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EG-D格式磁带解编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锋,郭明杰,孙哲,魏振辉,赵宇龙,任艳永[1](2018)在《地震数据转储与质量监控技术》文中认为为解决现场海量数据转储速度低问题,开发了以并行方式为核心的地震数据转储与质量监控软件。介绍了软件所采用的技术,通过实际生产项目的应用,证明该技术可以满足高效采集海量地震数据转储的需求。
代伟明,朱峰,晋为真,石一青[2](2016)在《428XL仪器放炮常见错误的解决办法》文中提出428XL采集系统采用SEG-D格式存储地震数据。探讨了野外地震勘探过程中,通过数据处理解决以下三个常见错误:因生产原因导致的文件号及放炮时间错误;炮点线号及桩号错误;地震道数据极性反向。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以保证采集数据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避免重新打井放炮,节省成本。
王建锋,王梅生,孙哲,雷云山,郭明杰,程高明[3](2016)在《磁盘SEG-D地震数据格式解编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磁盘存储SEG-D Rev 3.0数据难以识别与读取的问题,根据格式标准,详细分析了它的数据结构,介绍了几种主要数据格式的转换方法,并给出了解编方法。基于VC++语言,编写了查看磁盘SEG-D数据文件头与道头的软件,证明了本方法是有效的,对SEG-D Rev 3.0地震数据的应用是有积极作用的。
李艳青,陈曦[4](2015)在《SEG-D格式头段中MP值与系统灵敏度关系讨论》文中认为在分析了Seg-D标准格式的基础上,得出了反换算系数(MP值)的具体定义,并对行业标准中反换算系数(MP值)在不同的格式版本中的具体存储方式进行了总结。拓展灵敏度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将其看成是采集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提出了系统灵敏度的概念,将采集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融合到系统灵敏度中,建立了采集系统设计公式,结合实际的仪器设计建立系统灵敏度与反换算系数(MP值)之间的联系,进而讨论了综合考虑采集系统的前放增益、模数转换芯片量程和数据的存储格式设计MP值的重要性。
晋为真[5](2015)在《SEG-D格式文件磁带拷贝及显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现在的主流地震仪器基本上都具备用NAS盘记录采集地震数据的能力,因而需要用到能够在SEG-D格式磁盘文件和磁带机之间互相转换的软件。本文介绍了应用C++语言开发SEG-D格式文件磁带拷贝及显示软件的背景及过程,并对所开发的程序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李振,曹中林,何扬鸿,刘鸿,汤成兵[6](2014)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磁带子系统研发与应用》文中提出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大型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软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磁带介质和设备的管理能力。文章通过采用组件编程技术和C/S模式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运用基于缓存的Seg D数据文件解编、局域网多磁带设备组管理以及多线程机制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Geo Mountain软件磁带子系统(以下简称GMTMS)。该系统解决了自主研发软件的数据资源兼容与共享的需求,实现了对野外采集生产记录的磁带数据及时的质量控制分析,很好的满足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生产的需要,并已在国内多个重点勘探项目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张海勇,杨红,张慧林,欧家志[7](2014)在《特殊磁带文件转换为磁盘方式存储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磁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方便的可更换性,是石油勘探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存储介质,例如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测井数据采集等都曾经使用过或者目前还在使用这种数据记录方式。随着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数据磁带在保存和再使用方面的隐患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磁带记录技术的充分研究,提出了石油勘探过程中的特殊磁带记录文件转换成磁盘记录文件的解决方案,从而能更好地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和再次利用,充分发挥其商业价值。
王洪义,杨文华,孙培尧,郑向阳[8](2014)在《SEG-D数据质量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外原始地震数据最常用的标准交换格式是SEG-D反多路格式,记录介质为盒式磁带。从外业采集到数据处理的数据交换过程中,常常出现意外情况而影响数据交换,或者影响数据处理的进程、结果,这就需要在数据交换时首先进行地震数据格式标准化检测,如果发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细节及原因。《SEG-D数据质量检测系统》主要功能包括:(1)磁带文件结构分析,提取磁带上数据文件、数据块的相关信息;(2)提取特定位置的原始数据块,用于深入分析、解决未知问题;(3)磁带扫描,分析、提取头块信息;(4)交互式磁带数据检测,交互操作、分析磁带数据文件、数据块。
金辉[9](2014)在《地震勘探数据的格式及储存介质的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也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类似,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电子工业、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地震数据采集工作中最精密、最关键的装备,它是集当代最先进技术(如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面对当前紧张的能源局势,国内石油勘探行业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在现有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高分辨率、大道数、大面积的勘探任务随之而来。当地震勘探的根本方式没有改变、地震仪又已经相当成熟、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地震勘探仪器的情况下,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的格式和储存介质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为误操作情况下对被改变了数据格式的文件以及丢失的数据进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需要把不同的地震数据格式进行转换提供理论基础;对生产单位和个人在发生可控事故时降低经济损失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通过对地震勘探仪器发展史的研究系统地了解地震仪器的发展过程,对地震勘探仪器器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大庆油田勘探仪器的研究了解大庆油田的发展史,详细地介绍大庆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地震仪器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地震数据格式的分析认识特别是地震数据的头段内容,以便在数据格式发生变化时能及时修复;分析出地震数据不同格式之间的差异,使其能通过地震勘探仪器本身进行相互转换。通过研究采集过程中地震数据的临时存储以及最终存储介质,为地震数据的保存做好双保险。
金赛[10](2013)在《磁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很多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尤其在地震勘探行业,对这些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通过利用可视化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并行处理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将大大提高地震资料管理效率。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中,野外仪器采集的大量数据通常都存储在磁带介质上,需要运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后再对它们进行处理和分析。磁带资源管理系统作为处理地震资料第一环节的软件工具,对后续地震数据分析处理工作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对磁带设备管理方法、磁带数据解编技术、地震数据可视化技术和QT编程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野外勘探环境和室内局域网环境这两种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将该系统设计为单机部分和网络部分,并详述其实现原理。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单机部分实现中,针对野外无法处理磁带数据问题,实现了磁带操作接口库。利用Linux系统调用、SCSI驱动程序和缓存中解析磁带数据的方法,提供磁带控制操作、地震数据读取和磁带数据解编接口。使用多线程机制和借鉴命令模式对该系统单机部分的主要交互界面—操作员控制台进行框架设计,调用磁带操作接口库实现磁带的控制、读写和解编等操作,并利用wiggle曲线图绘制和正振幅填充方法实现磁带上SegD格式和磁盘上SegD、SegY、GM和SU格式地震数据文件的二维显示。2、在网络部分实现中,针对室内局域网环境下无法管理远程磁带机的问题,利用C/S模型和组件编程,设计并实现了主控服务器、管理员控制台、磁带设备代理程序和操作员控制台四个组件以及通信协议,其中操作控制台在单机部分基础上增加网络通信功能。局域网环境下四个组件相互配合通信,实现透明访问远程访问磁带设备的功能。本文研究的磁带资源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场景下使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具备实际的生产能力和较高的灵活性,可在野外勘探环境和室内局域网环境下推广使用。
二、SEG-D格式磁带解编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EG-D格式磁带解编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地震数据转储与质量监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震数据转储与质量监控技术 |
2 实际应用效果 |
3 结束语 |
(2)428XL仪器放炮常见错误的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SEG-D格式简介 |
1.1 SEG-D数据文件格式编排 |
1.1.1 文件头段 |
1.1.2 记录道数据块 |
2 放炮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 |
2.1 放炮顺序及文件号错误 |
1) 修改日期和时间 |
2) 修改文件号 |
(1) 修改常规头段数据 |
(2) 修改记录道数据块 |
(3) 修改炮序号 |
2.2 炮线号及炮点号错误 |
2.3 某道极性反向错误 |
3 结语 |
(3)磁盘SEG-D地震数据格式解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SEG-D格式特点与结构分析 |
1.1 SEG-D Rev 3.0的特点 |
1.2 磁盘SEG-D文件结构 |
2 SEG-D地震数据解编方法 |
2.1 分析文件头段 |
2.2 分析道数据 |
2.3 重要参数 |
3 SEG-D数据格式转换 |
3.1 BCD码 |
3.2 有/无符号的4~64位二进制 |
3.3 32/64位IEEE浮点格式 |
4 数据分析软件 |
5 结论 |
(4)SEG-D格式头段中MP值与系统灵敏度关系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Seg-D存储格式及对MP的定义 |
3 系统灵敏度定义 |
4 系统灵敏度与MP关系 |
5 结语 |
(5)SEG-D格式文件磁带拷贝及显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SEG-D格式文件磁带拷贝及显示软件的开发 |
1.1 开发工具的选择及开发目标 |
(1)开发工具的选择 |
(2)开发目标 |
1.2 常见仪器的记录格式 |
1.3 做好软件测试,确保软件质量 |
2 SEG-D格式文件磁带拷贝及显示软件操作与应用效果 |
2.1 软件操作简介 |
(1)磁带拷贝的操作 |
(2)磁带显示的操作 |
2.2 应用效果 |
(1)在国际市场的应用 |
(2)软件具备分析和检查磁带的功能 |
3 结束语 |
(6)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磁带子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磁带子系统管理软件现状及需求 |
1.1 磁带子系统管理软件发展现状 |
1.2 磁带子系统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 |
2 磁带子系统软件研发难点及关键技术 |
2.1 磁带子系统软件研发难点 |
2.2 基于缓存的Seg D数据文件解编技术 |
2.3 基于局域网的多磁带设备组管理技术 |
3 GMTMS磁带子系统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
3.1 GMTMS磁带子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3.2 GMTMS磁带子系统软件架构 |
3.3 GMTMS磁带子系统软件应用效果展示 |
1) 磁带子系统地震数据操作实例 |
2) 磁带子系统软件统一管理实例 |
3) 磁带子系统软件在勘探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
4 结论 |
(7)特殊磁带文件转换为磁盘方式存储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磁带记录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应用情况 |
2 磁带记录方式转换磁盘记录方式的必要性 |
2.1 磁带保存问题 |
2.2 磁带机与磁带介质的兼容问题 |
2.3 数据再使用问题 |
3 磁带文件转换为磁盘文件的技术实现 |
3.1 转换原理 |
3.2 转换方法 |
3.2.1 使用操作系统级命令间接实现 |
3.2.2 用C语言编程实现 |
3.2.3 用C语言编程并添加控制字符来实现 |
4 数据转换的商业价值 |
(9)地震勘探数据的格式及储存介质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史 |
2.1 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史 |
2.1.1 第一代:模拟光点记录仪 |
2.1.2 第二代: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 |
2.1.3 第三代: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 |
2.2 遥测地震仪 |
2.2.1 遥测地震仪的几项关键技术 |
2.2.2 遥测地震仪的优越性 |
2.3 大庆油田地震勘探仪器发展历程 |
2.4 408UL 和 428XL 地震勘探仪 |
2.4.1 408UL 工作原理简介 |
2.4.2 428XL 地震采集系统 |
第三章 地震数据格式 |
3.1 SEG-D 格式 |
3.1.1 SEG-D 各版本的特点 |
3.1.2 SEG-D 格式磁带结构分析 |
3.2 SEG-Y 数据格式 |
3.3 道块数据格式 |
3.4 利用文件拷贝实现数据格式转换 |
3.4.1 实现数据格式转换的具体步骤 |
第四章 地震勘探采集数据资料的储存介质 |
4.1 地震勘探常用磁带机 |
4.2 IBM-3592 磁带机的冗余路径接管功能 |
4.2.1 冗余路径设置 |
4.3 NAS |
4.3.1 NAS 分类 |
4.3.2 NAS 备份的特点 |
4.3.3 NAS 在 428XL 地震勘探仪上的应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10)磁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磁带管理方法 |
2.2 地震数据解编 |
2.2.1 地震数据格式 |
2.2.2 SEGD 地震数据解编方法 |
2.3 数据可视化技术 |
2.4 Qt 编程 |
2.4.1 绘图机制 |
2.4.2 多线程 |
2.4.3 网络编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磁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概述 |
3.1.1 野外勘探环境需求 |
3.1.2 室内局域网环境需求 |
3.2 磁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
3.2.1 单机部分设计 |
3.2.2 网络部分设计 |
3.3 磁带资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磁带资源管理系统单机部分实现 |
4.1 磁带操作接口库模块实现 |
4.1.1 磁带设备控制接口 |
4.1.2 地震数据读取接口 |
4.1.3 磁带数据解编接口 |
4.2 操作员控制台模块实现 |
4.2.1 磁带功能操作实现方法 |
4.2.2 磁带功能操作具体实现 |
4.2.3 地震数据显示方法 |
4.2.4 地震数据显示具体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磁带资源管理系统网络部分实现 |
5.1 通信协议 |
5.2 主控服务器模块实现 |
5.3 操作员控制台模块网络功能实现 |
5.4 管理员控制台模块实现 |
5.5 磁带设备代理程序模块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分析 |
6.1 测试环境 |
6.2 系统测试 |
6.2.1 功能测试 |
6.2.2 性能测试 |
6.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SEG-D格式磁带解编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震数据转储与质量监控技术[J]. 王建锋,郭明杰,孙哲,魏振辉,赵宇龙,任艳永.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8(05)
- [2]428XL仪器放炮常见错误的解决办法[J]. 代伟明,朱峰,晋为真,石一青.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05)
- [3]磁盘SEG-D地震数据格式解编方法[J]. 王建锋,王梅生,孙哲,雷云山,郭明杰,程高明.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04)
- [4]SEG-D格式头段中MP值与系统灵敏度关系讨论[J]. 李艳青,陈曦.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5(03)
- [5]SEG-D格式文件磁带拷贝及显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 晋为真. 物探装备, 2015(02)
- [6]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磁带子系统研发与应用[J]. 李振,曹中林,何扬鸿,刘鸿,汤成兵. 石油仪器, 2014(06)
- [7]特殊磁带文件转换为磁盘方式存储的技术研究[J]. 张海勇,杨红,张慧林,欧家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20)
- [8]SEG-D数据质量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A]. 王洪义,杨文华,孙培尧,郑向阳. 第三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4
- [9]地震勘探数据的格式及储存介质的分析与研究[D]. 金辉.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10]磁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金赛.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