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水频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频率,灌水,产量,番茄,苜蓿,脯氨酸,抗病性。
灌水频率论文文献综述
黄兴法,张洲笔,黄泽军[1](2019)在《西北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参数优化——灌水频率及滴灌带间距》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西北半干旱地区适宜的膜下滴灌技术参数,以春玉米为试验对象,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为典型试验区,于2017年3—9月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灌水频率(P1∶5 d、P2∶7 d、P3∶9 d)及滴灌带间距(J1∶0. 9m、J2∶1. 1 m、J3∶1. 3 m)交互组合下对土壤水氮分布规律、春玉米生理特性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滴灌带间距相同时,灌水频率越高,湿润带宽度越小、各层土壤水氮含量波动幅度越小,同一土层深度处中低频处理平均土壤含水率较高;当灌水频率相同时,滴灌带间距较大的处理向土壤深层运移的水分较多。灌水频率相同时,滴灌带间距较小的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滴灌带间距相同时,中高频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P1J1处理产量最高,为16 485. 25 kg/hm~2,其次是P2J2处理,产量为16 292. 21 kg/hm~2,但P2J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 66 kg/m~3。(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侯翔皓,张富仓,胡文慧,王海东,范军亮[2](2019)在《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陕北榆林风沙土马铃薯灌水施肥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的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马铃薯进行水肥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进行,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D1 (4 d)、D2 (8 d)、D3 (10 d)和3个施肥量(N、P_2O_5、K_2O)水平,即F1 (100、40、150kg/hm~2)、F2 (150、60、225 kg/hm~2)、F3 (200、80、300 kg/hm~2)组合,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对马铃薯生长指标进行观测,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1)同一灌水频率下,F3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显着高于F1和F2处理,肥料偏生产力在F1处理下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受施肥量的影响不显着,养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F3处理的产量达41518 kg/hm~2,比F1和F2处理分别提高11.75%和8.52%,F1处理下肥料偏生产力为128.12 kg/kg,比F2和F3处理的高出45.67%和78.99%。2)在同一施肥量下,马铃薯的生长指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在D2处理达到最大值,D2处理下的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42932kg/hm~2和105.88 kg/kg,而D1处理下水肥利用效率最高,但D1和D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着。从水肥交互作用来看,D2F3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4870 kg/hm~2,107.39 kg/(mm·hm~2),D2F1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为142.02 kg/kg。【结论】合理的灌水频率与施肥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而且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综合产量与节水节肥因素,D2F3处理(8 d,N 200 kg/hm~2、P_2O_5 80 kg/hm~2、K_2O 300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水施肥组合。(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岩[3](2018)在《灌水频率对甘蓝抗病性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水频率对甘蓝培育有重要影响,选取山西"晋甘蓝4号"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取滴灌培育方法,探讨不同灌水频率对甘蓝抗病性、甘蓝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总体采用试验研究方法,首先介绍试验材料、方法、灌水处理方式及测定项目,进而从试验结果分析其具体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刘淑艳,于振良,滕云,刘迪,马占岳[4](2018)在《灌水频率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旺喜"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北方春季日光温室内,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频率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病害的影响。测定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座果前灌水施肥频率相同,座果期到采收期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频率的减少,樱桃番茄的株高呈下降趋势;从定植到座果灌水施肥间隔4d的处理茎粗和植株干物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其中在定植期到采收期灌水施肥间隔均为4d的处理樱桃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最高;灌水施肥间隔越短病害越重,间隔越长病害越轻;在定植期到座果期灌水施肥间隔为4d,座果期到采收期间隔为6d的处理最有利于产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姬娇娇[5](2018)在《灌水频率与施肥方式对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生产对我国草产业以及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苜蓿生产中存在的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基地遮雨棚内的沙质土壤上,开展了苜蓿灌水频率和施肥方式的原位试验研究,其中灌水频率设两个梯度:分别为一周灌水一次(W1)和一周灌水两次(W2);施肥方式设叁种:分别为一次性施肥(F1),两次性施肥(F2)和两次性施80%化肥+20%黄腐酸钾(F3)。试验期间对不同灌水频度和施肥方式下土壤体积含水量、植株形态指标、生物学产量等的响应规律以及水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W2处理土壤含水量在5cm、10cm及15cm土层处高于W1处理,而在20cm土层处小于W1处理。(2)灌水频率和施肥方式对苜蓿初茬产量影响显着。与W1相比,W2处理增产8.71%,显着提高了苜蓿株高及茎粗(p<0.01);与F2相比,F3处理增产17.62%,显着提高了苜蓿茎粗(p<0.01)。W2F3处理苜蓿干物质产量最高,为4392.66kg/hm~2。(3)与W1相比,W2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8.71%,肥料偏生产力提高8.71%(p<0.01),W2处理显着提高了苜蓿0~5cm、5~10cm分层根系干重,促进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F2相比,F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7.62%,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7.62%(p<0.01),F3处理促进了苜蓿主根的伸长生长,促进了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4)灌水频率和施肥方式的交互作用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着(p<0.05)。W1F1处理苜蓿茎叶比最低,适口性最佳,其次为W2F3处理。综合考虑苜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茎叶比等指标,在沙质土壤上进行苜蓿生产时,采用一周灌水两次+化肥配施黄腐酸钾(W2F3)处理的方式,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最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万修福,徐洪雨,何峰,仝宗勇,毕舒贻[6](2017)在《灌水频率对紫花苜蓿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紫花苜蓿适宜的灌水频率,在温室模拟条件下进行试验,设定W_2(2天)、W_4(4天)、W_6(6天)、W_(10)(10天)和W_(15)(15天)5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灌水频率(W_4)利于0~40 cm土层有适宜的含水量,较低的灌水频率(W_6、W_(10)、W_(15))有利于40~100 cm土层含水量的提高;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加,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W_4处理,显着高于W_2、W_(10)、W_(15)(P<0.05);耗水量随灌水频率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W15处理耗水量最高,显着高于W_4、W_6、W_(10)(P<0.05)。因此,W_4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苜蓿产量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即4天1次的灌水频率为最佳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34期)
肖向华,王玉祥,张博[7](2017)在《4个白叁叶品系对不同灌水频率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新疆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以海法作对照,通过设置不同的微喷灌水频率(1、3、5、7 d/次),研究白叁叶各品系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在白叁叶建植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基础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频率的减小,海法,S82,S92,S96品系的叶面积逐渐减小;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再小幅度增加后趋于稳定;叶片相对含水量无明显差异;游离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S82和S96品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S92却出现相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根据白叁叶各项生理指标的数据综合分析认为,白叁叶适宜的灌水时间为年5 d/次,4个品系的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82>S92>海法>S96。(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7年02期)
金建新,桂林国,何进勤[8](2017)在《宁夏荒漠绿洲设施西瓜优化灌水频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宁夏荒漠绿洲设施西瓜合理的灌水频率和灌溉定额,提高设施栽培西瓜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实现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西瓜不同生育时期耗水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卫设施西瓜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水频率梯度,对不同处理下的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从苗期到开花坐果期处理T1株高的增长率为388.05%,生长速率为2.06 cm/d,达到最大值;西瓜单瓜产量和西瓜终产量均以T2处理最大,分别为2.46 kg和18 889 kg/hm~2,其次是T1处理;T1处理维生素含量最大,为76.3 mg/kg;果实中心部位的含糖量和果实边缘部位的含糖量分别以处理T1和T2最大,说明适当的控水和水分亏缺使得西瓜产量有所降低,但是有利于西瓜品质的提高,特别是果实边缘处的含糖量。(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祁娟霞,刘馨,赵小兵,马国东,张雪艳[9](2017)在《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植株生长、光合与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资源短缺且用水浪费的问题,本研究设置4个灌水量和2个灌水频率,4个灌水量按生育期进行调整,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植株生长、荧光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光合参数以及荧光参数Fo、Fm、Fv等和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株高、茎粗和叶绿素随着频率的增加也增加,苗期L1P1的NPQ显着高于L2P2 17.6%;而荧光参数Fv/Fm苗期和开花坐果期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盛果期上升后无下降趋势,开花坐果期时L3P2比L2P2显着高出6.2%;qP和ETR在盛花期和盛果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隶属函数综合各指标分析得出:苗期至开花坐果期灌水量以100 m L/(株·d),开花坐果期至结果初期以250 m L/(株·d),盛果期至采收以灌水量450m L/(株·d)番茄产量保证且节约灌水,灌水频率为一天2次时对番茄生长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7年04期)
祁娟霞[10](2017)在《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人民对生活质量及蔬菜安全高质提高,因此结合节水与增质两方面,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灌水量(L)及频率(P)对冬春茬和夏秋茬番茄生长、生理、根系、品质及产量的一系列研究,旨在探讨在保障产量不显着降低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番茄风味品质的合理灌水量和频率,为设施番茄高风味栽培的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灌水量对番茄各植株生长指标、光合特性、果实及根系指标的影响效果较灌水频率大,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加,而灌水频率对它们的影响没有达到显着性,适当增加灌水量可以避免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增强番茄植株同化cO2的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及果实生长。(2)增加灌水量可提高产量,但同时造成了 WUE下降,而灌水频率对产量和WUE的影响没有达到显着性;冬春茬L1的WUE分别显着高于L3、L4处理39.21%、64.52%,产量在L4处理与L3P1下分别显着高出L1处理30.94%与24.47%;夏秋茬产量在L4、L3处理下分别显着大于 L1 处理 21.63%、18.89%。(3)在一定灌水量范围内,适当减少灌水量可以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等,从而提高了番茄品质和风味,而灌水频率对番茄果实品质无显着影响;冬春茬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在灌水量水平为L2时达到了最大值,V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分别在L1处理显着高出L4处理0.275倍、1.34倍;夏秋茬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在L1处理分别显着性高于L4处理41.86%、34.45%和49.60%,硝酸盐含量在L1处理分别显着高于L2、L3和L4处理57.50%、75%和 103%。(4)在一定的灌水量范围内,番茄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淀粉含量变化相反,而灌水频率对4个糖组分均无显着影响;冬春茬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L2处理下最大,其果糖含量分别比L1处理、L3处理和L4处理显着高出60.92%、174%和310%;夏秋茬果糖含量在L1处理显着高于L3、L4处理1.02倍、1.25倍。(5)在一定灌水量范围内,减少灌水量可提高SS和SPS活性而加速了蔗糖的合成,抑制AI和N1活性而减缓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冬春茬果实SS和SPS活性最大及AI活性最低均出现在灌水量水平为L2;夏秋茬果实SS活性在L1处理分别显着高出L3处理、L4处理64.75%、83.61%,L1处理的SPS活性分别显着高于L3处理及L4处理67.54%及97.51%,L3P1、L4处理的Al活性分别显着高于L1处理62.89%、66.99%。(6)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冬春茬温室番茄苗期灌水150ml/株/天,开花坐果期200ml/株/天,盛果期至拉秧400ml/株/天,每天灌水1次或2次时品质和产量综合评价最优;夏秋茬以苗期灌水300ml/株/天,开花坐果期600ml/株/天,盛果期至拉秧900ml/株/天,每天灌水1次或者2两次时最优。(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4-01)
灌水频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针对陕北榆林风沙土马铃薯灌水施肥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的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马铃薯进行水肥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进行,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D1 (4 d)、D2 (8 d)、D3 (10 d)和3个施肥量(N、P_2O_5、K_2O)水平,即F1 (100、40、150kg/hm~2)、F2 (150、60、225 kg/hm~2)、F3 (200、80、300 kg/hm~2)组合,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对马铃薯生长指标进行观测,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1)同一灌水频率下,F3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显着高于F1和F2处理,肥料偏生产力在F1处理下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受施肥量的影响不显着,养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F3处理的产量达41518 kg/hm~2,比F1和F2处理分别提高11.75%和8.52%,F1处理下肥料偏生产力为128.12 kg/kg,比F2和F3处理的高出45.67%和78.99%。2)在同一施肥量下,马铃薯的生长指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在D2处理达到最大值,D2处理下的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42932kg/hm~2和105.88 kg/kg,而D1处理下水肥利用效率最高,但D1和D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着。从水肥交互作用来看,D2F3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4870 kg/hm~2,107.39 kg/(mm·hm~2),D2F1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为142.02 kg/kg。【结论】合理的灌水频率与施肥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而且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综合产量与节水节肥因素,D2F3处理(8 d,N 200 kg/hm~2、P_2O_5 80 kg/hm~2、K_2O 300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水施肥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水频率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兴法,张洲笔,黄泽军.西北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参数优化——灌水频率及滴灌带间距[J].农业工程.2019
[2].侯翔皓,张富仓,胡文慧,王海东,范军亮.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3].李岩.灌水频率对甘蓝抗病性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4].刘淑艳,于振良,滕云,刘迪,马占岳.灌水频率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
[5].姬娇娇.灌水频率与施肥方式对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
[6].万修福,徐洪雨,何峰,仝宗勇,毕舒贻.灌水频率对紫花苜蓿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
[7].肖向华,王玉祥,张博.4个白叁叶品系对不同灌水频率的生理响应[J].草原与草坪.2017
[8].金建新,桂林国,何进勤.宁夏荒漠绿洲设施西瓜优化灌水频率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7
[9].祁娟霞,刘馨,赵小兵,马国东,张雪艳.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植株生长、光合与荧光特性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7
[10].祁娟霞.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