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红壤论文_李进,郑超,陈伯豪,段婷婷,张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砖红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砖红壤,同位素,水稻,土壤,磷酸铵,地幔,菌肥。

砖红壤论文文献综述

李进,郑超,陈伯豪,段婷婷,张宇[1](2019)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粤西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砖红壤理化性质差异,以期为粤西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块(林地、草地、耕地、荒地、绿化地)作为研究区,通过比较研究区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差异,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限制因子,提出相应的土地改良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含量、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含量影响显着:(1)土壤容重大小为绿化地>耕地>草地、林地>荒地;土壤孔隙度大小为荒地>草地、林地>耕地>绿化地;(2)土壤pH大小为绿化地>耕地、草地、林地>荒地;土壤有机质大小为耕地、草地和林地>荒地和绿化地;(3)土壤全量氮磷钾大小为耕地、草地和林地>荒地和绿化地;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大小为耕地>草地、林地>荒地>绿化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大小为耕地>荒地、林地>草地>绿化地。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中耕松土、深耕等种植措施对绿化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速效化肥,以及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施来改善荒地和绿化地的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并为种植牧草的草地施用更多的速效钾肥,来补偿每年收获所带走的钾元素。(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婧旻,李建宏,洪思诚,吴治澎,李伯凌[2](2019)在《椰纤维生物炭对砖红壤水稻土Pb形态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椰纤维生物炭(CFB)对铅(Pb)污染水稻土中Pb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和品质的调控效果,以热带(海南)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水稻土为供试土壤,在6种Pb污染土壤(Pb质量分数为0、50、250、500、2 500、5 000 mg·kg~(-1))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CFB,并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土壤EDTA有效态Pb含量和Pb形态,及糙米Pb含量、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Pb污染量的增加,两种水稻土中各化学形态和有效态Pb含量显着增加(P<0.05);CFB的施用降低了土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增加了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降低了供试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且玄武岩母质水稻土较花岗岩母质水稻土效果更显着。Pb质量分数(250、500 mg·kg~(-1))未超过国家农业用地风险管制值(GB15618—2018;≤500 mg·kg~(-1))时,花岗岩水稻土、玄武岩水稻土中糙米Pb含量依次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Pb胁迫未对水稻生长和农艺性状造成明显影响;而质量分数为5 000 mg·kg~(-1)时,Pb胁迫抑制水稻生长、降低农艺性状,此时花岗岩和玄武岩中糙米Pb含量分别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4、10倍。CFB能够缓解Pb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Pb质量分数为500mg·kg~(-1)时,CFB的施用使玄武岩水稻土中糙米Pb含量降低38.4%,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椰纤维生物炭能够促使土壤中Pb向水稻难吸收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降低有效态Pb含量,减轻Pb对水稻生长的毒害及在糙米中的累积。(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国君,刘华伟,陈立,刘扬慧[3](2019)在《砖红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南瓜的增产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雷州半岛砖红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南瓜的增产效果。【方法】以西洋小南瓜为试验作物,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增施根多旺86菌剂、人工施保根120微生物菌肥作基肥及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增施根多旺86菌剂的方法,其他基肥和追肥按西洋小南瓜生产常规管理,以明确雷州半岛砖红壤中增施根多旺86菌剂和保根120微生物菌肥对种植西洋小南瓜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在雷州半岛砖红壤的粘砖土上种植西洋小南瓜,按10 kg/667m2的量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滴灌增施根多旺86菌剂2次,平均单产达1 802.30 kg/667m2,比对照增产239 kg,增产率15.29%;在雷州半岛砖红壤的砂砖土上种植西洋小南瓜,基肥增施保根120微生物菌肥,再按10 kg/667m2的量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滴灌增施根多旺86菌剂2次,或仅10 kg/667m2的量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滴灌增追施根多旺86菌剂2次,平均单产分别达1026.80、1022.30 kg/667m2,比对照分别增产140.73、136.23 kg,增产率为15.88%和15.37%;单株瓜数和瓜重增加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结论】雷州半岛砖红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西洋小南瓜的增产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牛明镇,刘艳芬,向奕洁,王淑梅,王晓琴[4](2019)在《不同用量的钾镁肥在砖红壤中的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用量的钾镁肥在砖红壤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为合理施用钾镁肥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土壤采自琼海市大路镇冬瓜种植地,在室内试验条件下,通过向砖红壤中加入不同用量的钾镁肥,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土壤中钾镁的有效含量。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是提高土壤中速效钾和交换性镁含量的有效方法;在不施钾肥时,无论施用镁肥与否,对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当施钾量分别达到50、250 mg/kg时,施高镁肥(150 mg/kg)对钾有拮抗作用;在不施镁肥或施少量镁肥(30mg/kg)时,无论施用钾肥与否,对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都没有影响,但当施高量镁肥时,钾对镁有拮抗作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减弱。(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依彬,余柚朴,邓兰生,张承林,陈小娟[5](2019)在《砖红壤上淋施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APP)和磷酸二氢铵(MAP)对玉米苗期地上部长势以及各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明显提高了玉米长势和养分吸收,在生物量、氮、磷、锌、铁养分累积量上,MAP肥效最为显着,明显促进了玉米苗期的生长,其地上部干重达12.21 g/株,磷累积量较APP增加了40%以上,锌累积量是APP的3倍多,而不同APP之间则差异不显着;在钾、钙镁、锰养分累积量上,APP1肥(低聚磷酸盐)和MAP肥(正磷酸盐)差异不显着。说明在砖红壤上,MAP的作用效果最好,不同形态APP之间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巨升容,王文斌,耿建梅[6](2019)在《海南砖红壤上优化施肥对线椒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蔬菜生产中片面追求高产,过量施用氮肥非常普遍,引起水体或大气污染。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减氮对线椒产量和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同时结合~(15)N标记肥料的微区试验,研究了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以农民习惯施氮肥450 kg/hm~2为对照,减氮30%后线椒产量略增加,但差异不显着。~(15)N标记肥料的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线椒整个生育期果实、茎和叶的氮素总累积量几乎相等,农民习惯施氮肥较多,主要增加了土壤中的0~40cm残留量和表观损失量,大量残留的氮可能在线椒收获后被雨水淋失,环境风险大。氮肥利用率无论通过差值法还是~(15)N示踪法计算,都是减氮30%处理显着高于习惯施氮。因此目前海南线椒生产中,相比农民习惯施氮肥450 kg/hm~2减少30%氮肥施用非常必要,既不会影响产量,还可减轻环境污染。(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戚玉菡[7](2019)在《橄榄岩、科马提岩和砖红壤的钒同位素地球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钒(V)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价态(0,+2,+3,+4,+5)。由于V的赋存状态和地球化学行为对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非常敏感,因此V元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示踪高温和低温地质过程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钒有两个稳定同位素51V和50V。已有的实验研究、理论计算和自然观测结果发现V同位素在高温和低温过程中可以发生显着的分馏,显示了V同位素对于示踪宇宙射线照射、核幔分异、壳幔演化、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等过程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开展V同位素研究的基础包括建立高精度的V同位素分析方法、确定重要地质储库的V同位素组成以及查明重要地质过程中V同位素行为。已有的V同位素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对高Mg低V含量的超基性岩石样品的V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方法;(2)硅酸盐全地球(BSE)的V同位素组成是应用V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过程的基准线。前人对BSE的V同位素组成的估算值的误差很大,不利于各储库的V同位素组成的对比,因此需要对BSE的V同位素组成进行更加精确的制约;(3)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BSE之间的V同位素组成的差别尚不清楚。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是否会产生V同位素分馏尚不能确定;(4)风化过程是元素从岩石到河流和海洋的重要桥梁,但是岩石风化过程中的V同位素行为尚无工作研究。本论文中,首先对V元素和V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高Mg低V的超基性岩石样品的高精度V同位素分析方法;利用此方法,测量了一系列典型的地幔橄榄岩包体、科马提岩和苦橄岩的V同位素组成,重新厘定BSE的V同位素组成以及探究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的V同位素行为;此外,对中国广东湛江的玄武岩强氧化风化剖面进行了V同位素和Fe同位素研究,共同制约强风化过程中的V元素和V同位素行为。在前人建立的V同位素分析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两步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提纯步骤。通过这两步,可以有效地将样品中的Fe和Mg去除,从而可以对样品中的V进行提纯分析。我们对超基性-基性岩石学标样进行了测量,其δ51V值分别为:PCC-1,-0.99±0.07‰(2SD,n=12);BIR-1,-0.90±0.099‰(2SD,n=3);BCR-2,-0.75±0.05‰(2SD,n=3),与文献中的推荐值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一致。利用此方法,我们对来自蒙古中部塔里亚特地区的一套地幔橄榄岩包体、五个不同地区的3.48 Ga至2.41 Ga的科马提岩、1.98 Ga的奥涅加高原的苦橄岩的V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八个饱满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δ51V从-0.85±0.04‰变化至-0.95±0.04‰,平均值为-0.91±0.06‰(2SD,n=8)。叁个中高程度亏损的地幔橄榄岩的δ51V从-0.92±0.03‰变化至-0.93±0.03‰,平均值为-0.93±0.01‰(2SD,n=3),与饱满的地幔橄榄岩的V同位素组成没有显着的差别。说明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残留的地幔橄榄岩的V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十个科马提岩样品的δ51 V从-0.87±0.07‰变化至-0.95±0.08‰,平均值为-0.91±0.05‰(2SD,n=10)。科马提岩的V同位素组成与饱满的地幔橄榄岩一致,说明地幔高比例部分熔融不会改变科马提岩原始岩浆的V同位素组成。结合饱满的地幔橄榄岩和科马提岩的V同位素组成,我们确定的硅酸盐全地球的V同位素组成为-0.91±0.09‰(2SD,n=18)。四个苦橄岩样品的δ51V从-0.76±0.04‰变化至-0.82±0.06‰,平均值为-0.80±0.05‰(2SD,n=4),与前人发表的MORB的δ51V值一致,都比BSE的值系统偏重,说明地幔低比例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具有比源区更重的V同位素组成。我们新估算的BSE的V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的月球和火星的V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有重迭,说明这些星体可能具有相同的V同位素组成。为了研究强风化过程中的V同位素行为,我们测量了中国广东湛江的玄武岩风化产生的砖红壤剖面的V同位素组成。该剖面中的砖红壤样品没有产生显着的V同位素分馏,其δ51V从-0.77±0.06‰变化至-0.94±0.05‰,与风化的玄武岩(-0.88±0.03‰)以及未风化的玄武岩(-0.79±0.06‰)的V同位素组成都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一致。砖红壤剖面中的V元素含量和Fe元素含量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说明V在风化过程中的行为与Fe有关,因此我们分析了该剖面的Fe同位素组成。砖红壤剖面的Fe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小的变化,砖红壤的δ56Fe从0.04±0.03‰变化至0.14±0.02‰,与母岩(0.08±0.02‰)的Fe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此外,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出整个剖面的τTh,V为-57%到-11%,τTh,Fe为-61%到-11%,说明剖面中存在大量的Fe和V的丢失。研究结果表明,在强氧化风化过程中,大量的Fe和V发生了迁移和丢失,但却没有引起显着的Fe同位素和V同位素分馏,说明迁移的Fe和V元素具有与母岩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基于以上观测结果,我们推测玄武岩发生强氧化风化的过程中,Fe在原位被完全氧化为正叁价的Fe后,以胶体的形式向下迁移。风化产生的正叁价和正四价的V进入了Fe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的晶格中,或原位被氧化为正五价的V吸附在Fe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表面,随着胶体发生迁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进,陈小丽,林小妹,梁燕秋,景占鑫[8](2019)在《不同用量的钙镁调理剂对酸性砖红壤的改良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石灰类改良剂的合理施用量,本研究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设置0%、0.03%、0.09%、0.18%、0.30%、0.60%共6个不同用量的钙镁调理剂处理,研究其对酸性砖红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钙镁调理剂能够有效提高酸性砖红壤的pH值、EC值,降低酸性砖红壤中的致酸离子,有效增加酸性土壤中交换性钙镁离子总量。在本次试验中,钙镁调理剂施用量越多,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越好,即0.60%用量的钙镁调理剂改良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12期)

宫迎增,曾振,于慧敏,黄方[9](2019)在《砖红壤风化过程中的Ba同位素分馏》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二十多年来,高精度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在地学相关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的研究表明Ba同位素有可能成为示踪海洋Ba循环和海洋生产力的有效工具。河流输入是海洋Ba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河流Ba同位素组成比上地壳偏重,这种差异可能是大陆风化过程造成的。风化过程中发生的Ba同位素分馏会对Ba的地表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宫迎增[10](2019)在《黄土和砖红壤的Ba同位素地球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洋中,Ba循环和生产力密切相关。海洋沉积物中的过剩Ba(除去碎屑部分之后的Ba)和重晶石积累速率是海洋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在应用的时候还存在一些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的Ba同位素测试成为可能。目前的研究表明Ba同位素在示踪海洋Ba循环和海洋生产力方面有巨大潜力。河流输入是海洋Ba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河流Ba同位素组成比上地壳偏重,这种差异可能是大陆风化过程造成的。风化过程中发生的Ba同位素分馏会对河流和海洋中的Ba同位素组成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分馏的研究还没有开展。为了研究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的分馏机制,我们通过分析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中的黄土全岩以及不同种型的Ba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干旱环境中Ba同位素行为;通过分析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的Ba同位素组成,并结合连续提取实验来研究强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的分馏机理;利用玄武岩溶解实验来研究玄武岩溶解过程中Ba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发生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同时伴随着少量易风化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转化。通过对黄土和古土壤的连续提取实验发现黄土碳酸盐矿物中Ba同位素组成和硅酸盐Ba同位素组成一致(δ137/134Ba都是0‰左右)。因此即使是部分碳酸盐相的Ba丢失,也不会引起黄土剖面Ba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由于物质来源广泛,所受化学风化较弱,黄土可以用来制约上地壳Ba同位素平均组成。另外通过对黄土Fe同位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黄土和古土壤所受到的风化程度不同,并且Fe含量也不同,但是铁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δ56Fe为0.06‰到0.12‰)。这表明黄土形成过程中,Fe同位素并没有发生明显分馏。这可能是由于黄土风化的环境是氧化的碱性环境,虽然可以发生含铁矿物的转化,但是剖面上没有Fe元素的迁移。因此可以用这些样品来制约上地壳Fe同位素平均组成。我们给出上地壳平均δ56Fe为0.09±0.03‰(2SD)。为了研究强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的分馏机制,我们分析了中国广东湛江的砖红壤剖面中的Ba含量和同位素组成。根据土壤中的Ba相对于母岩的迁移量(τTh,Ba)可以将风化剖面划分成Ba丢失层和相对富集层(E-Ⅰ、E-Ⅱ和E-Ⅲ)。砖红壤剖面δ137/134Ba(从-0.22‰ 到0.02‰)比母岩值(0.03±0.03‰,2SD)偏低。根据质量平衡计算出砖红壤形成过程中有~56.6%的Ba丢失,丢失的平均δ137/134Ba为~0.08‰。表明在强风化过程中,重Ba同位素更容易淋失进入水体。全土壤Ba同位素数据显示,在Ba丢失层,δ137/134Ba和Ba的丢失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瑞利分馏模型。这表明在剖面形成过程中,重Ba同位素更容易丢失。Ba富集层δ137/134Ba和Ba的相对丢失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瑞利分馏模型,而是显示轻Ba同位素富集的特征。Ba在土壤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分析金属元素在这些形态中的分配和同位素组成有助于理解风化过程中Ba同位素的行为。连续提取实验被广泛的用来提取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金属元素。我们利用连续提取实验分离了砖红壤中交换态、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残余态的Ba,并测定了 Ba在这些形态中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随着深度增加淋溶强度减弱,可交换态Ba含量逐渐增加,并在下部的两个Ba富集层E-Ⅱ和E-Ⅲ层达到最大。在Ba富集的E-Ⅰ层,同时发生了 Fe和Mn的淀积,此处Ba主要富集于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中(>71%)。这些结果表明可交换态和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是Ba富集的主要形式,对风化过程中Ba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可交换态的δ137/134Ba(-0.28‰到-0.15‰)和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的δ137/134Ba(-0.32‰ 到-0.1 6‰)比母岩(0.03土0.03‰)低。表明吸附过程和易还原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沉淀过程会富集轻的Ba同位素。这两个过程是砖红壤富集轻Ba同位素的主要原因。残余态的Ba主要存在于矿物晶格中。通过τRe-Ba表示晶格中的Ba相对于母岩的丢失量。τRe-Ba值越小,表明矿物晶格中的Ba相对于母岩丢失越多。残余相δ137/134Ba和τRe-Ba的关系表明E-Ⅲ层和其上部样品Ba溶解过程中同位素分馏行为明显不同:从母岩到E-Ⅲ随着τRe-Ba的降低δ137/134Ba升高;而对于E-Ⅲ以上样品,随着τRe-Ba的降低δ137/134Ba也降低。E-Ⅲ中含有大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MgO>2.6 wt.%,CaO>1.7 wt.%,Na2O>0.5 wt.%,K2O>0.2 wt.%),表明样品中有富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矿物(如蒙脱石等)存在。残余相Ba可能主要存在于这些矿物晶格中。E-Ⅲ以上的土壤样品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丢失(MgO<0.2wt.%,CaO<0.1wt.%,Na2O<0.1wt.%,K2O<0.1wt.%)。这些样品中残余态的Ba主要存在于亏损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如高岭石)的矿物中。E-Ⅲ中残余态的δ137/134Ba随着残余相中Ba的丢失而升高,表明富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矿物(如蒙脱石)溶解过程中轻Ba同位素更容易进入流体。而E-Ⅲ以上样品残余态的δ137/134Ba随着残余相中Ba的丢失而下降,表明在风化后期亏损碱金属-碱土金属(如高岭石)的矿物溶解更容易释放重的Ba同位素。玄武岩溶解实验结果显示,有机配体存在情况下可以促进硅酸盐中Ba的释放。质子控制的溶解过程中Δ137/134Bafluid-solid=-0.55‰,有机配体参与的溶解过程中Δ137/134Bafluid-solid=-0.61‰。这表明虽然有机配体可以促进玄武岩Ba的释放,但是不会对Ba同位素分馏造成明显影响,也表明原生矿物溶解时轻Ba同位素更容易被释放。这和砖红壤剖面淋滤实验的结果一致:风化早期富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矿物溶解过程中容易释放轻的Ba同位素。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矿物溶解、次生矿物吸附以及Fe-Mn氧化物沉淀过程都可能产生Ba同位素分馏,这些过程对Ba在地表循环过程中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2-01)

砖红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椰纤维生物炭(CFB)对铅(Pb)污染水稻土中Pb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和品质的调控效果,以热带(海南)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水稻土为供试土壤,在6种Pb污染土壤(Pb质量分数为0、50、250、500、2 500、5 000 mg·kg~(-1))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CFB,并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土壤EDTA有效态Pb含量和Pb形态,及糙米Pb含量、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Pb污染量的增加,两种水稻土中各化学形态和有效态Pb含量显着增加(P<0.05);CFB的施用降低了土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增加了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降低了供试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且玄武岩母质水稻土较花岗岩母质水稻土效果更显着。Pb质量分数(250、500 mg·kg~(-1))未超过国家农业用地风险管制值(GB15618—2018;≤500 mg·kg~(-1))时,花岗岩水稻土、玄武岩水稻土中糙米Pb含量依次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Pb胁迫未对水稻生长和农艺性状造成明显影响;而质量分数为5 000 mg·kg~(-1)时,Pb胁迫抑制水稻生长、降低农艺性状,此时花岗岩和玄武岩中糙米Pb含量分别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4、10倍。CFB能够缓解Pb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Pb质量分数为500mg·kg~(-1)时,CFB的施用使玄武岩水稻土中糙米Pb含量降低38.4%,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椰纤维生物炭能够促使土壤中Pb向水稻难吸收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降低有效态Pb含量,减轻Pb对水稻生长的毒害及在糙米中的累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砖红壤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进,郑超,陈伯豪,段婷婷,张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粤西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9

[2].张婧旻,李建宏,洪思诚,吴治澎,李伯凌.椰纤维生物炭对砖红壤水稻土Pb形态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李国君,刘华伟,陈立,刘扬慧.砖红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南瓜的增产效果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9

[4].牛明镇,刘艳芬,向奕洁,王淑梅,王晓琴.不同用量的钾镁肥在砖红壤中的交互效应[J].热带作物学报.2019

[5].杨依彬,余柚朴,邓兰生,张承林,陈小娟.砖红壤上淋施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巨升容,王文斌,耿建梅.海南砖红壤上优化施肥对线椒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9

[7].戚玉菡.橄榄岩、科马提岩和砖红壤的钒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8].李进,陈小丽,林小妹,梁燕秋,景占鑫.不同用量的钙镁调理剂对酸性砖红壤的改良效果研究[J].南方农业.2019

[9].宫迎增,曾振,于慧敏,黄方.砖红壤风化过程中的Ba同位素分馏[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宫迎增.黄土和砖红壤的Ba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4 Al(Ⅲ)和Cu(Ⅱ)对草酸还原 - 溶解~#...2 pH 对草酸还原 - 溶解砖红壤过...3 草酸对砖红壤的还原-溶解及其与...不施肥条件下3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5 草酸对砖红壤的还原-溶解及其与...As(Ⅲ)在砖红壤和红壤中的光催...

标签:;  ;  ;  ;  ;  ;  ;  

砖红壤论文_李进,郑超,陈伯豪,段婷婷,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