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数量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数量,荚果,亲本,家蚕,品红,果核。
数量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王继金,李有宁[1](2019)在《棕带仙女蛤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棕带仙女蛤(Callista erycina)壳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从广西北海采集的477只野生棕带仙女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生长线数和体质量,对其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棕带仙女蛤各表型性状间均呈极显着相关(P<0.01),其中壳长和前缘长的相关系数最高(0.886),后缘长和生长线数的相关系数最低(0.180);对于棕带仙女蛤的体质量,壳宽与其的相关系数最高(0.865),后缘长与其的相关系数最低(0.474);建立了棕带仙女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其中R~2=0.812。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通径系数为0.665,其次是壳长和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154和0.117;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前缘长(0.586),其次是壳高(0.580)和壳长(0.504);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壳宽(0.442),其次是壳长(0.024)。结果表明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选育棕带仙女蛤时,应主要选择壳宽,同时加强壳长和壳高的协同选育。(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隆文杰,武晓阳,周国雁,陈丹,伍少云[2](2019)在《云南省不同生态区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化与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云南省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在滇中温暖、滇西北冷凉、滇南暖热和滇东北温凉4个生态区之间的变化与多样性差异,采用SPSS 22.0分析了物候性状、株高及穗位高、子粒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等共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的差异,并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东北生态区的株高及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显着高于其他3个生态区,滇中生态区玉米穗粗、轴粗、千粒重、穗行数和含油量的变异系数显着高于滇东北生态区。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轴粗的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有显着差异,且滇南生态区的最大,滇中生态区的次之,滇东北生态区的最小;其余12个性状在滇南生态区的多样性指数虽然多数较滇中生态区的更高,但差异不显着;除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和全生育期3个性状外,另外9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滇东北与滇西北生态区之间的差异也显着不同,且为滇西北生态区高于滇东北生态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能被划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了43份材料,第Ⅱ类群只有5份材料。(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张丁芳,张智超,赵雅琪,杨琴[3](2019)在《玉米抗禾谷镰刀菌茎腐病数量性状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禾谷镰刀菌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土传病害。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受遗传背景和环境影响大。目前已克隆了两个抗禾谷镰刀菌茎腐病的QTLs,分别为q Rfg1(主效位点)和qRfg2(微效位点)。挖掘玉米种质中新的优良抗病基因或抗病位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培育抗病新品种,将为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玉米抗病自交系KA105和感病自交系KB204为亲本,组配了252份F2:3群体,在玉米吐丝期采用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使用病情分级、感病茎高、感病茎节数以及感病面积大于75%的茎节数这四个指标进行表型鉴定,结合靶向测序基因分型技术(GBTS-Maize10K)获得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进行QTL定位;【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已克隆的QTL位点qRfg1和q Rfg2鉴定,发现KA105和KB204均不携带抗病的q Rfg1等位基因,而qRfg2位点在两亲本中是分离的,KA105携带抗病的qRfg2等位基因,而KB204携带的qRfg2等位基因与已知的抗、感基因都不同。田间表型鉴定的四个指标在两亲本和F2:3群体中呈显着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0.96,P值小于0.01)。F2:3家系的病情分级呈正态分布,其中6份材料表现高抗(分级0-1.5),10份材料表现高感(分级4-5)。利用四个表型指标和3803个分子标记,通过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在第2、3、4、5、7和9号染色体上定位到11个QTLs位点,其抗病性贡献率均小于10%,利用病情分级和感病茎节数共定位到4个QTL,其中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的QTL贡献率较大,分别为7.43%和7.93%;【结论】本研究共检测到11个与茎腐病抗性有关的QTLs,根据不同的抗性鉴定指标在不同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重合位点,可进行进一步的QTL效应验证,选择效应较大的位点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深入了解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机理。(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朱玉君,张振华,黄得润,樊叶杨,庄杰云[4](2019)在《应用剩余杂合体精细定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的大多数重要农艺性状都表现为数量性状,由少数主效基因和大量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目前,已克隆30个与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这些主效QTL的克隆为水稻产量性状遗传解析提供宝贵经验。与主效QTL一样,微效QTL对数量性状遗传控制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效应小、且易受背景QTL及环境效应干扰,对微效QTL的克隆难度加大。本文介绍了应用剩余杂合体策略构建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群体的方法,并以控制水稻粒重和粒型的微效QTL为例,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通过该策略在微效粒重和粒型QTL的图位克隆中取得的进展。所谓剩余杂合体是指仅在覆盖QTL区间杂合,其余区间均为亲本纯合型的遗传材料。首先,在其衍生的分离群体中,筛选杂合区间呈连续排列的剩余杂合体(sequential residual heterozygotes,SeqRHs);其次,在SeqRHs自交分离群体中分别挑选双亲纯合型单株;最后,自交生成杂合区间呈连续排列的NIL群体用于QTL定位。通过该策略,我们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7.1-Mb区间内分解出6个控制粒重和粒型的QTL。最初,利用3套来源于珍汕97~3/密阳46组合、世代覆盖BC_2F_5至BC_2F_7的9个NIL群体,在第1染色体长臂分解出2个连锁的粒重QTL:qTGW1.1和qTGW1.2。然后,针对q TGW1.1,应用4个BC_2F_(10) SeqRHs衍生的4个NIL群体,在目标区间又分解出2个粒重QTL:qTGW1.1a和qTGW1.1b,分别位于120.4-kb和521.8-kb区间内。针对q TGW1.2,应用6个BC_2F_9 SeqRHs衍生的NIL群体,又分解出3个粒重QTL:q TGW1.2a、q TGW1.2b和q TGW1.2c。之后,对这3个QTL分别进行精细定位。针对qTGW1.2a,应用4套由SeqRHs衍生的、世代覆盖BC_2F_(11:12)至BC_2F_(16:17)的11个NIL,将其界定在77.5-kb区间;针对q TGW1.2b,应用2套由SeqRHs衍生的、世代分别为BC_2F_(12:13)和BC_2F_(14:15)的8个NIL,将其界定在44.0-kb区间;针对q TGW1.2c,应用4套由SeqRHs衍生的、世代覆盖BC_2F_(11:12)至BC_2F_(15:16)的12个NIL,在目标区间又分解出2个QTL:qGS1-35.2和q GW1-35.5,分别位于57.7-kb和125.5-kb区间内。这些QTL的定位证明了应用SeqRHs衍生的NIL群体能有效对微效QTL进行分解和精细定位。该策略具有以下优势:1)样本量需求少。对于剩余杂合体,1个重组区域仅需筛选1个重组子即可;对于QTL定位的遗传群体,F_2型群体仅需200个单株左右,NIL群体不超过100个株系。2)个别样本的基因型和表型错误不影响QTL定位结果。3)擅长于连锁QTL的分解。4)类似于水稻育种,该策略一旦开始应用,QTL定位精度自然而然会逐渐缩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德臣,吴凡,郝瑜,陈登松[5](2019)在《家蚕亲本材料叁个综合性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7个中系家蚕亲本材料和7个日系家蚕亲本材料及其组配的49个杂交组合,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虫蛹统一生命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3个综合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系亲本材料春丰、菊9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日系亲本材料镇J、皓J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由这些亲本参与组配的镇J×菊9、皓J×春丰、湘秋×菊9、皓J×苏9等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配合力总效应值均较高,尤其镇J×菊9的值最高。这些组合可作为目标组合,加强亲本材料选育的同时,全面考察这些目标组合的茧丝质等综合经济性状,可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于树涛,王传堂,于国庆,崔雪艳,孙泓希[6](2019)在《花生荚果与种仁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对花生荚果与种仁性状进行评价,规范花生种质资源的概率分级。本研究以482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花生荚果与种仁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除脂肪和蛋白变异系数在10%以下外,其余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其中亚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44.95%。从变异幅度来看,百果鲜质量最大,为62.70~303.50 g;变异幅度最小的是蔗糖,为0.54%~5.92%;通过绘制频次图并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有7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有5个性状去除拖尾部分,其主要部分仍遵循正态分布。而花生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未呈现正态分布,按照其实际分布进行分级。本研究为花生荚果与种仁性状的描述规范和数据化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章毅颖,黄志城,赵洪,徐丽,李寿国[7](2019)在《不同地点的黄秋葵部分数量性状表达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6个黄秋葵品种为材料,通过种植试验探究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对黄秋葵品种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宽度在品种及地区间数据波动较大,因此这2个性状受品种及环境的互作效应较大;叶柄长在品种间差异较小,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果实厚度和果实长度在品种内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果实长度和果实直径在品种间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9.68%和8.68%,因此环境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单荚种子数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显着差异,易受环境影响;在品种类型中,矮杆类型、长果类型、红果类型的黄秋葵相较于其他类型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叶清华,刘林敏,邱娜娜,谢倩,王威[8](2019)在《橄榄(Canarium album)种子形态结构与数量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主栽的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uesch.)品种‘长营’种子为材料,观察其成熟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形态结构,对数量性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并运用概率分级建立形态指标的正态分布分级标准。结果显示,橄榄种子表型性状和形态结构变异较大,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77%~19.0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橄榄种子心室类型有12种,其中叁心室占比最高(97.80%);胚数量0~4个不等;经K-S检验,各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依据各性状可划分为5级分级标准。本研究为橄榄种质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种子形态方面的新内容,可为橄榄资源描述的标准化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虞秀明[9](2019)在《一品红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及品种资源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一品红75个品种连续2年的性状观测,对1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研究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57个测试性状对75个一品红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数量性状可分别进行3、7或9个连续分布的分级,分别建立4~6和2~8的不完整尺度及1~9的完整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品红的数量性状间相关系数普遍较小,仅4对性状(植株高度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与植株冠幅或叶片宽度、苞叶长度与宽度)间的相关系数高于0.6,各性状独立性较强。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距离为10时,可将75个一品红品种分为4大类。通过各性状聚类的分类结果大致按苞叶叶面颜色数量—苞叶叶面颜色(单色品种)—苞叶扭曲与否—苞叶叶面颜色的类型(复色品种)分类。(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德浩,张卫华,潘文,徐斌,朱报着[10](2019)在《尾叶桉种源间数量性状的地理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7个尾叶桉种源3.5a生试验林为材料,对尾叶桉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量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显着,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大小为71.43%,最小的是材性为10.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尾叶桉种源间数量性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径、胸径、材积、4m处直径和树皮厚度.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把27个尾叶桉种源分为6个组.数量性状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与地径、胸径和树皮厚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尖削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纬度与地径、树高呈极显着负相关,经度与地径、树高呈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数量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云南省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在滇中温暖、滇西北冷凉、滇南暖热和滇东北温凉4个生态区之间的变化与多样性差异,采用SPSS 22.0分析了物候性状、株高及穗位高、子粒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等共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的差异,并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东北生态区的株高及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显着高于其他3个生态区,滇中生态区玉米穗粗、轴粗、千粒重、穗行数和含油量的变异系数显着高于滇东北生态区。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轴粗的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有显着差异,且滇南生态区的最大,滇中生态区的次之,滇东北生态区的最小;其余12个性状在滇南生态区的多样性指数虽然多数较滇中生态区的更高,但差异不显着;除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和全生育期3个性状外,另外9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滇东北与滇西北生态区之间的差异也显着不同,且为滇西北生态区高于滇东北生态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能被划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了43份材料,第Ⅱ类群只有5份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量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王继金,李有宁.棕带仙女蛤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南方水产科学.2019
[2].隆文杰,武晓阳,周国雁,陈丹,伍少云.云南省不同生态区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化与多样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张丁芳,张智超,赵雅琪,杨琴.玉米抗禾谷镰刀菌茎腐病数量性状遗传解析[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朱玉君,张振华,黄得润,樊叶杨,庄杰云.应用剩余杂合体精细定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李德臣,吴凡,郝瑜,陈登松.家蚕亲本材料叁个综合性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6].于树涛,王传堂,于国庆,崔雪艳,孙泓希.花生荚果与种仁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J].花生学报.2019
[7].章毅颖,黄志城,赵洪,徐丽,李寿国.不同地点的黄秋葵部分数量性状表达差异[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叶清华,刘林敏,邱娜娜,谢倩,王威.橄榄(Canariumalbum)种子形态结构与数量性状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9
[9].虞秀明.一品红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及品种资源聚类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10].刘德浩,张卫华,潘文,徐斌,朱报着.尾叶桉种源间数量性状的地理变异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