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论文_李孝良,胡立涛,王泓,张云晴,吴长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养分,效率,氮素,油菜,肥料,玉米,黑土。

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孝良,胡立涛,王泓,张云晴,吴长昊[1](2019)在《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皖北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皖北小麦玉米轮作区化肥过量施用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低的现状,探讨了皖北地区夏玉米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比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100%化肥(NPK)、有机肥(OF)、化肥减量(0%、20%、40%)配施有机肥(OF100、OF80和OF60)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玉米各生育期营养状况,提高玉米N、P、K养分吸收量。与NPK处理比较,OF60、OF80和OF100处理100 kg籽粒产量所需要的N含量分别下降0.04、0.13和0.27 kg,所需K2O含量下降0.19、0.13和0.25 kg,所需P2O5含量基本持平。与NPK处理相比,OF80处理玉米孕穗期至收获期地上部植株N、P、K养分吸收量占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部植株N、P、K吸收总量的比例提高3.2%、11.8%、9.1%,产量显着提高9.7%,肥料总氮利用率、化肥氮利用率、肥料总氮农学利用率、化肥氮农学利用率、肥料总氮偏生产力、化肥氮偏生产力分别显着提高6.4%、7.4%、4.6 kg·kg~(-1)、3.1 kg·kg~(-1)、6.7 kg·kg~(-1)、13.3 kg·kg~(-1)。[结论]皖北夏玉米种植以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处理,即基肥施用有机肥1 500 kg·hm~(-2),无机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尿素90 kg·hm~(-2)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赵霞,杨豫龙,王浩然,穆心愿,马智艳[2](2019)在《玉米苗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淮海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先玉335、郑单538、豫单606、伟科702、郑单1002为试材,利用水培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玉米品种苗期的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N、P、K养分积累存在差异,与NPK(全营养,对照)处理相比,NPK-N(氮胁迫,1/10的N含量)胁迫下N相对积累量(RNAA)最高的是郑单958;NPK-P(磷胁迫,1/10的P含量)胁迫下P相对积累量(RPAA)最高的是先玉335;NPK-K(钾胁迫,1/10的K含量)胁迫下K相对积累量(RKAA)最高的是豫单606。NPK胁迫显着提高玉米苗期对NPK的相对利用效率,其中,N提高2.91倍,P提高3.98倍,K提高6.16倍。(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韩伟,叶祖鹏,冯琳,顾惠敏,黄国平[3](2018)在《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新疆机采棉主栽模式[1膜6行(10+66+10+66+10)cm]下棉花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机采棉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磷肥(P_2O_5)处理(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各生育时期N、P、K素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利于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N、P、K素积累量的提高,尤以磷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最高。花铃期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各器官N、P、K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了9.85%、24.2%、6.24%、27.1%和51.6%;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处理最高,为2.4%、13.50 kg/hm~2和67.39 kg/hm~2;合理的磷肥施用量促进了机采棉产量的提高,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显着高于对照,分别增产了25.05%和38.53%。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75~150 kg/hm~2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8期)

姜超强,王火焰,卢殿君,周健民,王世济[4](2018)在《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素(BDP)对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产量的顺序为RZF>SSB≈BDP>CK,RZF比SSB和BDP分别显着增产8.8%和9.8%。RZF的氮磷钾素积累均为各处理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0.1%~58.9%,比SSB和BDP分别提高8.3和12.4个百分点,并且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最高。RZF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为17.5%,比SSB和BDP分别显着提高18.1%和27.2%。同一施氮水平下,太和点的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东至点分别高31.5%、25.2%和46.3%。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了氮肥在耕层土壤的集中度,降低了氮素释放速度,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能够显着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见,一次根区施肥能够替代当前习惯的分次施肥,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对于化学氮肥减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徐倩[5](2018)在《青海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状况与不同品种氮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不仅是人类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动物饲料、再生能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与其它作物相比,油菜的氮素累积量较大,但是氮效率却不高。这既跟不合理的氮肥施用有关也与油菜自身特性相关。查明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现状,制定科学的施肥策略,筛选并培育氮吸收和利用高效的油菜品种是提高油菜氮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青海省东部春油菜主产区采集了103个土壤样品,对其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做了测定和现状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施肥策略;并在当地布置田间试验,在两个氮水平下(高氮:施氮160 kg/ha,低氮:不施氮)对14个春油菜品种进行氮效率筛选,并分析了不同氮效率春油菜品种在营养性状和农艺性状方面的差异。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量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春油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6.81 g/kg和1.97 g/kg,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不同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缺乏地区主要分布在湟中和互助县。湟中、大通和互助叁县土壤有效硼的平均含量仅有0.27 mg/kg,严重缺硼;除互助县有缺锌现象外,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为丰富。(2)互丰010、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11号、秦杂油4号为高氮条件下氮吸收高效高产品种;互丰010、青杂2号、青杂5号、秦杂油4号为低氮条件下氮吸收高效高产品种。青杂11号和秦优558为高氮条件下氮利用高效高产品种;青杂7号和秦优558为低氮条件下氮利用高效高产品种。(3)互丰010、青杂3号、秦杂油4号和青杂2号为氮吸收高效春油菜品种;沣油737为氮吸收低效春油菜品种。陇油10号、青杂7号、秦优558和鸿优88为氮利用高效春油菜品种;互丰010、青杂3号和青杂2号为氮利用低效春油菜品种。(4)春油菜地上部各器官(籽粒、果荚和茎叶)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一级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氮吸收效率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在高氮条件下,果荚和茎叶氮素累积量的比例与氮吸收效率显着正相关,籽粒氮素累积量的比例与氮吸收效率显着负相关。氮吸收高效品种春油菜具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茎叶氮素累积量。(5)与氮利用效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的性状指标是籽粒产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及其氮素累积量占植物氮素累积量的比例;与氮利用效率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的是茎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地上部不同器官含氮量、果荚和茎叶氮素累积量及其占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比例。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氮利用效率在高氮条件下呈显着正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均与氮利用效率呈显着负相关。氮利用高效品种春油菜的每角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比例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占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比例高于氮利用低效品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周玉泉,康文星,陈日升,田大伦,项文化[6](2018)在《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养分吸收、积累和利用效率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第一代以及与第一代连栽的第二代杉木林的40多年定位连续测定的生物量和养分数据,分析了第一和第二代杉木林在养分吸收、积累、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第二代杉木体内N、P、K、Ca、Mg浓度分别比第一代高2.85—3.48,0.16—0.25,1.86—2.72,2.10—2.50,0.77—1.31 g/kg;第一代7、20、25年生时的养分积累量分别比第二代多9.14%,2.01%,0.22%,而11、16年生时则分别比第二代少6.72%,3.44%,杉木连栽不一定导致第二代林乔木层养分积累减少;第一代1—7年生的年均吸收养分量比第二代多7.94%,8—11,12—16,17—18、21—25生分别比第二代少13.04%,2.52%,7.93%和14.58%;1—7,8—11,12—16,17—20,21—25年生时,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养分,第二代比第一代分别多1.28、3.19、4.28、4.09、4.09 kg;杉木连栽可导致第二代林的养分吸收量增多,养分利用效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边云,杨萍果,龙怀玉,丁亚会,李迪[7](2018)在《两种材质灌水器负压供水压力对菠菜水分利用效率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不同材质灌水器和不同供水压力的双因素试验,以期为菠菜生长选择适宜材质的灌水器和供水水平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常规浇水为对照(CK),负压灌溉灌水器采用陶瓷头(T)和PVFM(P),并分别设置了–4 k Pa(W1)、–8 k Pa(W2)、–12 k Pa(W3)3个供水压力水平,共7个处理。在遮雨网室内以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菠菜耗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菠菜的生长发育指标、干物质量、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在菠菜的整个生育期,耗水速率呈先慢后快的趋势,相同灌水器菠菜累计供水量和土壤含水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减小而减小,不同负压处理土壤含水量不同且都比CK高,供水压力在设定的–12~–4 k Pa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可以控制在18.6%~27.4%之间,变异系数范围0.039~0.052,属于弱变异,而CK变异系数为0.103,属于中等变异。在相同供水负压下,PVFM材料处理的菠菜累计耗水量均高于陶瓷头。供水压力在–8~–4 k Pa之间的负压灌溉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菠菜生长良好,叶片数适中,叶面积较大,比–12 k Pa和CK处理有利于菠菜生长。两种材质灌水器比较则是PVMF更有利于菠菜生长发育,–8 k Pa处理PVFM比陶瓷头的干物质量显着增加了36.2%。菠菜保持产量、生物量较高的情况下,最优水分利用效率的处理为W2P,与CK相比,该处理下菠菜产量提高了59.9%,耗水量降低了3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88.3%。随着供水压力的减小,菠菜氮磷钾吸收量先增大后减小,但均高于CK的吸收量。供水压力为–8 k Pa的氮磷钾吸收量最高,相同供水压力不同灌水器下,氮磷钾的吸收量均以PVFM的较高。所有处理菠菜吸收K2O最多,N次之,P2O5最少。【结论】本试验中,采用PVFM作为灌水器材质,控制灌溉水压在–8 k Pa(W2P处理)时较有利于菠菜的生长,也更有利于菠菜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高娜,张玉龙,刘玉,廖常健,吴汉卿[8](2017)在《水氮调控对小油菜养分吸收、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灌水、施氮量对提高小油菜养分利用率、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盆栽试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灌水水平(W_1:60%θ_f;W_2:75%θ_f;W_3:90%θ_f。θ_f为田间持水量)和施氮量(N_0:0 g·kg~(-1);N_1:0.1 g·kg~(-1);N_2:0.2 g·kg~(-1);N_3:0.3 g·kg~(-1))对小油菜养分吸收、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水平与施氮量对小油菜根系与叶片氮、磷、钾含量均有显着影响,且叶片含磷量受水氮交互作用的显着影响。叶片氮、钾含量显着大于根系。增加灌水,小油菜含磷量与根系含氮量增加,含钾量及叶片含氮量降低;施氮能增加小油菜氮、钾含量,降低含磷量。灌水与施氮对小油菜氮、磷、钾吸收总量均有显着影响,且磷、钾吸收量受水氮交互作用的影响显着,中水低氮处理(W_2N_1)各养分吸收量均最大。小油菜产量受灌水水平和施氮量的显着影响,表现为随灌水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受施氮量及水氮互作的显着影响,随施氮量增加,IWUE变化与产量变化一致。灌水与施氮对~(15)N肥料去向有显着影响,且肥料利用率受水氮互作的显着影响。随灌水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中水处理肥料残留率最低,损失率最高。随施氮量增加,肥料利用率不断降低,损失率呈增加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油菜养分吸收、产量及水氮利用率,W_3N_1、W_2N_1组合为推荐水氮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9](2016)在《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粮棉轮作模式下玉米经济合理施肥量,以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按照N、P_2O_5、K_2O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用量在0~225kg·hm~(-2)之间时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增加,N225达到10 382kg·hm~(-2),氮用量超过225kg·hm~(-2)后产量下降,生物量与经济系数变化规律相似;秸秆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持续升高,N300处理达到0.680%,显着高于N0、N75与N150,但与N225差异不显着,秸秆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籽粒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降,以N225最高达到1.224%,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N225达到127.1kg·hm~(-2)。施磷对玉米产量、生物量与经济系数无显着影响;但随施磷量增加,秸秆与籽粒中P含量均先升后降,秸秆中以P_225最高达到0.187%,籽粒中以P150最高达到0.582%,均显着高于对照;秸秆中P_2O_5携出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籽粒中P_2O_5携出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施钾增加玉米籽粒产量,K75、K150、K_225与K300分别较K0增加10.8%、12.0%、13.3%、13.4%,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着,生物量变化规律相似,经济系数则变化不大;秸秆K含量与K_2O携出量均随施钾量增加先升后降,以K_225最高,分别达到2.352%与217.4kg·hm~(-2),籽粒K含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着,籽粒K_2O携出量对照显着低于各施钾处理,但不同钾肥用量间差异不显着。[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率结果,玉米季肥料适宜用量为N 225kg·hm~(-2),K_2O 75kg·hm~(-2),免施磷肥。(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1期)

余俊[10](2016)在《有机栽培下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粳稻养分吸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随着人们环境、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有机食品在全世界范围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由于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且有机栽培过程控制要求严格,目前在有机栽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探索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营养元素吸收与分配机制的异同,以已筛选的4种不同氮效型粳稻品种(有机与常规栽培氮高效协同型A类、有机栽培氮高效而常规栽培氮低效的氮效高-低转变型B类、有机栽培氮低效而常规栽培氮高效的氮效低-高转变型C类、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均低效的氮低效协同型D类)为供试材料,以空白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栽培方式下水稻生长性状指标、土壤养分供应、植株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和品质性状的异同,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促进水稻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水稻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空白处理,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分别比空白处理高7.00%和2.76%,表明有机栽培措施可缓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量受栽培方式总体影响不大。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表现为常规栽培>有机栽培>空白处理。2.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总体表现为常规栽培>有机栽培>空白处理,其中叶面积和干物重在有机和常规栽培方式下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所有类型的水稻品种中,有机栽培比常规栽培单位面积的穗数高,结实率降低,有机栽培下A、B、C、D类型籽粒产量分别减少20.67%、17.46%、41.84%、26.09%,其中有机栽培下氮高效型水稻A类型与B类型可以保持较高的籽粒产量。3.在有机和常规栽培体系下,各类型水稻茎、叶含氮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四种类型的水稻茎、叶含氮率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各类型水稻茎、叶、穗含氮率均表现为常规栽培>有机栽培。在不同栽培方式下,A类、B类水稻茎在各生育时期含氮率变化幅度低于C类、D类水稻;A类、B类水稻叶在各生育时期含氮率变化幅度高于C类、D类水稻;A类、B类水稻穗在成熟期含氮率变化幅度低于C类、D类水稻。就均值而言,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有机栽培下总的氮素积累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77.08%、94.10%和92.92%,在水稻各生育时期,有机栽培下总的氮素积累量小于常规栽培。4.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叶含磷量表现为常规栽培>有机栽培>空白处理。在拔节期,A类和C类总磷素积累量有机栽培<常规栽培,B类和D类有机栽培>常规栽培。在抽穗期,总磷素积累量除了氮低效协同型(D类)有机栽培略等于常规栽培,其余均有机栽培小于常规栽培,A、B、C类分别减少17.83%、17.50%、3.19%。成熟期则表现为总磷素积累量除了氮高效协同型(A类)有机栽培小于常规栽培,其余均有机栽培大于常规栽培。5.除了 D类,叶和穗含钾量均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茎含钾量表现为A类和C类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有机栽培>常规栽培,成熟期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拔节期总钾素积累量有机栽培>常规栽培,A、B、C、D四类有机栽培分别多出7.20%、12.49%、5.44%、16.62%。抽穗期和成熟期除了 A类总钾素积累量有机栽培<常规栽培,其他均表现出有机栽培大于常规栽培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11-01)

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黄淮海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先玉335、郑单538、豫单606、伟科702、郑单1002为试材,利用水培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玉米品种苗期的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N、P、K养分积累存在差异,与NPK(全营养,对照)处理相比,NPK-N(氮胁迫,1/10的N含量)胁迫下N相对积累量(RNAA)最高的是郑单958;NPK-P(磷胁迫,1/10的P含量)胁迫下P相对积累量(RPAA)最高的是先玉335;NPK-K(钾胁迫,1/10的K含量)胁迫下K相对积累量(RKAA)最高的是豫单606。NPK胁迫显着提高玉米苗期对NPK的相对利用效率,其中,N提高2.91倍,P提高3.98倍,K提高6.16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孝良,胡立涛,王泓,张云晴,吴长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皖北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2].赵霞,杨豫龙,王浩然,穆心愿,马智艳.玉米苗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研究[J].玉米科学.2019

[3].韩伟,叶祖鹏,冯琳,顾惠敏,黄国平.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

[4].姜超强,王火焰,卢殿君,周健民,王世济.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18

[5].徐倩.青海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状况与不同品种氮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6].周玉泉,康文星,陈日升,田大伦,项文化.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养分吸收、积累和利用效率的比较[J].生态学报.2018

[7].边云,杨萍果,龙怀玉,丁亚会,李迪.两种材质灌水器负压供水压力对菠菜水分利用效率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8].高娜,张玉龙,刘玉,廖常健,吴汉卿.水氮调控对小油菜养分吸收、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

[9].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余俊.有机栽培下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粳稻养分吸收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小麦(A~D)和水稻(E~H)植株中钾含量(A,B...不同pH值不同磷浓度下TN的净化效果成熟期不同基因型水稻在不同磷处理下...3种生境中的养分重吸收水平技术路线图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根...

标签:;  ;  ;  ;  ;  ;  ;  

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论文_李孝良,胡立涛,王泓,张云晴,吴长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