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补偿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变,同轴,半径,变量,电容,表观,压力。
补偿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鹏,陈军[1](2019)在《无义突变与“遗传补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补偿效应"(genetic compensation response, GCR)是近年来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最先描述的一个遗传现象,是指当敲低某一个基因时有明显的表型,但此基因的敲除遗传突变体由于其他基因的上调反而没有表型。这种基因敲低和敲除表型上的差异并非斑马鱼所独有,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小鼠(Mus musculus)等模式生物中都观察到此种现象。这种奇怪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基因功能研究。2019年4月3日,Nature同时在线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其中一篇来自于本实验室,另一篇来自于德国Stainier实验室。利用斑马鱼或小鼠培养细胞的不同基因的遗传突变体为模型,两个实验室分别证明无义突变与核酸序列同源性是激活遗传补偿效应的两个先决条件;无义mRNA介导的降解途径参与激活遗传补偿效应;同时还观察到补偿基因的高表达与其转录起始位点处的组蛋白H3K4me3修饰相关。本文具体介绍了这两篇研究论文中提出的"遗传补偿效应"分子机制的异同,以期为克服遗传补偿效应给基因功能研究带来的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9年05期)
任晓光,崔高健,李绍松,朱小泉,闫旭[2](2018)在《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突变力矩补偿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汽车紧急转向时,驾驶员转向力矩的瞬时增大导致汽车甩尾、发飘等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问题,基于电机负载转矩设计转向盘突变力矩补偿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及永磁有刷直流电机模型,并分析电机模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其次,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Kalman filtering algorithm,KF)设计电机负载转矩估计,以此为基础确定突变力矩补偿控制电流;最后,进行不同转角输入的角阶跃仿真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突变力矩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使紧急转向产生的转向盘突变力矩衰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10期)
黄山,谭松清,李瑞[3](2018)在《加速器电源电流突变补偿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加速器电源因电网电压陷落导致电源输出电流突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铁负载侧的动态电流补偿方法,该方法以并联方式在负载端进行电流补偿。本文对其原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用带通滤波器提取突变波形并实时计算通过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产生反向突变电流以达到抑制的效果,并通过了原理性仿真以及样机验证。从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补偿电流的响应速度能够跟上突变电流,对于突变电流确实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郭玉恒,徐学琴,许明勇,周瑜,谭渊智[4](2018)在《发电厂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负载突变扰动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厂用电与发电机组运行维护稳定性,文中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带有扰动检测单元的电力无功补偿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稳定器、励磁系统、扰动检测单元以及静止无功补偿器。其中,扰动检测单元通过频率调制和低通滤波将扰动干扰量化,并与之前设定的检测阈值进行比较,实现对电路负载动态调节。通过在发电厂电力系统稳定器、励磁发电机组、厂用电设备网络与静止无功补偿器之间增加突变扰动检测单元,可以及时为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补偿参数调节,提供动态准确地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整体厂用电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8年01期)
唐力,宋志平[5](2016)在《压力筒控制系统中压力突变的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筒是模拟水下压力环境的主要设备,其压力主要通过实验前通入其内部的气体压力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试验中筒内压力不受影响。然而在某些可能产生大量气体的特殊试验中,由于气体量的迅猛增加,压力筒内的压力不再稳定,如不进行压力补偿,则筒内压力值会偏离设定值,对实验精度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在压力筒上增加一个可控的调节阀,选用合适的控制策略,对压力扰动进行调节,以达到实验中设定值压力的快速性与稳定性的要求。其控制难度主要体现在调节阀的非线性、扰动的突变性以及控制要求的快速性。本文安排如下:首先,本文对压力筒的压力控制系统进行建模,选取合适参数进行仿真:寻找合适的PID参数进行闭环控制,分析其控制效果;采用前馈控制达到控制目标,与PID控制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控制策略的利弊;最终完善出整套控制策略,达到补偿压力筒在实验中压力突变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聚焦应用 支撑创新——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201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7-01)
吴立文[6](2016)在《水稻OsNaPRT1基因的突变抑制NAD补偿途径和导致叶尖枯萎的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作物,其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历来是研究的重点目标。同时,水稻作为植物体,也是由“源”和“库”这两部分构成的。水稻叶片作为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能源物质的代谢源,它的发育状况与水稻终产量紧密相关。水稻叶片的过早衰老对植株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生物体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生物体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含量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以免引起细胞的死亡。虽然已有大量的影响叶片衰老的因素被研究,但是与植物体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合成途径相关因素和分子调控机理却鲜有报道。我们在本研究中克隆了一个调控水稻叶片衰老的相关基因LTS1(Leaf Tip Senescence 1),这个基因编码NAD补偿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sNaPRT1:Oryza sativa nicotin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1)。OsNaPRT1基因的点突变导致水稻出现矮秆和叶尖枯萎的表型,与野生型日本晴植株相比,突变体的叶片表现出过早的衰老。针对这些表型,我们通过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转录组分析等试验方法,剖析了其突变表型的内部生化和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ts1突变体在田间萌发后4周开始出现叶尖枯的表型,分蘖期表型最为明显,随着植株生长,突变体枯萎的叶尖逐渐皱缩。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叶肉细胞内出现大量嗜锇颗粒;2.Western-blot试验发现lts1突变体中OsNaP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OsNaPRT1蛋白酶活性与野生型相比也降低;3.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表明,OsNaPRT1基因在水稻各个组织器官广泛表达。其中,叶片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鞘和穗部,在茎秆和根部的表达量则较低;并且,突变体较野生型而言,体内OsNaPRT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植株发育的各个时期都较为一致。OsNaPRT1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上;4.lts1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表现出明显的DNA片段化和过氧化氢产物的积累,同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5.lts1突变体的叶片中烟酸和烟酰胺的含量较野生型而言明显增多,而NAD的含量则有所减少。突变体中烟酸的积累能够有效抑制植株的生长,从而造成矮秆的表型;而突变体中烟酰胺的积累则能够抑制OsSRTs基因的表达,导致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的增加,间接造成叶尖枯萎的表型;6.表达量下调的OsSRTs基因还诱导了衰老相关基因组蛋白H3K9位乙酰化水平的升高,这就表明NAD补偿合成途径的扰乱能够通过调控衰老相关基因的转录激活从而启动植株叶片的过早衰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5-01)
焦重庆,李明洋[7](2015)在《同轴结构半径突变处补偿电容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同轴结构的横向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波长,半径突变处电场畸变的影响可以等效为一个补偿电容。利用分离变量法,推导出了同轴结构半径突变处补偿电容的精确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半径变化对补偿电容值的影响规律,并与有限元软件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讨论了平行平板结构尺寸突变处补偿电容计算公式近似应用于同轴结构时的适用性,并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分析补偿电容对时域波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滕正福[8](2015)在《换相失败对补偿电压突变量选相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交直流互联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故障将影响交流侧选相元件选相。对此,利用仿真分析法研究了换相失败对基于补偿电压突变量选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换相失败引起的复杂电流暂态过程可能导致基于补偿电压突变量的误选相,并给出了不同故障状态下的误选相解决措施,可减小换相失败对选相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田杰,王广龙,乔中涛,高凤岐[9](2015)在《LTP与光照突变补偿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在光照突变条件下鲁棒性不强、易发生误检等问题,提出了将LTP算子与光照突变补偿模型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LTP算子获取当前帧与其背景图像的纹理特征图,然后计算当前帧图像像素点作为前景点的概率并依据概率自适应地更薪背景,再判断图像是否发生光照突变补偿并采用线性模型补偿突变图像序列,最后利用背景减除法获取运动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光照突变条件下对运动目标检测效果理想,检测精度指标PR高于同类其他算法,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5年10期)
李明洋,焦重庆[10](2015)在《同轴结构半径突变处补偿电容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分离变量法,推导出同轴结构半径突变处补偿电容的精确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半径变化对补偿电容值的影响规律,并与有限元软件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也讨论了平行平板结构尺寸突变处补偿电容精确计算公式近似应用于同轴结构时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6-08)
补偿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汽车紧急转向时,驾驶员转向力矩的瞬时增大导致汽车甩尾、发飘等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问题,基于电机负载转矩设计转向盘突变力矩补偿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及永磁有刷直流电机模型,并分析电机模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其次,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Kalman filtering algorithm,KF)设计电机负载转矩估计,以此为基础确定突变力矩补偿控制电流;最后,进行不同转角输入的角阶跃仿真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突变力矩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使紧急转向产生的转向盘突变力矩衰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偿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马志鹏,陈军.无义突变与“遗传补偿效应”[J].遗传.2019
[2].任晓光,崔高健,李绍松,朱小泉,闫旭.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突变力矩补偿控制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2018
[3].黄山,谭松清,李瑞.加速器电源电流突变补偿技术的研究[J].核技术.2018
[4].郭玉恒,徐学琴,许明勇,周瑜,谭渊智.发电厂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负载突变扰动检测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8
[5].唐力,宋志平.压力筒控制系统中压力突变的补偿[C].聚焦应用支撑创新——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201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6].吴立文.水稻OsNaPRT1基因的突变抑制NAD补偿途径和导致叶尖枯萎的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7].焦重庆,李明洋.同轴结构半径突变处补偿电容的计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5
[8].滕正福.换相失败对补偿电压突变量选相的影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5
[9].田杰,王广龙,乔中涛,高凤岐.LTP与光照突变补偿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
[10].李明洋,焦重庆.同轴结构半径突变处补偿电容的计算分析[C].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