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移植1例药物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古爽,孙玉荣,崔颖颖[1](2021)在《17例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总结17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强化血液管理、预防观察排斥反应、精细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负平衡的容量管理、积极的心理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方法的实施。结果 17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经过术后精密的治疗及护理、预防观察排斥反应、精细的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积极的心理及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
黄子芸,吕芳丽[2](2021)在《实体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文中提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后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由于器官移植者实体移植器官的多样性、免疫抑制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弓形虫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等特点,临床上对器官移植受者弓形虫感染的风险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就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实体器官移植后的弓形虫病诊治提供参考。
曹亦楠[3](2021)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1):对比分析中药和西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研究(2):探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研究(1):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至2019年5月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且具有肝组织病理检查的住院患者61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应用中药或西药所致DILI患者40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情况、血清学指标、自身抗体及病理学特征等临床资料,比较中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研究(2):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至2019年5月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的住院患者221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有无好转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或死亡组,分析DILF患者好转组与未好转或死亡组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DI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1)结果1.1 403例DILI患者中,247例(61.3%)由中药(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导致,其中单味中药以何首乌、三七和白鲜皮为主,分别占比5.3%、2.4%、2.0%。中成药以骨康胶囊(5/247,2.0%)、仙灵骨葆胶囊(4/247,1.6%)为主。西药所致肝损伤者156例(38.7%),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23.1%)、抗生素(14.7%)、降脂药(4.5%)。1.2中药组与西药组平均年龄均为47岁,且均以女性为主,中药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西药组,两组在年龄与性别构成比间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损伤类型方面,肝细胞损伤型266例,胆汁淤积型15例,混合型32例,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90例,分别占比66.0%、3.7%、7.9%、22.3%,两组在肝细胞损伤型和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分为1级190例(47.1%)、2级62例(15.4)、3级及以上151例(37.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中药组 ALT 水平[420.4(192.1,783.6)vs326.8(107.1,633.6)]及AST水平[244.1(126.1,460.0)vs 180.4(90.2,408.5)]均高于西药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中药所致肝损伤患者肝酶升高相对明显。在自身抗体方面,至少有一个自身抗体阳性者201例(201/403,49.9%),中药组123例(123/247,49.8%),西药组78例(78/156,50.0%),以ANA阳性为主,两组在自身抗体阳性率、ANA阳性率及在不同ANA抗体类型分布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理学特征方面,两组在凋亡小体形成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间比较无差异(P>0.05)。1.3 247例HILI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9.8%(123/247),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组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发现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脂肪变及肝细胞淤胆在HILI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156例单纯西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为50.0%(78/156),肝细胞桥接坏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界面炎在DILI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2研究(2)结果2.1 77例DILF患者中,男性24例(31.2%),女性53例(68.8%),男女比例1:2.2,平均年龄(43±17)岁。DILF最常见的前三种致病药物依次是中草药(33.8%)、抗结核药物(27.3%)和解热镇痛药(11.7%)。本组病例中77例DILF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人数最多77.9%(60/77),7.8%为胆汁淤积型(6/77),3.9%混合型(3/77),10.4%患者为肝脏化学检查异常(8/77)。2.2根据DILF分型,其中急性肝衰竭26例(33.8%),亚急性肝衰竭45例(58.4%),慢加急性肝衰竭2例(2.6%),慢性肝衰竭4例(5.2%)其中有6例患者进行了肝脏组织学检查,此6例患者中有5例为亚急性肝衰竭,1例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出院时有3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未达到好转标准。2.3 77例DILF患者中好转组为30例(30/77,39.0%),未好转或死亡组47例(47/77,61.0%)。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基线资料有:年龄、合并肝性脑病、服药类型、AST/ALT、TBIL、GLO、TP、INR 最高值、PLT、HCT、RBC、淋巴细胞计数、EO#(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OR=5.768,95%CI:1.791-18.574,P=0.00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OR=1.846,95%CI:1.008-3.130,P=0.023)及 RBC 降低(OR=2.537,95%CI:1.048-6.145,P=0.039)为DIL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进行诊断效能分析,认为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联合肝性脑病判断DILF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较单独诊断时高,但特异性不显着。结论1本研究中药所致损伤者居多,中草药以何首乌、三七和白鲜皮多见,中成药以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等多见。西药排名前三位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降脂药。2中药和西药致DILI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严重程度1级居多,中草药所致肝损伤患者ALT及AST水平较西药所致肝损伤者高。3中药和西药致DILI病理特点相近,凋亡小体更多见于中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两组患者在肝脏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可能无明显的病理学差异。4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肝细胞脂肪变及肝细胞淤胆之病理学特征多见于自身抗体阴性中药所致肝损伤患者。而肝细胞桥接坏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界面炎均在自身抗体阳性西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中分布较多。5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女性居多,最常见的前三种致病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及解热镇痛药。其中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肝衰竭类型以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为主。6肝性脑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是药物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卢晓峰[4](2021)在《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模型及不同手术预后对比的荟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与背景: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脉疾病,常合并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但目前尚缺乏对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药物疗效不佳的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与介入手术),但目前并没有对比两种术式确切的临床研究结果。方法: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冠状动脉心肌桥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然后收集我院2013-2019年冠状动脉心肌桥住院患者数据,以70%和30%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训练集数据筛选出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完成建模后采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评分,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及C统计量以评估模型区分度。并绘制Calibrate校正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然后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与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效力。最后通过系统性检索文献,对外科手术与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疗效与预后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共纳入2081篇文献,48900条参考文献。可视化分析显示近30多年来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文献总体呈增长趋势,领域内顶级期刊发文量较大,心肌梗死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2.共计获取399条MB患者住院记录,排除重复、缺失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案例,有347例符合条件的MB患者。其中243例纳入训练数据集,104例患者纳入验证数据集。两个数据集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共有15个影响因素p值小于0.10,包括性别、身高、心功能异常、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左室舒张功能障碍、EF值、中性粒细胞数、NLR、LDH、D二聚体、HDL、TG/HDL、TCHO/HDL。相关性分析提示身高与性别、中性粒细胞数与NLR、TG/HDL与TCHO/HDL具有显着相关性。15个潜在预测因素纳入LASSO回归分析,经过压缩后所选取的最简模型共纳入8个影响因素,包括EF值、LDH、D二聚体、冠心病病史、吸烟史、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数与TCHO/HDL。根据入选的8个预测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从模型区分度、校准度检验模型的有效性。训练数据集的ROC分析显示AUC值为0.956(95%CI:0.912-0.999),特异性为0.885,敏感性为0.923;验证数据集的ROC分析显示AUC值为0.862(95%CI:0.758,0.965),特异性为0.898,敏感性为0.750。训练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的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校准度良好。基于训练数据集的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各类人群中均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根据临床影响曲线分析可知当预测阈值概率为0.8时预测阳性病人数与实际阳性病人数基本一致。3.通过系统性文献搜索共获取3584篇英文文献,1678篇中文文献,去除重复后共计4019篇文献。最终纳入33项研究,共计1286例患者进行定性分析。其中26项研究共计572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单个率的Meta分析显示: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88.00%(95%CI:81.31%~93.56%),总体术后血管再狭窄率为9.09%(95%CI:4.30%~15.05%),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率分别为0.59%(95%CI:0.00%~1.83%)、0.46%(95%CI:0.00%~1.63%)。Meta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症状缓解率、血管再狭窄率与不同手术方式具有相关性(p<0.001),而与样本量、发表年份、国家无关(p>0.1)。亚组分析显示外科手术术后症状缓解率(95.45%vs 67.21%,p<0.001)、血管再狭窄(3.89%vs 24.33%,p<0.001)与术后心血管事件(0.01%vs 2.91%,p<0.001)均优于介入手术,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在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65%vs 0.00%,p=0.1405)无明显差异。结论:1.冠状动脉心肌桥作为先天性冠脉疾病之一,心肌梗死是其主要研究热点,仍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2.本研究模型通过采集MB患者的基本病史,结合常规临床化验结果与心脏彩超数据,通过绘制列线图可以方便地计算出MB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概率,进而为临床的精准诊疗提供决策建议。3.当前证据表明,外科手术相对于介入手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具有较高的术后症状缓解率和较低的血管再狭窄率,不过仍需开展更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井小笛[5](2020)在《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使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过敏性反应所造成的肝脏损伤。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随着制药技术的更新和新药的不断问世,DILI已成为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并且是导致药物退市的主要考虑因素。在美国它也是引起急性肝衰竭(ALF)最常见原因,占肝损伤病例的50%以上,在过去几年中DILI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冰岛的一项基于人口的前瞻性研究发现DILI的年发生率是19/100,000,急性严重肝损伤需要住院的年发生率为0.7-1/100,000。我国人口众多,民众缺乏安全用药意识,临床医生存在用药不规范的情况,而且DILI属于排他性诊断,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DILI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具有挑战性的疾病。目的分析常见的引起DILI的药物、DILI的临床特征、分型、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DILI患者的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比较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DILI的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分型的特点;按随访6个月时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及未治愈组,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影响DILI预后的因素。结果1.126例DILI患者中男性有49例,女性有77例,男女比例1:1.57,患者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5.74±14.38岁,发病率高的年龄在41-60岁。2.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肝损伤类型(61.9%),其次是混合型(26.2%),胆汁淤积型最少(11.9%)。三组间的平均年龄,发病的潜伏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既往史及饮酒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肝损伤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胆汁淤积型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肝损伤。3.DILI患者入院时常见的症状是黄疸(80.16%),消化系统症状(42.86%),乏力(14.29%)、发热(9.52%)和一部分无症状患者(21.7%),消化系统症状更常见于肝细胞损伤型(P=0.035),而黄疸常见于胆汁淤积性型(P=0.001)。4.引起DILI的药物,最常见的是草药(42.86%),其次是中成药(17.46%),抗生素(12.69%),保健药物(7.14%),非甾体抗炎药(6.35%),内分泌药物(4.76%),降脂药物和抗肿瘤或免疫药物(3.17%),抗癫痫药物(2.38%)。抗结核药物(P=0.007)和内分泌药物(P=0.013)与DILI的临床分型有显着相关性,而中草药与DILI三种临床分型无显着相关性。5.实验室指标ALT、AST、GGT及ALP在三组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INR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相比,肝细胞损伤型的ALT、AST升高明显(P<0.05),而胆汁淤积型与混合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汁淤积型的ALP、GGT较肝细胞损伤型及混合型明显升高(P<0.05),且混合型较肝细胞损伤型升高(P<0.05)。6.有17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活检检查,其中3例急性肝损伤(17.65%),14例慢性肝损伤(82.35%)。所有的病例均观察到肝细胞水样变性。有10例由中药引起,7例由西药引起。7.27例患者(21.43%)未被治愈(包括慢性肝损伤及肝衰竭),99例患者(32.1%)被治愈。单因素分析发现:乏力,AST,ALP,GGT,TBIL,草药,抗生素及肝损伤临床分型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乏力症状,TBIL和DBIL是与DIL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乏力=1.126,P=0.046;ORTBIL=1.148,P=0.020;OR DBIL=1.061,P=0.026)。结论1.肝细胞损伤型是DILI最常见的分型,慢性肝损伤更常见于胆汁淤积型。2.DILI最常见的症状是黄疸,消化系统症状更常见于肝细胞损伤型,黄疸常见于胆汁淤积型。3.中草药是最常见的引起DILI的药物,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不容忽视。4.单因素分析发现:乏力,AST.ALP,GGT,TBIL,草药,抗生素及肝损伤临床分型与DILI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乏力症状,TBIL和DBIL是DIL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戴清清[6](2020)在《儿童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受体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受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与成人供肝应用于成人受体相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生存率情况。方法: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完成的70例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肝移植病例的供受体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按供体<12岁和供体>18岁将本组成人受体肝移植病例分为儿童-成人组6例以及成人-成人组62例,对两组病例供体、受体、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Kaplan-Meier曲线计算受体术后总体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并比较两组间短期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供体因素:性别、年龄、BMI、供肝重量、供肝体积、ICU治疗时间在两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a time,CIT)、获取前供体血清N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受体因素:性别、BMI、移植物/受体标准肝体积比(graft volume/standard liver volume,GV/SLV)、移植物与受体质量比(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在两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Child C级的病例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5分的病例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围术期因素:受体ICU治疗时间、受体住院日、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红细胞及血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儿童-成人组6例受体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成人-成人组62例受体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死亡11例,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1例、胆道并发症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移植肝新发肿瘤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心肺衰竭1例。Kaplan-Meier曲线及分析结果显示受体总体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5%和78.4%,且两组术后短期生存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中心肝移植受体总体1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5%和78.4%,脓毒症是受体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经过对供体和受体详尽的评估以及围术期精细的个体化管理,可确保儿童供肝成功应用于成人受体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儿童-成人组与成人-成人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生存率之间无明显差异。
方丽妮[7](2019)在《105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5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CSHF)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8.1-2018.9.30收治的CSHF患者,患者入选标准满足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诊断和治疗指南,且NYHA II-IV级的CSHF患者(1059例)。收集符合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心功能分级、辅助检查、临床治疗、预后情况。根据病案室筛选的病例,进入本院电子病例系统查询信息,进行录入,使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病例进行整体与逐年分析比较。结果:(1)近6年本地区CSHF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2-107岁,平均年龄(60.66±13.09)岁。其中男性751例(70.92%),女性308例(29.08%)。其中壮族765例(72.24%),汉族267例(25.21%),瑶族24例(2.27%),彝族2例(0.19%),苗族1例(0.09%)。平均住院天数(9.86±6.57)天。心功能II级、III级、IV级患者例数及百分比分别为:238(22.47%)、633(59.77%)、188(17.75%)。平均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28.72±6.70)%,平均左心房收缩期内径(Left atrial systolic diameter,LASD)为(42.20±7.88)mm,平均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为(63.07±11.16)mm。(2)近6年本地区CSHF患者中合并症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肺部感染591例(55.81%),心律失常412例(38.90%),高血压病372例(35.13%),高脂血症193例(18.22%),糖尿病94例(8.88%)。(3)近6年本地区CSHF患者药物治疗:利尿剂占93.2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se Enzyme Inhibitor,ACEI)占71.77%;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占10.67%;ACEI/ARB类药物占77.43%;β受体阻滞剂占34.66%;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占91.03%;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占27.57%;洋地黄类56.66%;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41.64%;新型药物6.42%,其中左西孟旦6.23%,奈西立肽0.19%。(4)近6年本地区CSHF患者中非药物治疗情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02例(11.3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chronization therapy,CRT)、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心脏移植均为0例(0%)。(5)分析预后时,将2013-2015年病例数作为A组、2015-2018年病例数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CSHF住院病例总的明显改善率为12.65%,从A、B两组的预后情况来看,明显改善率随年段递增,分别为10.06%,14.78%(P<0.05)。住院病例总的好转率为83.47%,居首位,但A、B两组比较,B组好转率略降低,分别为84.49%,82.65%(P>0.05)。住院病例的未愈率随年段是下降的,对A、B两组进行比较,发现B组未愈率较低,分别为1.05%,0.34%(P>0.05)。住院病例的死亡率随年段是明显下降的,A、B两组比较,B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77%,1.72%(P<0.05)。恶化率在两组年段中变化不明显。结论:(1)近6年CSHF患者合并症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2)近6年CSHF患者药物治疗中仍然以传统的药物利尿剂为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使用情况较好,符合指南规范。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仍偏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比率和指南仍存在差距。临床已有部分患者使用左西孟旦、奈西立肽治疗,但使用率偏低。(3)近6年CSHF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为,明显改善率显着增加、死亡率明显下降。
张玥[8](2019)在《福建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NAGPA、TCF4基因多态性研究与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一、NAGPA、TCF4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NAGPA rs7188856位点、TCF4 rs995502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109例福建籍DILI患者和120例福建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NAGPA基因rs7188856、TCF4基因rs9955026 SNPs进行检测,计算上述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检验基因型在对照人群中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对所检出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与DIL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人群NAGPA rs7188856位点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χ2=0.925,P=0.34)。2、NAGPA rs7188856 位点和 TCF4 rs9955026 位点均检出2个等位基因A、G和3个基因型AA、AG、GG,NAGPA rs718885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ILI的发生相关,携带等位基因A的人群发生DILI的风险增加(P=0.019,OR=1.821);TCF4 rs9955026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P=0.10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因素后,发现NAGPA rs7188856位点携带AA/AG基因型的人群发生DILI的风险增加(P=0.009,OR=2.170),偏离H-W平衡的TCF4 rs9955026位点通过校正后,突变基因型AG/GG与野生基因型AA相比发生DILI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 0.908-2.595)。4、病例组 NAGPA rs7188856 位点和 TCF4 rs9955026位点野生基因型与突变基因型在DILI的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分级及药物种类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AGPA rs718885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DILI的发生相关,等位基因A为发生DILI的易感等位基因,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发生DILI的风险有可能增加;2、TCF4 rs995502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福建地区DILI的发生无明显关联。二、5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目的:探讨DILI的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方法:从我院病理科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且临床RUCAM评分≥6分的病例。分析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肝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药物种类所致DILI的主要病理学表现,以及DILI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结果:1、56例DILI肝组织活检患者中,男性34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46.27±16.00)岁,引起DILI的前3类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感染类药以及抗排斥药。2、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34例(60.71%),胆汁淤积型14例(25.00%),混合型8例(14.29%)。3、56例DILI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以肝小叶病变为主,部分较严重的病例合并汇管区病变。肝小叶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水肿变性、大泡/小泡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融合坏死、桥接坏死,肝窦内库否细胞增生;汇管区主要表现为汇管区炎、和/或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桥接纤维/弓形纤维形成);炎症细胞以淋巴/单核为主,其次为嗜酸性粒细胞。4、几类常见药物所致DILI的肝组织主要病理学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DILI肝组织病理学类型:混合型占27例(48.22%),肝细胞损伤型25例(44.64%),胆汁淤积型4例(7.14%)。混合型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浊肿变性、羽毛样变性、点/灶状坏死、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小叶间胆管损伤及细胆管增生;肝细胞损伤型以肝小叶炎为主,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水肿及脂肪变性、点/灶状坏死,以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多见;胆汁淤积型肝细胞损伤较轻,以肝细胞浊肿变性为主,主要为毛细胆管淤胆,可见小叶间胆管内胆栓形成。6、56例DILI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类型与临床分型一致性比较Kappa值为0.22](P<0.05),Kappa值<0.4,两种分型方法一致性较差,但因混合型损伤模式在肝组织病理学分类中更为常见,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两种分型方法精确匹配率为50.00%,近似匹配率为44.64%,总计共94.64%的DILI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类型与临床分型达到精确或近似匹配。结论:1、本中心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为中草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为肝细胞型;2、DILI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肝小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炎症为多见,部分较严重的病例伴有汇管区炎、和/或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桥接纤维形成;3、本研究DILI的肝组织病理学类型以混合型最多见,与临床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方法一致性较差,用近似匹配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后,两种分型方法精确或近似匹配程度高。
赵贺[9](2019)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术前病理改变对肾移植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供体短缺、肾移植患者等待时间长,促使医疗工作者扩大供肾标准,增加供肾来源。目前我国主要的捐献类型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由于DCD供肾多为高龄供体,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史、尤其获取器官是在心跳停止后进行,易造成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导致器官移植术后易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术前供肾病理活检通过观察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结构可有效评估供肾质量,决定供肾取舍,不仅高效利用了边缘供肾,同时为术后患者诊断治疗提供病理基线资料。目的探讨术前病理活检病变程度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完成的130例DCD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9例,男性供体56例,女性供体13例。颅脑外伤供体22例,脑血管疾病供体38例,脑肿瘤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69例供体共捐赠肾脏138枚,术前分别行病理活检穿刺。丢弃肾脏病理评分≥6分4枚,排除二次移植2枚,排除肝肾联合移植1枚,排除病理切片肾小球小于10个1枚。受体130例,男性受体90例,女性受体40例。对纳入研究的130例肾脏根据Pirani评分系统进行病理评分,依据分值的高低分为2组,高分组36例(4-5分),低分组94例(0-3分)。(1)供肾组织病理检査每张切片必须同时包含四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小血管;(2)每张切片肾小球数量必须大于10个;(3)供肾Pirani评分<6分;(4)供体获取前尿量每小时均大于100mL。供肾获取、灌注、修整后用16G巴德穿刺针斜行穿刺肾上极,每个肾脏分别穿两条组织,常规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Schiff染色(PAS)、Masson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所有的病理切片均由一名病理医师采用Pirani评分系统分别评估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病变。分析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的预后,包括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移植肾延迟恢复(DGF)、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1月、3月、6月、12月和24月血清肌酐及12-36个月的累积人/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供体年龄、高血压病史、住ICU时间及供体死亡原因病理高分组与病理低分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8.25、P<0.05,χ2=16.53、P<0.05,t=4.93、P<0.05、t=4.648、P<0.05)。受体术后DGF发生率,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7、P<0.05)。低分组受体术后1、3、6、12、24个月血肌酐值与高分组比较均低于高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2、P<0.05,t=3.217、P<0.05,t=5.51、P<0.05、t=3.532、P<0.05、t=4.76、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病理高分组(36例)和病理低分组(94例)人/移植肾累积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测,P=0.106,P=0.296,P>0.05)。结论供体年龄、供体住ICU时间、供体有无高血压病史及供体死亡原因是影响病理评分高低的临床因素。DCD术前病理活检可有效的评估供肾质量,为评估术后移植肾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张春莹,王晨霞[10](2013)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之一,以左心室增大或双心室增大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点,主要表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并发症、胸痛等[1]。迄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有关。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死率较高,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心力衰
二、心脏移植1例药物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移植1例药物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17例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1.1 一般资料 |
1.2 结果 |
2 术后护理 |
2.1 血液管理 |
2.1.1 血液保护 |
2.1.1.1 减少血液丢失 |
2.1.2 血制品选择 |
2.1.3 预防并观察输血并发症 |
2.2 预防排斥反应及抗排斥药物护理 |
2.2.1 排斥反应的预防及观察 |
2.2.2 抗排斥药物护理 |
2.2.2.1 正确给药 |
2.2.2.2 血药浓度监测 |
2.2.2.3 药物副作用观察及护理 |
2.3 容量管理 |
2.4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
2.5 饮食护理 |
2.6 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 |
3 小结 |
(2)实体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论文提纲范文)
1 SOT后的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
1.1 心脏移植后的弓形虫病 |
1.2 肝移植后的弓形虫病 |
1.3 肾移植后的弓形虫病 |
2 SOT后的弓形虫病诊断 |
2.1 血清学诊断 |
2.2 PCR诊断 |
2.3 显微镜检查 |
3 SOT后的弓形虫病预防 |
4 SOT后的弓形虫病治疗 |
5 结语 |
(3)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草药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现况 |
1 概述 |
2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流行病学特征 |
3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
4 中草药诱导肝损伤潜在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
5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点 |
6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诊断进展 |
7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病理学特点 |
8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药物性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特征 |
3 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 |
4 药物性肝衰竭发病机制 |
5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
6 药物性肝衰竭的治疗 |
7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西药相关肝损伤临床及病理特征对照研究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模型及不同手术预后对比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部分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基于Citespace的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可视化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发表年份和期刊 |
3.2 文献合作情况 |
3.2.1 国家及机构合作分析 |
3.2.2 作者合作分析 |
3.3 共现关键词分析 |
3.4 文献共被引分析 |
3.5 流行趋势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预测模型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纳入病人 |
2.2 收集临床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纳入研究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
3.2 纳入模型的预测因素筛选 |
3.2.1 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3.2.2 相关性分析 |
3.2.3 LASSO回归筛选变量 |
3.3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与列线图 |
3.3.1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3.3.2 基于列线图的MB患者发生急性心梗风险模型 |
3.4 风险模型的验证 |
3.4.1 区分度检验 |
3.4.2 校准度检验 |
3.4.3 决策曲线分析与临床影响曲线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外科与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研究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评级指标 |
2.1.5 排除标准 |
2.2 文献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 |
2.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筛选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3.3 Meta回归结果 |
3.4 Meta分析结果 |
3.4.1 术后症状缓解率的Meta分析 |
3.4.2 术后血管再狭窄率的Meta分析 |
3.4.3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4.4 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5 发表偏倚 |
3.6 敏感性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病理生理及诊治研究进展 |
1 前言 |
2 病理生理 |
3 检查技术 |
3.1 有创性影像学检查 |
3.2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
3.3 其他检测技术 |
4 治疗 |
4.1 药物治疗 |
4.2 介入治疗 |
4.3 外科手术治疗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及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儿童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受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 |
2.2 Child-Pugh评分标准 |
2.3 MELD-Na评分标准 |
2.4 手术方式 |
2.5 术后并发症分级标准 |
2.6 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及随访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供体基本资料 |
3.2 受体基本资料 |
3.3 手术方式及围术期数据 |
3.4 儿童-成人组供体基本资料 |
3.5 儿童-成人组受体基本资料 |
3.6 儿童-成人组手术方式 |
3.7 儿童-成人组围术期数据 |
3.8 两组间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 |
3.9 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和随访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边缘供肝及器官功能维护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7)105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入选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诊断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调查内容及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013-2018 年 CSHF 住院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2.2 2013-2018 年 CSHF 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分析 |
2.3 2013-2018 年 CSHF 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
2.4 非药物治疗 |
2.5 2013-2018 年 CSHF 患者住院期间预后 |
3 讨论 |
3.1 CSHF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3.2 CSHF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 |
3.3 CSHF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情况 |
3.4 CSHF住院患者非药物治疗情况 |
3.5 CSHF 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8)福建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NAGPA、TCF4基因多态性研究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NAGPA、TCF4基因多态性与福建地区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NAGPA、TCF4基因多态性位点选择 |
2.5 基因测序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3.2 基因组DNA质控 |
3.3 基因测序结果 |
3.4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 |
3.5 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3.6 基因多态性与DILI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5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筛选流程图 |
3.2 一般资料 |
3.3 主要临床表现 |
3.4 不同临床分型血清学指标比较 |
3.5 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 |
3.6 病理学特征 |
3.7 几类常见药物肝组织主要病理学特点比较 |
3.8 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术前病理改变对肾移植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供肾病理活检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科药物治疗 |
1.1 药物治疗 |
1.2 免疫治疗 |
2 介入治疗 |
3 细胞移植基因治疗 |
4 外科手术治疗 |
四、心脏移植1例药物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7例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护理[J]. 古爽,孙玉荣,崔颖颖.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10)
- [2]实体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J]. 黄子芸,吕芳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03)
- [3]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曹亦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模型及不同手术预后对比的荟萃分析[D]. 卢晓峰. 兰州大学, 2021(12)
- [5]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井小笛. 郑州大学, 2020(02)
- [6]儿童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受体的临床分析[D]. 戴清清.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105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 方丽妮.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2)
- [8]福建地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NAGPA、TCF4基因多态性研究与病理分析[D]. 张玥. 厦门大学, 2019(01)
- [9]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术前病理改变对肾移植预后的影响[D]. 赵贺.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10]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J]. 张春莹,王晨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