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若尔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建议
若尔盖论文文献综述
杨树晶,周俗,李俊,严林,李开章[1](2019)在《若尔盖县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成效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县草原鼠害严重,长期高密度危害,加剧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连续2年采取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大规模防治,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着的防治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鼠害活动和密度呈显着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平均密度下降41. 01%、27. 2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防治前提高了3%~5%,每667m~2鲜草产量提高了约80kg。本文追踪调查后提出进一步做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6期)
高跃鹏,张学霞,方宇,张雪,郭建斌[2](2019)在《若尔盖县景观破碎化及湿地恢复优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叁级恢复区。叁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顾丽娟,杜雪琴[3](2019)在《湿地径流入大河》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7日上午,站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嘎尔玛村喜纳沙化治理区的牧道上,举目四望,大片的草场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柔光,远处的尕当湖湖水湛蓝。唐克镇党委副书记尕让彭措说,得益于近些年的湿地保护和沙化治理,当地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从青海省久(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9-11-30)
[4](2019)在《若尔盖湿地》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黄河上游,行政上分属甘肃和四川两省管辖,范围涉及四川省的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甘肃省的碌曲县和玛曲县等地,其中包括尕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红原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着名的"黄河九曲第一湾"在此得名。每年,若尔盖湿地可以向黄河提供超过30%的水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母亲河的"蓄水池"。若尔盖湿地是维系中国的西藏/喜马拉雅动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地带,以及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本文来源于《资源与人居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候静,侯鹏,陈妍,刘晓曼,靳川平[5](2019)在《近15年来若尔盖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驱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近15年若尔盖流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为了解区域生态变化态势、评估生态工程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选用2001—2015年的遥感数据,通过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定量反演若尔盖流域土壤湿度,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趋势分析法研究流域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并探讨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若尔盖流域范围内的沼泽区、河流湿地,以及在高海拔山地地区的土壤湿度相对较高。从变化趋势来看,在2001—2015年间流域研究区土壤湿度总体呈现出"增—减—增"的变化趋势,且空间差异明显。其中,若尔盖湿地主要分布的东部地区湿润程度呈现上升趋势,而流域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土壤湿度以下降趋势为主,生态干旱程度增强。从气候变化来看,研究区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而降水则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干扰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是引起若尔盖流域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7期)
Thalho[6](2019)在《“花湖天街”——若尔盖县特色旅游产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grand Rir (also transliterated gzav-ru) prairie,situated at the northeast of Zogye County,Sichuan Province,is the water fountainhead and conservation area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At the center of the vast highland wetland,there is a charming place the people call Flower Lake,along the bank of which is an absolute abundance of verdant grass.The various birds inhabiting the central portion make the(本文来源于《China's Tibet》期刊2019年06期)
丁浩,徐慧敏,苏芮,沈华东,何肖微[7](2019)在《若尔盖花湖沉积物氨氧化与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本文以若尔盖湿地的花湖为研究对象,采集0~47 cm的沉积物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探究沉积物中氨氧化(amoA)和反硝化(nirS、nirK、nosZ clade I)功能基因丰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花湖沉积物中古菌amoA基因丰度在垂向分布上呈下降趋势,而nirS基因丰度呈上升趋势;古菌和细菌的amoA基因丰度相近,nirS基因丰度则远高于nirK基因,且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整体上比反硝化功能基因低1~2个数量级.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亚硝态氮(NO~-_2-N)与古菌amoA基因丰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nirS基因丰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这两种功能基因明显受到花湖沉积物中不同形式氮素浓度的影响与限制.通过研究花湖沉积物氨氧化与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可为深入了解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氮循环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史静耸,姜中文,赵伟,石岳[8](2019)在《甘肃迭部县发现若尔盖锦蛇》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8月19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城附近(34o03′N,103o14′E,2 586 m)采集到幼体锦蛇1条(图1),鉴定为若尔盖锦蛇(Elaphe zoigeensis Huang, Ding, Burbrink, Yang, Huang, Ling, Chen and Zhang,2012),系该种在甘肃省首次发现。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现生动物标本区,编号IVPP OV2672。(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雨薇,吴迪[9](2019)在《若尔盖县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地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沙化草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呈现出显着降低的变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治理土地沙化迫在眉睫。如何恢复草原退化、寻求治理沙化草地的有效方法以及协调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该文分析了若尔盖草原退化、沙化的现状及其成因,综述了近年来已用于治理若尔盖沙化方法的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从中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最后对若尔盖沙化的新型治理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若尔盖沙化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施卫华,杨洁[10](2019)在《红船初心,闪耀在若尔盖草原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是江南水乡,一个是高原绿洲;一个在东部沿海,一个在西部藏区;一个是红船起航的地方,一个是红军长征主力走过的草地。因为“一根红线”,嘉兴和若尔盖,曾经千山万水,如今心手相牵……8月的若尔盖,草原肥美,牛羊成群,绝美风光若诗若画。这里是“中国最美(本文来源于《嘉兴日报》期刊2019-09-26)
若尔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叁级恢复区。叁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若尔盖论文参考文献
[1].杨树晶,周俗,李俊,严林,李开章.若尔盖县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成效与思考[J].草学.2019
[2].高跃鹏,张学霞,方宇,张雪,郭建斌.若尔盖县景观破碎化及湿地恢复优先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顾丽娟,杜雪琴.湿地径流入大河[N].甘肃日报.2019
[4]..若尔盖湿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9
[5].候静,侯鹏,陈妍,刘晓曼,靳川平.近15年来若尔盖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驱动分析[J].环境生态学.2019
[6].Thalho.“花湖天街”——若尔盖县特色旅游产业(英文)[J].China'sTibet.2019
[7].丁浩,徐慧敏,苏芮,沈华东,何肖微.若尔盖花湖沉积物氨氧化与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J].环境科学学报.2019
[8].史静耸,姜中文,赵伟,石岳.甘肃迭部县发现若尔盖锦蛇[J].动物学杂志.2019
[9].杨雨薇,吴迪.若尔盖县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9
[10].施卫华,杨洁.红船初心,闪耀在若尔盖草原上[N].嘉兴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