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分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解,动力学,机理,草酸盐,烷基化,函数,在线。
热分解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菊辉,李阳,陈捷[1](2019)在《一种热分解反应在线实验检测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热分解反应在线实验检测装置的组成,给出了其工作原理,并设计了装置的总体结构、硬件部分和软件功能。使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值守,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实验检测效率。(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19年05期)
冯伟[2](2019)在《碳—碳骨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偶联合成及热分解的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化学可以用于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化学反应预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裂解和液相下的偶联反应,由于其反应瞬时,中间体复杂多变以及产物多样性等特点,限制了实验手段对其反应过程的准确观测和解释,亟需借助理论化学计算来研究其深层次机理。本论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别对液相下铁催化醇的交叉偶联反应以及气相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热解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1)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乙酰丙酮亚铁催化苯甲醇和1-苯基乙醇的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包括叁个连续的阶段:(1)催化剂铁中心夺取反应物中的氢,将反应物氧化成相应的中间产物醛或酮;(2)中间产物经过羟醛缩合反应形成查耳酮;(3)查耳酮的C=C或C=O不饱和键接受催化剂铁中心上的氢,生成最终产物二氢查儿酮或1,3–二苯基–1–丙醇。实验中发现该反应仅仅通过调节溶剂(对二甲苯)的用量就可以实现产物的选择性,并且产率都在90%以上。我们认为反应唯一副产物水可能是影响产物选择性的关键。为此,我们研究了催化剂八个夺氢过渡态和四个脱氢过渡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存在两种类型的Fe…H…C过渡态:醇负离子的两个氢原子指向催化剂配体的同一个氧原子(I型);醇负离子的苯环几乎与催化剂配体平面平行(II型)。反应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二氢查耳酮是否继续氢化还原是决定产物选择性的关键。此外,计算结果表明,水作为反应的唯一副产物,它的存在几乎不影响催化剂夺氢和查耳酮C=C双键的还原反应。但是水的存在明显增加了二氢查耳酮的氢化还原的反应能垒,并使两种加氢主导反应途径发生了互换(I型和II型)。我们对二氢查耳酮氢化还原过程进行了分子轨道和电荷分析,并通过对乙酰丙酮亚铁的修饰,设计了2种目标产物为二氢查耳酮的催化剂。2)我们研究了1–氯–1,1–二硝基–2–(N–氯脒基)乙烷(CDNCE)与单甲基肼(MMH)发生自燃的反应机理,并确定了6条主要的反应通道。明确了两个原子级别的关键因素:(1)在反应最初阶段形成的2CDNCE·MMH复合物会释放大量热量(23.4 kcal/mol),实现体系最初的热聚集和温度升高;(2)初始反应为MMH的中间氮亲核进攻CDNCE的sp~3杂化的碳原子,这也是分解路径的决速步。初始反应的活化能垒为27.4 kcal/mol,低于CDNCE分解所需的能量。同时,反应动力学的计算表明室温下CDNCE分解生成NO_2的速率常数比亲核反应速率常数低4个数量级。3)我们计算了1–氯–1,1–二硝基–2–(N–氯脒基)乙烷的几何结构、自然电荷布局分析和电子密度、HOMO–LUMO、电子亲和能、分子表面静电势、约化密度梯度以及它的热分解机理。得到了两条最优的分解路径:硝基-亚硝基重排路径;生成HONO的协同分解路径。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两种碳–碳键的协同断裂作为初始反应时的活化能都只有约60 kcal/mol。此外,还对其密度、标准摩尔生成焓、爆速和爆压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志,闫宇民,王建龙,苏宏平,姜振明[3](2019)在《硝酰胺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尿素为原料制备硝酰胺,经过分离提纯后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硝酰胺的热分解性质。根据DSC数据结果,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获得了硝酰胺的热分解表观动力学参数。并基于动力学数据通过Zhang-Hu-Xie-Li法计算得到的硝酰胺的自发火温度和自加速分解温度。(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1期)
武小慧,何书美,任宁,张建军[4](2019)在《2,5-二氯苯甲酸与5,5′-二甲基-2,2′-联吡啶稀土钬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常规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钬的叁元配合物:[Ho(2,5-DClBA)_3(5,5′-DM-2,2′-bipy)]2(2,5-DClBA=2,5-二氯苯甲酸根; 5,5′-DM-2,2′-bipy=5,5′-二甲基-2,2′-联吡啶).通过EDTA络合滴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钬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是一个双核分子,属于叁斜晶系, Pī空间群.每个双核分子包含两个Ho(Ⅲ)离子、6个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和两个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体.相邻的双核单元通过C–H···Cl氢键以及Cl-π作用组装成一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利用TG-DTG/FTIR技术研究了钬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用非线性等转化率法得到钬配合物第二步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随转化率a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步是一个简单反应,因此,进一步采用改进的双等双步法来确定钬配合物第二步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通过计算得到了钬配合物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对钬配合物的摩尔热容值进行了测定.将所得的平均摩尔热容值与折合温度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多项式方程.将多项式方程结合热力学方程进行计算得到了配合物的舒平摩尔热容值以及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函数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琦,孙永升,韩跃新[5](2019)在《菱铁矿热分解过程中FeO磁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菱铁矿热分解过程中FeO磁化反应,给菱铁矿悬浮磁化焙烧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气体成分分析系统对菱铁矿热分解过程中FeO磁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磁化反应温度的升高,达到相同反应分数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反应速率的峰值逐渐升高。不同磁化反应温度下,反应分数及反应速率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同时,采用模型匹配法对试验数据分析表明:FeO磁化反应动力学符合G(α)=[-ln(1-α)]21动力学模型,其表观活化能为56.01 kJ/mol,指前因子A为6.07 s-1。菱铁矿热分解过程中FeO磁化反应过程的限制环节为气体扩散与界面反应控制。(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2期)
任春醒,李晓霞,郭力[6](2018)在《CL-20热分解反应机理的ReaxF F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固相CL-20热分解反应机理,本文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模拟研究了含有128个CL-20分子的超胞模型在800–3000 K温度下的热分解过程。借助作者所在课题组研发的反应分析及可视化工具VARxM D得到了热分解过程中多种反应中间物和较为全面的反应路径。氮氧化物是CL-20初始分解的主要中间产物,其中NO_2是数量最多的初始分解产物,观察到的中间物NO_3的生成量仅次于NO_2。统计CL-20初始分解的所有反应后发现,在所有考察温度下CL-20初始分解路径主要是N―NO_2断裂反应和C―N键断裂引起开环的单分子反应路径。N―NO_2断裂反应数量在高温下显着增多,而C―N键断裂引起的开环反应数量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在低温热分解模拟中还观察到CL-20初始分解阶段生成的NO_2会发生双分子反应—从CL-20分子中夺氧生成NO_3。对CL-20热分解过程中环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后发现,CL-20分解的早期反应中间物主要为具有3元或2元稠环结构的吡嗪衍生物,随后它们会分解形成单环吡嗪。吡嗪六元环结构在热分解过程中非常稳定,这一模拟结果支持Py-GC/MS实验中提出吡嗪存在的结论。CL-20中的咪唑五元环结构相对不稳定,在热分解过程中会发生开环分解而较早消失。由ReaxFF MD模拟得到的3000 K高温热分解产物N_2,H_2O,CO_2和H_2的数量与爆轰实验的测量结果定量吻合。本文获得的对CL-20热分解机理的认识表明ReaxFF MD结合VARxM D有可能为深入了解热刺激下含能材料复杂化学过程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匡敬忠,刘鹏飞,罗大芳,周原彬,黄哲誉[7](2018)在《高岭石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高岭石及掺入Pr_6O_(11)高岭石的热分解过程。依据热重曲线和微商热重数据,运用线性法和非线性法分别计算出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比较了不同方法的精确性,使用Malek法确定了反应机理函数,进一步求出频率因子。结果表明:非线性法比线性法的计算结果更精确,叁种非线性法的计算精度一致;各线性法精确度的高低顺序为胡荣祖法>唐万军法>Starink法>MKN法>KAS法>Ozawa法;基于非线性法计算得出高岭石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173.735kJ·mol~(-1),频率因子为1.942 5×10~(11)s~(-1),掺入Pr_6O_(11)的高岭石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161.538kJ·mol~(-1),频率因子为2.584 9×10~(10)s-1,两者均符合化学反应模型;对比热分解反应速率系数发现,Pr_6O_(11)的掺入提高了高岭石热分解后期(结构内部羟基脱除阶段)的反应速率,有助于高岭石热分解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4期)
Hossein,EBRAHIMZADE,Gholam,Reza,KHAYATI,Mahin,SCHAFFIE[8](2018)在《由废旧锂离子电池合成碱式碳酸钴纳米片的热分解动力学:重迭复杂反应的反卷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新的非等温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由废旧锂离子电池(LIBs)合成的碱式碳酸钴纳米片(n-BCoC)的热分解动力学模拟。对线性升温速率条件下获得的总微分热重曲线,运用Fraser-Suzuki函数进行重迭复杂过程的反卷积,然后用一种新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各个离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136~270°C范围内,n-BCoC在空气中的分解是通过两个连续反应进行的。n-BCoC的分解过程是从氢氧化物Co(OH)_2的分解开始的,直到(失重)65%;同时碳酸盐相也开始脱碳。脱碳过程持续进行,释放出CO_2,最终形成碳酸钴纳米片。整个过程的反应机理可用两个连续反应描述:一个是相边界收缩反应,另一个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动力学研究得到的(反应)机制信息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6期)
刘昶江,马鸿文,张盼[9](2018)在《富钾正长岩水热分解生成沸石反应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徽某地富钾正长岩粉体为原料,研究其水热碱法分解生成沸石化合物的反应热力学。采用"聚合多面体模型"计算了几种沸石的热力学参数,结合矿物端员组分热力学数据及"混合电解质模型",构建了富钾正长岩-Na OH-H2O水热体系平衡热力学模型。反应Gibbs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在160–300°C范围内,由富钾正长岩水热分解生成羟钙霞石、方沸石、P型、A型等沸石的反应可自发进行;通过OLI Analyzer 9.3软件对该体系不同条件下的相平衡进行模拟,预测了富钾正长岩水热碱法分解生成羟钙霞石、方沸石的反应条件。通过实验验证,生成的方沸石呈规则的四角叁八面体晶型,粒径约50μm;羟钙霞石呈柱状,长约20μm,截面尺寸约500 nm–1μm,K2O溶出率97%以上。(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成,郭丽红,李新刚,马奎,丁彤[10](2017)在《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备CeO_2负载CuO催化剂用于CO优先氧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草酸盐热分解-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O负载量的CuO/CeO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优先氧化(PROX)研究.当CuO负载量为1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具有温区最宽且温度最低的CO完全转化窗口(96~160℃),并且当反应温度低于131℃时,产物中CO2选择性始终保持100%.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少量CuO时,Cu~(2+)离子会进入CeO_2晶格形成固溶体;进一步提高CuO负载量会导致CuO在CeO_2表面聚集.对于CuO/CeO_2催化剂,形成Cu-Ce固溶体会在催化剂表面生成大量的表面氧空位和Ce3+;Ce3+则与Cu~(2+)作用产生更多的表面Cu~+,而Cu~+是CO PROX的活性中心,因此表面Ce3+含量的提高和Cu-Ce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是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与普通沉淀-浸渍法制备的CuO/CeO_2催化剂相比,草酸盐热分解-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更有利于Cu-Ce固溶体的形成,从而具有更多的表面Ce3+和更强的表面Cu-Ce相互作用,因此具有更高的CO优先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热分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子化学可以用于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化学反应预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裂解和液相下的偶联反应,由于其反应瞬时,中间体复杂多变以及产物多样性等特点,限制了实验手段对其反应过程的准确观测和解释,亟需借助理论化学计算来研究其深层次机理。本论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别对液相下铁催化醇的交叉偶联反应以及气相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热解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1)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乙酰丙酮亚铁催化苯甲醇和1-苯基乙醇的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包括叁个连续的阶段:(1)催化剂铁中心夺取反应物中的氢,将反应物氧化成相应的中间产物醛或酮;(2)中间产物经过羟醛缩合反应形成查耳酮;(3)查耳酮的C=C或C=O不饱和键接受催化剂铁中心上的氢,生成最终产物二氢查儿酮或1,3–二苯基–1–丙醇。实验中发现该反应仅仅通过调节溶剂(对二甲苯)的用量就可以实现产物的选择性,并且产率都在90%以上。我们认为反应唯一副产物水可能是影响产物选择性的关键。为此,我们研究了催化剂八个夺氢过渡态和四个脱氢过渡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存在两种类型的Fe…H…C过渡态:醇负离子的两个氢原子指向催化剂配体的同一个氧原子(I型);醇负离子的苯环几乎与催化剂配体平面平行(II型)。反应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二氢查耳酮是否继续氢化还原是决定产物选择性的关键。此外,计算结果表明,水作为反应的唯一副产物,它的存在几乎不影响催化剂夺氢和查耳酮C=C双键的还原反应。但是水的存在明显增加了二氢查耳酮的氢化还原的反应能垒,并使两种加氢主导反应途径发生了互换(I型和II型)。我们对二氢查耳酮氢化还原过程进行了分子轨道和电荷分析,并通过对乙酰丙酮亚铁的修饰,设计了2种目标产物为二氢查耳酮的催化剂。2)我们研究了1–氯–1,1–二硝基–2–(N–氯脒基)乙烷(CDNCE)与单甲基肼(MMH)发生自燃的反应机理,并确定了6条主要的反应通道。明确了两个原子级别的关键因素:(1)在反应最初阶段形成的2CDNCE·MMH复合物会释放大量热量(23.4 kcal/mol),实现体系最初的热聚集和温度升高;(2)初始反应为MMH的中间氮亲核进攻CDNCE的sp~3杂化的碳原子,这也是分解路径的决速步。初始反应的活化能垒为27.4 kcal/mol,低于CDNCE分解所需的能量。同时,反应动力学的计算表明室温下CDNCE分解生成NO_2的速率常数比亲核反应速率常数低4个数量级。3)我们计算了1–氯–1,1–二硝基–2–(N–氯脒基)乙烷的几何结构、自然电荷布局分析和电子密度、HOMO–LUMO、电子亲和能、分子表面静电势、约化密度梯度以及它的热分解机理。得到了两条最优的分解路径:硝基-亚硝基重排路径;生成HONO的协同分解路径。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两种碳–碳键的协同断裂作为初始反应时的活化能都只有约60 kcal/mol。此外,还对其密度、标准摩尔生成焓、爆速和爆压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分解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杨菊辉,李阳,陈捷.一种热分解反应在线实验检测装置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9
[2].冯伟.碳—碳骨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偶联合成及热分解的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王志,闫宇民,王建龙,苏宏平,姜振明.硝酰胺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4].武小慧,何书美,任宁,张建军.2,5-二氯苯甲酸与5,5′-二甲基-2,2′-联吡啶稀土钬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J].中国科学:化学.2019
[5].张琦,孙永升,韩跃新.菱铁矿热分解过程中FeO磁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金属矿山.2019
[6].任春醒,李晓霞,郭力.CL-20热分解反应机理的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8
[7].匡敬忠,刘鹏飞,罗大芳,周原彬,黄哲誉.高岭石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比[J].材料导报.2018
[8].Hossein,EBRAHIMZADE,Gholam,Reza,KHAYATI,Mahin,SCHAFFIE.由废旧锂离子电池合成碱式碳酸钴纳米片的热分解动力学:重迭复杂反应的反卷积(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9].刘昶江,马鸿文,张盼.富钾正长岩水热分解生成沸石反应热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2018
[10].王成,郭丽红,李新刚,马奎,丁彤.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备CeO_2负载CuO催化剂用于CO优先氧化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