濒危的有19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孟姝轶[10](2011)在《野生动物保护:用眼睛“聆听”它们的倾诉》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为了培养能在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产业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管理和科学技术人才,东北林业大学最早开设了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1-07-11)
濒危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用濒危系数和遗传损失系数定量分析了区域内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并按用途对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利用分类。结果表明,鄂西南共有裸子植物9科33属89种(含10变种,12栽培品种)。其中,乡土树种36种,占鄂西南裸子植物总种类的40.4%;国家重点保护、国家珍稀濒危、湖北珍稀特有裸子植物分别为12种、10种、13种。C_濒,V_急<0.5的裸子植物分别占区域自然分布裸子植物总种类的33.3%和38.9%,表明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整体上受威胁程度较大。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的用途分为14大类,以木材类、观赏类、药用类、纤维类和油脂类5类植物为主;每种裸子植物有主要用途、次要用途和一般用途之分。根据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数值,可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为裸子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濒危程度论文参考文献
[1].罗怡.鸟类的脑大小与其濒危程度的关系[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林勇,縢树锐,江念,刘峻城,艾训儒.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濒危程度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7
[3].兰小云.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4].李汶璟,冉勇,张冰.重庆市土家语使用情况和濒危程度调查——以酉阳县田野调查为基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萧野.物种濒危程度分9级[J].环境与生活.2015
[6].梁康,罗林,安明态,钱长江,赵熙黔.贵阳市小叶兜兰资源现状调查及濒危程度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14
[7].孔磊.江苏稀有野生植物濒危程度与保护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4
[8].王建瑞,刘宇,图力古尔.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与优先保育评价[J].生态学报.2015
[9].国政,臧润国.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J].林业科学.2013
[10].孟姝轶.野生动物保护:用眼睛“聆听”它们的倾诉[N].中国教育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